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丝多典故

2016-09-20 09:25
国学 2016年9期
关键词:青丝辫子头发

头发也称青丝。最早的关于头发的记载来自商汤。

汤伐桀之后,大旱了七年,史卜曰:“当以人为祷。”汤便把自己的头发、指甲作祭品,也算是为万人请命,于是天降甘霖,方数千里。在这里,汤其实用头发替代了自身。因为华夏民族在远古时期就认为,头发可以代表人的整体,汤以牺牲自我而求雨,体现了很高的境界。

随着中华文明的演进,头发被赋予更多特殊的含义。《孝经》的一句话最为我们熟知:“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

中华儿女除了出生时剃一次胎毛外,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几乎终生不再剪发。不剪发,但需勤洗发,而且“五日一沐”,因此有了周公“握发吐哺”的精彩篇章。说的是周公执政时,既日理万机,又礼贤下士,洗头居然要“一沐三握发”,频频被来访的客人打断。

头发如此显眼,便成了人们互相辨认的重要标志。

春秋时期,楚平王悬赏捉拿伍子胥,并画了人像,挂在各地城门口。伍子胥白天躲藏,夜晚赶路,来到吴楚两国交界的昭关。因为官吏盘查得紧,伍子胥一连几宿睡不着觉,愁白了头发,竟使守关役卒辨认不出,侥幸逃脱,真是典型的坏事变好事。

头发的妙用,在一代奸雄曹操那儿得到充分体现。曹操讨伐张绣,正值麦熟季节,乃颁布军令:“大小将校凡过麦田,但有践踏者,并皆斩首。”

岂料他自己的坐骑受惊踩坏一大片麦田。戏剧性的一幕上演了,曹操闹着自杀,被劝阻后,来了一个“割发权代首”。这在当时可不算“作秀”,而是相当严肃的自我惩罚。因为头发“受之父母”,“全而生之,当全而归之”,所以中国古代曾有“髡刑”,强行剃去人的头发,这是对人精神和人格的一种蹂躏。

【读书人的头发】

头悬梁锥刺股,唐诗宋词均借白发抒怀

头发不仅被政治家所用,也为读书人所用

汉朝儒学大师孙敬小时候读书非常用功,经常通宵熬夜,为防止瞌睡虫来袭,就干脆将头发用绳子系在屋梁上。这便是《汉书》所记“头悬梁”的故事。而读书人一旦注意上头发,便激发出无限诗情。

面对安史之乱,忧国忧民的诗圣杜甫才四十多岁,就头发稀疏,甚至连簪子都插不上。“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就是他的写实。

苏东坡虽然仕途不顺,日子却一直过得比较洒脱,但贬官黄州、游历赤壁之际,子瞻思及公瑾当年雄姿英发、建功立业,也不禁感慨自己“早生华发”。同样抑郁的李白,更将头发的写意发挥到极致,“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要知道太白笔下的庐山瀑布不过“三千尺”,长达三千丈的白发可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巾帼不让须眉】

深宫妃子,青丝争宠有传统

为人母者,为儿卖发得孝心

在头发的传奇中,巾帼自古不让须眉。卫子夫就是凭一头秀发,像磁石般地吸引了汉武帝。

谈头发,不能缺了中华第一美人杨贵妃。据说,杨玉环出生时,居然没有一根头发,而且到了现在读小学的年纪,还有些光秃,后来饮了“独头泉”的水,才长出乌黑油亮的头发。这个比较像传说,但《资治通鉴》记载的事可千万得信。

有一回,杨贵妃与唐玄宗闹别扭,被赶回了娘家。

然后唐玄宗心软了,将御馔分了一半送去,把玉环感动得直哭。于是,杨贵妃当场剪下一缕头发,交给宦官说:“妾罪当死,陛下幸不杀而归之。今当永离掖庭,金玉珍玩,皆陛下所赐,不足为献,惟发者父母所与,敢以荐诚。”

唐玄宗一看见杨玉环的青丝,怨气顷刻烟消云散,连忙让高力士将之接回宫。

重视头发的女子,慈禧太后也算一个。这对太监们可是件苦差事,因为梳断了慈禧的头发,说不定就梳掉了自己的脑袋。功夫不负有心人。善于揣摩慈禧心理的李莲英倒有一套办法,他边给太后梳头,边讲笑话。慈禧的注意力被分散了,即使掉了几根头发,李莲英也能悄悄装入袖筒,弄得神鬼不知。就凭这手绝活,小李子脱颖而出、飞黄腾达。

头发这么要紧,自然就有人造假。最早的记载见于《周礼》。

传说鲁哀公在城墙上见到一个美发如云的女子,就派人剪了她的秀发,给王后吕姜做假发。可以想见,假发在汉代以前主要由王公贵族享用,像长沙马王堆汉墓的女主人辛追就戴着假发入葬,但到了南朝就开始在民间盛行。

时兴戴假发,就有人卖头发。

陶侃年轻时家境贫寒,范逵有一回到他家投宿。为了买点酒菜招待客人,陶母湛氏悄悄剪掉自己的长发卖给邻人。范逵得知原委后叹曰:“非此母不生此子!”陶侃日后终成大器,就是常常感念慈母卖发而励志的结果。

【改朝换代“发”起“发”落】

清军入关,“嘉定三屠”好惨烈

《阿Q正传》,记录清末剪辫风

当然,头发的故事也曾几多血腥。

历史上,五胡、吐蕃、辽、西夏、金、清朝都下过剃发易服的命令,尤以清朝影响最大。大家知道,汉族成年男女古时都把头发绾成发髻盘于头顶。满族男子则把前颅头发剃光,后脑头发编成一条长辫垂下。这是因为他们以打猎捕鱼为生,为了穿山越岭枝藤不刮发,射箭瞄准眼前无遮拦。

清军入关后,以多尔衮为首的满洲贵族在顺治二年颁布“剃发令”,强求汉人和蒙古人“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成千上万人因拒绝剃发而被残杀,并造成“嘉定三屠”的惨剧。

而大清的命数真的与头发紧密相连。先是太平天国运动,洪秀全这些人居然将辫子散开,闹得人心惶惶。此后,随着与西洋交往的日益频繁,国人的辫子经常被“洋鬼子”取笑。

于是,一些清朝留学生开始把辫子盘起,像鲁迅在《阿Q正传》中描写的那样,在头顶耸起一座富士山。性格刚烈的一不做二不休,干脆剪了供养多年的辫子,不仅如此,还强令别人剪辫子。最出名的还数留学日本的陈独秀、邹容和张继,竟一个抱腰,一个按头,一个挥剪,将清朝学监的辫子也硬生生地剪了。

——豆丁网

猜你喜欢
青丝辫子头发
离别
青丝与白线
外婆的辫子
染头发
姻缘眷属,天作之合
柳絮
头发剪坏的你可以这么办
谢谢你
头发
长辫子老师教认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