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心理健康教育角度谈小学体育课堂有效教学

2016-09-22 18:12王建兴
考试周刊 2016年64期
关键词:体育课运动体育

王建兴

体育课作为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的有效形式,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有重要作用,对学生的意志、勇于竞争、吃苦耐劳等优良品质的形成和培养有举足轻重的正能量。因此,有必要从心理健康教育学角度分析和研究如何才能更有效进行体育课堂教学,最终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和素质教育发展。

1.教材内容和教学方法的选择应符合学生心理和身体发展的特征

教材内容的选择要依据新课程标准及省教材内容设置体育课的主教材。在根据学校特色设定自身的主教材及体育课堂辅助教材时,要依据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征灵活设置教材,确保内容符合学生,从心理和生理上为学生所接受。在实验中发现,让水平高的学生玩“老鹰捉小鸡”,呈现出学生积极性不高,感觉“太幼稚了”的情况;让水平低的学生运用探究式方法学习小篮球运球技术,学生有积极性,但是在探究方法上理解不够,导致实践效果较差,出现“想玩,但不知怎么玩”的现象。然而,对于水平低的学生,更多的是运用直观教学法,通过具体的图示、影像、示范等方式,建立学生的动作表象,才能更有利于学生自我实践和技术掌握。

2.擅长于观察,及时处理体育课堂中学生的“不悦”

在一次体育课中,一位学生在整队做准备活动时被左右同学挤来挤去,不知站到哪里,在老师帮他安排好合理的位置后,周围的同学说了他两句,结果该同学就蹲在旁边哭泣。面对课堂中学生间矛盾的问题,教师不妨首先进行语言肯定,如:你先一起来上课,下课后老师“一定”帮你解决问题,好吗?其次,用肢体语言“分化”其内心的不悦,如,用手轻拍学生的肩膀;在其表现好的时候向其竖起大拇指等;再次,要注意该生的行为情况,用行动和语言分散其不悦的注意力,如,让其示范技术动作、进行语言或行为鼓励等;最后,教师要对课堂中发生的矛盾或不悦进行问题合理解决,确保问题不再“延续”。在教学实践中发现,这四个步骤能有效解决课堂中学生的不悦,对促进体育课堂有效教学效果显著。

3.用爱心和行动“暖化”学生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有爱心是一位合格教师的基本条件之一,只有拥有爱生之心,才能够认真从事教育教学,才能够与学生达成“心灵互融”。

在体育教学中更需要多一份爱心和关心。体育课堂是在一个开放的教学环境中实施,学生的身、心会得到释放,情绪和行为较室内会有一些变化。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更需要体育教师认真关注,关注每个孩子的情绪和行为变化,确保孩子能够积极、安全、有效地上好体育课。这些都离不开教师的爱心、关心和责任心。

4.让学生获得积极的情绪体验,建立学习兴趣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发现影响学生参加运动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几个:第一是身体条件。身体条件是影响中小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积极性的重要因素之一。通过对课堂实践的观察,发现肥胖学生在跑步练习中常跑不快,有不愿意跑步的情况;然而非肥胖的学生对跑步的趣味性很高,尤其是跑步比赛,趣味性更强;在篮球投篮的技术学习中,个子矮的学生就会出现投篮有困难,投不起来篮球,然而,个高的学生就能很轻松地完成投篮。还有存在一部分学生,身体素质差,在力量、耐力、速度等方面较弱,出现跑不快、跳不高,投不远等情况,导致完成动作时较困难,心理受到压力。第二是技术技能方面。运动技术和运动技能也是影响学生运动兴趣的重要因素。在身体条件都较好的情况下,有的学生不会相应运动技术,导致积极性低。如,学生不会跳绳,在上跳绳课时就会出现趣味性低。在学生不会运动技术,没有相应的运动技能时,教师可以重点进行辅导,让其突破难点。比如,在仰卧起坐的练习中,有的学生一次都完不成,此时,我们不能单纯进行言语鼓励,而应降低难度,让其做难度小的动作,让其两手伸开,数量从少到多,在练习一周或两周后,再增加难度,学生就可以顺利完成仰卧起坐标准动作。这样就可以有效突破技术技能方面的难题,提高学生运动兴趣。第三是体育环境因素。有的学生喜欢运动,但是缺乏运动器材或运动场地等。体育环境的情况对学生参与运动的意愿有直接影响。因此,在体育课堂中,教师可以最大限度地设置好运动环境,配置好运动器材,为学生运动兴趣的培养奠定环境基础。

5.建立学生个体自信心,获得成功感

体育课由于其户外活动的开放性及师生间、学生间的互动性等特征会让课堂过程出现一些不确定现象。常见现象有:肥胖的学生跑步受到嘲笑;运动能力差的学生,在合作练习时受到同伴的“不情愿”;在投篮等技术练习时,屡次做不好导致灰心丧气;游戏比赛输了时,心情不开心……面对类似情况,我们不能听之任之,而应该以维护学生自尊、增强学生自信心为中心,帮助其建立积极的情感体验,获得成功感,提高自信心。

因此,在体育课堂中,面对过程中的情况,坚持耐心辅导、细心指导到心理疏导(简称“三导”),让学生从心理上感受到教师的支持和关爱。经过多年的课堂实践经验,“三导”方式能够有效处理课堂中的问题,帮助学生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和自信心的建立。

6.发展团体合作,促进课堂整体有效进步

团体合作是有效促进学生互动交流,增进相互了解,培养师生感情的重要形式;也是有效强化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分组合作和团体合作的教学方法在学校体育课堂教学中被广泛应用,作用显著。

有效促进人际沟通是体育运动的特征和功能之一。在体育课堂中开展小组合作或团体合作能够有效加强学生对体育技术要点的掌握,提高学生运动技术水平,进而强化体育课堂效果。

在体育课堂合作和游戏等环节中,可以结合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让学生进行情感分享,讲出成败带给我们的收获,这不但能够巩固学生对运动技术的掌握,而且是学生主体性的体现,更是学生身心的剖析。在学生的表现得到认可、情感得到表达、行为得到支持,那么,高效的体育课堂效果也就顺理成章了。

从心理健康教育方面探析小学体育课堂有效教学,不但是心理学知识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而且是对体育课堂教学的丰富和发展,未来还需对二者进行更深层次的研究,为社会培养有积极心态、稳定情绪、顽强毅力和勇于挑战个性的人才。

猜你喜欢
体育课运动体育
提倡体育100分 也需未雨绸缪
体育课
不正经运动范
2016体育年
我们的“体育梦”
上好期末三节体育课
古代都做什么运动
疯狂的运动
"三个结合“上好室内体育课
一堂遗憾的体育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