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新闻 正能量小人物 接地气

2016-09-18 02:53米厚民
新闻采编 2016年2期
关键词:小人物报纸传统媒体

暖新闻 正能量小人物 接地气

山西农民报社总编辑 米厚民

报纸走到今天,大家都在思考:报纸的出路在哪里?报网融合怎么做?山西农民报社坚信好新闻有价值,迎接变革才有未来。按照“暖新闻、正能量,小人物、接地气”的新闻定位,主要从两方面着手工作,一是重视技术,二是做好内容。

关于报纸的三个判断

第一,互联网具有颠覆性。报业的衰退还在路上,还没有跌到谷底,谷底可能还深不见底。成都某报鼎盛时期,广告收入高歌猛进,从2亿元增长到12亿元,用了6年时间;但广告下降速度也不慢,从12亿元跌到2亿元,仅用了2年时间。在互联网时代,都市类报纸首当其冲。都市类报纸当年一纸风行,靠的是社会新闻、娱乐新闻、文体新闻和舆论监督,如今,这些都成为互联网的强项,就连舆论监督也可直接拍个视频发到网上,直观、有冲击力。与广告下跌一样,报纸的发行量也在直线下降,挡都挡不住,再大的努力也收效甚微。10年前,北京地铁里“一片红”——大家都在低着头看《京华时报》,它的报头是红色的。如今,北京地铁里很难找到一份报纸。互联网对报纸的冲击是致命的,颠覆性的,完全可以替代的,不是今年收入下降了,明年就可以补齐的问题,报纸一呼百应,一统“天下”的光辉岁月一去不复返了。

第二,从平台到产品。报纸作为信息发布平台和广告发布平台,这些功能日渐萎缩,现在,报纸就是一件产品。都市类报纸为抢夺市场,低价竞争,亏了发行,赢了广告,广告补贴发行,这种经营模式拼到最后,就是报纸免费。近几年来,深圳地铁免费派送《深圳都市报》,并没有带来可观的广告收入,为什么?地铁里谁还看报纸,大家都在低头看手机。报纸已经失去了“平台”的作用,广告客户早已转战互联网了。互联网根据消费者的阅读轨迹和关键词搜索,判断出一个人的消费需求,定点推送广告,有效推送广告,这比大而化之的报纸广告投放更为精确。

第三,报纸不会灭亡。电台代替不了报纸,电视代替不了电台,同样互联网也不可能代替所有的传统媒体。当电视普及后,电台危机重重,可是北京交通台很快找准了市场定位,满足了听众需求,路况播报、汽车服务等等,深受听众欢迎,全国各地交通台纷纷亮相,水涨船高,紧接着,私家车群体的出现,电台的听众迅速增长,电台一举走出危机重现光明。但是报纸会重复电台的反转模式吗?答案是否定的。但是报纸不会彻底衰亡。报纸有可能成为有闲阶层的奢侈品,成为小众读物,发行量很小,价格很高,像《书法》杂志,面向小众群体,读报成为一种雅好。

传统媒体输在哪里

乔布斯说:在激烈竞争的手机市场,苹果能够胜出,原因就是为客户创造价值。在互联网时代,报纸的信息是滞后的,互动是很少的,报纸作为一种产品,还能给读者带来多少价值?报纸的衰落为何这么快?传统媒体输在哪里?

《今日头条》副总裁张利东对我讲:“我们不是媒体,我们是玩技术的。”这不知改变了多少人对《今日头条》的看法。为什么门户网站胜过新闻网站?为什么《今日头条》APP胜过传统媒体的APP?传统媒体进军互联网的理念,一开始就是落后的、被动的,传统媒体的网站和APP统统照着做新闻的方式来做,而门户网站以技术制胜,有了技术支撑才有它今天新闻的呈现方式,因为门户网站根本就没有采访权,它的信息反而是最及时的,为什么?《今日头条》的抓取技术和根据浏览记录进行相关推荐技术,眼下,没有几家新闻类APP能够做到。

在新媒体领域开疆拓土

面对新媒体的冲击,传统报人必须有超前的眼光和魄力,早谋划早动手,积极应对,变革图存,改变我们驾轻就熟得心应手的赢利模式,培养在陌生领域开疆拓土的高超本领,涉水新媒体,拥抱新媒体,在逆水中行舟,在激流中勇进。

我们的做法:一是探索官方微信视频化途径。如果新媒体还是与报纸内容一样,新媒体就是报纸的电子版;如果新媒体与报纸表现形式一样,微信还是黑压压的一片文字,这样的微信或APP难以吸引受众,这样的新媒体与报纸同质化严重,没有新意。我们让视频走进微信,配备了摄像机,培训了相关人员,用文字、图片、声光电来全方位展示传播内容。我们正在对全省720多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图片和视频拍摄,现已拍摄167家,下一步将陆续把这些视频放到微信上面,让微信内容真正从平面走向立体。

二是通过举办活动吸粉。2015年,我们在网上为农民卖葡萄,卖苹果,卖瓶装西红柿等,取得了不错的业绩,粉丝量直线上升。我们在全省开展了“健康土壤大行动”活动,有奖征集30块玉米种植示范田,并对“种植之星”进行了颁奖,一等奖为液晶电视,二等奖为微波炉,三等奖为电磁炉,通过活动吸引农民参与互动。

三是创建“农村电子商务平台”。我们以在全省农村建立的1000多家信息服务站为依托,经营化肥、种子、农药等农资产品。同时,我们把实体店搬到网上,成立了“农村电子商务平台”,设立县级服务中心和村级服务站,把实体店与电商有机结合起来,探索“互联网+农资”的经营模式。把线下实体店和线上电子平台打造成为科技新成果、新技术、新产品的展示推广窗口,通过开办“田间学校”,让技术、产品、服务下沉到田间地头,为农民提供农业种植管理诊断、测土配方施肥等产前、产中、产后服务。

打好内容这张牌

不论新媒体如何横冲直撞,内容依然是竞争制胜的法宝之一。山西农民报社对新闻的定位是:暖新闻、正能量,小人物、接地气。我们认为,新闻应该是暖色调的,温暖的,阳光的,网络戾气不应成为社会的主色调,正能量才是引导社会前行的动力源。

新闻应是暖色调。我们推出了“扛着农具常年战斗在生产一线”的太谷县阳邑乡小店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刘宝琴,这位纯朴的带头人,不摆花架子,实实在在为民办事,带领村民修路、通电,解决吃水问题,发展经济林,为村民找富路,真心受到百姓欢迎。推出了“扎根山区15年为民看病送药”的大宁县乐堂村80后村医贺星龙,以《大山深处的“摩托医生”》《跪地诊病15年》《他是最美村医 他是最美村官》为题,连续三期进行报道。这位80后村医,医专毕业后放弃了留在县医院的机会,回到缺医少药的家乡当起村医。15年里,贺星龙服务周边28个村的农民,24小时随叫随到,为患者提供上门服务;15年里,贺星龙免掉出诊费35万多元,免除13户五保户医药费5万多元,自己却背着2万多元债务。为时代树标杆,为社会扬正气,这是我们不懈的追求。

新闻要有正能量。襄汾县贾罕村党支部书记武永贤提出“以孝治村”理念,创造了农村社会综合治理的“贾罕模式”。我们用8个版面发表了23位专家学者和民间人士的文章,共话“以孝治村”,并在全省掀起“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村干部”大讨论,引起公众热议,央视二套“第一时间”栏目对《山西农民报》的这场大讨论做了报道。

新闻关注小人物。我们鼓励编辑记者深入山乡窝铺,深入田间地头,脚底下要沾泥土,心里头要有农民,发掘那些有故事的小人物,他们才是《山西农民报》最耀眼的明星、最热捧的主角。

新闻采访接地气。我们推出了“春播早知道”专刊,及时告诉农民种什么最赚钱,养什么最划算,使用什么肥料最科学,打什么农药最绿色。推出了“起底最真实的养猪业”专刊,猪价在徘徊了几年之后,2015年重新走高,养猪业下一步如何走,散养户还有没有出路,养猪业发展与造成的污染这对矛盾如何解决,为广大养殖户提供了第一手材料。推出了“聚焦水溶肥”专刊,向农民讲清楚水溶肥的发展前景,怎样合理使用,与其他肥料相比优势在什么地方等科技知识。这些专刊成为农民朋友的实用宝典。□

猜你喜欢
小人物报纸传统媒体
从《述善集》看元代小人物的创作
报纸
卖报纸
可以吃的报纸
卖报纸
关于传统媒体能否打造“名公号”的思考
传统媒体为什么要包装自己的“网红”
传统媒体在新形势下如何实现突围
五问传统媒体:你以为熬过寒冬就是春天吗?
把自己看做小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