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老龄化背景下的社区公园活动空间和游憩设施配置上海实例研究

2016-09-21 01:32骆天庆傅玮芸
风景园林 2016年4期
关键词:绿地人口老龄化老龄化

骆天庆* 傅玮芸

人口老龄化背景下的社区公园活动空间和游憩设施配置上海实例研究

骆天庆* 傅玮芸

社区公园是就近服务城市居民日常游憩的公园绿地。随着中国城市快速步入老龄化,居民的日常游憩需求日趋增长,但针对性的社区公园游憩服务体系尚未构建。选取城市化、老龄化程度均较高的上海为案例城市,通过对其社区性使用的公园的取样调研,剖析上海社区性使用的公园内活动空间构成和游憩设施配置的现状问题、以及不同年龄层次使用人群对公园内活动空间和游憩设施的需求与偏好,以指导老龄化街道社区公园游憩服务体系的构建和完善。

老龄化;社区公园;活动空间;游憩设施;使用需求

修回日期:2016-02-01

人口老龄化成为我国21世纪人口发展的最大问题(图1):我国2013年全国65岁及以上人口数值达到13 199万人,占全国总人口数136 072万人的9.7%,中国已经步入人口老龄化社会①。

社区公园作为《城市绿地分类标准(CJJ/ T 85-2002)》中城市公园绿地的一类,一般规模较小,建设周期较短,数量多而分布广,是最为贴近城市居民日常生活的公园绿地,有助于居民产生社区归属感[1],并与居民的生活品质提升密切相关[2]。因此,对社区居民的日常游憩服务是社区公园区别于其他类型公园的核心价值所在。在我国人口老龄化、家庭小型化和老年人预期寿命延长的今天,社区公园已和越来越多的老年人的生活息息相关。

但目前我国在建设管理中,大多数城市未明确区分社区公园[3];少数先行城市的社区公园建设因缺少规范指导,也未脱离常规的公园建设模式,产生了活动场地不足、场地实际使用与设计意图不符、场地设计较为单一、缺乏多样化的设施等一系列服务问题[4];社区公园设施内配备和服务管理相对滞后,不能满足居民日益增长的游憩需求[5]。

既有研究表明,游憩设施和空间是影响社区公园游憩功能的重要因素和关键因素[5],老年人等特殊群体具有独特的公园使用需求[6],且老年人群正逐渐成为公园消费主体[7]。因此,在当前中国人口老龄化问题凸显的情况下,本文以老龄化水平均居于全国领先地位的上海为例,通过对其中心城区内社区性使用的公园、以及这些公园内使用人群的调研,统计园内活动空间和游憩设施的现状配置情况,剖析存在的问题,并探讨不同年龄层次的使用人群对公园内活动空间和游憩设施的需求偏好,以指导我国社区公园游憩服务体系在人口老龄化趋势下的构建和完善。

1 研究方法

1.1样本公园选择

本研究参照的上海市绿化和市容管理局“2010年度上海市公园统计报表”中将公园类型分为综合性公园、风景名胜公园、儿童公园、动物园、植物园、文物纪念性公园、其他公园7类,并按照地域类型将公园分为居住区配套公园、其他公园、外环线绿带3类,缺少社区公园这一管理类型。因此,本研究依据《城市绿地分类标准(CJJ/T 85-2002)》和《公园设计规范(CJJ 48—92)》,在上海中心城区范围内界定了45个面积小于10hm2 ②、服务对象主要为周边居民、具有一定活动空间和设施的开放式集中绿地、周边用地类型以居住用地为主的非专类公园为社区性使用的公园。

为获得年龄层次多样的公园使用人群,研究根据第六次人口普查的街道人口数据,利用SPSS软件对各街道的人口老龄化程度进行聚类,并用ArcGIS分析了45个社区性使用的公园在各类街道中的分布情况,考虑地理分布和各类街道中样本数量的均衡性,从各类街道中社区性使用的公园中随机选取了16处调研公园(表1、图2)。

表1 调研公园信息表Tab. 1 The list of the local used park samples

1.2公园调研

2014年4-8月期间,采用观察法和问卷法,对16个样本公园的活动空间和游憩设施进行了现状记录,并对使用人群的使用情况和需求偏好进行了问卷调查。因工作日公园的活动者以老年群体和学龄前儿童居多,为避免问卷样本年龄结构单一,调研基本选择在周末或节假日进行,共收集问卷532份,其中有效问卷532份。

表2 研究对象及分类Tab. 2 The studying objectives and their categories

表3 样本公园游憩设施配置详表Tab. 3 The list of amenities in sampled parks

1.3分层统计

基于公园活动空间、游憩设施和使用人群年龄结构的分类(表2),对调研数据进行了分层统计和比较,以寻求服务供给与使用需求之间的关系、以及不同年龄层次使用人群的需求差异,从而指导老龄化进程下社区公园活动空间和游憩设施的合理配置。

“本”是指事字,由一个“木”字和一横组成。“木”指树木,一横是指事符号,在“木”的下方,表示树在地下的部分—根。因此“本”的本义是草木的根,引申为事物的根源,与“末”的意思相反。

2 上海社区性使用的公园的活动空间构成和游憩设施配置现状

通过对上海16个样本公园的现场调研,发现目前上海社区性使用的公园中活动空间构成和游憩设施配置存在显著的共性特征,使用人群对现有设施供给的满意度不太高,且不同年龄结构类型的街道中公园的活动空间构成和游憩设施配置较为雷同。

2.1公园活动空间以场地为主

各样本公园基本借助场地为使用人群提供活动空间,且面积占比均超过了CJJ 48—92中规定的居住区公园和小区游园中园路及铺装场地用地比例上限(图3);仅有少量公园设置有绿地、建筑类活动空间,而建筑类活动空间形式单一,一般仅以亭廊形式存在;各公园总活动空间占比为30%-50%,且不同街道的公园间总体差别不大(图4)。

表4 上海社区性使用的公园中常见游憩设施Tab. 4 The common amenities in local used parks in Shanghai

表5 样本公园使用人群对现存设施的意见统计Tab. 5 The evaluation of existing amenities in sampled parks by users

表6 使用人群对现存设施的意见Tab. 6 The evaluation of existing park amenities by users in different ages

2.2公园游憩设施欠缺

表3为样本公园的游憩设施配置,表4是由表3总结归纳的上海社区性使用的公园中常见游憩设施、以及设施与活动空间类型的对应关系。尽管现有游憩设施配置已超出CJJ48—92中的规定要求,但不同街道内公园的游憩设施总体配置较为类似(表3),社区居民、尤其是老年和儿童使用人群,对于现有设施仍存有意见,特别是对设施数量太少和种类单一的反应最为强烈(表5-6)。

3 基于分层需求的社区公园中活动空间和游憩设施的配置分析

3.1游憩设施配置分析

因所有年龄层次的使用人群对运动锻炼、娱乐玩耍、教育看护、社交集庆这4类游憩设施均具有高需求(图5),故4类设施均需列入社区公园需要配置的范畴。但根据不同人群对具体游憩设施的需求偏好,设施配置需应使用者的年龄差异而不同。本研究按调研需求将社区公园的建议配置设施分为标准配置项、可选配置项和暂缓配置项(表7),并对不同年龄结构的使用人群的配置设施进行了总结建议(表8)。由于社区公园面积有限,应首先考虑标准配置项(包括通用项和差异项);条件(如公园面积、建设资金等)允许的情况下,可考虑可选配置项。

表7 社区公园游憩设施配置类型Tab. 7 The planning strategies of suggested amenities for local parks

表9 调研使用人群对部分游憩设施的材质偏好Tab. 9 Users' preferences to the materials of a part of park amenities

表10 社区公园游憩设施的通用标准配置项建议Tab. 10 The suggested list of standard amenities for local parks

研究借助对部分铺装材质不确定的游憩设施的需求调研来探求不同的使用群体对于各类活动空间的偏好。结果显示(表9),场地和绿地类活动空间需求均显著,其中塑胶等柔性材质尤受各个年龄结构使用人群的喜爱;老年使用人群较为偏好场地类活动空间,而儿童和普通人群相对偏好绿地类活动空间。因此,在社区公园内设置场地类活动空间的同时,应增加绿地类活动空间,特别是位于老龄化程度较低的社区内的公园,更应提高绿地类活动空间的比例。而利用绿地增加活动空间,也可缓解社区公园面积小、场地用地易超出规范限制的矛盾。

4 老龄化背景下的社区公园游憩服务体系构建策略

通过样本公园内活动空间和游憩设施的现状配置研究,可提出社区公园活动空间构成和游憩设施配置的基本策略如下:

(1)社区公园应提供足够的活动空间、并应尽可能保证公园的设计绿地率;为此,可适当拓展绿地类活动空间,使之成为场地类活动空间的有机补充。

(2)社区公园内应配置更为充足、丰富的游憩设施;为此,应针对不同使用人群的具体需求、针对具体类型的活动空间的因地制宜地配置游憩设施,在有限的空间内尽可能综合配置娱乐玩耍、教育看护、运动锻炼和社交集会类游憩设施,全面服务于使用人群的各种日常游憩需求。

然而,在中国当前人口老龄化的形势下,上述策略在实行时,还须顾及老年使用人群不断增加的趋势、及其特殊的使用需求,处理好老年与其他使用人群之间的活动关系,根据公园所在社区的老龄化程度的高低来配置适当的活动空间和游憩设施。鉴于老年使用人群对于场地类活动空间的偏好,应社区老龄化水平的提高,绿地类活动空间的配置量可适当减少,且场地类活动空间应增加塑胶等柔性材质的运用。除表10建议的标配游憩设施之外,在老龄化程度高的社区,在公园面积、建设资金允许的条件下,还应注意增加户外多功能娱乐场地和室内活动场馆的配置。

注释:

①国际通用判断人口老龄化的标准为:60岁以上的老人占人口总数的10%或者 65岁以上的老人占人口总数的7%。②因《公园设计规范》中规定居住区公园面积宜在5-10hm2之间;居住小区游园面积宜大于0.5hm2。故本研究界定社区公园面积宜小于10hm2。

③因上海老龄化程度较高,非老龄化街道仅有1处社区性使用的公园。

④社区公园空间的构成元素大致可归类为地形、植物、硬质铺装、建筑设施等[8],其中地形与其它元素共同构成的绿地、场地和建筑空间可服务于游憩活动。因此,本研究将活动空间分为建筑、场地和绿地3类。

⑤公园游憩设施配置的根本目的是满足使用者的游憩需求,根据游憩需求类型进行设施的分类统计便于考察供需对应情况。本研究借鉴前期对建设较为完善的美国社区公园服务体系的研究结果[9],预设了4类社区公园游憩需求和针对各类需求的游憩设施建议项目供被访者参考选择。

⑥本研究根据六普的年龄结构划分了0-14岁的儿童使用人群、15-64岁的普通使用人群和65岁及以上的老年使用人群共3类活动人群。由于对14岁以下使用者难以采用问卷调研,统计分析中儿童的部分是借助亲子活动的人群数据得到的。532份调研问卷中,老年使用者共134人,儿童使用人群共156人,普通使用者共288人;其中儿童使用人群和普通使用人群因有同时勾选亲子活动和其他活动的使用者,存在部分交叉。

⑦文中图表为作者自绘,其中图1中的数据来源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

(References):

[1]Kazmierczak, A. The contribution of local parks to neighbourhood social ties[J]. Landscape and Urban Planning, 2013, 109(1): 31-44.

[2]Plane, J., Klodawsky, F. Neighbourhood amenities and health: Examining the significance of a local park[J]. Social Science & Medicine, 2013,99: 1-8.

[3]廖远涛,肖荣波,艾勇军. 面向规划管理需求的城乡绿地分类研究[J].中国园林,2010,(3):47-50.

Liao Yuantao, Xiao Rongbo, Ai Yongjun. Study on the planning and management demand-oriented urbanrural green space classification[J]. Chinese Landscape Architecture, 2010,(3):47-50.

[4]王菊萍,谢良生.深圳市社区公园建设与发展研究[J].中国园林,2009,(12):69-71.

Wang Juping, Xie Liangsheng. A research on 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 of community park in Shenzhen City[J]. Chinese Landscape Architecture, 2009,(12):69-71.

[5]于冰沁,谢长坤,杨硕冰,车生泉.上海城市社区公园居民游憩感知满意度与重要性的对应分析[J].中国园林,2014,(9):75-78.

Yu Bingqin, Xie Changkun, Yang Shuobing, Che Shengquan. Correspondence analysis on residents' perceived recreation satisfaction and importance in Shanghai urban community park[J]. Chinese Landscape Architecture, 2014,(9):75-78.

[6]王延君.基于老年人需求特征的社区公园建设研究[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3,(17):224.

Wang Yanjun. A study on community park construction for the demand of aged people[J]. Technology Innovation and Application, 2013,(17):224.

[7]刘思含,李俊英,姜少华,巩威,张欣悦,王琦,梁叶,付毓.基于POE的城市公园绿地消费特征分析[J].西北林学院学报,2012,(5):255-259.

Liu Sihan, Li Junying, Jiang Shaohua, Gong Wei,Zhang Xinyue, Wang Qi, Liang Ye, Fu Yu. An analysis of consumption characters of urban parks based on POE[J]. Journal of Northwest Forestry University, 2012,(5):255-259.

[8]易可倩,杨柳青.基于环境知觉的社区公园空间设计策略[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118-119.

Yi Keqian, Yang Liuqing. Community park space design based on environmental perception[J].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of Forestry & Technology (Social Science),2011,(2):118-119.

[9]骆天庆,李维敏,凯伦C.汉娜.美国社区公园的游憩设施和服务建设——以洛杉矶市为例[J].中国园林,2015,(8):34-39.

Luo Tianqing, Li Weimin, Karen C. Hanna. Features of amenities and programs in community parks in the United States: Case study of the City of Los Angeles[J]. Chinese Landscape Architecture, 2015,(8):34-39.

How to Provide Recreational Spaces and Facilities in Local Parks for Aged Communities A Case Study in Shanghai, China

LUO Tian-qing FU Wei-yun

Local parks are the most accessible green spaces and recreation estates that initiate community residents to touch nature and have outdoor activities. China is witnessing a rapid aging society. The residents’ demand for daily recreation is increasing and varying. Yet there lacks a mature service system. In consideration of the city’s top position in Chinese city rank towards urbanization and aged populations, Shanghai was taken as a case study. After surveying the local park users and analyzing the provision of recreational spaces, facilities and amenities in locally used parks, different users’ p

to local park services were identified in order to propose a better recreational service system in local parks for aged communities.

Aged community; Community Park; Recreational Space; Recreational Facility and Amenity; Demand of Users

5不同年龄层次使用人群对各类游憩设施的偏好 The pto different categories of park amenities among users of different ages

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项目“上海社区公园应需求变化的服务配套研究”(13PJC102);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重点项目研发基金、高密度人居环境生态与节能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自主与开放课题“高密度人居环境绿色基础设施生态化设计”(2015ky06)共同资助

TU986

A

1673-1530(2016)04-0096-06

10.14085/j.fjyl.2016.04.0096.06

2015-06-21

骆天庆/1970年生/女/杭州人/博士/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景观学系副教授/研究方向为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上海200092)

邮箱(Corresponding author Email):luotq@ tongji.edu.cn

LUO Tian-qing who was born in 1970, is an Associate Professor of Landscape Architecture in the Department of Landscape Studies, College of Architecture and Urban Planning, Tongji University.

傅玮芸/1988年生/女/杭州人/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景观学系硕士/杭州易大景观设计有限公司景观设计师(上海200092)

FU Wei-yun who was born in 1988, got her master's degree in Landscape Architecture from Tongji University and is a landscape designer in Hangzhou Yida Landscape Design & Planning Co. Ltd..

Fund Item: Shanghai Pujiang Program “A study on local park services in response to demand changes in Shanghai”(13PJC102); “ecological design of green infrastructure in dense habitats” supported by key project research funding of Tongji Architectural Design (Group) Co., Ltd. and Key Laboratory of Ecology and Energy-saving Study of Dense Habitat(Tongji University), Ministry of Education (2015KY06)

猜你喜欢
绿地人口老龄化老龄化
老龄化研究如何改变我们的生活
老龄化社会下老年心理变化的应对
中国人口老龄化:现状、成因与应对
浅谈林地绿地养护精细化管理
老城区绿地更新策略——以北京西城区绿地提升为例
世界人口老龄化之住房问题
技术创新视角下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技术创新视角下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走进绿地
老龄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