姬瑞丽
中共北碚区委党校
北碚江东片区都市现代农业发展问题研究
姬瑞丽
中共北碚区委党校
北碚江东片区基于产业基础和禀赋优势,积极探寻发展都市现代农业的恰切之道。
都市农业;产业发展;多元功能
都市农业是一种依托于城市、服务于城市、符合城市发展战略的新型农业经济形态。北碚区坚持农业产业化的纵向延伸与多功能农业的横向拓展相结合,打造具有功能多样、生产集约、城乡融合的都市现代农业。但现实中仍然存在诸多困厄制约着都市农业的健康发展,亟需寻找破解束缚的可行性路径。
北碚江东片区主要指沿碚金线两侧分布的水土、复兴、静观、柳荫、三圣和金刀峡六镇。随着两江新区的成立,水土镇规划为水土高新技术产业园,重点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而柳荫、静观、金刀峡等城镇则依托自然禀赋优势,在原有产业发展基础上,定位为柳荫都市现代农业发展区,主要发展都市农业。
1.1发展以田园城市为导向的市区农业。水土高新技术产业园克服传统粗放的发展模式,依托丰富的自然要素资源和绝佳的区位地理,利用城市内部零星的耕地、林地、园地及公共土地等,通过公园农业、绿化农业等生产类型,打造城市“生态轴”和“景观带”,将城市的现代化与乡村的景观和生态有机结合,发挥了都市农业良好的生态涵养和社会服务功能,构建起一种城乡共生的田园城市形态。
1.2发展以多元功能为导向的郊区农业。一是以素心腊梅为代表的特色农业产业。静观镇是重庆市唯一被国家林业局、中国花卉协会联合授予的“中国花木之乡”,围绕素心腊梅这一地域品牌,建成腊梅花盆景基地、腊梅花鲜切花基地、素心腊梅花茶生产基地和腊梅花观光带基地,在产业化生产的基础上,融合产品加工(腊梅花茶、腊梅香精)、民俗节日(腊梅文化旅游节)、观光休闲(农家乐)于一体。二是以怡胜园林为代表的休闲观光农业,将园林作为农业生产空间单元,打造集生产、观光、采摘、休闲、度假、体验、娱乐、文化传承于一体的农业旅游活动,满足城市居民追求食品安全和生态休闲等的多元需求。三是以重庆农谷为代表的都市农业走廊,通过生态旅游走廊,将地理位置邻近的农业点连成一线,并注入各类要素(文化元素、花木产品)等形成一个整体统合的休闲农业观光旅游带。四是以金刀峡为代表的乡村旅游农业,坚持旅农融合,打造城郊型旅游小镇,以金刀峡、偏岩古镇、台农园为核心,以周边村落、田园和森林为重点,发展生态休闲、农耕文化、访古探峡、避暑养老等产业,打造“记得住乡愁”的乡村休闲体验区。
2.1对都市农业重要性认识不足。一是按照传统统计单纯强调产出、规模、税供指标,则目前北碚农业仅占GDP总额的1%,属弱质产业,远逊于现代工业;二是发展都市现代农业是长期连续投入的集合且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三是政府对都市农业的生产、生态、社会功能等缺乏充分认识,上述原因造成都市农业发展空间逐渐萎缩。
2.2对都市农业发展的要素支撑不足。一是公共供给不足,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发展相对滞后;二是政府扶持不够,区内虽然设立了每年1000万元的特色效益农业发展专项资金,但在具体支持都市农业发展的政策方面仍处空白;三是科技投入不足,无法有效承接水土高新技术产业园的科技辐射带动;四是有效人才供给不足,缺乏具有现代农业发展、现代经营管理、现代资本运作观念和能力的新型农村人才;五是资本投入不足,都市农业发展主要依靠业主的原始积累,农村信贷、政府财政倾斜、社会资本投入等相对稀缺,无法满足产业发展的金融需求,这些原因造成都市农业生长乏力。
2.3对都市农业与三次产业间关联融合不足。一是产业内部集聚不明显。目前各个城镇形成包括务农参与型、科普教育型、观光采摘型、旅游度假型等多个产业项目,但彼此发展相对分散、关联不足,无法形成整体效益。二是“一二三”产业间融合不够且层次较浅,相互间协作与交叉仍处于初级阶段,无法形成“六次产业”有效促进农业综合效益的提升。
面对制约北碚江东片区都市现代农业发展的障碍因素,应当科学规划,统筹要素资源,推动产业融合发展,形成都市农业产业发展体系,最终实现农业提效、农村致富、农民增收的愿景目标。
3.1科学规划,整体统筹。一方面要正确认识都市农业的多功能作用,重视其在改变农业弱势格局、统筹城乡发展、创新农村经营体制、实现农业现代化等方面的作用。另一方面要科学理解和把握都市农业的发展趋势,全面统筹农村和城市、农业和二、三产业、现有资源和未来发展,合理布局,不断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推动都市农业全面发展。
3.2加强要素投入,破除发展瓶颈。一是构建都市农业金融支持体系,逐步形成财政投入为先导、企业和业主投入为主体、银行信贷投入为辅助、社会投入为补充的多渠道、多层次、多元化的都市农业融资体系。二是构筑都市农业科技支撑体系,一方面集合政府、科研院所、农业龙头企业等组建科技创新战略联盟,形成产学研一体化,发挥资源集聚和成果集成作用,另一方面借助毗邻两江新区的区位优势,促进科技成果的就地就近转化,实现农业科技项目的社会化与产业化发展。三是构建都市农业现代人才体系,其一是通过专家大院、科技特派员等形式鼓励本地高校及科研院所的科技人才等到农村推广先进适用技术,引导资金、技术、信息向农村流动,其二加强农民科技培训,通过田间学校等培训平台,提升农民职业技能,增强致富本领。
3.3促进产业融合,形成产业体系。一是依托地域品牌素心腊梅打造全产业链条,形成区域化布局、专业化分工、规模化生产、产业化经营的特色农业产业体系。二是以休闲农业为载体,各个城镇合理布局,错位发展农业产业,将农业生产、农产品加工、休闲服务等有机结合,实现农村一二三产业紧密相连、协同发展。三是探索互联网+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式,实现农业整体发展的转型升级,最终形成一二三产业高度融合、农工贸高度一体化的都市农业产业聚合体。
[1]郭淑敏.新时期我国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再思考[DB/OL].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2015
[2]樊长科,吴雨.《我国都市农业发展现状及问题研究》[J].商业时代.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