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播32年的“反华”纪录片《中国》拍摄地探秘

2016-09-22 06:37郭红敏
云南档案 2016年8期
关键词:林县安东尼奥红旗渠

■郭红敏

禁播32年的“反华”纪录片《中国》拍摄地探秘

■郭红敏

1972年,享誉世界的电影大师安东尼奥尼受中国政府之邀,拍摄了一部长达3小时40分钟的大型纪录片《中国》。《中国》在西方大受追捧之时,在它的拍摄地却命运多舛。2004年11月,禁播32年的《中国》才在北京放映,给人们留下了一个透视改革开放前中国的绝佳影像。河南省林州市大菜园村等几个村庄是他们在中国期间拍摄的唯一一组农村镜头,如今这里仍有不少关于安东尼奥尼,关于纪录片《中国》的印痕。

纪录片剧照

小村里来了意大利名导演

1972年5月底的一天,当时的林县城关公社大菜园大队来了几个身背摄像器材的异国客人。

他们一行几人在时任林县县委宣传部长的陪同下来到这里,岁数较大的是意大利导演安东尼奥尼,时年60岁,还有一位30多岁的摄影师,另外是年轻漂亮的恩丽卡和一位叫不上名字的男助理录音。

那时,这里的群众并不知道,这个看起来和蔼亲切,脸带微笑的老头竟是一位享誉世界的大导演。1960年,安东尼奥尼执导的《奇遇》轰动国际影坛。1964年,他凭借《红色沙漠》在威尼斯电影节上一举斩获“金狮奖”。

虽然时间过去了40多年,但一些细节让75岁的马东升至今仍记忆犹新。当年,马东升是大菜园大队的副支书。

安东尼奥尼一脸络腮胡,但刮得很净。摄影师都沃里个子较高,他上身穿件鲜艳的红衣服。给他印象最深的是安东尼奥尼的女秘书恩丽卡,她嘴唇上抹着口红,手指甲和脚趾甲也被染成了红色。对恩丽卡来说,中国是一个神话。她出生于一个意大利共产党员的家庭,在中学学的是共产主义思想、毛泽东思想。中国之行成也就了20岁的恩丽卡和安东尼奥尼一生的爱情,回国后相差40岁的他们结婚了。

对安东尼奥尼和西方人来说,那时的中国是一个神秘的国度。

1970年11月5日,中国和意大利正式建交。1971年7月20日,意大利国家电视台向中国外交部新闻司申请到中国拍摄纪录片。考虑到意大利记者在意大利外贸部长访华期间所做的客观报道,经周恩来总理同意,中国外交部发出邀请。

1972年5月13日,安东尼奥尼一行辗转来到北京。北京、河南林县、苏州、南京、上海成为中国官方同意他拍摄的5个地方。其它4个地方都是大城市,而林县则是创造了震惊世界的“人工天河”奇迹。

地处土薄石厚的干旱山区的林县,“水缺贵如油,十年九不收”。1960年2月,林县县委带领全县人民开始修建红旗渠。林县人民客服重重困难,苦战十年,在太行山的悬崖峭壁、险滩峡谷中削平了1250座山头,凿通了211个隧洞,架设了152座渡槽,修建了这条长达1500公里的红旗渠。

大菜园村是林州市的一个普通村庄,40多年前,它不经意间走进了享誉世界的意大利导演安东尼奥尼的《中国》纪录片中。1970年5月28日,安东尼奥尼从北京来到林县。林县城郊乡大菜园村、任村镇任村、合涧北小庄村是他们在中国期间拍摄的唯一一组农村镜头。

真实地记录了30年前的中国

在林县拍摄的4天时间里,安东尼奥尼没有过多地去拍摄红旗渠,而是让更多的镜头静静地掠过农村。

那时在大菜园见到外国人并不稀罕,但是外国人来这儿拍电影还是第一次。

上世纪60年代末,通水后的红旗渠吸引了无数外宾来此参观,林县也成为对外开放县。当时的大菜园大队是河南省革委会树立的“大寨式大队”典型,村里有面粉厂,机械铸造厂等几家企业,村里大部分是土坯墙的红瓦房,是林县比较富裕的一个大队,这里也成了一些外宾光顾的地方。

《中国》剧照

那天,大菜园大队领导班子正在大队部开会,他们就开始拍开会的情况。这里的一切都使他们感到新鲜,在一天的时间里,他们拍小学、拍胡同、拍田间地头……对于“村主任让全村的人都穿上了过年时才穿的衣服,没有好衣服的就让躲起来”之说,马东升说,村里让他们随便拍,没有刻意掩饰什么。

安东尼奥尼还到了另外一个村庄,位于红旗渠一个干渠旁边的北小庄,那个村庄的房子都是石头垒的,看起来不好看,安东尼奥尼要求在那里拍,结果第二天村里就派人用石灰粉把墙全部涂成白的了。安东尼奥尼一看,就不再拍了。

安东尼奥尼一行晚上住在林县第四招待所,他们对看到的东西非常感兴趣,就想问一问,看一看,拍一拍,所以晚上回来很晚。他们的早餐是鸡蛋、咖啡、面包和牛奶,安东尼奥尼也喜欢吃中国的饭菜。有天晚上还给他们放《红旗渠》的英文版电影。

安东尼奥尼希望拍真实的中国人和一些具有象征意义的细节,因为种种原因,原计划拍3个月的他,在22天后带着3万米胶片离开了中国。在世界级电影大师中,安东尼奥尼也是唯一记录了中国那段历史的人。

1973年1月,220分钟的大型纪录片《中国》首映式在意大利首都罗马举行,其中的林县部分占30多分钟。该片产生了巨大轰动,也受到了西方的追捧。

《中国》这样介绍大菜园村:“我们要求参观一个村庄,它有1628个村民。所有的设施都在这四合院中的公共院子:农具存放室、玉米仓库、磨坊和裁缝铺。院子里还有革命委员会,它负责生产队的工作。”

“今天要开会……他们读了几段毛主席语录,然后开始讨论这些语录。有人说,如果首先抓好政治思想,其他的问题就能迎刃而解。谈完政治,他们又回头谈耕犁、割草、筛选种子……”“他们告诉我们,委员会甚至可以批准离婚,但又说离婚很少见,农村的夫妇很少离婚,因为他们很少吵架。”

《中国》大拍中国落后一面?

使安东尼奥尼没有料到的是,《中国》遭到了来自中国的猛烈批判。中国官方下令查禁,1993 年9月,安东尼奥尼被迫把电影拷贝交给中国。

36年前拍摄的大菜园一条胡同

据后来解密的资料显示,真正的原因是是一个短短数秒的镜头。

在一个表现社会主义农业的猪圈的镜头中,一只猪懒洋洋地趴在猪圈里,朝着镜头傻乎乎地摆头晃脑,而响亮的背景音乐却是文革中最红火的革命歌曲:“中国人民正在毛主席的领导下挣脱三座大山的压迫,昂起首来……”

在那个特殊的年代,这个镜头严重地损害了中国人民的感情。无数中国民众在放映厅外面集会示威,最后甚至和安东尼奥尼发生肢体冲突。而在中国国内,开始了席卷全国的批判运动。

原来这段和镜头极不协调的音乐,是当年安东尼奥尼拍摄时养猪场广播站正在播出的音乐,而一点不懂中文的他不知道这个歌里唱的是什么内容。

1974年1月30日,《人民日报》发表《恶毒的用心,卑劣的手法》的评论员文章,拉开了批判安东尼奥尼的帷幕。文章认为,《中国》大拍特拍中国落后的一面。在影片中,北京被抹上一层青光,更加古旧,住房非常简陋。庄严的天安门故意拍成时远时近的破碎集市,甚至恶意拍摄去天安门附近上公厕的人;闻名中外的红旗渠一掠而过,既看不到“人造天河”的雄姿,也看不到林县河山重新安排后的兴旺景象。银幕上不厌其烦地呈现出来的是零落的田地,孤独的老人,疲乏的牲口,破陋的房舍……作为回应,中央新闻记录电影制片厂还专门拍摄了纪录片《红旗渠畔展新图》,在国内外放映。

据资料记载,批判安东尼奥尼的活动持续了将近一年,几乎安东尼奥尼影片中涉及的每一处地方都有“代表”出来著文批判,这些批判文章最终结集为《中国人民不可侮》,由人民文学出版社1974年出版,字数达12万字。

来自林县的批判文章说:“公路上汽车川流不息他不拍,却专门去拍牛车、独轮车;田野里奔驰的大小拖拉机他不拉,却专门去拍毛驴拉石;热火朝天的集体劳动场面他不拍,却专门去拍老人和病妇……”

原林县文化馆工作人员梁生庭讲述了当年批判安东尼奥尼的场面,当时正在进行农田基本建设,在当时的田间地头,就架了一块写有“彻底批判安东尼奥尼拍摄的反华影片”的牌子。当时学习呀、批判会呀,场面太多了。

安东尼奥尼的名字甚至被编进了儿歌之中,“红小兵,志气高,要把社会主义祖国建设好。学马列,批林彪,从小革命劲头高。红领巾,胸前飘,听党指示跟党跑。气死安东尼奥尼,五洲四海红旗飘。”

纪录片《中国》遭到批判

32年后纪录片才在中国播出

2004年11月,时隔32年后,最富争议的《中国》在国内首次放映。由意大利驻华使馆主办的安东尼奥尼电影回顾展在北京电影学院举行,安东尼奥尼不能前往参加,但他的好友、影展策划人卡罗·迪卡罗带来了他的问候:“应中国政府的邀请而拍摄的《中国》,今天能在北京放映,给了他巨大的满足,让他感到了彻底的安心。”时年11月,意大利首次发行了安东尼奥尼最富争议的作品《中国》的DVD。

36年后的大菜园一条胡同

“对于中国,我尊重,然后热爱。”38年前,在罗马举行的《中国》首映式上,安东尼奥尼这样表达他对中国的感情。当时,他要拍的是一部不带任何教育意义的纪录片。

来中国前,他在寄往北京的“意向书”中说:“我计划关注人的关系和举止,把人、家庭和群体生活作为记录的目标。我意识到我的纪录片将仅仅是一种眼光,一个身体上和文化上都来自遥远国度的人的眼光。”

但在《中国》的拍摄过程,“陪同”和“安排”的痕迹显而易见,但安东尼奥尼也在用一切可能的机会作自己的思考。

当时,面对来自中国的猛烈批判,安东尼奥尼有口难辩,不仅不被中国人接受,而且在自己的国家也受到攻击。抗议的人多数来自意大利与当时各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友好协会,他们指责他故意地用多种方式诽谤中国。其中之一就是使用了“冷色调”,用这种方式来消除中国真正的色彩和中国的风景。

原大菜园大队副支书马东升清楚地记得,恩丽卡的胸前佩戴着一个意大利共产党的徽章。

后来,在接受《中国已远——安东尼奥尼与中国》摄制组采访时,安东尼奥尼说:“我们不想改变什么,我们想做见证,成为1972年中国的见证人,我觉得我们做得不错。”

笔者通过下载的《中国》视频看到,纪录片以《我爱北京天安门》歌曲开始,像一只沧桑的大手,一下子把人拽到了时空隧道。影片中透露着一股沉闷的气氛。

影片中也有这样的镜头:纺织女工们甚至在下班之后还不愿离去,她们自觉地在工厂院子里围成小组,学习毛主席语录,讨论当前形势。

影片最后的20分钟,全是杂技表演,观众也认真地看,看到惊险处还不断鼓掌。解说词在最后说:“中国正在开放它的大门,但仍是一个遥远的国度,我们只是看了它一眼。用它的一句老话:画虎画皮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

村民希望安东尼奥尼再来拍摄地

“如果没有《中国》,那么我们就失去了保留那个年代气质的机会。”北京的刘海平看后受到很大震撼。他和妻子侯宇靖决定拍一部关于安东尼奥尼和中国传奇之缘的纪录片。

在罗马台伯河边的寓所,安东尼奥尼一见到他们,眼中就噙满了泪水,他牵住他们的手,使劲地摇,似乎有千言万语想要说。当他看到刘海平妻子带来的30年前他曾拍摄过的大菜园村的照片时,放声大哭。

2004年底,刘海平夫妇循着循着安东尼奥尼当年的足迹,探访林州桂园街道办事处大菜园村、任村镇任村、红旗渠干渠旁边的北小庄。所见所闻,让他们感慨万分。昔日的大菜园村已经变成城中村,但是,村庄依然宁静,渠水仍在慢慢流淌。

位于林州市市区内的一个市场内人头攒动,这是大菜园村筹资1500万元建起的林州最大的蔬菜粮油批发市场。40多年前,这里是安东尼奥尼镜头下的一片菜地。

胡同两侧是低矮的土坯房,中是一条泥泞的路面,胡同的尽头是一片菜地,孩子和老人穿着过节时才穿的衣服,陪着外国友人参观村内。这是1972年安东尼奥尼拍摄的大菜园村的画面。如今,《中国》镜头中大菜园村的的胡同已不复存在,一条条整齐统一的新胡同两侧是林立的高楼,村大队部也变成了漂亮的两层楼房。

摄制组带来了安东尼奥尼对大菜园村村民的问好。村里的一些群众也非常想念安东尼奥尼,30多年过去了,他们希望安东尼奥尼在有生之年再次来到大菜园,看看这里的崭新变化。可惜的是,在上世纪80年代身体偏瘫,当时已经94岁高龄的安东尼奥尼已经不可能来到这里,这是他一生的遗憾。

通过他们带来的光碟,马东升第一次看了《中国》,看到了自己和大队干部在破烂的大队部里一起开会的镜头。他说,那时,他发现摄影师在偷拍摄土坯墙草房,他通过翻译和安东尼奥尼交涉。说群众住的绝大部分房子是红瓦房,你为什么拍草房?草房不能代表大菜园的面貌。

安东尼奥尼解释说,我尊重你的建议,现在只是取镜头,回去后还要剪辑的。马东升看后,果然没有土坯草房的镜头,他沉淀在心底30多年的这个谜团终于解开了。

2007年10月,刘海平夫妇带着历经3年时间、耗尽自己积蓄制作的纪录片《中国已远——安东尼奥尼与中国》,远赴意大利交给了安东尼奥尼的太太恩丽卡。3个月前,安东尼奥尼逝世。恩丽卡看后在电话中说,她看了纪录片后很喜欢,当晚梦见了中国。

2010年1月18日,《中国已远———安东尼奥尼与中国》的最新版本在意大利驻华大使馆文化处首次放映。

猜你喜欢
林县安东尼奥红旗渠
危机中如何展现领导力
谁杀了镇长
“红旗渠精神”感动我
弘扬红旗渠精神 做好新时代人大工作
红旗渠水为何会“自流”
论《威尼斯商人》中安东尼奥忧郁的经济根源
《红旗渠》
致命的渎职
从红旗渠的“账单”体会党的领导
红旗渠的修建与红旗渠精神的诞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