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死亡下订单
第一百二十回
有请笑笑先生接着讲
渐冻人不堪折磨选择安乐死英媒体罔顾批评记录恐怖事
诗曰:
人生难料八面围,苦思无解紧皱眉。
一朝选择安乐死,管他人间是与非。
当中国人正在轰轰烈烈过春节的时候,英国广播公司(通称BBC)却播了一个非常沉重的节目——《如何死亡》。
看到这个题目,作为一个中国人,第一个反应是避开不看。大过节的,看一个有关死亡的节目真是有点丧气。不是吗?
但是,对于笑笑这个研究心理学的人来说,这个节目真是触动神经。过了节,笑笑还是按着小心脏,小心地看了这个节目。
这个纪录片的全名叫做《如何死亡——西蒙的选择》。不用多解释,你就知道,片子中的主角名字叫西蒙。西蒙拍片子的时候57岁,这个年龄应该说正值盛年。对于一般人来说,这个年龄把子女养大了,老人送走了,正是自我实现、享受生活的好年华,离死亡,还有很远的距离。
但是西蒙不一样。57岁的西蒙发现自己患上了一种病——运动神经元疾病。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渐冻人症。这种病的发病概率只有十万分之一,生存期为半年到两年不等,对于这种病,医生们至今没有找到好的办法,只能等待病人自然死亡。笑笑的一个朋友说过,一个人如果失去了健康,也就失去了尊严。片子中的西蒙就有这样的体会。
纪录片中,西蒙养了一只拉布拉多狗,名叫拉尔夫,多年养育相伴,感情很深并与他朝夕相伴。但是,有一天,拉尔夫惹祸了——当他欢快着扑向主人的时候,却把主人撞倒,并使得主人从楼梯上摔了下去。
西蒙知道,这不是拉尔夫的错。拉尔夫只不过是想与他保持亲近,有问题的是他的身体。由于疾病越来越重,西蒙的身体已经承受不了一只狗扑向自己的力量。
渐冻人病就是这样,它会一点一点地让人的各个器官失去功能。西蒙的嗓音含糊只是开始,没多久,他已经无法发声,只能通过发音机器与纸笔和家人交流,路也走不了了,得借助拐杖。再后来,呼吸逐渐困难起来,每呼一口气,嗓子里都伴有呼噜声。最后,连手也不灵活了,打字非常困难。西蒙意识到,他与外界沟通的所有渠道几乎都被堵死了。
在这种情况下,西蒙深切地体会到了生不如死的滋味。于是他向家人提出,让他有尊严地去死,并且去意已决。
在家人的支持下,西蒙选择在他生日的时候离开这个世界。
在这个凡事均可预约的世界,预约死亡却是一件令人悲伤的事情。我们常常说,唯有生死不能选择,但在这部片子中,西蒙却选择某一天结束自己的生命。不是他太懦弱,而且他的世界实在太残酷。
话说当西蒙去意已决时,他把自己的事情安排得井井有条,一切按部就班地进行。
他在社交媒体上早就公布了自己的死亡日期,并且举办了特别的人生告别会,他的同学、朋友、亲人都来参加。他们与西蒙拥抱话别,甚至庆祝、举杯,一切看起来不悲不戚。而西蒙表现得只是像要出一趟远门,而不是从此不能再见。
他对来参加告别会的亲友们说,遇见你们,是我一生最美好的事情。
在与家人一起最后的晚餐上,他甚至还有心情享受笑话,并且笑得前仰后合。
这情景,是不是似曾相识?
对了,中国观众在冯小刚的电影中见到过类似情景。孙红雷在《非诚勿扰》中饰演的李香山就为自己举办过这样一场人生告别会,目的是活着见证一个自己的葬礼。
不同的是,人们在电影中看到的情景充满了喜剧元素,看着看着会乐出声来。但这次不同,人们观看的是现实生活中真实的人生。
不得不说,观看这样的片子十分需要勇气。世界上大部分的人不可能直面死亡,况且,死亡真不是一个人的事儿,它涉及太多的社会伦理。
想想,家里如果有一个人选择自己结束生命,那对于这个家庭中任何一个成员来说,都是难以接受的事。按照人们通常的逻辑,一个人不想活下去,肯定是觉得自己失去了价值感,或者,觉得人生实在没有了兴趣。毫无疑问,西蒙的家人也得接受这样的拷问:为什么,他们对于西蒙的爱,不足以让他活下去?
片子中,西蒙的妻子说:“我能感受到他体验着孤独,那孤独不可言说。我讨厌他说疾病让他变得毫无价值。我能感受到,他认命了,屈服了。”而他的老母亲也说,只要他还在享受世界和他自己,他就会留下的。不是吗?
可惜的是,无论家人承受怎样的痛苦,西蒙还是决定放弃生命。最后,家里人只能选择支持他的决定。
在纪录片的最后,西蒙躺在床上,轻轻握住妻子的手,然后镇定地打开输液体开关,让那些能够杀死自己的液体从输液管流下来,并且努力微笑着,全片一片黑暗……
西蒙就这样从从容容地走完了自己的一生。最后那几步,他选择了在全球人的注目中,把每一个细节变成慢动作,将死亡掰开了揉碎了留给世人,从容得让人伤心。
尽管,西方社会那么认同自我价值观,但对于西蒙这样放弃生命的做法还是不能认同。所以,西蒙的选择仍然不能在他的国家实施,只能到全世界唯一支持外籍人安乐死的瑞士进行。这部片子播出后,在全世界仍然引起争议,争论的焦点是:一个人,到底应该怎样做才算是对生命的尊重?怎样做,才算是真正的热爱生命?
BBC的这部《西蒙的选择》共时长85分钟,全球有数千万的人通过网络观看。片子由于涉及关于死亡的严肃主题,让人觉得悲伤、窒息。观看之后,一个强烈的感觉是,让西蒙选择离开这个世界的并非是不可战胜的病痛折磨,而是失去尊严的耻辱感。
耻辱感是这样厉害,足以杀死一个人,这是我们这个世界必须要正视的心理现象。
西蒙去世两周后,他的妻子问自己最多的话是:“我是否做了足够多的事,让他觉得自己的人生是有意义的?”
事实就是这样,一个人去了,留下他的亲人们会不停地拷问自己:“到底是不是我们表现得不够爱他,让他选择了结束自己的生命?”
这就是家人经历丧失必然有的心理拷问。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一个自己选择放弃生命的人,总是有那么点自私让人难以原谅。
前面我们所说的耻辱感,与人生的价值感紧密相联。在这个物质欲望占据主导的世界上,老弱病残者很容易有被歧视感和失去价值的耻辱感,有时候家人竭力想安慰,但越安慰,这种耻辱感越强烈,以至于一些人只好选择死亡。从纪录片中看到,西蒙最后几乎是迫不及待地松开了输液管的滑轮,迫不及待地结束了自己在尘世的一切。
也许,晚一分钟,他会后悔自己的决定?
也许,选择这样死去,是维护个人尊严的唯一做法。西蒙死后,关于他的死法,在中国人中也引起了强烈反响。著名专栏作家连岳撰文说,他认为人有安乐死的权利,如果生命已没有乐趣,活着没有意义,没有尊严,倒不如选择安乐死。他还说,如果到那时,在中国选择安乐死仍然非法,他会“在有意识之时,前往安乐死合法的国度,安排自己的死亡。”
这正是:
向死而生是宿命,人生路上且慢行。
看够风景问归路,再笑世间众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