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春林,石玉星(1.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山西太原030031;.山西农业大学农学院,山西晋中030801)
咪鲜胺与戊唑醇及混剂对苹果斑点落叶病的毒力测定
关春林1*,石玉星2
(1.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山西太原030031;2.山西农业大学农学院,山西晋中030801)
采用病菌毒力测定法,测定了咪鲜胺与戊唑醇及其混剂对苹果斑点落叶病菌的毒力测定结果表明:咪鲜胺与戊唑醇混配比为1∶4、1∶1时表现为增效作用,4∶1、1∶3、3∶1时为拮抗作用,其中咪鲜胺与戊唑醇以1∶1混合后,其共毒系数最高,为184.13,其LC50为0.2728ug/ml.
咪鲜胺;戊唑醇;苹果斑点落叶病;毒力测定;增效作用
苹果斑点落叶病又称褐纹病、褐色叶枯病、褐色斑点病和大星病等,其病原为链格孢苹果专化型(Alternaria m ali),属半知菌亚门链格孢属。苹果斑点落叶病主要对叶片造成为害,使得叶片早落,同时也为害新梢和果实,对树势和产量显著影响。叶片染后,发病病初期为褐色点状,其后逐渐扩大为红褐色,边缘紫褐色,病部中央常具一深色小点或同心轮纹。空气湿度较大时,病部正反面均可长出墨绿色至黑色霉状物,即病菌的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夏、秋季高温高湿,病菌繁殖量大,发病周期缩短,秋梢部位叶片病斑迅速增多,一片病叶上常有病斑10~20个,多斑融合成不规则大斑,叶即穿孔或破碎,生长停滞,枯焦脱落。叶柄、1年生枝和徒长枝上,出现褐至灰褐色病斑,边缘有裂缝。幼果出现1~2毫米的小圆斑,有红晕,后期变黑褐色小点或成疮痂状。影响叶片正常生长,常造成叶片扭曲和皱缩,病部焦枯,易被风吹断,残缺不全。果实染病,在幼果果面上产生黑色发亮的小斑点或锈斑。病部有时呈灰褐色疮痂状斑块,交界处有龟裂,病斑不剥离,仅限于病果表皮,但有时皮下浅层果肉可呈干腐状木栓化。
咪鲜胺又叫扑菌唑、扑霉挫,是广谱性杀菌剂,主要是通过抑制甾醇的生物合成,使病菌细胞壁受到干扰。虽不具内吸作用,但具有一定的传导作用。当通过种子处理进人土壤的药剂,主要降解为易挥发的代谢产物,易被土壤颗粒吸附,不易被雨水冲刷。此药在土壤中对土壤内其他生物低毒,但对某些土壤中的真菌有抑制作用,对于子囊菌和半知菌引起的多种农作物病害防效极佳。
戊唑醇是一种高效、广谱、内吸性三唑类杀菌农药,具有保护、治疗、铲除三大功能,杀菌谱广、持效期长。已有研究表明,与所有的三唑类杀菌剂一样,戊唑醇能够抑制真菌的麦角甾醇的生物合成。戊唑醇在全世界范围内用作种子处理剂和叶面喷雾,杀菌谱广,不仅活性高,而且持效期长。戊唑醇主要用于防治水稻、花生、小麦、香蕉、苹果、梨以及玉米高粱等作物上的多种病害,其在全球50多个国家的60多种作物上取得登记并广泛应用。该品用于防治油菜菌核病,不仅防效好,而且具有抗倒伏,增产作用明显等特点对病菌的作用机制为抑制其细胞膜上麦角甾醇的去甲基化,使得病菌无法形成细胞膜,从而杀死病菌。有关戊唑醇的合成研究很多,其中多以对氯甲醛为起始原料,经过醛酮缩合、催化加氢、环氧化反应、加成反应等步骤制备戊唑醇。
1.1实验材料
1.1.1供试病菌 苹果斑点落叶病菌由山西农大实验室提供
1.1.2供试药剂30%戊唑醇SC(江苏克胜集团有限公司)
25%咪鲜胺EC(江苏辉丰农业有限公司)
1.2实验方法
1.2.1药剂的配制 用丙酮将咪鲜胺和戊唑醇原药溶解,制成1000μg/ml母液。再按1∶4、4∶1、1∶1、7∶1、1∶7、1∶3、3∶1的配比制成混剂,根据预设实验结果将药剂稀释到0.05μg/ml、0.1μg/ml、0.5μg/ml、1μg/ml、5μg/ml、7.5μg/ml六个浓度。
1.2.2毒力测定 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将PDA培养基加热熔化,待其冷却至40℃~45℃ 时分别配置药剂的母液,母液分别用定量无菌水稀释成所需浓度,加入到冷却的培养基中,制成含不同浓度药剂的含药培养基平板冷却备用。培养基凝固后,用打孔器取活菌菌饼,将菌丝那面覆盖其培养基中央,每处理3次重复,放到恒温培养箱中培养,4天后十字交叉测量不同浓度的培养基上的菌落直径,计算生长抑制率,求出毒力回归方程。
1.3数据处理
用Finney机率值分析法对浓度——菌落直径进行分析,然后运用DPS软件计算出线性回归方程式及LC50值。采用孙云沛法计算各配比组合的共毒系数(CTC)
KA=LC50(A)/LC50(A)×100%
KB=LC50(A)/LC50(B)×100%
KM=LC50(A)/LC50(M)×100%
表1 25%的咪鲜胺与30%的戊唑醇混配乳油对苹果斑点落叶病室内毒测定
KM^=KA×PA+KB×PB
CTC=KM/KM^×100%
(KA:试剂A的毒力指数;KB:试剂B的毒力指数;KM:混剂的实际毒力指数;KM^:混剂的理论毒力指数;PA:混剂中组分A的比例;PB:混剂中组分B的比例)
共毒系数判定标准CTC>120为增效作用;CTC<80为拮抗作用;80<CTC<120为相加作用。
2.1单剂的毒力测定结果
以下为咪鲜胺和戊唑醇的毒力测定结果,两种单剂对苹果斑点落叶病菌的毒力相差较大,咪鲜胺LC50为0.3337μg/ml,戊唑醇LC50为1.0155μg/ml.
2.2混配剂毒力及共毒系数测定结果
由表1看出,咪鲜胺和戊唑醇混合后7种混合比例混剂LC50(μg/ml)分别为:0.4296,0.2728,0.7723,0.9034,0.4541,1.2008,0.5513。经计算得各比例混剂共毒系数,混配3、6、7,CTC值分别为 49.91、55.97、72.73,表现拮抗作用;混配 4、5,CTC值为104.75、80.22,表现为相加作用;混配1、2,CTC值为167.81、184.13,表现增效作用,其中混配2增效作用最为明显,毒力最高,其LC50为0.2728μg/ml,CTC值为184.13。
本实验测得了咪鲜胺、戊唑醇及其5种比例混剂对苹果斑点落叶病菌的毒力,结果表明,单剂及混配的LC50分别为:咪鲜 胺 0.3337μg/ml、 戊 唑 醇 1.0155μg/ml、混 配 (1∶4)0.4296μg/ml、 混 配 (1∶1)0.2728μg/ml、 混 配 (4∶1)0.7723μg/ml、 混 配 (1∶7)0.9034μg/ml、 混 配 (7∶1) 0.4541μg/ml、混配(1∶3)1.2008、混配(3∶1)0.5513μg/ml。7种混配比例的 CTC值分别为:167.81、184.13、49.91、104.75、80.22、55.97、72.73。两种药剂按照1∶4、1∶1比例混配表现出了增效作用,其中1∶1混配组合增效作用最高,CTCT值为184.13,此混配组合对苹果斑点落叶病菌的毒力也最高,LC50 为0.2728μg/ml。4∶1、1∶3、3∶1三组比例混配表现出了拮抗作用,其CTC值为49.91、55.97、72.73。
由此证明这两种农药具有混配的可行性,但也应注意其表现拮抗作用的混配比例。由于时间关系,且供试菌源有限,本试验只进行了7种比例的混剂毒力测定,其他混配比例及效果有待进一步验证。
[1]陈功友.苹果斑点病发病因子观察及药剂防治试验[J].河南农业大学学报,1990(02):205-210.
[2]徐建民,高日飞,许金梅,等.几种药剂防治苹果落叶病及腐烂病的效果[J].河北果树,1999(01):11-12.
[3]吴桂本,王英姿,宫本义,等.苹果斑点落叶病防治技术研究[J].植物保护,1988(02):10-12.
[4]曲健禄,李晓军,张勇,等.戊唑醇对苹果斑点落叶病菌及轮纹病菌的毒力和药效评价[J].农药学学报,2007,9(02):149-152.
[5]李东鸿,赵政阳,赵惠燕,等.苹果早期落叶病发病规律与药剂防治研究 [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33(05):76-80.
国家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201203030)
TV698
ADOI编号:10.14025/j.cnki.jlny.2016.17.029
关春林,硕士,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旱作农业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