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文
亚投行开业,对世界的贡献才刚开始
文/王文
亚投行将通过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互联互通,促进区域经济增长
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亚投行)从习近平主席首倡到开业历经27个月、836天,于2016年1月16日正式开业。
作为对现有国际金融体系的积极“制度参与者”,亚投行从首倡之始就收获世界各国的广泛响应和赞誉,这体现了世界对“好金融”的热切期待,57国代表悉数到场即是明证。亚投行是中国贡献给全世界的礼物。
进入21世纪,全球金融发展走入“死胡同”,形成了金字塔形的空转方式,处于塔尖的社会精英攫取了大部分的财富,而塔底的普通民众则生活步履维艰。此次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已经7年多,危机带来的影响似乎正在远去,但金融脱离实体经济发展、金融无法服务于足够多穷人穷国的问题依然突出。
诚然,正如201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罗伯特·席勒在其《金融与好的社会》所言:“金融并非‘为了赚钱而赚钱’,金融的存在是为了帮助实现其他的目标,即社会目标。”也就是说,金融有足够的潜力塑造一个更加美好、公平和公正的世界。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的中国,希望为世界发展做出更大贡献,更多地为穷人、穷国和实体经济服务,倡导成立亚投行就是对此的革命性、颠覆性的阐释和贡献。
金融应更多地服务于穷国 国际金融机构对穷国开展援助,似乎在帮助穷国走出一条摆脱贫穷、走向富裕的道路,却出现了穷国更穷、富国更富的现象。美国作为大股东的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为穷国发展“出谋划策”,推进无节制的私有化、价格市场化、资本和贸易自由化,在为穷国提供杯水车薪资金支持的同时,却为穷国开启“自由之门”,使得穷国跌入发展困境。世界上最大的两个发展中国家,中国和印度稳坐亚投行头两把交椅,在股权方面,中印共占38.9%;在投票权方面,两国共占33.6%。虽然亚投行绝不是穷国俱乐部,诸如英国、德国及意大利等富国也位列其中,但是亚投行在确保整体盈利的基础上,将打造利益共同体,为穷国基础设施建设提供支持和援助。
金融应更多地服务于穷人 作为国家兴盛发达的基础和动力,基础设施建设可以为发展积蓄能量、增添后劲。用通俗的话语来说,就是“要致富先修路”。亚投行的成立目的就是,通过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互联互通,以促进区域经济增长。作为世界上第一家专注于基础设施投资的多边开发机构,亚投行实际上在打造一把实现穷国发达、穷人致富的钥匙。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农村尚有7000万贫困人口。中国也是一个负责任的大国,通过亚投行帮助他国穷人,期待通过帮助穷国的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和民众生活水平的提高。亚投行与金砖银行、丝路基金一起有望成为帮助穷人的“伟大的新生力量”,值得注意的是,这股革命进步力量是由中国主导的。
金融应更多地服务于“穷产业” 基础设施投资的资金需求大、实施周期长、回报不稳定,愿意为其投入资金的机构和个人并不多。根据亚洲开发银行(亚开行)测算,目前到2020年,亚洲地区每年基础设施投资需求将高达7300亿美元,现有的世界银行、亚开行等国际金融机构每年的投资规模却不足200亿美元,严重无法满足亚洲基础设施投资的资金需求。基础设施投资不足已经成为阻碍亚洲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最大瓶颈。亚投行是一个专门为基础设施投融资服务的平台,将利用亚洲乃至全球的资金,提供高效而可靠的中长期金融的支持,促进亚洲基础设施建设以及经济发展,为全球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做出贡献。
王文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
亚投行对世界的贡献才刚刚开始,可以视为中国金融贡献的起步。目前,世界仍大大低估了中国的贡献,中国在政治上具有治国理政的强大合力,军事上过去30多年没有发生战争,经济上为世界经济发展提供充足动力,社会上是相对最为稳定的大国。作为“潜力股”的中国正逐渐被世界发现和认知,亚投行迅速在两年多时间里从倡议变为现实就是明证。
2016年1月16日,亚投行在北京正式扬帆起航。正所谓“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亚投行必将驶向广阔的未来。
正如习近平主席在开业致辞中所言,亚投行正式成立并开业,将有效增加亚洲地区基础设施投资,推动区域互联互通和经济一体化进程,也有利于改善亚洲发展中成员国的投资环境,创造就业机会,提升中长期发展潜力,对亚洲乃至世界经济增长带来积极提振作用。“久旱逢甘霖”,祝愿亚投行成为中国对世界金融“革命性”贡献的甘露。
(作者系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