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建功 胡继州 刘明
枳术补肾汤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36例临床观察
魏建功胡继州刘明
目的:观察应用自制内服中药枳术补肾汤、外敷中药、配合中药灌肠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36例患者的疗效。方法:36例慢性溃疡性结肠炎中药枳术补肾汤治疗20天,休息1周,再进行一个疗程(20天),5个月后评定疗效,并设对照组34例。结果:中药枳术补肾汤治疗组36例,总有效率为94.4%,对照组34例为61.8%。结论:慢性溃疡性结肠炎内服中药枳术补肾汤、中药外敷、中药灌肠治疗疗效为症状体征消失明显,无任何毒剂反应。
枳术补肾汤;溃疡性结肠炎;中药;外敷;灌肠;疗效
慢性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慢性非特异性结肠炎症,被国外列为难治性疾病之一。由于本病病因不明,治疗棘手,至今还存在着很多并发症,其死亡率较高、癌变机会多、手术复发率高等。寻求一种较好的、非手术疗法的、副作用小的治疗方法,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由于本病病变多在直肠及乙状结肠,向上呈连续性非跳跃式蔓延,累及部分、大部分结肠。临床上以腹痛、腹泻、粘液脓血便为主要症状;多数病情缓慢,有反复发作的趋势,亦有急性暴发者,可产生严重的局部和全身并发症。西医治疗除手术外,重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其副作用大,治疗难以持久,而且复发率较高。因此在临床工作中如何寻找一种好的治疗方法,是临床医师面临的问题。如何探讨通过中药来调整机体的免疫功能来治疗本病,刻不容缓。因此本研究总结出枳术补肾汤(自拟方),从调理脾肾功能入手配合中药外敷、中药灌肠治疗本病36例,获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1.1临床资料临床共收集病例7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6例,男15例,女21例;年龄21~58岁;病程1~5年22例、3~8年10例、10年以上者4例。对照组34例,男21例,女13例;年龄23~60岁;病程1~4年10例、3~6年者24例、10年以上者2例。两组在病程与年龄、病变程度上均无明显差异。
1.2中医辨证分型①湿热蕴滞型:腹疼、腹泻、滞下赤白,伴里急后重,肛门灼热,舌质红,舌苔黄腻,脉滑数。治疗组17例;对照组16例。②脾肾阳虚型:症见黎明前腹部疼痛,肠鸣即泻,夹有脓血粘液,泻后则安,形寒肢冷,面色晄白,腰膝酸软,舌淡苔白,脉细无力。治疗组19例,对照组18例。
1.3诊断标准参照《临床疾病诊断依据治愈好转标准》拟定[1]如下,以下几项中任意1项者即可确诊。①有持续反复发作性粘液血便、腹痛,伴不同程度的全身症状,不应忽略少数只有便秘或不便血的病人,既往史及体检中要注意关节、眼、口腔、皮肤、肝、胆、脾等肠外表现。②乙状结肠镜或纤维肠镜检查可见黏膜有多发性浅溃疡伴充血、水肿,病变大多从直肠开始,且呈弥漫性分布。黏膜呈颗粒状、质脆、易出血、或附着有脓性分泌物。可见假性息肉、结肠袋往往变钝、消失。③钡灌肠可见黏膜粗乱或细颗粒变化,可见多发性溃疡或有假性息肉;见肠管缩短,肠袋消失,可呈管状。④结肠粘膜活检见炎症反应,同时常可见糜烂,结肠腺体排列异常及上皮变化。
1.4排除标准检查排除菌性痢疾、阿米巴痢疾、肠结核、肠易激综合征等病。
1.5治疗方法治疗期间停用其他治疗性药物,并嘱病人避风寒、慎起居,忌劳累,忌食生冷、肥甘厚味、辛辣刺激性食物。两组均治疗20日为一疗程。未愈者,休息1周再行第2疗程。2个疗程不效者不再继续治疗,5个月后评定疗效。
1.5.1对照组。对照组给予柳氮磺胺吡啶,每次1g,每日3次。氟哌酸,每次0.3g,每日3次口服。
1.5.2治疗组。①用枳术补肾汤(自拟方):灸黄芪30g、炒白术30g、枳壳15g、苍术15g、石榴皮15g、盖智仁15g、炒白芍15g、制附片9g、葛根15g、升麻10g、诃子15g、甘草10g。每日1剂,水煎取汁300ml。分早、晚服用。②辨证加减:寒湿证加干姜10g、肉蔻仁10g、炒扁豆15g。湿热证加白头翁15g、黄连10g、黄柏10g。便血多者加地榆炭20g、仙鹤草25g、侧柏炭20g。③中医外治法:小茴香20g、干姜20g、麦麸20g混合炒热,纱布包热敷神阙、中脘、足三里穴。每晚1次,10次为一疗程。④中药灌肠法:药用黄连、黄柏、银花、丹参各2 0g水煎,取汁100毫升,每晚保留灌肠。
1.6疗效标准①治愈:临床症状和体征消失,肠镜检查病变粘膜恢复正常,随访5月无复发病例。②显效:临床症状和体征基本消失,肠镜检查粘膜仅有轻度炎性改变。③好转:症状和体征有减轻,肠镜检查病变程度有减轻,但仍有粘膜充血水肿,无出血现象。④无效:症状体征与肠镜检查均无变化者。总有效率以治愈+显效/总病例数计算[2]。
2.1两组疗效比较内服中药枳术补肾汤、中药外敷、中药灌肠治疗组疗效明显,症状体征消失,治愈率高、无任何毒剂反应(P<0.05)。见表1。
好转n 显效组别 治愈 无效 总有效率(%)1 1治疗组对照组36 34 27 18 6 2 2 13 94.4 61.8
2.2两组证型间疗效比较应用内服中药、外敷、灌肠治疗,从表中情况看出治疗组的脾肾阳虚型疗效优于湿热型,而对照组两型间差异不大。见表2。
表2 中医证型间比较(例)
慢性溃疡性结肠炎属于祖国医学“痢疾”、“泄泻”、“滞下”、“肠澼”等范畴。《内经》称本病为肠澼,并对其病因和临床特点作了论述。如《素问太阳阳明篇》说:“饮食不节,起居不时,阴受之,……阴受之则入五脏,……入五脏则瞋满闭塞,下为飧泄,久为肠澼。本病的形成,多因脾虚不能胜湿,湿胜不能运化,或情志失调,损伤肝脾,肝脾不和,导致气机不畅,气滞血瘀而发。病程延久,以致损伤脾肾,脾气下陷,脾阳不振,肾阳衰微,正气虚弱,阴阳俱伤[3]。故本病的病理性质为脾肾阳虚为本,湿热、寒湿为实。一般初期以邪实为主,多为湿热、寒湿蕴滞大肠,在症候的转化过程中日久不愈,以致转化为脾肾阳虚,下关不固之虚证。本病虚实夹杂,虚多实少,当以肾阳虚为主,脾虚为次,脾肾阳虚为根本。治宜温肾阳健脾阳,益气化浊,理气化瘀。枳术补肾汤(自拟方)是临床多年在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经验方,方剂是用灸黄芪、炒白术、枳壳、苍术、石榴皮、盖智仁、炒白芍、制附片、葛根、升麻、诃子等药组成。药中用甘肃的地道药材黄芪、白术、甘草健脾益气,调理脾胃;苍术祛湿健脾;葛根、升麻升阳举陷、振奋清阳;枳壳配白术为枳术丸方可健脾理气行滞;石榴皮、诃子收敛祛湿止泻;白芍、甘草相配芍药甘草汤缓急止痛;制附片(先煎)、益智仁温补肾阳,脾阳则温,肾阳则温,脾气则健,温先天补后天。总观该方,辛开苦降、寒热并用、脾肾双治,以脾阳为辅,肾阳为主,其效更彰。并配合中药外治神阙中脘足三里有健运脾胃,扶正祛邪。中药灌肠法药用黄连、黄柏、银花、丹参取汁100毫升保留灌肠,局部清热解毒。中药内外结合,发挥了中医里病外治,外病内治的治疗特点。用枳术补肾汤内服,配合中药外治、中药灌肠能够消除炎症,改善局部异常代谢,控制频繁的腹泻和粘液血便,解除腹痛,从而达到改善人体胃肠功能,增强机体免疫能力。现代药理研究表明该方中黄芪、白术、甘草等可以调节免疫、改善胃肠功能,预防消化性溃疡,促进肠粘膜合成的作用。白芍、制附片、葛根有较强杀菌、抗感染、解痉止痛之功。石榴皮等具有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抗溃疡止血之作用。并采用中药外治、灌肠切合病机,从而收到较好疗效。
[1]孙传兴.临床疾病诊断依据[M].第2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9: 75.
[2]陈灏珠.实用内科学[M].第12版.北京:人民人生出版社:2005: 1914-1918.
[3]李国栋.肛肠病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6.
A
1004-2725(2016)02-0128-03
741600甘肃 天水,秦安县人民医院中医科
魏建功,E-mail:55373437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