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婷
摘 要: 数学教师都有同感,数学课堂枯燥无味,传统的应试教育,导致老师注重评价学生的学习的结果,忽略学生的学习过程,课堂上老师是主宰,而学生就一味的接受知识,课堂气氛非常沉闷。如何让学生像喜欢音体美课那样喜欢上数学课,是我们要解决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 数学课堂 学习兴趣 自信心
学生需要付出相当程度的脑力劳动才能把数学学好。因此,许多学生对数学产生了厌恶情绪。爱因斯坦曾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然而在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一上数学课就无精打采的。究其原因,我觉得有以下两点:一是数学课上学生大都是正襟危坐,先听老师讲,再做大量的习题巩固新知。二是老师只注重评价学习的结果,忽略学生的学习过程,课堂气氛沉闷。如何让孩子们感受到学习的乐趣,让学生爱上数学呢?
一、爱每一个孩子是让学生“爱上”数学的前提。
教育家夸美纽斯曾说:“孩子们求学的欲望是由老师激发起来的,假如他们是温和的,是循循善诱的,不用粗鲁的办法去使学生疏远他们,而用仁慈的感情与言语去吸引他们;假如他们和善地对待他们的学生,他们就容易得到学生的好感,学生就宁愿进学校而不愿停留在家里了。”一年级数学教师尤其要注意,爱每个学生,处处为学生着想,常用微笑的表情、期待的神情、温和的语言营造活跃民主的课堂气氛,理解、关心、爱护学生,学生就会“亲其师,信其道”,并在无形中他们会喜欢你所上的数学课,对数学课产生浓厚的兴趣,这样就会使教学质量的提高取得事半功倍之效。
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让学生”爱上”数学的基础。
学习兴趣是推动学生探求内部真理与获取能力的一种强烈欲望,是学生学习的内部动机,它在学习活动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课堂实践表明,学生如果对数学知识充满好奇心,对学习富有自信心,那么他们总是会心情愉快、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们要时刻注意发掘教材蕴藏的智力因素,审时度势,抓住时机,因势利导地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愉快探索。
1.巧妙运用教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教学第一单元《数一数》这节课时,我充分利用了书本所设置的情境,以到儿童乐园去游玩作引子,很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整个课堂教学中,我始终注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掌握认数技能。巩固练习时,我安排找数活动,让学生在自己和其他同学身上找到藏着的数,再在教室里找到藏着的数,用这一新颖而有趣的练习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在不知不觉中巩固所学知识。
2.动手操作学具,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交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动手操作是儿童认识事物的重要手段,儿童在动手操作中获得直接经验,在“做中想,想中学”。我深信:只有学生确有“感受”,才能真正“理解”,这样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爱上数学,又能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例如:一年级上册“认识11-20各数”一课教学时,我安排学生操作,数出10根小棒捆成一捆,并说一说1捆小棒里有10个一,一捆小棒是10根,也就是一个十,在同桌说一说和全班一起说一说的基础上,学生就自觉地把十个一看做一个十。通过捆小棒的操作让孩子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孩子在操作中感悟、思考、表达,初步认识计数单位“十”,直观地感受到“1个十是10个一”。接着安排学生动手摆一摆12根小棒,并引导学生在摆小棒时要让老师一眼就看出是12根,并说出为什么不一根一根摆的理由,通过比较两种摆法,又让学生深刻体会“10个一是1个十”的认识。这样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整个数学新授过程就在学生“摆一摆”的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成功展开。让学生在操作中感受到数的顺序,在操作中体会到原来数学就在生活中,就在自己的动手中,从而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对数学不再害怕、不再恐惧,对学数学有信心。同时,学生从自己动手中得到的知识更容易记住,这样数学课堂的实效性就得到提高。
3.设计多种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习的最高境界是快乐学习。新课程倡导用具体的、有趣的、富有挑战性的素材引导学生投入数学活动。如果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了兴趣,那么学生就会乐于参与其中。由于低年级学生注意力集中的时间比较短,因此教师要精心创设有趣味、有新意的学习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怦然心动”、“百感交集”,感知“豁然开朗”,察觉到“妙不可言”,最终不知不觉地爱上数学。
我在教授一年级时经常采用游戏活动,例如:小小运动会、数学扑克、登山夺红旗、数学医院、摘苹果、开火车、接力赛等。又例如:在教学几和第几时,因为学生容易混淆,我设计了这样一道习题进行巩固:夺星大赛,我画了10颗星星在黑板上,大声告诉孩子们:这些星星很想找到小主人,你们想当吗?学生大声说“想”。我顺势说:“星星喜欢认真听讲,积极发言的乖孩子。”孩子们听了立刻坐直了。“好,从右数第5颗星奖励给坐得最好的某某同学,是哪颗?”孩子们都积极举起手,请孩子指出这颗星后,我立即在这颗星下面写上了某某同学的名字,同学们纷纷投来羡慕的眼神。接下来又请孩子说自己想要哪颗星,讲清楚位置就给他,孩子可认真,星星找到主人了,我又提问:某某同学的星星右边有几颗星?左边的三颗星是谁的?左边的第三颗星是谁的?我不断提问,孩子们不断地寻找,游戏中既巩固了几和第几,又分清楚了左右。
三、增强孩子的自信心是学生爱上数学的保证。
信心可以激发学生的潜力和学习兴趣。而对于一年级的孩子,增强自信心,最直接的方法就是教师亲切的鼓励和不断的强化。小学生比较喜欢老师的表扬,如果老师夸他聪明,他就会充满信心,会以愉悦的心态进行学习活动,这会使学生学习的活力大大增强。在数学课堂上,一年级孩子更需要教师的肯定和激励。往往言语上的鼓励和点拨,能让其继续思考,活跃思维。就算他们偏离了相应主题,教师也应当维护他们的尊严,绝不能简单粗暴地辱骂伤害他们。对于客观存在的思维水平较低的学生,除了用“低要求,多成功”的原则促使他们不断进步外,还应有针对性地给他们多提供获得成功的机会,从而让那些孩子不断突破自己,爱上思考,爱上数学。有一位学生调入我班,每次数学考试成绩非常差。后来我发现:他虽然学习不怎么样,但是上课遵守纪律,于是,我总在课堂中努力捕捉他的闪光点,并在第一时间表扬他:“你坐得很端正,老师喜欢你。”“这题你答对了,老师奖颗星给你。”等等。这些话语打动他的心,让他觉得老师心里是有他的,渐渐的,他建立起了自信心,可能成绩进步不是很大,但是他知道老师是关注他的。从此课堂上又多了一个喜欢学习数学的学生,大大提高了低年级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总之,课堂教学在于教师的引导,更在于学生的参与,营造学生喜欢的课堂,是新课改的要求,也是教学理念的一次创新。因此作为数学教师,我们要爱每一个孩子,在教学中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学生实际,灵活多变地开展多种活动,精心设计每一个教学环节,引导学生自己动脑、动口、动手,把知识变成学生自己的财富。教学中要尽最大努力,恰当运用愉快教学的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学习,增强孩子的自信心,让孩子爱上数学课,由“要我学"转化为“我要学”、“我爱学”,从而强化课堂教学效果。课堂教学是一个舞台,是学生和教师齐鼓合鸣的舞台,它将给教师和学生更多遐想和空间,演奏更加和谐优美的“乐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