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赴以色列特派记者 赵觉珵
走在以色列特拉维夫的大街上,遇见荷枪实弹的军人是常事。在这样一个经历过5次中东战争洗礼、周围安全形势紧张的国家,装备精良、训练有素的国防军无疑是国家安全基石。有意思的是,以军队不仅保家卫国,而且在该国的创新生态体系中,扮演了培养科技与创新人才的角色。
以色列实行全民兵役制。除了宗教人士和少数民族,该国公民年满18岁后,无论男女都要进军队服役2至3年。与大部分国家不同的是,以服役者和部队之间是双向选择——部队通过“高考”成绩和相关资料介绍向服役者发出邀请,服役者则可选择加入其中心仪的部队。所以那些成绩优异的精英,通常会与以色列军队中的科研部门、情报部门和信息技术部门一拍即合。
以色列军队更像一所大学校。其他国家的年轻人坐在大学教室读书时,十八九岁的以色列人在军队学习各种知识和技能。其中的优秀人才甚至可以实际指挥作战任务、独立操作价值上百万美元的设备,或者早早参与最尖端的军事科技研究。通过服役,不少以色列人明确了自己退伍后的职业方向。
更重要的是,退伍军人为以色列军用和民用技术之间打开了一扇旋转门。以创业加速器Hybrid创始人埃坦·塞拉告诉《环球时报》记者,许多退伍兵以在军队中掌握的知识和技术为基础创业,不少人在服役期间已有了创业点子。以色列拥有一流的国防科技,但军队不会为这些科研成果申请专利,因此退伍军人可以将大部分军用科技重新包装变为民用。在许多当地人看来,这种“军转民”只要不危害国家安全,既可以支持创业,也可以服务社会。
说到“军转民”创业,不得不提以色列8200部队。作为该国负责信息情报的精英部队,它每年仅吸纳约50名成员。但从中退伍的人员几乎垄断了以信息技术的创业领域,他们成为大批初创企业的首席执行官。一批8200部队的退役兵还创建了初创企业加速器8200EISP,凭借8200部队的名号和独一无二的人脉资源,8200EISP成为以色列最著名的加速器之一。
军队不仅为以色列的创新提供了硬件基础,而且影响了这个国家的创新文化。以色列军队中的基础训练给所有士兵设定了必须服从的条条框框,然而一旦成为军官,就需要自己思考解决问题。以色列军人很少向上级请示解决问题的办法,因此以军队的战术创新是自下而上进行的。这种独立思考和勇于创新的精神,渗透到了以创业文化中。
此外,以色列军队没有等级观念,低级军官可以挑战高级军官。一个普通士兵甚至可以在训练中告诉一名将军,“你这么做是错误的,应该那样做”。这种等级制度的消解,对于需要思想碰撞的创业公司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