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2016-09-22 06:27黄宏宣
雨花 2016年9期
关键词:国民党革命工作

黄宏宣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这是明代政治家于谦的《石灰吟》。几百年过去了,如果重新用这首诗来定位雨花台革命烈士黄励,依然是那么地贴切。“革命不怕死,怕死不革命!”就是对她一生的真实写照。

人生篇

说起黄励,也许很多人并不是太熟悉,但她确实是一位了不起的革命英雄,是我们国家不可多得的脊梁。因为她对革命事业杰出的贡献,因为她对民族、对国家、对未来深深的爱恋,才使得人们有了更多对真善美的信仰和对真理的不懈追求,也才有了今天如此美好的生活。

1905年3月,黄励出生于湖南省益阳县一个贫民家庭。尽管家里异常贫困,她又是一个女孩子,但她的父母却思想先进,目光长远,坚持让她读书交友。她小学时成绩就特别优秀,后考入长沙衡粹女子职业学校。毕业后,当过小学教师,又进入武昌中华大学,1925年,她就光荣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同年10月,黄励被党组织选派到苏联学习和工作,从此满腔热忱地投入到革命事业之中。1933年7月,黄励壮烈牺牲,鲜血洒在南京雨花台,那一年,她仅28岁——28岁,那是鲜花一样的年龄。

爱情篇

在黄励的生命中,她遇到了很多幸运的人,但有一位是异常重要的,那就是杨放之。杨放之出生于河南济源县,上过私塾,又到县城读书,后去了莫斯科。在莫斯科期间,他的俄语更加娴熟了。

在千千万万人之中,在时间无涯的沧海里,如能偶遇你想要碰见的那个人,该有多好!没有早一步,也没有迟一步,遇上了,就是一辈子的缘分;遇上了,那是你一生中最大的收获;遇上了,才在心里明白,原来,你就在这里。在同船前往苏联学习和工作的青年中,是那一片片波涛汹涌的海浪和共同的理想与抱负让杨放之、黄励相识并渐渐熟悉了,在对革命胜利的向往和美好明天的憧憬中,他俩相互结下情缘。那一次浪漫的邂逅,从此二人情定终身。在苏联的日子,随着革命事业的推进,他们的爱情之果也更加成熟了,最终在大家的祝愿声中结为伉俪。

不久,黄励和杨放之随邓中夏到海参崴参加第二次太平洋地区职工代表大会。由于蒋介石叛变革命,太平洋职工书记处无法在中国继续工作,与会的国际代表决定由汉口迁往海参崴,并创办了《太平洋工人》月刊,用日、中、朝三国文字同时印刷。黄励与杨放之就负责中文版的编辑工作。那段时间,他俩同心协力,编辑的刊物在海参崴等地和中国东北几省广为流传,鼓舞了人民的斗志,让国人看到了胜利的曙光。在那里,他们也度过了人生中最美好、最幸福的岁月。

狱中篇

在革命的道路上,黄励似乎从来没有停下过自己坚定的脚步。1928年,她随瞿秋白等赴柏林参加世界反帝大同盟代表大会;1929年,随邓中夏去苏联参加第二届泛太平洋劳动大会,会后被留在书记处工作;1931年,回到上海担任中国革命互济总会主任兼党团书记;1932任中共江苏省委组织部长;1933年春,党中央决定调任黄励到中央苏区工作,可临行前因叛徒周光亚出卖而被捕。

凡夫转境不转心,圣人转心不转境。黄励是一个难得的圣人,因为她可以掌握时空,把握未来;能够为真理和心中的信念不懈付出。在工作时,在法庭上,在监狱里,在通往就义的途中,她都用生命捍卫了自己的诺言:“只要我活着,就一定要为革命而奋斗,直到最后一秒钟!”

因为黄励出色的工作,她早已上了国民党的黑名单。被捕后,巡捕房立即将她移交至江苏省高等法院。第二天,法院就开庭审理。面对敌人的百般引诱,她慷慨陈词。

可是,当黄励看见叛徒周光亚被带上法庭时,眼睛立即喷射出愤怒的火焰。她怒不可遏,伸手要去暴打叛徒,但被法警挡住了。此时的黄励依然压不住满腔怒火,把唾沫向叛徒的脸上吐去,并厉声大骂:“无耻的东西,还有脸来见我?快滚开!”黄励理直气壮地把敌人的法庭变成了控诉敌人的讲堂,也变成了自己的办公室:“前年九·一八,是谁不还一枪就退出沈阳,把东北大好河山拱手送给日本?又是谁卖国求荣,签订丧权辱国的《淞沪停战协定》?这难道不是国民党投降卖国吗?”

见到势不可挡的黄励,心虚的法官急得大声嚎叫:“住口,不许你在法庭上作宣传。”没办法,只能匆匆退庭。

4月27日,黄励就被从上海押解到南京国民党的宪兵司令部。敌人软硬兼施,威逼利诱,多次指使叛徒劝降,但都被黄励彻底粉碎了。黄励被捕后,党组织立即展开了紧张的营救。5月13日,江苏省委发出了立刻营救黄励的紧急通知。通知说:“黄励坚决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国民党,是上海无产阶级所依赖的布尔什维克战士,是中国革命斗争杰出的领袖。”通知不仅要求群众和组织快速营救,还派代表到南京请愿,要求释放黄励等一切政治犯。

这里,还有几个小插曲。在监狱,敌人妄图削弱黄励的革命意志,就把她一人关进看守所办公室旁边的小屋内,屋前是革命同志被押赴刑场的必经之路。第二天凌晨,敌人押了十多个同志经过这里送去雨花台枪杀,企图以死来恐吓她。黄励却镇定自若:“革命不怕死,怕死不革命!”敌人无计可施,只得将她遣到普通牢房。黄励虽身陷深牢,但她时刻铭记共产党员的使命,把工作做到极致。在监狱里,她利用一切机会进行革命,她不仅经常唱《国际歌》《马赛曲》,还向难友们讲述革命故事,鼓励她们坚持斗争。难友们在她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的鼓舞下纷纷振奋了革命精神,决心与敌人抗争到底。

黄励的宣传工作还做到监狱的看守身上。她经常向看守们讲述革命道理,宣传共产党的抗日救国政策,揭露国民党统治的腐败罪行。所里有一个看守叫张良诚,他是个孤儿,因为生活所迫加入了国民党,黄励发觉他为人正直,具有爱国热情,同情革命,就主动接近他、教育他,鼓励他改邪归正。在黄励等人的帮助下,张良诚逐渐倾向革命,暗中为“政治犯”传递消息和信件,不料,这事被叛徒告发,国民党对自己要害部门竟发生如此不可思议的事情大为震惊,下令将他立即枪毙。张良诚被押往刑场时,也像共产党员一样高呼“打倒国民党!”“共产党万岁!”等口号。在监狱里,像这样的事例很多。

敌人的恐吓引诱、软硬交加的手段不仅全部失败,还让黄励把监狱变成活生生的课堂。见此情景,恼羞成怒的国民党指示迅速处决黄励。得此噩耗,同屋的难友钱瑛、夏之栩等特地为她准备了一套就义时穿的干净衣服。黄励也知道自己的日子不远了,但她始终置个人生死于度外,仍然谈笑自若。是呀,有生必有死,人应惧生,不应惧死。多少人在将要离开这个世间时,都会说出同一句话,这世界真是无奈与凄凉啊!但黄励没有,当难友们问到她的情况时,她拍拍后脑勺,幽默地说:“快了,快了,快到雨花台了!”

工作篇

黄励的一生,是短暂的一生,是战斗的一生,也是辉煌的一生,她的一生都在为祖国的革命事业和民族解放奋斗着。

1931年10月,在莫斯科学习的黄励从苏联回到上海,那时正是蒋介石实行不抵抗政策、日本侵略者在东北长驱直入的时候。党便任命她担任中国革命互济会全国总会主任兼党团书记,同时在上海沪西区做工运工作。

此时的上海,声讨国民党卖国投降的浪潮风起云涌,纷纷成立了民众反日救国会,要求国民党停止内战,团结抗日。在反日救国的洪流中,许多共产党员和党外爱国人士或被逮捕、或被监禁、或被杀害。为了提高互济会的战斗力,保存党的实力,黄励在大夏大学、日华纱厂等地办了工人、干部训练班,培训了一大批互济会骨干。她依靠互济会的全体同志,采取各种方式和渠道对被捕的革命同志开展营救工作。有的利用可靠的社会关系,有的发动群众的力量,有的利用被捕者的亲属,有的利用法律……迫使反动政府释放被捕的爱国者。她常对同志们说:“做营救工作必须胆大、心细、机智,善于接近群众,尽量避免损失。”由于她依靠群众,方法灵活,多次积极开展营救活动,使不少革命者免遭杀害,为党保留了厚实的力量。

1932年7月,江苏省委在上海共和大戏院召开全省各界代表大会,支援东北义勇军,反对上海停战协定,号召同胞们团结起来,一致抗日。国民党军警闻讯后,包围了会场,当场逮捕各界代表和群众数十人。黄励立即和互济会的同志开展紧张的营救活动。她和大家到处宣传,并化装在群众集会上演讲。她声泪俱下地说:“东北义勇军是我们的兄弟,我们必须援助他们。参加群众大会的代表是我们选出来的,他们代表着我们的要求。如今他们被捕了,我们应该团结起来,营救我们的代表!”

在党的正确领导下,经过黄励和互济会的多次活动,群众终于发动起来了。义愤填膺的群众迅速包围了国民党上海市公安局,要求释放被捕代表。慑于群众的威力,公安局急忙将这批爱国人士解往上海淞沪警备司令部,一部分人解往南京审讯。黄励为了营救革命者四处奔波,也引起了敌人的注意,但由于她精明干练,警惕性高,又善于化装,特务们虽然费了不少心机,却难于发现她的踪迹。

1932年底,党调派黄励到江苏省委任组织部长。在白色恐怖的环境中,黄励组织工作的才能却得到了最好的发挥,他们几乎把每一项工作都做到完美无缺。那时候,党组织常遭到破坏,建立新的支部,发展新的党员,是一项很困难的任务。黄励多次指出,应当以开展工人工作和发展工厂支部为主,特别是规模大的工厂,如上海南洋兄弟烟草公司、恒丰纱厂等,更要成为发展党组织的重点。她还提出,不在街道支部发展新党员,应提高警惕,防止叛徒混入党内。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黄励为党的建设工作作出了正确的指示和巨大的贡献。

后来篇

黄励的牺牲震撼了狱中的杨放之,也使他的革命意志更加坚定。1935年,杨放之获释出狱,到上海一所学校一边休养一边教书。

人生最大的幸福,是自己的心中尚存着希望和浓浓的爱。妻子不在了,但黄励的精神一直在感染着杨放之。身体康复后,他立即找到上海的党组织负责人周扬,投入到上海左翼文化运动,担任中央文委(上海)委员。1937年,杨放之来到香港,任《珠江日报》主笔。

新中国成立后,杨放之历任政务院财经委员会副秘书长、计划局副局长、专家工作局局长、国务院副秘书长、北京图书馆副馆长、外国专家局局长、欧美同学会常务副会长等职。2003年4月在北京逝世,享年95岁。

在这里,应该提及的还有杨放之的父亲,他早在杨放之远赴苏联学习的时候就全力表示支持,还特意写下四句话交给儿子:“未来不迎,物来顺应。当事不杂,事过不恋。”这四句话,杨放之铭记了一生。2002年,黄励的女儿杨学勤到医院看望父亲时,杨放之把这四句话转交给了女儿。他们的女儿1927年11月出生,是一位享誉中外的画家,创作出了大量为人称道的优秀作品。

让我们记住黄励,记住历史,记住那些为中国的革命事业和解放事业抛头颅、洒热血的可爱、可敬的革命烈士!他们的精神、他们的品质将千古永存!

猜你喜欢
国民党革命工作
快过关了
国民党的三分军事七分政治
中国的出行革命
不工作,爽飞了?
帝国主义教唆国民党军发动第四次“围剿”
国民党只有革新才能赢回民意
粉红革命
掀起秋冬潮流革命
选工作
颜色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