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浩,刘建波
(云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昆明 650500)
哈尼语被动义的表达方式
李浩,刘建波
(云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昆明 650500)
哈尼语垤玛话没有严格意义的被动范畴,它不能通过动词本身的形态变化来表达句子的被动义,但它可以借助语序的调整、结构助词与体词组成的语法关系来表述被动意义,形成一种具有被动义的独立的句型,在语义上绝大多数具有完结性。哈尼语垤玛话表达被动义的句型与受事话题句有时具有重合性,但二者不能等同,文章拟通过对哈尼语垤玛话被动义表达方式的结构类型、语法标记等进行描写和分析,揭示其特点。
哈尼语;被动义;受事话题句
哈尼语垤玛话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哈尼语豪雅方言白宏次方言,它很少有形态变化,是分析性较强的语言。汉藏语系语言表达被动义的方式有多种类型,所依据的语法形式也各不相同,有介词型、结构助词型、动词形态型等。哈尼语垤玛话有表被动义的表达方式,但它没有印欧语的被动语态,与汉语的被动句相比也存在许多差异,它主要以受事者前置的语序和施事格助词作为语法标记,以是否出现施事格标记可把表达被动义的句子分为有施事格标记被动义表达方式和无施事格被动义表达方式,哈尼语垤玛话的被动义表达方式既可以是表不如意、不愉快的,也可以是表如意、愉快、积极的,还可以是表达对客观事实的阐述,中性的,但无论表达什么意义,绝大多数表被动义的句子都隐藏着表完结义。
哈尼语垤玛话属SOV型语序语言,也是助词后置型语言,其表达被动义时语序变为OSV型,即表被动义句子的主语是受事者。哈尼语垤玛话以语序的调整、结构助词与施受事者的搭配情况来表被动义,当施事、受事都不出现或只出现受事时,也可以通过加助词“”来表被动义,它以是否出现表被动义标志的格助词可以把表被动义的句子分为两类,即无格助词标记被动义表达方式和有格助词标记被动义表达方式。
(一)无格助词标记被动义表达方式
所谓无格助词标记被动义表达方式就是指该句是表达被动意义,但在句中既没有出现表被动义标志的施事格助词“”,也没有出现表被动义的结构助词“”,这种句子相当于汉语里的意念被动句,如:
哈尼语无格助词标记被动义表达方式在日常的交际中普遍使用,这种表达方式在互答式的交流中居多,结构简洁,符合语言使用的经济性原则,其主要表了然、完结之义。
(二)有格助词标记被动义表达方式
所谓有格助词标记被动义表达方式就是指该句是表达被动意义,但在句中出现表被动义标志的施事格助词“”,或出现表被动义的结构助词“”,还有可能同时出现受事格助词“”、施事格助词“”及表被动义的结构助词“”,哈尼语表被动标记的“”是由实意动词“”“给、嫁”语法化而来,有格助词标记被动义表达方式具体又分为以下几类。
1.施事、受事都不出现
哈尼语垤玛话中有施事、受事都不出现,但表被动义的句子,这种结构主要借助表被动义的结构助词“”来表被动义,其结构是:+动词+助词,如:
以上的例子主要表已完结了的事,在语义上有被动意义,哈尼语的动词一般以单音节降调为主,但当表被动义的结构“+动词+助词”来表动作的完成时,其动词的音节一般要变调,若是单音节动词,则一般要变为“35”调,若是双音节动词,则要把后一个音节变为“35”调。
当哈尼语垤玛话的被动义表将来的完成动作时,其动词也要变调,变调方式与前面一样,但其表被动义结构“+动词+助词”的动词后的助词须由原来的“”变为“”,例如:
此时,哈尼语垤玛话中的被动义主要有“若做什么,将被受到怎样”的意思,但被动义不局限于消极义。
此时,其受事语出现零形现象,其义也可表“帮某人什么”之义。
2.只出现受事而不出现施事
哈尼语垤玛话中有只出现受事而不出现施事来表达被动义的句子,此时,也是由表被动义标记的结构助词“”与动词相组合来表被动义,其基本结构是:“受事主语+(受助)++动词+助词”,如:
哈尼语垤玛话中当只出现受事而不出现施事来表达被动义的句子时,其受事者是有定的,即在受事者后面有表个体量词的“”,或表群体量词的“”,或跟着表受事格助词来表有定性。
3.只出现施事而不出现受事
哈尼语垤玛话中,在表达被动义时可以只出现施事而不出现受事来表述被动义,此时,由施事格助词“”来表示该句有被动义,或者即出现施事格助词“”,还出现表被动义标记的结构助词“”,它们共同来表现该句有被动义其基本结构是:“施事宾语+++动词”,如:
此时表一般的陈述句,且具有了然、完结之义, 这一类型的被动句一般出现在特定的语境中,即交际的双方或多方都知道被省略了的受事者是什么(或是谁)。这类句子通常用来陈述一种显而易见的事实,句末的助词不能省略。
施事格助词表被动义的还有另外一种结构,即把表被动义的结构助词“”去掉,但此时的动词后面需加补语,其结构是:“施事宾语++动词+述补+助词”,如:
这一类型的被动结构必须在动词后加补语表动作已完成或蕴含着完成,所以 在施事宾语前可以加表过去的时间副词。当然,受事者只能是说话者与听话者都清楚是什么。
4.施事、受事都出现
哈尼语垤玛话中,施事、受事同时出现来表被动义的句子是很常见的,且这种表达方式能完整的说清说话者想要表达的事,符合人们的日常用语习惯,但也存在两种表达方式。
哈尼语是分析性较强的语言,其表述一般用语序的调整来表达说话者的意图,在表达被动意义的时候,可以不加结构助词,而是完全借助受事提前来表被动义。在这类表达方式中,受事者一般不能是生命度高的人或动物,而只能是生命度低的事物或客体,其结构是:“受事+施事+动词+助词”例如:
另外,哈尼语受事助词后还可以加一些其他词,施事后面也加上施事格助词来表被动义,这类表达方式使整个句子变得完整,其基本格式是:“受事+其他+施事+施事格助词+动词+助词”,例如:
这类句式里,受事者、施事者既可以是有生命的,也可以是无生命的。
用表达的语气功能角度把句子划分出多种类型称之为句类,哈尼语垤玛话属于分析型语言,很少有词形的变化来表达不同意义的,语序变化的灵活与虚词的丰富性是其主要特点。哈尼语垤玛话在表达被动意义时因其受事者的提前,加之施事者对受事进行了强调,使得句子有了被动的意义。按照语气的功能可以把哈尼语垤玛话表达被动义的句子分为两类,即陈述句和疑问句,但多数是陈述句,具体如下:
哈尼语垤玛话表被动义的句子也可以用于疑问句,但此时句末的助词要稍加变化,主要是在句末加助词“”,或句首、句中加特殊疑问词,具体如下:
另外,当被动义表否定时,其主要的方式是在表被动义标记词“”的前面加否定副词“”,若在句中没有表被动义标记词的“”,则直接在动词前加否定副词“”,例如:
纵观诸多藏缅语族语言在表被动义时倾向于表示遭受、不如意之类的意义,但在哈尼语垤玛话表被动义的句子中,既可以表示遭受、不如意的贬义类动词,也可以表示愉快、如意、赞扬的褒义类动词,甚至还可以表示对句子做一般的陈述类的中性意义动词。哈尼语垤玛话表被动意义时没有像印欧语一样的强烈,它只是在翻译时具有轻微的被动意义,其表被动意义句子具有以下几个语义特点。
(一)被动义强度较弱
哈尼语垤玛话属助词后置型语言,它没有像汉语一样的前置介词,也没有像汉语一样的介宾结构,而纵观介词前置型的语言的被动意义都比较强。所以哈尼语垤玛话的被动义与表被动义强的语言相比,其强度就很弱,例如:
这类句子,它没有印欧语的被动态,也没有像汉语一样有明显的“被”字来表被动意义,它只是在施事后有助词格“”来表施事者,而受事者已提前至句首,或者在动词前加有稍微被动标记的“”来表被动意义,但这类句子被其他语言翻译时确实有被动义,所以我们称哈尼语垤玛话表被动义句子为被动义强度弱型语言。
(二)表示消极意义
哈尼语垤玛话表被动义的句子强调受事者是被后面的施事者发出的行为动作所影响、致使的.施事者对受事者有时带来不如意、不愉快的结果,例如:
省略施事与受事时可以表消极意义的被动义句子,当施事与受事都齐全时也可以表有消极意义的被动义句子,例如:
以上几例都是表对受事者具有消极意义的影响,哈尼语垤玛话在表被动意义的句子里不管是否有表被动意义标志的词,都可以表示对受事者产生不如意、不愉快。
(三)表示积极意义
在哈尼语垤玛话表被动义的句子中,施事者给受事者带来的可以是是一种如意的,愉快的结果,即被动义可由高兴的、喜悦的含有褒义色彩的词来给受事者带来积极地受动意义,例如:
这一类表达方式在哈尼语垤玛话里是很普遍的,但是在使用这种被动意义时,多数动词的后面都跟着补语。
(四)表示中性意义
所谓中性意义就是指施事者对受事者施加的行为没有带任何的感情色彩,这种句子只是对客观事实做一般的陈述,受事者被提前只是为了表其是受动者,同时在句子结构里,受动者也具有了被强调、被凸显的作用,例如:
从总体上来看,哈尼语垤玛话在表达被动义的句子里,对受事者来说表不如意、遭受义的贬义类词性相对较多,但表如意、愉快类的及中性义的也占据了一定的比例。
(五)表示完结意义
在哈尼语垤玛话中不管是在有表被动义标志的句子也好,还是无表被动义标志的句式里也罢,但在表被动义的绝大多数句子都是表了然的、结果性的语义,对受动者来说已经是受到影响的事件,尤其是当动词后还有补语时,那更能显示出其结果性,例如:
另外,哈尼语垤玛话被动义也可以表将来可能发生且会完成的动作,但这种情况在日常生活中使用的相对少,例如:
此时,哈尼语垤玛话中的被动义主要有“若做什么,将被受到怎样”的意思,但被动义不局限于消极义,只是使用的较少。
哈尼语属话题凸显型语言,行为动作的施事者、受事者都可以成为主谓句的话题,但表被动义的句子只能是由受事者做话题。哈尼语垤玛话在表被动义时其语序是把受事者提前至句首,使它具有强调、凸显的作用,而且,在哈尼语垤玛话中表被动义的句子都是普遍抑制施事,而把受事者居于主要的话题位置上,因此,受事者就可以视为无标记的话题。例如:
哈尼语垤玛话表被动义的句子是话题性凸显的句子,但与话题句不能等同,表被动义的句子是句法范畴,而话题句则是语用范畴。句子的施事、受事、与事、处所等与谓语动词有关的语义格或论元被放到句首时称作话题,而哈尼语表被动义的句子恰是把受事提前至句首来表示其是受动者。况且在表被动义的句子中,施事者后一般具有施事格标志来表示它是行为动作的实施者,而受事者后一般具有量词,用量词来表示定指或特指,使受事者具有了有定性。
汉藏语表被动义的表达方式存在多种类型,其划分依据主要借助语法形式及语义特点,按语法形式可把表达被动义的语言分为介词型、结构助词型、形态变化型等,而按语义可分为被动义强型及被动义弱型语言。哈尼语属汉藏语系语言,其表被动义主要借助结构助词,以施事者加施事格为主要标记,也可以用有动词语法化而来的结构助词“”作为被动义标志,但哈尼语没有严格意义上的被动范畴,是属于被动义较弱的语言。
在SVO型语言里,如:汉语、苗瑶语、壮侗语等,这些语言里或多或少都存在前置介词,有时也存在框式介词,所以在这样的语言里存在着大量的介宾结构,且它们的被动义都很强,而在SOV型语言的研究中,许多学者都普遍认为没有介词,把名词后面的虚词只当作结构助词,所以推知其没有介宾结构,最终导致该语言的被动义较弱,但是我在这里想提出的是,在SOV型语言里,它们的介词是否会置于名词之后,是否我们一直以为的结构助词就是那些语言的介词,毕竟它们是两种不同语序的语言。
哈尼语属于语序较灵活,虚词也很发达的语言,在表被动义的时候和大多数藏缅语族的语言一样,是靠语序和虚词来表被动义,所以,哈尼语垤玛话的被动义表达方式属于被动义语义较弱,结构欠典型的语言。
哈尼语垤玛话并不存在严格意义的被动范畴,它只是依赖受事者的提前,施事格的标记作为该句有被动义的标志,其表被动义句子的结构较多,语义上有表不如意的、遭受义的,也有表如意的、积极的,还有表只是对事件做客观描述的,但在语义的时态上绝大多是表结果性意义。由于受事者的提前导致受事者具有了在句中做话题的作用。哈尼语属于分析性语言,极少有词形变化来表不同之义,所以它也就没有了像印欧语的被动态,所以其被动义较弱,表被动义的句子不是很典型的被动句。
注释:
①本文的哈尼语垤玛话属云南省红河县垤玛乡哈尼族白宏话,下文若无特殊标注,则都是表该语言.
②SOV型语序语言:即该语言语序是主语+宾语+谓语;而后文提到的OSV是指:宾语+主语+谓语.
[1]李永燧,王尔松.哈尼语简志[M].北京:民族出版社,1986.
[2]李洁.汉藏语系语言被动句研究[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8.
[3]屈哨兵.现代汉语被动标记研究[M].湖北: 华中师范大学出版,2008.
[4]小门典夫.凉山彝语的被动句[J].语言研究,2003(4).
[5]周国炎.布依语被动句研究[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2003(5).
[6]黄行、唐黎明.被动句的跨语言类型对比[J].汉语学报,2004(1).
[7]陆剑明.有关被动句的几个问题[J].汉语学报,2004(2).
[8]邓思颖.作格化和汉语被动句[J].中国语文,2004(4).
[9]李洁.被动句是拉祜语的一种独立句型[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05(3).
[10]胡素华.凉山彝语被动义的表达方式[J].语言研究,2005(4).
[11]戴庆厦,李洁.从藏缅语族语言反观汉语的被动句[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2006(3).
[12]戴庆厦,李洁.汉藏语被动句的类型学分析[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2007(1).
[13]余金枝.湘西苗语被动句研究[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2009(1).
[14]周焱.金平傣语被动句研究[J].百色学院学报,2012(6).
[15]李泽然.哈尼语的强调式施动句[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2013(4).
[责任编辑 龙倮贵]
The Expressive Ways of Passive Meaning in Hani Language
LI Hao, LIU Jian-bo
(School of Humanities, Yunnan Normal University,Kunming 650000,China)
In strict meaning, there isn’t passive category in Diema dialect of Hani language. The passive meaning of sentence is expressed not though the variation of verb’s amorphous, but though the word order or grammatical relations composed by structural auxiliary word and the nominal composition. In this way, it formed an independent sentence to express the passive meaning which is complete in semantics. The forms of the sentence to express the passive meaning and the sentence of the patient topic sometimes are similar in Diema dialect, but they are not the same. This article is to reveal the characteristics through the analysis on the expression of passive meaning in Diema dialect of Hani language by describing and comparing of its structure and the grammatical sign.
Hani language; passive meaning; patient topic sentence
H2
A
1008-9128(2016)01-0011-07
10.13963/j.cnki.hhuxb.2016.01.004
2015-03-26
李浩(1987-),男(哈尼族),硕士生,研究方向: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少数民族语言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