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特点与资助制度创新

2016-09-22 07:43熊淑芳
新西部下半月 2016年7期
关键词:高校学生特点创新

熊淑芳

【摘 要】 本文对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概念进行了界定,分析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特点,提出了完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制度的创新策略。要加强校企联合,解决学生就业难题;建立科学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制度;高校可尝试成立互助基金;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建立和完善信用体系。

【关键词】 高校学生;家庭经济困难;特点;资助制度;创新

一、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概念的界定

首先,我们必须清晰明了的认识和理解贫困的概念,这是我们界定高校经济困难学生概念的基础。

1、关于贫困及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理解

“贫困”二字对于我们来说并不难理解,但它在不同的时期不同的国家的表现形式可能不同。如今,我国现阶段定义的“贫困”是指经济层面上的绝对贫困。从经济学角度来看,由于主体的货币收入过低,导致其支出匮乏,并且已经影响到其参与基本社会活动的能力,这种情况我们称之为“贫困”。

2、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概念的界定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指的是学生及其家庭所能提供的资金不足以支付其在校学习期间基本的生活和学习费用的学生,即我们通常所说的“贫困生”。贫困生又分为一般贫困生和特困生,“支付教育费用很困难”的是一般贫困生,“无力支付教育费用”则是特困生。[1]

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特点

1、家庭方面的特点

(1)家庭的客观特点。一部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家庭遭受过变故或遭遇重大自然灾害。家庭成员遭受意外事故或患重大疾病,或家庭遭遇重大自然灾害,或父母其中一人是下岗职工或父母都是下岗职工。有些困难生在入学前家庭经济状况原本可以支持学生上大学,但是由于遭受某种意外的或不可抗拒的因素,家庭财产损失巨大或主要家庭经济收入丧失,学生因此失去了经济来源而成为困难生。比如父母患重大疾病,欠下巨额医疗费;父母残疾,丧失劳动能力;父母离异双方均不愿意或无力承担子女的学习费用等。另外,一部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家庭是多子女家庭,较多的是来自农村的多子女家庭,家庭有几个孩子同时上大学、接受非义务教育。

(2)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都被父母寄予较高的期望。部分家庭经济困难的家长通常都会寄予子女较高的期望,他们都倾其所有甚至借钱来供孩子读书,希望孩子在学校能够专心学习,不给孩子任何分心的机会,即使家庭出现较大变故也尽量不让孩子知道实情,希望通过读书来改变贫困的状况、改变命运。同时,父母希望子女在学业有成之后能找到一份待遇较好的工作,然而,这些都在无形中增加了子女们的压力。

2、学生心理上的特点

(1)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压力较大。首先,家庭经济贫困学生不但要承受学习上带来的压力,同时还背负着巨大的经济上的压力。研究表明,经济压力已经成为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之一。其次,巨大的经济压力又带来了思想行为的偏差,使他们成为各类心理问题和行为问题的易感者。对于经济困难学生来说,他们的心理健康情况基本都低于平均水平,他们承受着来自于物质和精神的双重压力,他们的压力是家庭经济不贫困学生的两倍甚至更高。

(2)多疑、孤僻、焦虑、自卑、自尊心过强等心理问题突出。在求学期间,由于部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承受着经济匮乏带来的物质压力,所以他们易产生多疑、胆怯、焦虑、孤僻,甚至自卑或自尊心过强等心理问题。他们在学校总是表现积极努力,但改变命运的道路往往曲折坎坷。他们总是有种“别人总看不起我”的自卑心理,不敢在公开场合说话,不愿与人交流,不愿意参加集体活动,不愿意与别人进行心灵的交流,遇到困难往往习惯于自己一个人承受。

三、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制度的创新策略

1、目前我国高校的助学体系

为优化教育结构,维护教育公平,促进教育持续健康发展,基本解决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就学问题,我国教育部、财政部等部委一直致力于建立健全家庭经济贫困生资助政策体系。通过努力,2007年,国务院颁布的文件中提出了多元混合资助的方式,对家庭经济困难生采取“奖、贷、助、勤、补、减或免”等多种方式进行资助,大概可以分为无偿资助和有偿资助两大部分:

(1)无偿资助。 2007年以来,中央与地方共同制定了相关的资助管理办法,主要资助类别有:地方政府助学金、学校助学金、企事业单位助学金、个人助学金、国防生免费教育等。而针对于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无偿资助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政府和学校奖助减免,包括有:特困生补助、国家励志助学金、国家助学金。另一类是国防生免费教育和免费师范生。在校学习期间,国防生的学杂费、住宿费、生活费全免,每天除了文化课学习还有军队式训练;免费师范生则无需缴纳学杂费,但是需要自己承担生活费。

(2)有偿资助。有偿资助主要是指家庭经济困难生在获得资助时付出相应的劳动或者在获得资助的将来时间点偿还资助金额的一种资助方式。因此高校困难学生获得的资助可以分为:助学贷款资助和勤工俭学资助。

助学贷款主要包括:国家助学贷款和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这两种资助方式都是根据贫困生提供的一系列贫困证明来发放贷款的一种资助方式。因其非无偿的特点,无论是对于助学还是助人都是较好的途径。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是指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向金融机构申请贷款,金融机构凭借学生入学前户籍所在地出具的相关证明来发放贷款的方式。

勤工俭学是指学生在课余时间,本着“立足校园,服务社会”的宗旨向学校提出勤工俭学的申请,勤工俭学作为有偿资助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助学的同时也教育了学生回报学校。培养了学生的感恩之心,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总体素质。国家的有偿资助和无偿资助政策,提高了对贫困生的资助效率,有效地解决了贫困生上学的经济难题,有利于提升我国高等教育普遍化水平。

2、资助制度的创新策略

(1)加强校企联合,解决学生就业难题。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最终发展目标就是要在社会中获得一份好工作,用自己的努力来改变家境、改变命运。当前大学生就业难已成为我国发展的一道阻碍,由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社会资源相对匮乏,而且长期承受着经济和心理双重压力,这使得他们在就业面试时表现的不够优秀,因此在就业市场中处于劣势。因此,政府和学校在解决贫困生的经济难题的同时,还要考虑到学生的未来发展。学校应联合用人单位共同培养学生的工作能力、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共同制订培养方案。高校要建立起一套行之有效的帮扶措施,包括免费的个别化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就业技巧提升指导等服务,并提供就业实习机会,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实现“授人以鱼”向“授人以渔”转变,从根本上解决贫困生就业劣势问题。

(2)建立科学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制度。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普遍化的推行,越来越多的人能够接受高等教育,家庭经济贫困生也不在少数,要使资助公平公正必须要制订相关的科学认定标准。学生进入大学学习,绝大多数都面临一个新的、陌生的环境,而学校对学生的家庭经济情况并不了解,要对学生提供资助除了依据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成绩、在校表现和生活消费等情况,还必须要依据生源地提供的相关资料证明。为了能解决家庭经济贫困生的经济问题,高校和生源地政府应携手合作,做好高校家庭困难学生的资助工作。因此,国家应建立一个生源地政府、银行、高校、学生为一体的整体认定制度,四个部分分工协作、各司其职、相互监督为大学生提供合理、可行的资助。

(3)高校可尝试成立互助基金。高校互助基金是指通过历届校友、广大在校师生的爱心捐赠和其他形式募捐来积累一笔资金,亦可从贫困生补助金额中拨出一定比例金额来累计该笔资金。家庭经济困难生在获得该笔基金资助的同时须与高校互助基金委员会签订保证书,保证其在完成学业后,在适当的时间向高校互助基金委员会捐赠适当金额。这种资助实质上是获得资助的学生在参加工作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分批偿还资助金额。这种资助方式改变了传统无偿资助的形式,不仅可以实现资助基金的流动发展,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

(4)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建立和完善信用体系。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国民的诚信意识明显有所降低,这就要求国家相关部门和学校要建立健全大学生诚信档案,在教育过程中注重对大学生诚信意识的培养和教育。由于我国在贷款方面的相关诚信法律法规政策还没有建立起来,一些投机取巧的学生常常迟还或是恶意拖欠应还的贷款,这对于银行和相关的财政部门是极大的伤害。因此,我国应采取多方面的措施,综合衡量各关联方,尽快制定出相关的法律法规。对于提前和按时还款的学生给予宣传和鼓励,在全社会形成一种诚信的风气。对于不守信用、不按时还款的学生给予严厉的打击,限制不守信用学生日后办理各种贷款。

【注 释】

[1] 张耀灿,陈成文等.成才不是梦——高校贫困生的今天与未来[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2.

【参考文献】

[1] 白华,张骞文.大学新生教育模式新视野[M].中国书籍出版社,2015.167-169.

[2] 邢舒惠.论高等院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创新[J].漳州师范学院学报,2010.4.

[3] 李绍玉,夏侯建兵.关于我国高等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的思考[J].高校辅导员,2011.1.

[4] 陈建顺,李照刚.高校贫困生的界定及其资助[J].曲靖师范学院学报,2003.4.94-97.

[5] 赵明吉,赵敏.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问题研究[M].山东大学出版社,2010.12.137-138.

[6] 邹伟.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问题研究[J].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2011.S1.

猜你喜欢
高校学生特点创新
应用型本科高校学生“学习百年党史”学习满意度与行为意向研究
教育部开通高校学生资助热线
微信辅助对外汉语口语教学研究
严惩诱骗高校学生参与传销的组织者
从语用学角度看英语口语交际活动的特点
基于三元交互理论的高校学生创业风险控制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