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类推迁移思维能力的培养

2016-09-24 21:18曲别马石
读写算·教研版 2016年15期

曲别马石

摘 要:在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关键在于培养和训练学生的迁移能力。因此,在教学实践中,小学数学教师教学应该遵循新课标的要求,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积极探索并创新教学方法,以便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数学类推迁移应用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类推迁移;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5-142-01

一、激发学生数学类推迁移思维兴趣

提高学生数学类推迁移思维能力的前提,就在于有效调动学生数学类推迁移思维兴趣、激发类推迁移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如何做到这一点呢?那就是首先是采取演示与手动操作相结合的方针,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二是要根据小学生心理发展水平合理设计教学情境,这就要求既不能设计的太难,更要与数学类比推移思维能力的培养紧密相连,使教学情境设计服务于推移思维能力的培养并取得实效。

二、培养学生迁移能力的步骤和方法

新课改大环境下,本着培养、提升学生迁移能力的目的,教师的教学应该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创新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授课水平。

1、重视学习数学基础知识

牢固的基础知识培养和提高学生迁移能力前提,对于一些数学概念以及推理等内容的学习和掌握是小学数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要求;在教学实践中,了解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是每个教师的基本功,尤其在讲授新的数学知识前,教师应该对于学生所学知识有一个全面的掌握和了解,对于知识薄弱的地方,应及时的补充讲解,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相关内容并融会贯通。比如,在教授数学异分母加减法的过程中,学生熟练掌握和应用加减法是每个教师教学的重点内容,在这个基础之上,再结合分数加减法的计算,完成知识迁移的顺序渐进过程。

2、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影响学生迁移能力的培养首先是教学环境,因为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心理会随着学习的环境变化,促使其思维及理解能力也随之变化。因此,在实践教学中,教师要首先将自己的观念及时转变,注重营造和谐的教学情境,为学生创造更为轻松的学习环境,充分尊重并时时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多方面给予学生帮助与启发,提升学生迁移学习应用能力。此外,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通过有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增加师、生间的互动力度,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兴趣,为学生迁移能力的培养打造良好的教学环境。

3、优化并创新教学内容和方法

数学门类作为一个完整的体系,表现在新旧知识之间逻辑的紧密和严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通过优化教学内容实现新旧知识的梳理,新的知识的学习必须是建立在对旧知识全部掌握应用的基础上,从而两者的互动才能实现,如此,才能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真正实现迁移能力的提高。有鉴于此,教师有效的梳理和整合教学内容,从而保证教学内容的系统性和完整性,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知识,避免教学断层现象出现。

4、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习的主动性

由于小学数学的概括性和抽象性的特点,学生往往在学习中会遇到一些不解的问题和困难,导致出现学生对数学的畏惧和排斥的现象大量存在,这都直观地反映了学生学习兴趣的缺失以及惰性的暴露。为此,教师的教学的重要内容应该围绕如何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出发点设计教学课件,将课堂趣味性教学巧妙运用,及时鼓励的进步,使学生体验到更多的成功和肯定,激发学习的主动性。

5、活泛运用比较分析法提高学生的迁移能力

在教学中,教师要秉持新课改的内在要求,将创新教学方法作为优化教学内容的主要手段,注重时效性的课堂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促使学生更好地辨别一些数学概念的最好方法就是通过比较、分析教学法的应用,通过比较分析理解和熟练应用,达到学生的知识迁移应用能力的逐步提高;另外,教师还应该更多地发挥一种指导、启示和推动作用,树立学生教学活动主体地位,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培养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迁移学习能力。

总之,针对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并优化教材内、创新课堂教学方式、创造良好的环境是对教师的新要求、新挑战;另外,教师应该对学生自主学习和思维进行积极倡导以达到学生知识迁移能力提高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