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红(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北京 102488)
大力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
张晓红(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102488)
编者按: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是一项长期性、系统性工程。为什么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什么样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怎样成为青年马克思主义者,是实施这一工程必须回答的首要问题,也是事关这一工程不断深入发展的根本问题。只有赢得青年才能赢得未来,只有培养青年才能开创未来。着眼于党的事业后继有人、兴旺发达,深入实施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要培养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基本要求是:高度的理论自觉、鲜明的实践品格、深厚的群众根基、奋进的创新精神。
着力培养和造就一大批青年马克思主义者,是一项重要的战略工程。要明确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应具有的基本政治素质,进一步准确把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培养目标。我们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经过艰苦卓绝的努力和奋斗,取得了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特别是随着我国进入经济转型的加速期和社会矛盾的凸显期,各类社会热点问题叠加出现,世界范围内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我国青年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也发生了深刻变化,思维方式更加活跃、价值取向更加多元、利益诉求更加多样,在接触新事物、新观念过程中更容易受到不同思想文化的渗透和影响。面对当前国际国内的复杂形势,加强对青年一代的思想引导,大力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就显得尤为重要。
青年;马克思主义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培养目标
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就需要一大批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真学、真懂、真信、真用。实践永无穷期,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也永无止境。要不断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创新发展,同样需要一大批青年马克思主义者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大力推进党的理论创新,使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始终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创造力、感召力。[1-3]
第一,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关系到党的领导和执政地位长期巩固。党的领导和执政地位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党的领导和执政地位不是一劳永逸的,需要一代又一代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始终走在时代的前列,继承和发扬党的先进性,传承和实现党的纲领和主张,成为党的事业可靠接班人。第二,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我们党带领全国人民经过长期艰辛的探索,找到的一条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的惟一正确道路。第三,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关系到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永葆生机与活力。马克思主义是我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是我们做好一切工作的行动指南,也是一个开放的不断发展的科学体系。我们党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引下开创了波澜壮阔的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并在这一进程中形成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一系列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成果。
第一,高度的理论自觉。理论自觉既是对客观规律的认识和把握,也是对客观规律的运用和实践。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的高度理论自觉,集中体现在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准确把握和科学运用上。没有高度的理论自觉,就不会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只有在高度理论自觉的基础上认识真理、服从真理、坚持真理,才能认清时代发展方向,坚定社会主义必胜的信心,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高度的理论自觉,并不意味着一定要成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职业研究者,关键是要用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武装头脑,并内化为固有的理论品格,主动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认识和解决问题,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推向前进。第二,鲜明的实践品格。要能够深刻把握改革开放伟大实践的丰富性、复杂性、艰巨性,具有战略思维能力、创新思维能力、辩证思维能力,善于思考和应对事关改革发展稳定的重大问题;能够充分认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和中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坚持从实际出发、坚持艰苦奋斗;能够立足本地区、本部门、本岗位的实际工作,坚持从点滴积累做起,通过踏踏实实的奋斗不断开辟事业发展的新天地。第三,深厚的群众根基。群众观点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要深刻认识人民群众是创造历史的真正英雄,扎根于人民群众这片丰厚沃土,善于从人民群众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善于把基层和人民群众创造的新鲜经验升华为理论成果;真正懂得并践行劳动最光荣、劳动者最伟大的真理,通过勤奋劳动体现人生价值,通过诚实劳动创造美好生活;始终保持与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自觉与人民群众融为一体,把人民群众的安危冷暖挂在心上,努力为最大多数人民谋利益;弘扬脚踏实地的作风,努力具备过硬的群众工作本领,善于团结群众、引导群众、带领群众跟党走。第四,奋进的创新精神。世界在变化,时代在发展。对急剧变化的当今世界及其发展趋势作出科学的分析判断,使党的理论不断丰富和创新,更加符合实际并有力地指导新的实践,是时代赋予马克思主义者的重要使命。青年时期是最富有朝气、最富有创造力、最少保守思想的人生阶段,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理应在党的理论创新发展中作出无愧于时代的贡献。要牢牢把握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精髓,勇于打破思想上的条条框框,破除前进道路上陈腐观念的障碍;具备开放包容的宽广胸襟、放眼世界的开阔视野,瞄准世界科学技术进步、社会人文发展的前沿,用人类最新文明成果完善发展党的科学理论;坚持用时代发展要求审视自己、以改革开放精神提高和完善自己,不断研究新情况,总结新经验,作出新概括,为开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新境界发挥生力军作用。[4]
第一,要在坚持不懈的学习中提升理论素养。高度的理论自觉不是与生俱来的。通过不断学习和深入思考提升自己的理论素养,是实现高度理论自觉的必要条件。要认真研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并以此作为认识事物、指导实践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要深入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模范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自觉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头脑。要主动汲取人类创造的一切优秀文明成果,广泛学习现代经济、政治、法律、科技、文化、社会等方面知识,在学习中加快知识更新、完善知识结构,不断拓宽视野、丰富思想,使自身的理论素养更深厚、更坚实。第二,要在各种复杂环境中加强党性锻炼。党性锻炼是青年马克思主义者成长过程中的必修课,是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立身之本和永恒主题。要在日常的工作、生活、学习中锻炼党性,以开阔的胸襟、淡泊的心态正确对待荣辱得失,始终保持对党的忠诚和对事业的热爱;以艰苦奋斗的精神和勤俭朴素的作风抵制奢糜的诱惑,始终保持高尚品德、健康情趣和文明的生活方式。要注重在艰苦环境的磨练中锻炼党性,主动到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最需要、人民群众最需要的地方去,在广阔西部、贫困地区、重点工程一线、科技创新前沿,应对挑战、解决难题,经历风雨、增长才干。特别是面对重大事件发生和各种急难险重任务时,要勇挑重担、不畏艰辛,冲锋在前、不怕牺牲,为党的事业和人民的幸福甘于奉献。第三,要在同错误观点和思潮的斗争中坚定政治立场。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都是在同各种非马克思主义、反马克思主义思想观点的较量与斗争中成长成熟起来的。要成为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就必须进一步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能够明确辨别马克思主义与其他社会思潮的根本差异,从政治上分清主流与支流,从思想上澄清真理与谬误,在大是大非面前始终保持清醒和坚定。要敢于坚持真理,对于非马克思主义、反马克思主义的思潮和观点,必须旗帜鲜明、立场坚定,明辨是非、坚定信念。要善于运用科学理论,通过易于接受的方式教育和引导群众,帮助他们牢固树立主流价值观念,进一步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1]邱素琴,陆沪根.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社会现代化[A].当代视野下的马克思主义——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四届学术年会文集(2006年度)(马克思主义研究学科卷)[C],2006年
[2]王金林.激进视域下重释现实与马克思——美国马克思主义研究管窥[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马克思主义研究学科卷)[C],2007年
[3]王凤才.近年来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研究动向[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马克思主义研究学科卷)[C],2007年
[4]邹诗鹏.2006—2007年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A].国外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第三届国外马克思主义论坛会议论文集[C],2008年
北京市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点项目,编号JSKF08-85956
张晓红,女,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4级博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