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雯
摘 要: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直接影响着教学目标的达成、教学活动的导引、教学信息的反馈、教学过程的调控。在课程改革的关键时刻,怎样才能通过科学的课堂评价促进学生的发展、促进教师教育质量的提高,是值得我们探索和研究的新课题。
关键词:新课标;语文教学;现状;改革;新方向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5-128-01
随着课改的进一步深入,《语文课程标准》的实施,大部分教师已率先用以学生为本、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新理念大胆地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进行改革,我校语文老师在新课标下积极探索小学语文教学改革,收到了一定的效果。但是,从调查中发现,目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现状还有待进一步改善,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谈谈努力方向。
一、深入学习新课标,挖掘教学新理念
要进行教学改革,首先就必须明确改革的方向。当前要进行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改革就必须要认真学习新课标,树立教学新理念。
1、温习新课标。
课程标准是学科教学的准绳,它的颁布使学科教学的许多问题明确起来了。例如,1、明确了语文课程的性质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2、明确了语文课程的目标、任务。课标提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3、对教师提出了全新的教学观念。4、强调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因此,语文教师一定要静下心来,潜心研读《语文课程标准》及其相关教育理论,在学习中亲近新课标,把握它的精要。这是语文教学改革的前提。
2、牢固树立教学新理念。
新课程改革,首要任务是更新教学观念。教师的教学行为归根到底是由教育理念决定的。学习语文新课标,关键是要把握其基本理念。《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就是我们语文教学的总的指导思想。理论只有与实践结合起来才有生命力。将先进的教育理念转化为可操作的教学行为,这是至关重要的。所以,我们应该虚心学习,大胆实践,不断探索,促进理念向行为转化。
二、把握新教材,探索新教法
教学改革与教材改革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教师树立了新的教学理念,还必须认真学习“新教材”,把握新教材特点,探索新教法。
1、把握教材新特点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精神修订的新教材,它全面、准确地地体现了语文课程的教学目标,努力遵循母语学习的特点和规律,改变教学方式,使教材有利于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地学习。
新教材为我们实施新课标提供了凭借,在进行教学时要善于发挥教材的优势,贯彻新课标的新理念。发挥主体作用,丰富完善教材,教师既要做新教材的使用者,同时又要做新教材的建设者。
2、探索新教法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要求:“教师要发挥创造性,针对教材的实际和学生的年龄特征,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我们必须改变过去语文教学中的繁锁化、复杂化分析和练习的做法,注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强调学生自主学习,重视语文熏陶和感染的作用。如,对年段的不同、课文体裁和内容的不同,教师可灵活采取读、讲、画、背、唱、演等不同形式,帮助学生体会课文内容、思想、情感,从而培养想象力和创造力。
三、突出重点,大胆改革
新课标下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重点,应该是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应该积极探索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教学策略,以促进小学语文教学改革。
1、转换师生角色,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氛围
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基础是教师的教学观、学生观的转变。教师的定位不再是主宰,而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促进者、指导者。教师应该充分发挥学生学习语文的自主性,营造良好的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氛围,保护好每个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每个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意识得到长久的保持,做到乐意学,主动地学,学有所得,越学越爱学;教师要积极探求有利于学生主动学习的方式;同时,教师还必须充分发挥的主导作用,做到导有目标、导有方法、导有学法。
2、抓好“小组”学习,促进学生合作能力的提高
合作精神和合作能力是21世纪人才必须具备的基本素养。语文课程在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合作能力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教师一定要运用好这一小组合作学习形式,促进学生合作能力的提高。在小组讨论之前,教师要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将要讨论的问题,为合作学习打好基础。在指导互助合作的过程中,教师要确保合作学习的扎实有效,做到分组要灵活、分工要明确、指点要巧妙。
3、激活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究精神
探究是实现有效学习的重要方式。探究性学习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创设一种科学研究的条件和途径,让学生通过主动探索、发现和体验,学会对大量信息的收集、分析和判断,提高学生思考力和创造力。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训练学生正确的思维方式,培养良好的探究精神:教学生学会质疑问难、教学生学会求异思维、珍视学生的独特见解。
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应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积极推进语文课堂教学改革,努力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