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是一本出版了几年的作品,但是这本书毫无疑问值得读一读—从十万年前有生命迹象开始到21世纪资本、技术交织的人类发展史。十万年前,地球上至少有6个人种,为何今天却只剩下了我们自己?我们曾经只是非洲角落一个毫不起眼的族群,对地球上生态的影响力和萤火虫、猩猩或者水母相差无几,为何我们能登上生物链的顶端,最终成为地球的主宰?
人类:一种也没什么特别的动物
人类早在有历史记录之前就已存在
早在两百五十万年前,就已经出现了非常类似现代人类的动物。他们与一同共享栖地的其他生物相比,并没什么特别突出之处。如果到两百万年前的东非逛一逛,你很可能会看到一群很像人类的生物:有些妈妈一边哄着小婴儿,一边还得把玩疯的小孩抓回来,忙得团团转;有肌肉猛男捶着自己的胸膛,只希望旁边的美女能够垂青;也有年长的充满智慧的大家长,对这一切早就习以为常。这些远古时期的人类已懂得爱和玩乐,能够产生亲密的友谊,也会争地位、夺权力,不过,这些人和黑猩猩、狒狒、大象没什么不同。这些远古人类,和一般动物比起来没什么特别的。他们万万没有想到,他们的后代某一天竟能在月球上漫步、分裂原子、了解基因码,还能写写历史书。说到史前人类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他们在当时根本无足挂齿,对环境的影响也不见得比萤火虫或是水母来得多。
生物学家把所有生物划分成不同的“物种”。而所谓属于同一物种,就是它们会彼此交配,能够产出下一代。例如马和驴,虽然有共同的祖先,有许多类似的身体特征,也能够交配,但它们彼此却缺少性趣,就算刻意让它们交配,产出的下一代也是不具有生育能力的骡。因此,驴的DNA突变不可能传给马这个物种,马也不会传给驴。于是,我们认定,马和驴属于两个不同的物种,有各自不同的演化路 径。
从同一个祖先演化而来的不同物种,会属于同一个“属”。例如狮子、老虎、豹和美洲豹,虽然是不同物种,但都是“豹属”。生物学家用拉丁文为生物命名,每个名字由两个词组成,第一个词是属名,第二个词则是种名。例如狮子就称为“Panthera leo”,指的是豹属(Panthera)的狮种(leo)。
许多属还能再归类为同一科,同一科的所有成员,都能追溯到某个最早的雄性或雌性祖先。
至于智人,也属于某个科。虽然这件事看来再平凡不过,却曾经是人类历史上最大的秘密。智人一直希望自己和其他动物有所不同,仿佛整个科只有自己存在,没有兄弟姐妹,没有远近亲戚,而且最重要的是:没有父母。可惜这绝非事实。不论你是否接受,我们所属的人科不仅成员众多,还特别吵闹—那是一堆巨猿。与我们最相近的亲戚,是黑猩猩、猩猩。其中,黑猩猩与我们最为接近。不过,就在六万年前,有一头母猿产下两个女儿,一头成了所有黑猩猩的祖先,另一头则成了所有人类的祖奶奶。
家族秘史
智人还有另一个更见不得光的秘密
我们有许多堂、表兄弟姐妹,而且没什么文明,但这还是小事一桩;我们其实还曾有很多更相近的兄弟姐妹。
人类已经习惯以为自己是唯一的“人”,是因为在过去一万年间,“人种”确实只剩下智人一种。然而,“human”一词真正的意思是“属于人属的动物”,而过去,它可不只包括“智人”。我们在最后一章也会提到,不久之后,很可能我们又得再和一些不属“智人”的人类竞争。为避免混淆,以下讲到“智人”,讲的就是“homo sapiens”这个物种的成员,而讲到“人类”,讲的则是“homo”(人属)的所有现存成员。
最早的人类是从大约两百五十万年前的东非开始演化,祖先是一种更早的猿属南方古猿。大约两百万年前,这些远古人类有一部分离开了家园而踏上旅程,足迹遍及北非、欧洲和亚洲的广大地带。北欧的森林白雪皑皑,印度尼西亚的热带丛林湿气蒸腾,想活命显然需要不同的特征,因此人类也开始朝着不同方向进化。于是人类发展出几个不同的物种,而科学家也为每一种都取了华丽的拉丁名 称。
在欧洲和西亚的人类成了尼安德特人。比起我们这种“智人”,尼安德特人更为魁梧,肌肉也更发达,非常适应西方的欧亚大陆在冰河时期的寒冷气候。至于在东方的亚洲,住的则是直立人,一共存续了近两百万年,是目前所知存续最久的人类物种,看起来我们智人也很难打破这项纪录。光是一千年后还会不会有智人存在,现在看来都令人十分怀疑,所以和两百万年比起来,我们真的是小巫见大巫。
至于在印度尼西亚的爪哇岛,则住着梭罗人(拉丁文意为“来自梭罗谷的人”),这种人很能适应热带的生活环境。同样在印度尼西亚,还有另一个小岛弗洛里斯,这里住的远古人类则经历了一场侏儒化的过程。曾有一段时间,因为海水水位格外低,人类因而初次抵达弗洛里斯,而且当时和大陆的交通往来十分便利。但后来海水再次上涨,有些人被困在岛上,物资十分缺乏。那些长得高头大马的人,需要的食物也多,于是最早在岛上饿死被淘汰了。长得矮反而成了生存优势。经过几代之后,在弗洛里斯的人都成了小矮人。科学家把这种独特的人种称为“homo floresiensis”(弗洛里斯人),身高最高不过1米,体重最重也不过25公斤。然而,他们仍然懂得如何制造石器,甚至偶尔还能在岛上猎象。不过倒也公平,在这岛上的象也是一种矮个生种。
第三章 亚当和夏娃的一天
狩猎采集者的烙印
在智人的历史上,他们绝大多数的时间都是靠采集为生。在过去两百多年间,有越来越多智人的谋生方式是在城市里面劳动,整天坐办公桌前;而再之前的一万年,多数的智人则是务农或畜牧;但不论如何,比起先前几万年的狩猎或采集,现代的谋生方式在历史上只是一瞬间的事罢了。
演化心理学近来蓬勃发展,它认为现在人类的各种社会和心理特征早在农业时代之前就已经开始形成。这个领域的学者认为,即使到了现在,我们的大脑和心灵都还是以狩猎和采集的生活方式在思维。我们的饮食习惯、冲突和性欲之所以是现在的样貌,正是因为我们还保留着狩猎或采集者的头脑,但所处的却是工业化之后的环境,比如有超级城市、飞机、电话和计算机。在这样的环境下,我们比前人享有更多的物质资源,拥有更长的寿命,却觉得疏离、沮丧而压力重重。演化心理学家认为,想理解背后的原因,需要深入研究狩猎和采集者的世界,因为那个世界其实至今还牢牢存在于我们的潜意识里。
举例来说,高热量食物对人不好,但为什么老是戒不掉?现今生活在富裕国家的人都有肥胖的问题,肥胖症几乎像瘟疫一样蔓延,还很快地将魔爪伸向发展中国家。如果我们不想想采集者祖先的饮食习惯,就很难解释为什么我们一碰到最甜、最油的食物就难以抵抗。当时他们住在草原上或森林里,高热量的甜食非常罕见,永远供不应求。如果是三万年前的采集者,想吃甜食只可能有一种来源:熟透的水果。所以,如果石器时代的女性碰到一棵长满甜美无花果的树,最明智的做法就是立刻吃到吃不下为止,否则等到附近的狒狒也发现这棵树,可就一颗也吃不到了。于是,这种想大口吃下高热量食物的直觉本能就这样深植在我们的基因里。就算我们今天可能住在高楼大厦,家家户户的冰箱早就塞满食物,我们的DNA还记得那些在草原上的日子。
新书速递
塞尔伯恩博物志
作者:[英]吉尔伯特·怀特
出版社:九州出版公司
出版日期:2016年7月
定价:38.00元
英国18世纪“富闲绅士”、博物学家怀特,以书信体描绘家乡的自然风物,以其闲适的心境、严谨科学的态度,观察并记录了塞尔伯恩的鸟兽鱼虫。怀特质朴、率性的行文,将塞尔伯恩描绘得宛如画卷。
大历史
作者:[美]大卫·克里斯蒂安等
出版社: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出版日期:2016年8月
定价:88.00元
这本书所考察的不仅仅是人类的过去,还包括地球的过去,乃至宇宙的过去。从最初的生命到人类,从农耕文明到现代革命,作者按照从“无”到“有”的顺序,以八次突破为线索,勾勒出世间万物的产生与发展。
大都会艺术博物馆指南
作者: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
出版社: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后浪出版公司
出版日期:2016年9月
定价:138.00元
这本30年来首次重新编撰的《大都会艺术博物馆指南》介绍了博物馆最具代表性的600件精华藏品,呈现全球各地六千年来的视觉文化。全书由17个展览部门的全体策展人通力完成,馆长托马斯·P·坎贝尔亲自撰写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