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克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博士
如何推动技术转移中心成为双创四众新引擎
张克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博士
关注中国政府、企业和专家在推动科技创新中的作用。担任清华大学中国发展规划研究中心、北京大学财经法研究中心研究人员,美国佛罗里达州立大学访问学者。
2016年我国步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十三五”时期改革发展的重点难点问题之一是如何进一步实施好创新驱动战略,从供给侧发力塑造新动能。近年来各级政府大力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动,在全社会掀起了一场创新创业的社会运动。基于互联网的众创、众包、众扶、众筹新模式与新业态突破了传统产业组织模式和治理结构,催生新的商业机遇,搭建了一个同时向精英和草根开放的梦想舞台。在双创四众发展过程中,一个能够有效促进各类创新要素交流互动的支撑性平台尤为关键。当前,以技术转移中心以及服务体系为代表的支撑平台正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建设技术转移中心及其服务体系是世界主要发达国家推动科技创新的宝贵经验。技术转移就是将创新所产生的知识、技术由一个组织转移扩散到另一个组织的过程。为加速创新的产生及扩散,世界主要发达国家都将促进技术转移并为之建立相关的政策体系作为公共科技服务的基本职能。美国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陆续通过《杜邦法》、《技术创新法》、《技术转移法》等法案,促进高校、联邦实验室和企业实现技术转移。美国政府广泛运用金融、财税、科技等领域政策工具支持建设形式多样、功能全面的技术转移服务机构,为创新要素的流动与整合提供了催化平台和组织保障。
近年来,中国技术转移中心呈现方兴未艾的发展态势,在数量和质量上均实现了迅猛增长。科技部火炬中心负责技术转移政策和技术市场建设管理工作,自2008年以来确定了六批数百个国家级技术转移示范机构。这些技术转移中心在发展中逐渐形成了校地合作、校企合作、技术交易所等多种类型,其中高校科研院所举办的技术转移中心最为活跃。部分技术转移中心以强大的科研实力为基础,整合技术转移价值链上的技术、资本、产业等要素,调动地方政府、企业和科学家的积极性,探索了科技资源优化配置的技术转移新模式。
近年来,中国技术转移中心呈现方兴未艾的发展态势,在数量和质量上均实现了迅猛增长
“十三五”时期,推动技术转移中心成为双创四众新引擎仍需要在供给侧破解一系列体制机制性障碍。首先是正确认识技术转移示范机构的“示范”意义。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的认定工作应当在政府职能转变和简政放权过程中减少行政化色彩,强化行业协会和共同体治理,促进技术转移组织间的自主学习和模仿。其次,灵活运用财税金融政策工具,针对技术转移服务的不同环节、不同主体给予差别化激励,健全公共部门对私人部门资金投入引导机制。第三,有必要加强技术转移中心的法律、知识产权专业队伍建设,培养并用好复合型管理技术人才。因此,既要重视技术创新的硬科学,也不能忽视提升管理绩效的软科学。此外,还应当顺应国家大数据战略,聚焦技术转移公共信息平台建设,促进科技文献、科技人才资料、科技需求信息等资源的流通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