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两课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2016-09-20 18:10徐珂
考试周刊 2016年72期
关键词:社会化大学生

徐珂

摘 要: 大学生两课教育关系大学生的价值观形成,在理论上两课教育存在高尚的价值情怀,其预期目的是对学生的社会化教育,而现实中大学生两课教育遇到各种阻力影响,造成理论与现实之间的脱节,文章从两课教育中的问题入手,着力寻找相关对策,期望缩小两课教育效果预期与现实之间的差距。

关键词: 大学生 两课教育 社会化

对学生立身树德有重要影响的两课教育是高校进行思想价值引导的主要途径,马克思主义理论是中国政治的主要意识形态,加强对其教育本身就是一种政治社会化的过程,而思想品德教育则是帮助学生成为一名合格的社会人。从学校的途径看,两种教育发挥学生成长的启蒙者与调节器的作用。伴随社会的发展,大学生两课教育中的预期价值没有得到实现,反而出现一些问题,加强对现实性问题的研究,以更好地实现两课教育的价值成为当务之急。

一、大学生两课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两课教育已经广泛普及在高校教学安排之中,具有思想教育指导的两课在操作中取得了一定绩效,但与此同时大学生两课教育中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或多或少地影响着大学生两课进一步提高教育质量。大学生接受两课教育的质量与两课的教学师资有强相关性,而教学安排是否得体也会影响学生积极性,由此可见两课教育的影响因素是全方位的,正是这些影响因素在两课教育中形成的张力才导致问题的产生。

(一)社会外部环境的改变冲击着两课教育的可行性。

两课教育的核心内容是价值观的培养,因此其知识有固定的思维路径及价值导向。以唯物主义的观点看,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也就是说,当两课教育中的核心价值和社会的物质生产实际相耦合时,大学生两课教育才具有实效性。但是在社会环境改变的情况下,无论是经济发展模式还是社会观念,都存在与两课教育中的某些内容不相符的情况,特别是在开放后,外国的思想形态逐步渗入高校,形成对高校价值引导的冲击。综合而言,外部经济社会发展的环境及外国的价值取向干扰着两课教育的正常进行,甚至在某些方面直接影响两课中所宣扬的价值的可信性。

(二)价值的多元化取向增加了两课教育的执行难度。

在开放的社会中,思想的开放增加了教育价值的灌输难度,因为要实现两课教育的价值引导,就必须融入更多论证证明其价值具有可信性,但是多元的思维进路提供了更加开放的思考方式,相对而言这种思考方式就弱化了两课教育的价值作用。同时在价值多元化的社会中,学生有了更多选择,基于不同的社会地位及生活的社会环境等情况,可能并不会严格按照两课教育中的价值方向进行选择。

(三)教材的滞后性重复性影响两课教育的绩效。

两课教育的关键是要能够实现两课的绩效性,而要统一实现两课教育的绩效,就需要有优质的教材。具体而言,优质的教材要包含两个最基本的方面:常识性与实效性。当前两课教育中的教材虽然基本上满足了高校师生的需求,但是在内容上还存在很多完善的地方。首先,高校的教材没有合理地配置知识内容,导致一些课本知识内容交叉影响教学重复进行。例如,在毛泽东思想概论中的内容就与近代史纲要的部分内容重合导致这些内容在学习时出现反复,影响两课开展。同时高校教材在时差上没有适应社会的变化。教材要贴近现实生活才具有生命力,而社会环境变化较快,在某些方面要全面地在教材的内容中充分反映出来具有较大的困难。

(四)教师素质及教学安排影响教学质量。

提高两课的质量需要教师具有较高的理论素养及较为先进的教学手段,可以这样说,教师的教学方式与手段在某种意义上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的兴趣。当前的两课教育中,教师队伍参差不齐,一般两课教师很多都是由相关领域老师兼任,对教学的内容研究不深入,理论研究水平不高。同时高校的两课教师对两课教育热情不高,不能够积极参与到备课中。教师在教学方法上延续着一些传统的教学方式,完全按照教材的编排进行,教学缺乏主动性,教学按照中学阶段灌输教育理念的模型展开。

二、解决大学生两课教育问题的对策

(一)丰富教学内容,增强两课教育的现实性联系。

两课教育在某种程度上就是帮助学生接受理论意义上的社会化教育,这种教育必须和现实的环境对接,使学生能够感受到现实中存在的问题与课本知识相衔接,在思考中体会教学的价值。无论社会环境是怎样的改变及多元化,其动态性终究要有理论性的内容支撑,高校两课教育可以适当增加教育内容,强化理论话语在西方价值弥漫中的优势。

(二)加强价值引导,重塑学生两课教育态度。

多元化的思想及开放的社会环境确实会给教育带来一定困难,在面对多样化的学生时,很难用统一的标准帮助学生改变自己的思考方式及价值标准。在两课教育中可以不完全按照教材内容进行,要在正式进入教学前帮助学生认识两课教育,从心理层面帮助学生接受教育,减少两课教育的阻力。

(三)优化教材体系结构,打造优质教学平台。

高效的教学需要优质的教材作为支撑,为解决教材的滞后性与重复性等问题,需要着力打造一批优质的教材,在教材的结构及教材的内容上不断完善,注入更多新内容。除教材体系上的改变外,还需要在教学平台上做出一定改变,高校要整合资源优势,建立重点学科及研究室,加强对两课教育中存在的问题研究并制订相关解决方案。

(四)提高教师质量,改进教学方法。

教师质量关系到两课教育的水平,在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中,教师的魅力极大地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学习动力。高校需要引入一批优质教师,提高教师理论素养,从师资力量上加强教学。同时高校应开展一些活动实现教师之间的沟通与竞争,提高教学技能,帮助教师改进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向慧萍.基于社会学视角下的高校“两课”课程开发的思考[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6(01):273.

[2]蒋国保.主体性教学模式下提高“两课”教学实效性的路径分析[J].南昌师范学院学报,2016(01):84-88.

[3]何艳.着力教学创新,提升“两课”课堂教学质量[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4(08):38-39.

猜你喜欢
社会化大学生
牵手校外,坚持少先队社会化
行政权社会化之生成动因阐释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社会治安社会化治理的法治路径
新大学生之歌
高校学生体育组织社会化及路径分析
社会化阅读:读者阅读需求的解决方案
公共文化服务亟须推进社会化
大学生实习如何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