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型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的中医证型研究

2016-09-20 13:03潘小洁淦家荣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6年9期
关键词:阴虚证气阴主症

李 董 潘小洁 淦家荣

(1云南中医学院硕士研究生2012级,昆明650000;2云南中医学院硕士研究生2014级,昆明650000;3云南省中医医院内分泌科,昆明650000)

2型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的中医证型研究

李董1潘小洁2淦家荣3*

(1云南中医学院硕士研究生2012级,昆明650000;2云南中医学院硕士研究生2014级,昆明650000;3云南省中医医院内分泌科,昆明650000)

文章通过应用SPSS19.0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2型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人群中医证型分布及与FPG、2h PG、Hb A1c、TC、TG、HDL-C、LDL-C、Ap o A1、Ap o B等理化检查指标之间的相关性。得到110例2型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患者的中医证型分布依次为气阴两虚证>肝肾阴虚证>脾胃湿热证>阴虚热盛证,无阴阳两虚证;兼证中兼瘀血证>兼痰湿证。生化指标中仅Hb A1c与中医证型有相关性。

2型糖尿病;高脂血症;中医证型;消渴

糖尿病(Diabetes me11itus,DM)是一种临床上以葡萄糖和脂肪代谢紊乱、血浆葡萄糖水平增高为特征的内分泌代谢疾病,主要的基本病理生理为相对或绝对胰岛素分泌不足和胰高血糖素活性增高所引起的代谢紊乱[1]。其典型症状为“三多一少”,即多饮、多食、多尿及体重减轻。糖尿病是临床上最常见的流行病之一,目前已经成为继心血管、肿瘤之后的第三大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非传染病。2013年9月4日在线发表于《美国医学会杂志》的《中国成人糖尿病流行与控制现状》研究显示,在中国18岁及以上人群中男性和女性的糖尿病患病率分别为12.1%和11.0%,18岁及以上成人糖尿病前期率为50.1%,糖尿病患病率达到11.6%,患病人数达1.139亿,糖尿病前期人群达到4.934亿,成为世界第一的糖尿病大国[2]。糖尿病合并脂代谢紊乱主要是指在高血糖的同时,伴有血浆TG增高和HDL-C降低,或伴有LDL-C增高,或伴有胰岛素抵抗的一种状态。胰岛素抵抗和缺乏是导致脂代谢紊乱的主要环节。糖尿病患者早期即存在着明显的脂代谢紊乱,由于糖尿病和脂代谢紊乱经常同时出现,故糖尿病也有“糖脂病”之称。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病例选择2013年12月—2014年12月在云南省中医医院内分泌科住院及门诊的2型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中符合纳入标准的人群,年龄在35~75岁者,共110例。

1.2诊断标准

1.2.1西医诊断标准高脂血症诊断标准参照文献[3]中的诊断标准制定。在正常饮食情况下,检测满足下列4条中的1条或1条以上。

①总胆固醇(TC)≥5.18mmo1/L;②三酰甘油(TG)≥1.70mmo1/L;③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1.04mmo1/L;④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3.37mmo1/L。糖尿病诊断标准采用1999年WHO糖尿病诊断标准。如下:①具有三多一少典型症状,空腹血浆葡萄糖(FPG)≥7.0mmo1/L(126mg/d1)或者随机血浆葡萄糖≥11.1mmo1/L(200mg/d1);②或无三多一少典型症状,仅空腹血浆葡萄糖(FPG)≥7.0mmo1/L(126mg/d1)或者随机血浆葡萄糖≥11.1mmo1/L(200mg/d1),应再重复一次,仍达以上值者,可以确诊为糖尿病;③或OGTT试验,餐后两小时血浆葡萄糖(2hPG)水平≥11.1mmo1/L(200mg/d1),可以确诊为糖尿病。

1.2.2中医证型判定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005年)和《糖尿病中医防治指南》(2007年),并结合2013年云南省中医医院内分泌科消渴病诊疗方案,制定如下中医证型判定标准:

1.2.2.1阴虚热盛证主症:口渴引饮,易饥多食,心烦失眠,尿频便秘。次症:急躁易怒,面红目赤,心悸怔忡,头晕目眩,舌红苔黄,脉弦数或弦滑数。判定规则:凡具备两项主症或两项次症、一项主症就可判定为该证型。

1.2.2.2气阴两虚证主症:倦怠乏力,心悸气短,头晕耳鸣,自汗盗汗。次症:面色苍白,心烦失眠,遗精早泄,口渴喜饮,舌质淡红,少苔或剥花,脉濡细或细数无力。判定规则:凡具备两项主症或两项次症、一项主症就可判定为该证型。

1.2.2.3阴阳两虚证主症:精神萎靡,畏寒肢冷,大便溏泻,阳痿遗精。次症:疲乏无力,面色苍白,下肢浮肿,舌淡胖、苔白润,脉沉细无力。判定规则:凡具备两项主症或两项次症、一项主症就可判定为该证型。

1.2.2.4肝肾阴虚证主症:咽干舌燥,五心烦热,腰膝酸软、头晕耳鸣。次症:双目干涩、视物模糊,潮热盗汗,烦躁失眠,舌红少苔、脉细数。判定规则:凡具备两项主症或两项次症、一项主症就可判定为该证型。

1.2.2.5脾胃湿热证主症:疲乏无力,脘腹胀满,食少纳呆。次症:形体肥胖,气短汗多,恶心呕吐,口干口苦,溲赤便溏,舌淡红,苔厚腻,脉濡数。判定规则:凡具备两项主症或两项次症、一项主症就可判定为该证型。

1.2.2 6兼夹证痰湿证:身体困重,关节、肌肉酸痛,屈伸不利,腹胀腹泻,食欲不振,咯吐粘痰,痰滑易咯,胸脘痞闷,苔白腻,脉濡缓或滑。判定规则:凡具备两项或两项以上症状就可判定为兼夹证型。血瘀证:肢体麻木或疼痛,下肢紫暗,胸闷刺痛,中风偏瘫,或语言謇涩,眼底出血,唇舌紫暗,舌有瘀斑,苔薄白,脉弦涩。判定规则:凡具备两项或两项以上症状就可判定为兼夹证型。

1.3纳入标准①符合2型糖尿病诊断标准者;②符合血脂异常诊断标准者,未服用调脂药物或虽服用调脂药物,但已停药两周以上,且血脂仍符合诊断标准;③年龄在35~75岁者。

1.4排除标准①不符合上述纳入标准者;②2型糖尿病以外的其它类型糖尿病;③原发性高脂血症;④因甲状腺功能减退、痛风、肾病综合征等所致的高脂血症;⑤合并有肾功能不全失代偿期(Cr>177mmo1/L)及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精神病患者,不能配合调查者;⑥心功能不全Ⅲ级及以上;⑦有大血管事件者,如心肌梗死病史或近期有心纹痛发作、脑血管事件的患者;⑧资料不全者。

1.5统计学方法根据Exce1软件将调查内容制作成数据文件,应用SPSS19.0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对110例2型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患者的基本资料、症状、体征及理化检查进行调查和统计分析,以探讨该病中医证型的分布特点,基本资料对中医证型的影响,中医证型与理化检查结果的相关性。

应用SPSS19.0软件包。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或方差分析,用表示,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当P> 0.05时表明在统计学上无显著性差异;当P<0.05时表明在统计学上有显著性差异。中医证型采用频数分析的方法。

2 结果

2.1中医证型分布110例2型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患者中脾胃湿热证15例,占13.64%;肝肾阴虚证33例,占30.00%;气阴两虚证56例,占50.91%;阴虚热盛证6例,占5.45%;无阴阳两虚证。兼证中兼瘀血证46例,占41.82%,兼痰湿证8例,占7.27%。

2.2性别、年龄、病程、体重指数、吸烟及饮酒与中医证型分布比较由于阴阳两虚证病例数无,故不纳入统计。

2.2.1性别与中医证型分布比较不同性别患者间的中医证型分布无明显差异(P>0.05)。

表1 不同性别与中医证型分布比较[例(%)]

2.2.2年龄与中医证型分布比较根据纳入标准年龄在35~75岁者入选,将110例患者分成四个年龄段,得出不同年龄段患者的中医证型分布有明显差异(P< 0.05)。

表2 不同年龄与中医证型分布比较[例(%)]

2.2.3不同病程与中医证型分布比较将110例患者分成三个不同病程组,得出不同病程患者间的中医证型分布无明显差异(P>0.05)。

表3 病程与中医证型分布比较[例(%)]

2.2.4不同体重指数与中医证型分布比较根据BMI值将患者分为4组,BMI<18.5为偏瘦组,18.5≤BMI<24为正常组,24≤BMI<28为超重组,BMI≥28为肥胖组。得出不同体重指数对中医证型分布无明显差异(P> 0.05)。

表4 体重指数与中医证型分布比较[例(%)]

2.2.5吸烟与中医证型分布比较吸烟与否与中医证型的分布无明显差异(P>0.05)。

表5 吸烟与中医证型分布比较[例(%)]

表8 中医证型与TC、TG、HDL-C、LDL-C、Ap o A1、Ap o B分析

表8 中医证型与TC、TG、HDL-C、LDL-C、Ap o A1、Ap o B分析

注:与肝肾阴虚证比较*P<0.05;与阴虚热盛证比较*P<0.05

中医证型例数TC(mmo1/L)脾胃湿热证155.72±0.65TG(mmo1/L)2.47±1.31HDL-C(mmo1/L)1.15±0.21肝肾阴虚证335.34±0.712.37±1.26气阴两虚证565.63±0.992.77±1.33阴虚热盛证66.22±0.822.69±1.101.28±0.271.22±0.301.06±0.19兼瘀血证465.62±0.972.65±1.52兼痰湿证85.28±0.891.98±0.691.30±0.321.26±0.25F值0.8390.340P值0.5240.8880.7130.614LDL-C(mmo1/L)APoA1(mmo1/L)APoB(mmo1/L)3.53±0.461.40±0.211.22±0.21*3.16±0.611.48±0.191.02±0.193.35±0.801.47±0.181.11±0.214.01±0.55*1.29±0.261.33±0.21*3.31±0.821.47±0.191.09±0.20*3.35±0.861.50±0.151.09±0.290.9280.9412.1260.4650.4560.065

2.2.6饮酒与中医证型分布比较饮酒与否与中医证型的分布无明显差异(P>0.05)。

表6 饮酒与中医证型分布比较[例(%)]

2.3中医证型与理化检查指标分析

2.3.1中医证型与FPG、2h PG、Hb A1c分析各中医证型之间的FPG、2hPG水平整体上无明显差异(P>0.05)。与气阴两虚证比较,脾胃湿热证、兼瘀血证的FPG水平明显升高(P<0.5);与阴虚热盛证比较,肝肾阴虚证、气阴两虚证、兼瘀血证、兼痰湿证2hPG水平明显降低(P<0.05);中医证型之间HbA1c水平有明显差异(P< 0.05),表现为脾胃湿热证HbA1c水平明显高于其它证型。

表7 中医证型与FPG、2h PG、Hb A1c分析

注:与气阴两虚证比较*P<0.05;与阴虚热盛证比较*P<0.05

中医证型例数FPG(mmo1/L)脾胃湿热证1510.21±3.52*2hPG(mmo1/L)12.89±3.91HbA1c(mmo1/L)9.37±2.77肝肾阴虚证339.16±2.5312.18±3.95*7.36±1.11气阴两虚证567.98±2.1111.22±3.07*7.52±1.39阴虚热盛证69.32±1.9816.46±4.747.74±0.91兼瘀血证469.38±3.16*12.41±3.76*7.72±1.41兼痰湿证87.67±1.2111.13±2.75*7.07±0.96F值1.7991.6922.287P值0.1160.1400.049

2.3.2中医证型与TC、TG、HDL-C、LDL-C、Ap o A1、Ap o B分析各证型之间的TC、TG、HDL-C、LDL-C、APoA1、APoB水平整体上无明显差异(P> 0.05)。与肝肾阴虚证比较,阴虚热盛证LDL-C水平明显升高(P<0.05);与肝肾阴虚证比较,脾胃湿热证和阴虚热盛证APoB水平明显升高(P<0.05);与阴虚热盛证比较,兼瘀血证APoB水平明显降低(P< 0.05)。

3 讨论

110例2型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患者的中医证型分布依次为气阴两虚证>肝肾阴虚证>脾胃湿热证>阴虚热盛证,无阴阳两虚证;兼证中兼瘀血证>兼痰湿证。年龄对中医证型的分布有影响,表现为随着年龄的增加,气阴两虚证、肝肾阴虚证及兼瘀血证的比例明显增加。生化指标中仅HbA1c与中医证型有相关性,表现为脾胃湿热证的HbA1c水平明显高于其它证型。

糖尿病属于中医“消渴病”范畴。“正气内存,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阐明了消渴病是基于五脏柔软的内在因素与外界因素相互影响而发病。消渴病的发生,不外乎先天不足、饮食不节、劳逸失度、内伤七情、感受外邪等因素导致肺、胃、肾、肝、心受损,阴虚、燥热、痰湿为主要因素,其中阴虚为本,燥热、痰湿为标,两者相互影响,互为因果[4]。中国古代医籍中无“血脂”、“高脂血症”之病名,可归属于“膏脂”范畴,如《灵枢·卫气失常》载有“人有脂、有膏、有肉”。目前中医把高脂血症归属于“痰浊、血瘀”,病因病机为恣食肥甘、醇酒厚味,喜逸恶劳,缺乏锻炼;或七情内伤,化火伤阴,损伤脾胃,致脾虚气弱,中州失运,健运、升清、统摄失常;或肾精亏耗,滋养、温煦封藏失职,气化不及、水谷精微不能正常转化利用,变生浊邪,不得宣泄,留于血中而成痰浊。日久则脾肾两亏,气阴俱损,气虚则帅血无力,血滞为瘀;脾虚生湿,阻碍气机,气滞血瘀;肾虚气化失常,血涩为瘀;阴血不足,虚火灼津为痰,痰阻血凝,痰瘀互结,最终为患[5]。目前对2型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中医证型的研究较少,中医辨证分型和辨证规律得不到足够的资料证实,不利于中医临床疗效的提高。

一些临床试验表明中医药在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总有效率达到80%以上[6]。虽然中医药在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的疗效没有西药调脂药物快速,但是作用相对平和,副作用较小,较少出现他汀类和贝特类调脂药物引起的转氨酶升高、横纹肌溶解等不良反应。因此运用中医药辨证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具有一定优势。虽然中医药在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的疗效没有西药调脂药物快速,但是作用相对平和,副作用较小,较少出现他汀类和贝特类调脂药物引起的转氨酶升高、横纹肌溶解等不良反应。因此运用中医药辨证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具有一定优势。

[1]陈灏珠,林果为.实用内科学[M].1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1018.

[2]宁光,毕宇芳.中国成人糖尿病流行与控制现状[J].美国医学会杂志,2013,9(1):5.

[3]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制定联合委员会.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7,35(5):390-420.

[4]林兰.糖尿病中西医结合诊疗规范2010[M].北京: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2010:1-2.

[5]仝小林,倪青,宋军,等.糖尿病中医防治指南解读[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9:328.

[6]张俊梅,喇万英.中医药治疗2型糖尿病高脂血症研究进展[J].河北中医,2008,30(2):214-216.

LI Dong1, PANXiaojie2, GANJiarong3
(1. Grade 2012GradUate, YUnnan University of TCM, KUnming 650000, China;2. Grade 2014GradUate, YUnnan University of TCM, KUnming 650000, China;3. Department of Endocrinology, YUnnan Province 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KUnming 650000, China)

By aPP1ying SPSS19.0softWare Package for statistica1ana1ysis of tyPeⅢdiabetes me11itus and hyPer1iPidemia croWd of syndromes and Physica1examination corre1ation indicators FPG,2hPG,HbA1c,TC,TG,HDL-C,LDL-C,APoA1,APoB,etc.,the TCMdistribution of 110cases of tyPeⅢdiabetes me11itus Patients With hyPer1iPidemia Was syndrome of deficiency of both qi and yin,syndrome of yin deficiency of 1iver and kidney,syndrome of damPness-heat of sP1een and stomach,syndrome of yin deficiency and damPness-heat.There Was no deficiency of yin and yang.The number of concurrent b1ood stasis syndrome Was 1arger than that of concurrent Ph1egm damPness.In biochemica1indicators,on1y HbA1c is corre1ated TCMsyndrome.

tyPeⅢdiabetes;hyPer1iPidemia;TCMsyndrome;consumPtive thirst

10.3969/j.issn.1672-2779.2016.09.025

1672-2779(2016)-09-0063-04

476769770@qq.com

(本文编辑:张文娟本文校对:张文娟2016-01-19)

猜你喜欢
阴虚证气阴主症
参芪地黄汤加减治疗气阴两虚型慢性肾炎的效果及对肾功能、免疫的影响
杞菊地黄丸治疗飞蚊症肝肾阴虚证的疗效观察
基于多种方法融合的慢性胃炎脾胃湿热证主症选择研究
寻常型银屑病主症量表反应度测评研究
不寐常见方证与药证辑要
清润养目口服液联合人工泪液对肝肾阴虚证干眼性视疲劳患者的临床疗效
病毒性肝炎中医辨证标准(2017年版)
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阴虚证与超声心动图指标的相关性研究
生脉饮在气阴两虚型心力衰竭中的应用
糖网1号方治疗气阴两虚型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玻璃体积血22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