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个新的『私塾先生』

2016-09-24 07:56李鑫
师道(人文) 2016年8期
关键词:私塾读书语文

李鑫

做一个新的『私塾先生』

李鑫

如果你关注目前教育的种种,就会发现,批评的声音此起彼伏,不绝于耳。

当学生难,当家长难,当老师更难!于是,“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便成为很多老师心向往之的存在状态。只是,当一个学校老师你躲得了每天那几堂课吗?当一个学校老师你躲得了各种检查评比吗?当一个学校老师你躲得了大大小小无数的会吗?面对这些问题,吃教书这碗饭的同行们怕是只能哑然一笑吧。

我,一个普通的老师,一个教龄10年不老不年轻的老师,还就想 “躲”起来,按照自己的想法教书。机缘巧合,几个同事愿把孩子托付给我,没任何要求,就让我带着孩子读读书。

两个男孩,四个女孩,一间书房,一个下午——就这样开始了我的私塾生涯。

要怎么教育这几个年龄不一的孩子 (最小五年级,最大初一),成了我上课前思考最多的问题。我很认同徐默凡教授提出的一个观点,好的语文素养是建立在扎实的语文基础和广泛、高品位阅读之上的,两者缺一不可。但就十二三岁的孩子来说,我还是要从阅读突破,先让孩子爱上读书。

于是我开始回忆我自己的读书生涯,特别仔细回忆了一下我初中那会儿是怎样爱上阅读的。想来想去,觉得有几点很重要。第一,那时很爱去书店。家到学校的路上有一家新华书店,我每天放学都会去看看。看上喜欢的书,周末就去市里最大的批发市场买,因为可以打折。第二,遇上了自己喜欢的好书。记得当时在书店看到 《新语文读本》这套书就爱不释手,编者钱理群又是早有耳闻的厉害人物,就一口气把初中到高中的读本都买了。到现在这套书还在我的书架上。第三,我的父母,特别是母亲很支持我读书。上世纪90年代,学生的课余生活相对简单,读书成了最好的方式。我只要想买书,母亲都会答应,她还专门给我定制了一个书架。一个良好的阅读环境可以影响孩子终生,正如儿童教育专家尹建莉所认为的,好的课外阅读是打开孩子学习大门的金钥匙。

因此,我的私塾教育理念是:引导孩子多读书、读好书、爱读书。

好书很多,一开始读什么呢?读孩子感兴趣的,读孩子读得懂的,读孩子有共鸣的。本着这几点,我陆续让孩子们读了史铁生的《命若琴弦》、汪曾祺的 《岁寒三友》、沈从文的 《边城》、阿城的《棋王》等小说。小说有情节,能够吸引孩子。小说也有很多话题,可以引发孩子们的讨论。因此每次读完一篇小说,我都会让孩子们畅所欲言。孩子们的思维能力是惊人的,从他们口中说出的,也许是我们大人想不到的。在讨论 《棋王》时,一个孩子说,最后和棋是最好的。我问他为什么这样最好,他说“和”就是最高境界,因为 “和”就是平等,就是均衡,就是孔子说的中庸。如果不是这样带着孩子读书,很难想象一个六年级的孩子会用中庸这个角度去解读小说。

私塾课堂与学校课堂不同的一点就是师生间可以更平等、更充分地对话。这种对话不是课堂提问,更多是我坐下来,和孩子面对面地“侃”。不得不说,我和孩子们“侃”得很带劲,小小的私塾里满是笑声,笑声中又蕴含了智慧。

慢慢地,我开始引导学生读一些长篇小说。对于这些长篇小说,我会先给孩子们做一个导读,再制定一个长达两周甚至一个月的读书计划,让他们每天读一点,把大部头读完。现在这六个孩子,都按计划读完了 《鲁滨逊漂流记》 《狼图腾》《平凡的世界》《射雕英雄传》等十一部长篇小说。我挑选小说的标准很简单:我读过并触动了我。本着这个原则,我把各种类别的长篇小说给孩子,让他们且读去。孩子们阅读的速度有快有慢,阅读的兴趣有高有低,阅读的收获有多有少,但由于有我这个私塾先生在后面推着催着,他们都坚持读完了。我计算过,私塾里的六个孩子在跟随我读书的一年时间里,阅读量将近400万字,这几乎是课标要求的整个初中阶段的阅读量。一位同事把他孩子和我一起读过的书摆在书架的一角,拍了图发在朋友圈,写了这么一句话:老师读过,孩子读过,我读过。大家一起读起来!当阅读成为一个孩子乃至一个家庭的习惯时,语文的学习就变得容易许多。

与这六个孩子相处久了,我也意识到光阅读是不够的。听说读写这四项语文的基本技能,无疑还是读写更加重要。六人里的一个男孩,每次讨论都很积极,阅读速度也很快,但是落到写这一项,就漏洞百出。不是写错别字,就是词不达意,语句不通。实际上这也就是徐默凡教授提到的,单纯的广泛阅读不足以改变一个孩子整体的语文状况,语文技能的训练也是相当重要的。意识到这一点时候,每次阅读时我都会把一些生僻字挑出来,把一些孩子们可能不熟悉的词语、成语挑出来,把一些有特点的句子挑出来,甚至把文章中一些有文化背景的知识挑出来,采取孩子先说我再补充的方式予以解决。这种集思广益的共同学习能解决一些语文知识层面的问题,但更重要的是培养好习惯,让孩子能够自主地去学习语文。

在私塾教育中,学生培养了许多好习惯。首先,大家读书时桌面都有 《现代汉语词典》,遇到字词上的问题可以尝试自己解决。其次,读完文章后,我鼓励孩子们向我开炮,把阅读的疑惑抛给我。孩子们的问题千奇百怪,有一个女生以考倒我为乐,实际上这也是培养他们的质疑精神。再次,不动笔墨不读书。我鼓励孩子们边读边做批注,有问题有感想都一并写下,为接下来的讨论做准备。凡此种种,我每周训练,孩子们自然而然形成习惯。六个孩子坐在我不大的书房里,凝神聚气读着书,眉目间透着书卷气,在我眼里这是最美的风景了。

每周我和孩子们一起读书的时间相对固定,孩子们每次都会到齐,相处久了相互都很随意。我每次都会泡一壶茶,摆上一些茶点,他们想吃就吃点,想喝就喝点,偶尔读累了,就眺望远山,或者走出书房去逗逗我不满一岁的儿子。古代的私塾教育怕是没这么自由。如果时间充足,我也乐于倾听孩子们的诉说,聊一聊他们的学校生活,聊一聊他们的兴趣爱好,聊一聊他们的朋友、父母乃至家庭。我发现00后的世界与80后的世界是如此的不同,例如这六个孩子里有五个都喜欢日本动漫,上课时集体给我来了一次科普。下课后,我 “百度”了许多相关的知识,回忆我自己的童年,想到 《哆啦A梦》《七龙珠》《圣斗士》《篮球飞人》这些漫画我也曾爱不释手,于是专门收集了一大摞80后喜欢的漫画作品,利用一次课的时间大家一起读漫画。这些00后对我这80后看过的漫画既熟悉又陌生,小小书房里溢满温馨。想来是我这个80后拉着六个00后来了一次怀旧吧。

我不仅推荐孩子们读书,更鼓励孩子们分享。六个孩子轮流在课堂上分享他们愿意分享的东西。例如一个有绘画专长的女生,用一篇原创的长文讲述了她的学画历程。分享完后,还不忘现场给我来了一幅素描,大家看到她的画都笑了。一位男生在阿尔法狗战胜李世石后很兴奋地和大家分享他作为一个业余围棋三段的看法,并对照棋谱告诉大家为什么李世石能够赢阿尔法狗一盘。他还大言不惭地说自己找到了破解阿尔法狗的绝招,非常期盼能和阿尔法狗对弈,大家都被他的 “自信”折服了。另外一个女生的分享方式简单却悦耳,她拿来一把二胡,现场给大家演奏了一曲《赛马》。大家听得如痴如醉,她演奏完毕却面无表情。我问她给大家分享不高兴吗?她回答说,为了考级这首曲子拉了无数次,自己都麻木了。在场的许多孩子都有同感,说自己从小到大很多东西是父母逼着学的。我又问他们,和老师读书是否也是父母逼来的,他们说开始也不太愿意,后来就慢慢喜欢上了,现在很乐意跟着我读书。

偶尔我也会约上孩子们的父母,带着六个孩子走出书房,到户外去。我们一起到海边看红树,迎着海风,我给他们读了海子的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我们相邀参加了深圳百公里徒步,开始我们的目标是只走十公里,但最终我们走了全程的一半。其间没有一个孩子退却,大家还直呼过瘾。走完这段路,我送给他们每人一本村上春树的 《跑步时,我谈些什么》,孩子们读得饶有兴味。我们还一起钓过鱼,一起摘过荔枝,一起出过海。这些或许也算是私塾教育的延伸吧。我不知道,我想这更像是缘起于读书的家庭聚会吧。

我觉得,以上这些尝试,可以看作一种新的学习方式的尝试。学校教育尽管能够适应教育大众化的要求,但班额过多的问题也带来了诸多麻烦。关于优质的 “私塾教育”,明清之际大儒顾炎武提到:“有实心向学之机,多则数人,少则三四人,立为课程,两日三日一会,质疑问难,冀得造就成材,以续斯文之统。”今天要想复制这样的教育几乎已不可能,而且在当下的大环境里,脱离学校教育多少有点不现实。但课外如果有一个类似于我谈到的教育小圈子,或许可以弥补学校教育的不足,使教育变得灵动许多吧。

现在读书其实最需要的就是一个小环境,一个远离手机,远离网络,远离喧嚣的小环境,类似于我的私塾。文章写到在这里,我很想说,因为网络的存在,读书的意义被大大掩盖了。但我们的年轻一代需要与网络保持一定距离,能够让自己沉浸在书里。

广东深圳市宝安区海湾中学)

实习生刘湘

责任编辑黄佳锐

猜你喜欢
私塾读书语文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我爱读书
正是读书好时节
斯诗私塾
斯诗私塾
斯诗私塾
我们一起读书吧
斯诗私塾
读书为了什么
语文知识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