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祥伍
他放弃百度工程师的优厚待遇,在咖啡馆创建“摇滚客”。没有资金,他与三个合伙人凑钱维持经营;没有办公室,他将婚房腾出来;为寻找投资,他先后被50位投资人拒之门外。但仅仅过去一年多的时间,“摇滚客”线上传播渠道增加到16个,每天访问人数达250万,微信平台用户20万,成为国内数一数二的音乐新媒体。他就是“摇滚客”创始人兼CEO邹扬,一位痴情于摇滚的工科男。
工科男有一颗音乐心
出生于1988年的邹扬是南京人,2009年9月考入北京邮电大学。大二时,热爱摇滚乐的他组建了一个乐队,并担任主唱和吉他手。那时,校园乐队很火爆,演唱带给邹扬一种满足感,邹扬萌发了用音乐养活自己的想法,盼望有一天被星探发现,一举成名。这事让父母知道后,邹扬被骂得狗血淋头,他只得暂时把心爱的音乐放下,专心学习计算机,为毕业后能找到一份工作养活自己做准备。
大学毕业后,邹扬幸运地进入百度公司并成为一名工程师。在那里,邹扬拿着高薪,工作环境优越,但他那颗创业之心仍在蠢蠢欲动。
2014年8月,“不想过一眼看到头的生活”的邹扬选择离职。
离开环境优越的公司,做什么呢?这一年,各种线下音乐节蹿红,如草莓音乐节、迷笛音乐节等。而线上的《中国好声音》《中国好歌曲》等众多音乐选秀节目也是一路火爆,一些音乐人参加节目后就火了起来。但有机会参加的人凤毛麟角,能红还得靠运气。更多的独立音乐人没有稳定的宣传渠道,通常是录好歌传到网上让其自生自灭,更多人靠在酒吧卖唱为生。邹扬很想为这些独立音乐人做点事。
打定主意,邹扬回到家乡南京,从最熟悉的摇滚乐做起,名字就叫“摇滚客”。邹扬的方向很明确:建立一个音乐新媒体,帮助独立音乐人进行宣传和推广,为音乐搭一座桥。
在咖啡馆创办“摇滚客”
邹扬“宅”在自己的小屋里,花两周时间搭建完成了初版网站,2014年9月11日,“摇滚客”网站上线。
因为没有人手,邹扬决定先从乐评起步。他找到南京乐评“小网红”朱春龙,说了自己的想法后,得到朱春龙的支持,朱春龙成为邹扬的第一位合伙人。
说是创业,其实连办公地点都没有,两人只得在各自的家里“值守”,实行“车轮战”,每人负责一天网站的内容。需要商量事情时,就在咖啡馆碰面。
为吸引粉丝注意力,邹扬不按常规出牌,特别推出“野路子”玩法。传统乐评主要是介绍歌手生平、成绩之类,比较枯燥乏味,没人愿意读。邹扬在网站上开展“唱摇滚,寻故乡”活动,他将所有摇滚歌曲里出现的地名写进乐评里,与粉丝互动,找找自己的家乡出现在哪首歌曲中。
这种新鲜的玩法,立即引起粉丝们的极大兴趣,一时间唱摇滚歌曲成为年轻人时尚的生活方式,也令他们笔下的摇滚乐评不再小众,网站每日访问量超过一万次,微博粉丝超过3万人,一些独立音乐人、唱片公司主动联系邹扬。
突然增加的业务需要人手,但又没有资金支持,怎么办?邹扬抱着试试看的想法发了一条招募微博:“我们给不起工资,但有一颗为音乐奉献真诚的心,如果你喜欢做音乐媒体,就赶紧来。”没想到当晚就收到30多封邮件,邹扬从中挑选了3人。这样,团队成员增加到5人,后来增加到10人,主要采取线上微信群协作方式工作。
运营几个月后,邹扬发现线上协作工作效率特别低,需要团队成员讨论的内容总是得不到及时回复,必须从线上转到线下。但十几号人在一起,总得有一个落脚的地方吧,邹扬说服新婚的妻子,将婚房腾出来做办公室,并让团队的成员们住在里面。至此,摇滚客开始按照专业媒体的方式试运作,内容也由单一的乐评,扩展到新闻、视频、采访、歌单、电台等,报道的范围从摇滚乐、独立音乐扩展到全品类音乐,传播渠道也扩展到了8个,包括微信、微博、今日头条、网易新闻等,网站每日的访问次数超过10万。
2015年8月底,邹扬有了融资的想法,他跑到上海见一位投资人,等了对方三个小时,得到的却是“你们的项目是鸡肋”的拒绝。邹扬没有灰心,继续寻找投资人,期盼碰到知音。然而,事与愿违,在一个月的时间里,北京、上海、深圳、杭州这4个城市他跑了几个来回,先后见了49位投资人,车票积累了厚厚一沓,连一个投资意向都没有收获。他有些沮丧地在微信公众号上写道:“在被第49位投资人拒绝后,独自走在中关村创业大街上,忽然感觉自己像蝼蚁一样渺小,梦想真的遥不可及?”
回到南京,他把团队成员召集起来开会。会上,邹扬进行自我批评,他说因为没有经验,没有兑现对大家的承诺。令邹扬感动的是,伙伴们非但没有责怪他,反而鼓励说:“资本不认可,只要用户认可,这事就值得做下去。”
团队成员的话令萌生一丝退意的邹扬振作起来,他和大家一道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内容上,流量、粉丝不断增加,影响也在进一步扩大。
为音乐搭一座桥
为扩大影响力,替独立音乐人发声,摇滚客举办“音乐开放日”活动,邀请城市的独立音乐人、乐队进行表演,包括嘉宾演讲、音乐路演、观众互动三个环节。
2015年8月17日,活动第一站如期在南京APE酒吧举办,对观众免费开放。活动定在下午两点开始,可是上午乐队调音时,就已经有许多观众在等候,还有不少热心粉丝主动跑前跑后帮忙,要求加入志愿者团队。演出的时候,来的人更多,酒吧坐满了,很多没有座位的观众在过道和门口看完整场演出后,还意犹未尽。
活动邀请到冷冻街乐队、野外合作社乐队、边际自由乐队和秦超、戴星宇两位民谣歌手登台表演。在这里,他们不仅将自己优质的原创作品真诚地进行展示,而且观众还分享了他们在音乐道路上的故事,他们用亲身经历告诉每一位观众,与音乐为伴是多么快乐。
戴星宇是一位90后民谣女歌手,她坐在台上,抱着吉他唱着歌,画面很美。她谈起第一次写歌的情景:“记得是个夏天,我把歌录在手机里,其实我完全可以通过邮件发给我的老师,可我宁愿顶着大太阳去找他并让他听。我喜欢表达也喜欢倾听,从写歌这件事上认识到,能够通过这种方式去表达真的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情。”
“音乐开放日”活动举办得很成功,引起歌手和观众的强烈共鸣。每一场演出并不仅是一场演出,而且是一场独立音乐的作品发布会,它为更多优秀的独立音乐人发声,也为他们提供了快速拥有百万歌迷的桥梁,让平凡的音乐梦想找到生长的土壤,落地开花。
随着报道范围从摇滚乐、独立音乐扩展到全品类音乐,2015年10月,邹扬将“摇滚客”改名为“果酱音乐”,并开始与大型公司合作,特别是与《中国之星》的合作,带来大量的用户和流量增长,线上传播渠道增加至16个,每天访问人数达到惊人的250万人次,微信平台用户量达到20万。果酱音乐的品牌效应、业内良好口碑也引起众多投资人的关注,并获得“多牛资本”领投的200万元天使投资。至此,邹扬与他的团队成员终于“鸟枪换炮”,搬进正规的写字楼,正式进入专业的媒体运作方式。
摇滚客只用一年时间,不仅改变了人们对音乐行业的认知,而且改变了一部分音乐人的宣传方式。在这一年中,摇滚客脚踏实地,用1393篇报道记录下独立音乐的快速发展,用深度专访将319位音乐人推向大众市场,为904首音乐作品提供2000万次播放量,创办一款收听量高达576万次的音乐电台,走过南京、济南、杭州、上海和合肥5个城市,举办5场累计3万多人参与的线下活动,每天有235万人通过摇滚客查看音乐资讯,成为国内最大的独立音乐分享平台。
在邹扬的计划中,除了要把开放日活动引入正规剧场外,他还打算把更多精力放在内容创新与作品宣传、发行上,筹备线上智能宣发系统,1小时之内可以将相应的音乐内容推送给千万级别的用户。同时,公司还要签约一批优秀音乐人。未来3年,果酱音乐将覆盖3亿音乐爱好者,服务30万音乐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