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如何让世界的期待不落空

2016-09-24 05:49
祖国 2016年17期
关键词:峰会杭州世界

记者/杨 晨

中国如何让世界的期待不落空

记者/杨晨

此次在中国杭州举办的G20峰会,被世界舆论认为是继伦敦峰会、匹兹堡峰会后最重要的一届G20会议,由于中国在全球经济和国际治理中长期发挥重要作用,因此杭州G20峰会也被世界各国寄予厚望,它们都期待中国能更好地设计议题,并充分发挥领导力,使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得到改观,推动G20中老大难问题的解决。

为提振全球经济指路

上届G20峰会,习近平主席在讲话中提出“怎么看”和“怎么办”两大问题,为全球经济找准了病灶,并对症下药。习主席为提振世界经济开出了包含四点建议的中国方案:加强宏观经济政策沟通和协调,形成政策和行动合力;推动改革创新,增强世界经济中长期增长潜力;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激发国际贸易和投资活力;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为公平包容发展注入强劲动力。杭州峰会,中国对全球经济开药方的总体思路仍会一脉相承,但可能将为全球经济复苏提出更加明确的具体方案。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刘宗义研究员认为,由于杭州峰会议题设置合理、措施得当,推出的经济结构改革顶层设计、发展问题、重视WTO的作用、改革国际金融机构等众多议题的设置符合各国现实需求,并且中国通过中美战略经济对话、中欧峰会、金砖国家机制以及中国与发展中国家的沟通机制等与各方进行了充分协调,充分照顾到了各方利益与关切,因此中方提出的绝大部分举措都可以得到G20成员国的支持。如果G20成员国能够按照杭州峰会确定的目标和指明的方向共同努力,发挥G20的引领作用,必将极大推动全球经济发展。

当前,世界经济充满不确定性,如何为世界经济注入活力,并拿出有效对策是杭州G20绕不过的话题。由于西方经济增长持续疲软,国际地缘政治不稳定性加剧,西方主导下的国际经济体系为提振世界经济的对策很少针对于实体经济,主要集中在金融领域。而金融领域的风险性始终居高不下,又容易使一些新兴国家,甚至是发达国家落入被有意或无意设置的“金融陷阱”,而导致更为严重的经济危机出现。相反,中国此前提出的一带一路、推动自由贸易区建设、过剩产能输出等政策却令世人眼前一亮。目前,以一带一路为核心的发展战略正在步步推进,给沿线各国发展带来有益帮助。本次G20峰会,中国必然会围绕一带一路战略展开多边交流,进一步为该战略的落地进行布局。作为一带一路的沿线国家,也必然关心峰会对这一战略的各种解读及成果,并期待在战略推动的过程中得到具体的实惠。

2月28日,迫于世界经济下行风险加剧,二十国集团(G20)财长和央行行长们承诺将倾政策“工具箱”之所有来促进增长。会议提出,将灵活实施财政政策,并确保债务率保持在可持续的水平。货币政策将继续致力于促进经济增长和保持价格稳定。会议重申将避免竞争性贬值,反对各种形式的保护主义,并同意就外汇市场进行密切讨论沟通。

会议承诺将更好地监测资本流动,及时识别风险,应对大规模资本流动波动挑战,并强调充足和有效的全球金融安全网的重要性。会议支持就研究可能扩大特别提款权(SDR)的使用开展进一步工作。会议核准了关于全球落实税基侵蚀和利润转移(BEPS)项目的包容性框架。中国将建立一个国际税收政策研究中心,目的是进行国际税收政策研究和设计,并向发展中国家提供技术援助。

强化国际协调 疏解各国疑虑

澳大利亚前总理陆克文日前坦言,“希望明年首次由中国举办的二十国集团(G20)峰会,能在中国的带领下拉回正轨。” 他指出,G20是全球金融和经济管理方面的重要组织,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主持G20峰会方面有很多可以作为的地方:G20在长期金融稳定方面还有很多任务没有完成,在全球经济增长方面还有很多工作要做,中国若能围绕这两个主题来举办G20的话,将可以把它拉回正轨。

期望中国能够改变G20峰会现状的不只陆克文一人。博鳌亚洲论坛现任理事、前新西兰总理詹妮希普莉表示,G20需在“包容性”上有更多改革措施,而举办G20峰会的中国有机会带来这样的改变。

人大重阳刘宗义研究员认为,杭州峰会成功与否还取决于G20机制本身能否获得发展。G20是作为危机应对机制而出现的,同时也是作为危机应对机制而从部长级会议升格为峰会的,危机应对是G20的基本功能。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之后,由于美国经济缓慢复苏,对G20需求下降,同时G20成员国利益分歧加大,G20进入转型期。国际社会对G20能否顺利转型和为指导全球经济发展建立长效治理机制十分关注,同时也非常怀疑。

G20的重要职责之一是推动世界各主要经济体合作并加强协调沟通,那么能否成功发挥各种协调作用,并让世界各国看到G20能够以世界经济发展大局为重,缩小分歧扩大共识,通过自身实际行动提振发展水平并给各国带来发展红利,是G20作用价值最直接的体现。如此必然能够增强世界对G20的信心而消解对G20的怀疑。

然而,G20中各主要大国对于提振世界经济的确存在不同的理解,对于本国利益与他国利益、国内经济与全球经济的融合式发展认识各异。比如对于主要国际经济、贸易、金融组织的游戏规则、组织结构、话语权比例等,守成大国要守而新兴国家要改的矛盾比较突出,由于广大第三世界国家地区和新兴经济体不断发展,由一国或西方主导的国际经济秩序处在必然要被打破的境地,一个更加公平合理的国际经济秩序的建立却又是大势所趋,围绕其产生的各种博弈、矛盾一定会是G20峰会的核心话题。

因此,国际社会尤其是第三世界国家和新兴经济体,十分期待中国能够发挥主场优势,展现领导力,推动IMF改革取得进展;通过为发展中国家基础设施建设提供资金和各种支持,使更多国家受益并拉动全球经济增长,释放工业产能;大幅降低金融风险,提高世界资金流动的透明度,以及加强对资金使用的安全监管;关切落后国家地区的发展诉求,给予其符合期望的回报率,并有效沟通各国的需求。

除经济本身因素外,世界经济的进退受到各种地区问题、社会问题、国际政治局势等因素的影响十分大。例如英国脱欧、中东难民涌入欧洲、非洲埃博拉病毒、叙利亚内战、恐怖主义事件不断等问题都对地区乃至全球经济产生严重影响。这些问题,也是G20会议上各国讨论经济发展时绕不开的话题。作为全球各主要大国和国际组织的年度大会,如何应对这些棘手的国际危机,并形成事后解决、事先预防的有利于危机解决的机制是十分必要的。

此前中美两个世界最大经济体已达成一揽子维护商业网络安全、应对世界气候变化的协议,这两方面的中美共识将对未来国际经济秩序产生重大影响。然而,在商业网络领域美国一家独大的优势暂时难以改变,而在降低碳排放方面各国都打各自的小算盘。虽然西方世界较以往更加尊重重视第三世界和新兴经济体的发展,但西方特别是美国的经济霸权地位还十分明显,一些国小力弱的国家在世界经济格局中缺乏公平发展的机会,就连一些霸权国家的盟友,也要时常遭受其“经济宗主大剪羊毛”,如此国际经济秩序又何谈公平公正,不解决如此突出的矛盾G20又有何公信可言?

我们注意到,中国在此次杭州G20峰会上特别强调世界要实现“均衡发展”,在去年的巴黎世界气候峰会上,中国认为要考虑到对全球变暖的历史责任和各国能力,发达国家应带头减排,并且给予发展中国家资金、技术支持。此外,在国际商业网络应用上,美国在要求他国开放市场的同时自身也必须拿出开放的姿态,在技术壁垒、关键设备使用权限、核心技术共享等方面拿出真正的诚意,以利于世界在网络空间的创新与利用并加强安全保障能力,从而带动全球在新经济领域的健康、快速发展。

进一步促进世界均衡发展

2008世界金融危机后,国际经济环境发生深刻变化,G20取代G7发挥重要作用,在全球金融风险加剧,经济信心指数普遍下行的状态下,世界翘首期待本届G20能拿出更好的应对方案。

为成功举办此次峰会,中国进行了周密的准备。自2015年12月1日接任主席国以来,中国已经举行了三次G20协调人会议、三次财长与央行行长会议及副手会议,以及数十场各类工作组会议,G20成员从政治成果统筹和具体经济金融问题的应对两个方面达成了诸多共识。此外,贸易、能源、就业、农业等专业部长会议,以及B20、Y20、W20、L20、T20、C20等外围配套会议也已开完。这一系列会议为杭州峰会的召开提供了许多有益的建议,为峰会取得成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专家杨凡欣认为,G20不仅属于20国,还属于全世界。中国关注的不仅是自身福祉,还有人类共同体的发展。G20杭州峰会将有两大创新,一是给予发展中国家“史上最多”的参会席位,使其更具代表性和包容性。目前,中国邀请了东盟主席国老挝、非盟主席国乍得、非洲发展新伙伴计划主席国塞内加尔及哈萨克斯坦、埃及两个有代表性的发展中大国一同出席杭州峰会,本届峰会将是发展中国家参与最多的一次。二是将发展问题置于全球宏观政策框架的突出位置。当前全球经济增长乏力,南北发展失衡,全球仍有8亿多人在忍饥挨饿。发展成为各国人民的普遍愿望。杭州峰会将发展问题置于全球宏观政策框架的突出位置,围绕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制定系统性行动计划,致力于推动全球包容、联动式发展。国际社会积极评价中国的设想和行动,期待杭州峰会推动落实发展议程,让G20成为引领全球可持续发展合作的舞台。

此外,中国还主导制定《杭州行动计划》,以实际行动落实“强劲、可持续、平衡增长”承诺;中国重启了国际金融架构工作组,推动建立更加稳定和有韧性的国际金融架构;中国推动建立宏观审慎政策框架和发展普惠金融;2016年中国首次把绿色金融引入G20议程,并创建绿色金融研究小组。

浙江省杭州市,G20主会场杭州奥体博览城。

继续推动IMF改革

从G7到G20过程中有一项原则至关重要, 即新兴经济体应该在全球的经济管理中担负更大的管理责任,其他国家应该为实现此一原则提供支持。而某些西方大国由于IMF改革可能会冲淡其在国际金融领域的霸权,因此在其主导下使IMF改革阻力重重,这是与G20原则相违背的。

在经历长达五年的拖延之后,IMF改革在2015年底出现转机:中国成功进入国际货币提款篮子,美国国会终于通过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2010年份额和治理改革方案,中国投票权由此前的第6位升至第3位,新兴市场话语权大幅提升,同时此举也拉开了在G20原则框架下对旧有世界经济体制秩序进行彻底改革的序幕。

8月12日,IMF发布最新的中国经济年度评估报告,预计中国2016年经济增幅为6.6%,认为人民币汇率正变得更加灵活和市场化,“与基本面大体一致”。这份报告还肯定中国在结构性改革许多领域的进展令人瞩目,并对中国企业债务问题和国企改革提出建议。杭州峰会期间,中国凭借其经济实力和主席国身份,在推动IMF深入改革取得进展方面应发挥更大作用。

IMF秘书长林建海此前表示:“IMF的份额公式改革原定在2013年1月通过,但后来执董会征得理事会同意,将公式讨论与本轮份额改革讨论合为一体,讨论预期在2014年1月完成。”然而,公式改革至今仍未落实,争议仍在于GDP权重。 由于各国国情不同,对各变量占公式权重的看法也不同。有的认为按市场汇率计算GDP比较合适,另一些人则认为PPP能够更合理反映GDP规模。“在对外开放度方面的讨论也颇为激烈,关键是开放度如何衡量。在货币共同区中,国与国的金融交往又如何计算。目前大家对于估算的看法不尽相同。”

作为协调各国通力合作的多边机构,G20必须在协调合作和执行方面发挥更大作用。深化IMF改革是大势所趋,如何稳步协调推进这一改革取得更多一致意见,杭州G20上我们拭目以待。

猜你喜欢
峰会杭州世界
杭州
外媒聚焦上合峰会:风劲帆满待启航
历届峰会回顾
G20 映像杭州的“取胜之钥”
杭州
杭州旧影
世界上所有的幸福都是自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