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守国
问题303:在每年雨水季节城市出现内涝时,人们就又一次开始埋怨城市的下水道问题。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量的人口、资源、产业和基础设施的聚集,城市环境和城市适应天气气候变化能力逐渐发生改变。城市任何一个部件或系统的故障,都会让整个有机体陷入困境或停顿。同时,在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内涝、高温、雷电、雾霾等灾害也越来越频繁地“光顾”城市,给城市安全问题带来巨大挑战。灾难随时都可能发生,对于生活在城市的群体而言,有必要打造富有弹性的城市。所谓弹性城市,就如同竹子一样柔韧具有弹性,灾害压力过后能迅速恢复,主要特点在于拥有能够从变化和不利影响中反弹的能力,以及对于困难情境的预防、准备、响应及快速恢复的能力。
城市是一个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科技中心,是人口、产业和社会经济活动高度聚集的地区。我国改革开放30多年,城市化进程到了一个中高级的阶段,在这个过程中也出现了很多问题,比如城市人口激增、垃圾围城、不合理的城市发展规划、灾害风险的放大效应等等。这给城市安全问题、城市防灾减灾问题带来极大挑战。无数事例已经表明,我国城市处于从风险向危机的转化期,而城市整体的防灾减灾功能滞后,与城市的高速发展不相适应。2015年5月6日,中国扶贫基金会《中国公众防灾意识与减灾知识基础调研报告》显示,城市居民中,做好基本防灾准备的不到4%。一位网友列举了自己孩子的故事,“我孩子借读的美国公立中学,一年内组织了至少四至五次应急演习,包括火灾、恐怖袭击、枪击事件等不同情况,还多次邀请当地警察来学校授课。演练有时候比回答一张科普问卷有用得多,因为你跑过一次就不怕了。”
近年来,我国气象部门在灾害天气预报预警业务支撑城市现代化建设方面开展了一系列工作。各地气象局把建立无缝隙客观预报系统作为提高灾害天气预报预警能力的基础性工作。城市气象研究所建立的中尺度数值预报系统BJ-RUC、短时-临近预报系统BJ-ANC,为城市强对流天气预报预警、精细化预报服务、气象防灾减灾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撑。近期完成的“0~12小时短时临近预报准确率提升工程”的快速更新多尺度分析及预报系统研发工作,已陆续投入业务应用,将进一步提升灾害天气预报预警技术支撑能力。
请你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某市政府召开主题“减少气象灾害风险,建设弹性城市”的研讨会,邀请你参加并向你征求城市气象防灾减灾的建议,你打算提哪些建议?
2.就我国如何应对城市公共安全问题,谈谈你的意见。
【答题要点及思路提示】第1问,作答的是城市气象灾害,要结合城市内涝、高温酷暑、冰雹、雷电、暴雨、暴雪、强风、雾霾等灾害进行思考,从城市规划、政府作用到技防、人防等多个角度去提。要着眼于建设弹性城市,从灾害防范和减少角度入手,不能答如何治理灾害,也不能答具体某个灾害。题目设定的情境是研讨会,所以作答范围广泛,不受身份限制,只要是城市气象防灾减灾的建议都可以提。主要作答内容有:(1)按照以人为本和可持续发展要求,在充分考虑各种气象灾害情况下制定科学合理的城市规划,要将防灾减灾理念贯穿整个规划全过程。要加强防灾规划和各专业规划之间的衔接,特别注重城市安全和灾害风险。(2)建设完备的有利于防灾减灾的城市基础设施,打牢“技防”基础,城市建设、公共设施和城市运行各个方面都要突出防災减灾,防患于未然。(3)发挥政府在防灾减灾中的主导作用,不断提高政府的风险防范能力、灾害应急能力、信息收集处理和资源调配能力,构建多目标、多主体、多部门协同的气象灾害应对体系。(4)培养市民的防灾减灾能力。注重应急演练,提高公众的风险防范意识。市民的防灾能力和应急演练要常抓,不定期进行,常识性演练要从孩子抓起。(5)加强科技防灾减灾。开展天气形成机理、地形、城市影响等基础性研究,探索自然灾害与人为灾害发生、演变的规律,有针对性改进薄弱环节和城市的风险点。(6)建立和完善恶劣天气监测、短期-短时预报预警平台,开展气象灾害风险评估,尽量把天气预报报准,把预警提前做好。(7)开展气象灾害防御的科普宣传。利用街道、社区宣传板报、广播、电子显示屏、手机微信公众号等媒介,以及校园活动、气象科普参观活动等进行气象防灾减灾科普宣传。
第2问,扩展到城市公共安全问题,但要知道这种公共安全并不是全口径的公共安全,不能作答治安、反恐、意识形态等社会领域的安全,还应答以气象为主的自然领域。作答内容既包括城市公共安全问题的防和减,又包括公共安全事件后的治理和恢复。谈意见,其实就是谈如何应对,要答策略。可以有适当分析,但一定要以策略为主。“就我国如何应对……”,说明作答此题要站位高远,从全国角度谈,答出较深刻的见解,不能泛泛而谈,不能长篇大论,主要观点点到即止。主要作答内容有:(1)健全城市公共安全管理的法律法规和制度体系,将城市灾害防范、公共事件应对与处理纳入法制化轨道,用法律的强制力确保公共安全得到重视。(2)建立城市安全事故预警机制和应急救援体系。加强城市公共安全防范体系和治理体系建设,强化城市灾害应急管理能力建设,构建城市应对灾害的预防侦测体系、应急体系、保障体系、演练体系、宣传教育体系等综合防御体系。建构城市紧急救援力量系统,完善灾害救援总预案、分预案和行动方案,定期组织各群体开展联合演练。(3)宣传公共安全知识,增强市民的预防意识。开展全民预防灾害和应对公共安全知识技能教育,树立“危机是常态”的忧患意识,把防灾应急机制纳入城市日常管理之中,建立反应迅速、组织科学、运转高效的防灾应急机制。同时,培养一批处理公共安全问题的专家,提高政府工作人员处理安全应急问题的意识和能力。(4)加强处理公共安全问题科技能力建设。加强综合减灾的科学研究与技术创新,促进科技成果在公共安全领域的应用。加强公共安全关键技术研究,深入研究各灾难之间、灾害与生态环境、灾害与社会经济发展的相互关系,研究制定国家综合减灾中长期科技发展战略。(5)对重大社会预警信息和公共安全灾害情况要及时、客观、公正报道,以正视听,避免“小道消息”和假信息泛滥,造成社会恐慌。(6)加大国家对综合减灾和公共安全的资金投入。加强城市公共安全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建设一批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全局性、关键性的减灾工程,开展一批重大减灾示范项目,组织实施重大自然灾害风险调查、评估、监测和预警等减灾科技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