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春倩 赵蓉 唐菠 李润祺
摘 要:为了更好地掌握给排水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水力学与泵站”教学内容的设计原则,对2015年某高职院校给排水工程技术专业毕业生调查数据进行分析。结论表明:专业基础课程内容的选取和教学的侧重点,依据职业岗位群的核心岗位技能和后续专业课程的需求;以“必需、够用”为原则,为后续专业课的学习奠定扎实的基础;实现岗位技能和专业课需求相互融合。
关键词:专业基础课;教学内容;必需;够用
教育部下发的《关于以就业为导向,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教高【2004】1号)明确指出,高职教育应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相结合的发展道路。高职教育本着够用、实用原则,以岗位所需为出发点,以工作过程为主线,以学生能力培养为目标。为了顺应职业教育目标的转变,高职课程体系由知识积累、注重知识的系统性转化为行动体系的构建、注重学生职业生涯的发展。教育部另文《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意见》(教高【2000】2号)同样要求:以“应用”为主旨构建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教学内容要突出理论知识的应用和实践能力培养,基础理论教学要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应用”是目的,是方向;“必需、够用”是范围和度量。要在认识上理解好,实践上操作好,就要把握好方向和度。为此,教学内容的设计应遵循满足职业岗位能力要求,符合工学结合的高职教育规律,在“必需、够用”视角下设计教学内容,使之与职业能力要求有机融合。
一、研究目的
专业基础课是专业课程学习的基础,主要培养学生专业相关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课程中所讲授的基础知识和基础技能为学生离开学校以后在本专业或相近专业的持续发展打下相应的基础。根据2015年广东环境保护工程职业学院毕业生调查数据,给排水工程技术专业学生普遍反映母校课程设置基本合理,但与职业发展“必需”、与工作岗位“够用”存在一定距离。在该专业基础课程中,学生认为该课程所讲授的知识和技能为后续专业发展服务,并且不仅仅服务于给排水专业,还适用于其他相近专业,如水利工程专业等。因此,选取“水力学与泵站”作为研究对象,探讨其课程内容是否满足高职教育的够用、实用原则具有一定的意义。课程设计者从中能找到课程内容选取的原则,为高职教育质量的提升拓展新的路径与空间。
二、研究方法
为明确给排水行业和岗位对“水力学与泵站”这门专业基础课程的需求,本文采取岗位调研、问卷调查和走访企业相结合的方法。问卷调查的对象为毕业于广东环境保护工程职业学院给排水工程技术专业并在相关岗位实习至少一年的学生。发出问卷102份,收回83份,有效问卷为83份,回收率和有效率达81.3%。
根据调研结果,了解当前课程内容与岗位任务所需相关性及问题,从而对原有教学内容进行调整与完善,在“必需、够用”原则指导下,全面、系统地构建学生的知识体系,引导学生将专业知识用于解决实际工作问题,习得满足岗位所需的职业技能。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1.给排水工程技术专业岗位调研及企业访谈
对102名毕业生进行了就业岗位情况调查。调查数据显示,毕业生从事给排水施工监理岗位最多,约占24.5%;其次为给排水工程设计岗位,约占22.5%;现场运行管理岗位为8.8%,其他岗位较为分散。从岗位调研来看,给排水工程设计岗位要求员工熟悉给排水工艺设计,从事水处理设备选取、水处理构筑物尺寸计算及给排水管的选型及尺寸计算;给排水工程施工岗位要求员工掌握施工图纸识读;现场运行管理岗位要求员工掌握设备构造、设备日常运行规程,具备事故分析处理能力。
2.调查问卷
(1)实践教学内容与工作衔接度
关于“水力学与泵站”实践教学内容与工作内容衔接度,21.69%的学生认为衔接紧密,74.7%的学生认为衔接一般,3.61%的学生认为无法衔接。
小结与分析:结合问卷调查的结果,以抽样选取学生作为访谈对象。结果表明,目前学生从事的岗位技术含量还不是很高,但工程设计施工管理等部门工作任务应用性强,这决定了“应用性强”必须成为课程内容设计的指标。认为衔接紧密的学生多从事设计岗位的工作,工作内容涉及水力计算。但认为衔接一般的学生中,也有从事设计岗位工作的,他们认为衔接一般的理由在于教学内容未能较好地满足其工作所需,在原有的课程设置中泵站部分的课程内容只涉及二级泵站设计,对于从事园林景观给排水设计岗位的学生,他们所需了解的循环水泵的运用则没有涉及。
(2)课程内容设置
对于“水力学与泵站”课程内容设置,28.92%的学生认为应该偏重于水力学原理方面,39.76%的学生认为应更偏重于水泵与泵站,43.37%的学生认为多增加实际工程案例项目,40.96%的学生认为多增加参观认知实习。
小结与分析:“水力学与泵站”课程是给排水工程技术专业基础课。结果表明,该课程内容存在重理论知识传授、轻实践指导,从而导致学生在实际工作中水力学知识与实际工程脱节。由于本门课程的专业基础性强,大部分学生希望通过这门课学习建立对给排水专业的全面认知,因此期待课程引入更多实际工程案例,并带到与课程内容相关的工程现场进行认知参观。
(3)对设计岗位所涉及的课程内容的建议
针对给排水工程设计中水力计算的应用,72.29%的学生表示工作过程中涉及管段水头损失计算和水泵流量及扬程的计算,管径计算次之。对于所需掌握水泵基础知识的重要性,73%的学生认为是水泵扬程和流量,水泵布置方式次之。
小结与分析:从学生提交的结果来看,在实际工程中,给排水水力计算的目的是为了安全、稳定地供排水,管段水头损失计算和水泵选择正确性对安全、稳定供排水有着较大的影响,学生希望加大这方面的学习。随着城市化的进展,园林景观工程增多,因而循环水泵的设计也应该增加在课程中。
(4)对运营岗位所涉及的课程内容的建议
给排水学生从事运营管理岗位都是集中在污水处理厂或工业企业内的环保设施,工作内容涉及水泵设备运营管理主要侧重在开停泵步骤、水泵日常维护、应对事故措施这三方面的内容。
小结与分析:从调查结果来看,学生更期待课程能适应工作岗位要求。在日常工作中,设备管理运营岗位,更偏重于员工水泵运行综合管理能力和应急能力。因此,教学内容应该将水泵操作步骤、常见故障等零散的知识点集合成一个仿真项目,在进行项目教学时,把零散的知识点有机结合。
四、基于职业满足度的教学内容设计
高职课程设计必须反映高等教育与职业教育的双重特征。只有适应人才培养需求,增强学生可持续发展性及职业适应能力,高职课程的教学内容设计与企业人力资源的需求实现完整的对接与融合,高职教育才能真正适应并服务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并满足现代产业体系建设的需求。课程内容的选取和教学的侧重点,依据职业岗位群的核心岗位技能和后继专业课程的需求,具体见表1。
五、结论
总之,基础课知识是否“必需、够用”,必须考虑在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自学能力、抽象思维能力、逻辑推理能力、空间想象能力等方面是否“必需、够用”。专业基础课是为后续的专业课教学服务的,对于后续专业课中应用到的内容,专业基础课要作为重点,并且在教学中尽量引入后续专业课中的实例来阐述理论。当专业课的教学内容调整后,专业基础课也应进行相应的调整。专业基础课的改革必须将专业建设和行业发展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岗位调研、调查问卷、走访企业等方法,给排水工程技术专业的“水力学与泵站”教学内容设计初步达到职业岗位的“必需、够用”的目标。但是,本调查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一是问卷是自行设计的,其信度和效度有待考证;二是调查对象只是其中一所高职院校的某一专业的学生,所取样本相对较小,调查结果或许并不能代表所有高职院校的情况,有待进一步调查和研究来验证。
参考文献:
[1]李宏德.完整理解“必须够用为度”在教学内容构建中用好“加减法”[J].中州大学学报,2014,31(6):90-91.
[2]阙颂廉.何谓“必需、够用为度”──对工程专科基础课的认识[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1996(3).
项目支持:2013年广东环境保护工程职业学院质量工程《水力学与泵站》精品资源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