尴尬的宽松世代

2016-09-21 18:39
看世界 2016年18期
关键词:长辈标签时代

刘润生

与中国以十年为单位用“80后”“90后”称呼不同一代人不一样,日本战后大体上分为团块世代、淡漠世代、新人类世代、泡沫世代、迷茫世代,以及现在的宽松世代。宽松教育环境下成长的一代,被称为宽松世代。1987年-1996年出生的他们,是2003年起实施新学习指导纲领后,第一批接受宽松教育的实验品,被日本社会默认为教育政策反复之下的“失败品”。

“宽松的一代真的不行啊!”这是不少日本长辈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每当年轻人听到这样的话,即使想反击,也不知道说些什么。不知道究竟是自己的错,还是时代的错。

那些扣在宽松世代头上的标签

没有野心,没有竞争意识,没有协调性,他们被称为“宽松一代”。1987年出生的他们,今年29岁,面临着诸多重大的人生选择。高中时,他们即使周末也会去私塾学习;到了大三,想找工作却遇到了经济危机;好不容易进了公司就职,第一年3月就遇到了东日本大地震。

“因为没有一个人是一样的,所以每个人都是最棒的!”一直被这么教育过来,毕业后才发现:“这是一个优胜劣汰的竞争社会。”

这是2016年4月日本电视台(NTV)的连续剧《宽松世代又如何》的预告简介。

宽松世代的小学时期,刚好是索尼旗下的新力电脑娱乐SCEI家用电视游戏机产品盛行的年代。户外玩游戏机成了这一代人难忘的童年回忆。而微软Window95带来的家庭计算机和手机网络发展的普及,对他们的兴趣培养产生了多层面的影响。此外,日本流行音乐J-POP给他们成长的历程中注入了不少玩世不恭的因子,CD、卡拉OK等娱乐消遣,让他们成为迈入互联网时代的新力军。

宽松世代的成长期刚好是在日本泡沫经济之后衰退和迷茫的社会状态中渡过的。毕业找工作的时候又遇到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日本就业“冰河期”,结果导致约15%的毕业生选择留级多读一年“大五”。待他们进入社会后,又得面对平均收入连年下降的事实,成为了“穷忙一族”

宽松世代似乎一直遭受着各种嘲讽。在学校的时候,“头脑死板”、“思维笨拙”是他们的标签。到了社会,又多了“不适应社会”的标签。在情场,又被扣了“草食男”的帽子。另外,缺乏竞争意识,崇尚“唯一”,不争取“第一”。他们有强烈的自我肯定感,觉得自己有独一无二的长处。这一点总是无法得到长辈的理解,长辈们觉得这是缺乏自信的阿Q心态。

日本书籍市场上有不少书,从书名就可以看出宽松世代被歧视和讽刺的程度,比如《让宽松世代具备执行力的50种方法》、《与宽松世代相处说明书》、《让宽松世代动起来的77种方法》、《让宽松世代充满战斗力——只要6件小事就能让他们彻底改变》。

日本电视节目有过这样一个短剧:宽松世代的新员工在公司非常散漫,比起工作,更热心与朋友吃喝玩乐。上司有一天终于发飙了:“你听好了!你没有完成规定的工作,却因为要和朋友喝酒,提前就走了,这不很荒唐吗?”员工故意摆了一副扭曲的脸笑着说:“我就是这样的嘛,那我辞职可以吧。”上司气得说不出话。短剧或许有夸张的成分,不过却反映了宽松世代在职场相对于上一代人,更容易一言不合就辞职的现象。

日本明治大学教授斋藤孝曾总结了宽松世代的三个特征:1、讨厌被骂、抗压能力弱。2、消极被动,打一下屁股才会动一下;3、宁愿我行我素,也不太愿意跟上司打交道。这三个特征,似乎恰恰是上面短剧中宽松世代员工的准确描述。

当然,这些宽松世代的特征,并不一定都是宽松教育的错,新时代日本经济形势的改变也有很大的影响。宽松世代成长的期间,正是日本“失去的二十年”。日本经济衰退,企业倒闭,就业难,各种问题相继而来。在这种社会状况下,宽松教育下的一代都希望减少自己对工作单位的依赖,把自身的成长放在优先的位置。因为童年时期,经济不景气,所以从小学会了不会随便浪费金钱,不会去做性价比低的事情。

一位名叫樱井树吏的宽松世代在网上撰文说:“公司新员工招聘和培训会上经常听到‘现在年轻人的思维真无法理解,大家都被这么说过吧?大家也对晚辈有过这样的感觉吧?实际上这样的话,已经存在了4000年以上了。跟什么年代没有多少关系。而且还会一直说下去。时代一直在发展,人与人的距离、交流的方式都在改变,隔代难免都会误解。宽松世代并没有多少特殊,只是不同时代的不同一代,不应该被扣那么多标签。”

宽松世代真的宽松吗?

在日本社会根深蒂固的阶级观念中,他们比上不足,比下也不足,让他们成为日本最尴尬的一代。作为教育政策试验的产物,宽松世代有时也被调侃为“实验台世代”,可以说,宽松教育给宽松世代留下了不小的阴影,以致很多年轻人被称“宽松世代”的时候感觉被歧视了。

2016年4月日本企业情报公司O-UCCINO对688名宽松教育接受者进行了问卷调查。其中57.7%认为被称为“宽松世代”让他们感到不愉快。不过他们承认自己具备宽松世代的这些“标签”:害怕被打击、总是担忧失败,比较自我为中心,具有一定程度的手机依赖症。至于宽松教育对自己人生的影响,他们认为宽松教育让他们的想法比较消极,遇事没有紧迫感,想法天真,竞争意识薄弱,时间观念比较差等等。毕业后又遇到日本企业大规模裁员,遭遇就职冰河期。可以说,宽松教育让宽松世代的前期人生有严重的挫败感。

战后的日本举国同心重振经济,日本人被西方称为“经济动物”。国家、公司、家庭、个人,宛如命运共同体,那时的终身雇佣制度使公司成为连接个人和社会的忠诚纽带。这种“忠诚”与明治维新时代国民对天皇的忠诚一样,让日本人在安全感中生活工作着。

然而,上世纪九十年代,日本经济开始衰退,“失去的二十年”潜移默化,让宽松世代在一种缺失感中成长起来。他们不知道国家的方向在哪里,不知道为何而奋斗。

有一所中学对刚入学的初一新生做了一项关于未来梦想的调查,结果超过50%的学生表示未来的梦想是“成为正式员工”。前日本驻华大使丹羽宇一郎在他的《中国大问题》一书中强烈地表达了对日本年轻一代缺乏进取心的担忧。他在书中引用了一个对比日本、中国、美国三国学生成为优秀人才欲望的调查。中国和美国的学生中,梦想成为杰出人才的人的比例都接近80%,而日本学生的这个比例只有约30%。

对个人前途的信心总是与国家未来发展联系在一起。宽松世代对日本的未来比较悲观,也为自己的经济保障感到不安。现在越来越多的年轻员工不愿意交年金,因为担心未来日本经济继续恶化,政府可能会削减养老金。有一位年轻员工甚至说:“我不能保证自己能活到可以领取养老金的年龄。”这些可以看出宽松世代对未来的不安,考虑问题十分保守。

然而,不管宽松世代被扣上多少标签,不少人还是没有否认他们刚好不幸地为日本“失去的二十年”背起了黑锅。日本经济的长年不景气正好从他们身上呈现出来。

总合企划团体Farwd和株式会社Samurai Note曾做过一个海报,写着:“宽松世代的逆袭——让我们的一代,成为黄金的一代。”这个海报说出了宽松世代内心深处的声音。宽松世代作为时代教育试验的“失败品”,在误解和压力中一直在思考属于自身的意义。

日剧《宽松世代又如何》就是这样一个缩影。反映了日本年轻人隐藏内心却难以说出的声音:长辈们喜欢说:“果然是宽松世代啊!”我们的态度是:“宽松世代又如何?”

《宽松世代又如何》的编剧宫藤官九郎在接受采访的时候说,编这部剧的目的是想通过这部剧给宽松世代一些正面的评价。里面有几句台词:“但是啊,宽松世代也是有优点的,比如不想拖别人的后腿,尽量不给周围的人添麻烦,懂得尊重他人的个性。”

《宽松世代又如何》第8集中,上班族坂间正和跟店员离别的时候说:“一直感觉7年的上班生活一事无成,在最后几个月中彻底颠覆了。觉得得到了很好的人生经验,也获得了成就感。”旁边的长辈说:“不过就是做成了100份亲子饭嘛。”另一个长辈说:“太可惜了,你还年轻,以后路还长,还要继续往上爬什么的。”坂间坚定地反问:“前面的路还有什么?往上爬到哪里是顶呢?”在他看来,能做了100份让客人满意的亲子饭,也就是自身意义的一部分了。

现在的宽松世代有一句流行语:“虽然当不了社长,但我可以不断成长。不管这个时代多坏,我不想变坏。”

宽松世代之后,日本人称之为“醒悟世代”。宽松世代,带着宽松的教育背景,继续面对严格残酷的未来。

有教育学者为他们感到同情:“教育政策可以改变,可是人生却不能重来。”

也有长辈为他们抱怨不平:“那么不宽松的一班家伙,居然叫做宽松世代。”

猜你喜欢
长辈标签时代
《弟子规》小绘本
《弟子规》小绘本
e时代
e时代
e时代
让衣柜摆脱“杂乱无章”的标签
科学家的标签
科学家的标签
标签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