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众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新疆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第一区域地质调查大队,新疆乌鲁木齐830011)
新疆若羌县万荣铁矿地质特征及成因探讨
刘众*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新疆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第一区域地质调查大队,新疆乌鲁木齐830011)
万荣铁矿产于阿尔金山大断裂与红柳沟—拉配泉断裂之间的早古生代褶皱带上。矿体呈豆荚状、透镜体及复杂透镜体状、似层状。沿矿化带尖灭再现,矿体受后期构造活动影响局部加富,为典型沉积变质型铁矿床。
万荣铁矿;沉积变质;地质特征
万荣铁矿位于阿尔金山大断裂与红柳沟—拉配泉断裂之间的早古生代褶皱带上[1](见图1),属红柳沟—拉配泉金、铁、铜多金属成矿带。矿化一般见于该类褶皱有关的向斜核部。自2001年发现矿化线索后,结合地物化遥等手段,确定找矿靶区,并于2008年发现万荣铁矿。本文重点论述万荣铁矿地质特征,探讨矿床成因,总结控矿因素,以期对该区勘查找矿工作提供理论依据。
图1 阿尔金山地区构造纲要图
1.1地层
区内出露地层有:上石炭统英格布拉克组(C2y),上寒武统塔什不拉克组(∈3t1-1),主要含矿层位为寒武系塔什布拉克组第一岩性段第二亚段(∈3t1-2):下部为灰色块状白云质灰岩夹玄武岩、铁质岩;中部灰—灰绿色钙质砂岩—粉砂岩夹砾岩、灰岩、铁质岩;上部为灰紫色砂岩、粉砂岩(见图2)。
1.2构造
矿区内断裂构造较为发育,主要为东西向展布,向西趋近集中收拢,向东较为发散(见图2)。其中东西向断裂是与阿尔金北坡深大断裂相平行的次级东西向断裂,是阿尔金北坡断裂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矿区中主要分布的断裂构造。该断裂多呈平行分布,以高角度逆冲的压性和压扭性为主要特征[2],控制着矿区地层、岩浆岩、变质岩的分布,具有多期次、多阶段活动的特点,持续时间较长。断裂以脆性变形为主,构造破碎带规模相对较大。
1.3侵入岩
区内侵入岩以中酸性侵入体为主,主要受工作区及其周围东西向断裂控制,均为近东西向,均为奥陶纪侵入岩。
1.4变质与变形
矿区中普遍发育程度较轻的区域变质作用,以较浅变质的白云岩、砂岩、粉砂岩、玄武岩为主,局部出现千枚岩、板岩、结晶灰岩。矿区内早期以塑性变形为主,见有矿物拉长、定向、韧性变形及糜棱岩、千糜岩等构造岩石。晚期以脆性变形为主,主要岩石类型为角砾岩、压碎岩、碎裂岩及挤压破碎带、断层泥等岩石。
1.5围岩蚀变
矿区中的围岩蚀变主要有磁铁矿化和赤铁矿化、褐铁矿化、绢云母化、绿泥石化、绿帘石化、硅化(玉髓化)、碳酸岩化等蚀变。
图2 万荣铁矿区地质图
1.6地球物理特征
经1∶2000磁法测量,发现矿区存在规模较大磁异常(见图3),呈不规则椭圆状、条带状,近NEE向展布,异常东西长大于400m,南北宽150~300m。峰值为1819.4nT,实地验证,与矿体套合良好。
图3 万荣铁矿磁异常图
2.1矿体特征
矿体主要赋存于灰岩与玄武岩接触带上,局部赋存于砂岩地层中或为玄武岩中地层残留体,矿体形态上有豆荚状、透镜体及复杂透镜体状、似层状,富矿体呈透镜体状,主体部分厚大膨胀,沿矿化带尖灭再现,矿体受后期构造活动影响局部加富,整体形态遭到破坏,形成大小不等、贫富不一的一系列矿体群,矿体的总体方位呈东西向,倾向朝南为主,倾角65°~85°,局部由于重力垮塌,倾向朝北,其中万荣矿区中Ⅱ,白尖山矿区Ⅰ5,Ⅱ4矿体规模较大,其它规模较小。
(1)白尖山铁矿区。Ⅰ5号白尖山矿区主矿体,矿体为独立小山,透镜体状,走向长36m,可见出露宽65m,出露高差53m。矿体倾向170°,倾角75°,下盘与灰绿色块状玄武岩呈断层接触,上盘岩性为灰色细砂岩、粉砂岩,磁铁矿呈细粒状、纹层条带状分布,边部可见磁铁石英砂岩,矿体磁性有中心向两侧减弱,矿体中夹有3条1m宽的灰褐色细晶岩脉。TFe含量20.30%~38.10%,mFe含量10.75%~33.95%。
Ⅱ4号白尖山矿区主矿体,矿体为独立小山,透镜体状,地表长80m,宽19m,出露高差89m,矿体倾向176°,倾角73°,下盘岩性为灰色钙质粉砂岩、钙质含砾砂岩及浅灰绿色细粒石英砂岩,上盘岩性为灰绿—灰褐色细粒石英砂岩、薄层状钙泥质粉砂岩。磁铁矿呈细粒状、纹层条带状分布。TFe含量30.10%~42.70%,mFe含量28.00%~37.15%。
(2)万荣铁矿区。Ⅱ矿体走向长458.62m,宽3.0~33.0m,平均宽5.45m。矿体南倾,倾向185°~190°,倾角61°~71°。底板围岩为深灰色块状白云质灰岩,顶板围岩为灰色片理化细粒岩屑砂岩,含矿岩石为深褐—灰黑色磁铁矿石英砂岩。矿体TFe含量35.45%~41.20%,mFe含量12.90%~25.70%。
2.2矿石特征
矿石矿物由磁铁矿、褐铁矿、赤铁矿组成,脉石矿物主要由石英组成,其次为绿泥石、绢云母组成。磁铁矿为主要的矿石矿物,多呈灰色微带棕色反射色,反射率较低,以半自形粒状、微粒状为主,粒径较细,多在0.06~0.7mm之间,大致聚为条带平行分布,局部较密集或稠密浸染状分布。矿石中赤铁矿分布相对较少,多显棕色内反射,细纤维状、鳞片状,粒径0.05~0.2mm,密集平行定向分布,局部呈网脉状矿石碎裂隙内。褐铁矿多存在于地表氧化带,分布于原生矿物的表面、裂隙中。
2.3矿石结构构造及矿物生成顺序
铁矿石以浸染状(稠密或稀疏)和条带状为主、部分呈块状构造,显微粒状变晶结构。铁矿物的生成顺序主要为:早期海底铁质沉积(火山—同生沉积)—赤铁矿、磁铁矿(似层状、细脉状)叠加或变形—假象赤铁矿(含磁性)—赤、褐铁矿。
万荣铁矿床是产于阿尔金山元古代地槽褶皱带中,含矿地层为上寒武统塔什不拉克组(∈3t),铁矿体赋存于由火山碎屑岩—碳酸盐岩—熔岩(中基性—中酸性火山岩)组成的一套含矿的海相火山—沉积岩建造中,上寒武统塔什不拉克组第一岩性段第二亚段(∈3t1-2),当时沉积原岩可能为细碎屑岩、碎屑岩和碳酸岩夹火山熔岩(中基性—中酸性火山岩),富铁质、富硅质的火山沉积碎屑岩是矿质的主要来源,其上为条带状的碳酸盐岩(白云岩),下为厚层碎屑岩(砂岩、粉砂岩夹白云岩)。铁矿体常呈层状、似层状、透镜状,豆荚状,常呈平行状的成层、成群及成带出现。矿石构造主要有浸染状、纹层—条带状及块状构造等。矿石矿物主要为磁铁矿,次为赤铁矿、假象赤铁矿,少量为褐铁矿和硫化矿物。脉石矿物有石英、碳酸盐岩矿物等。实地观察中发现存在较多东西走向条带状的玄武岩,这些玄武岩铁质成分含量较高,具有不同程度的弱磁性,因此推测铁矿是由海相火山岩多次间歇性喷发形成,以玄武岩喷发为主[3-4],成矿位置为上寒武统塔什不拉克组第一岩性段第二亚段(∈3t1-2)海底火山喷发中心附近,铁矿的物质来源与火山喷发密切相关,经过搬运在距火山口一定范围的地方沉积成矿,形成了海相火山—沉积型铁矿。在后期经历大范围区域变质及断裂改造过程,变形变质使岩石再次增温增压发生塑性变形,同时又使原已形成的贫铁矿进一步品位富集和形态改造[5],形成了目前这样具有构造变形的海相火山—沉积变质型铁矿。
该铁矿是以海相火山岩(玄武岩)多次间歇性喷发为主要的铁质来源,经海水搬运沉积,经历了区域变质,构造变形使岩石增温增压、海底深埋的还原环境,使贫铁矿富集,赤铁矿转化为磁铁矿,形成了目前这样具有构造变形、品位较富的海相火山—沉积变质型铁矿。
主要控矿因素有:
(1)阿尔金山北坡深大断裂(岩石圈)附近,是控制区域上地层、岩浆岩及铁矿床分布的构造因素。
(2)上寒武统塔什不拉克组第一岩性段第二亚段(∈3t1-2),是赋存铁矿的有利地层,海相厚层碳酸盐岩中的火山岩夹层是聚矿的有利空间。
(3)海相火山岩的多次间歇性喷发,是铁矿物质的主要来源[4],海相火山沉积作用是形成较稳定的海相火山—沉积型铁矿的主要成因。
(4)铁矿类型也受区域变质程度的控制,变形变质作用使磁性铁进一步加富[6]。因此,变质程度愈深,易于形成块状磁铁矿矿石,变质程度愈浅,易形含较多赤铁矿的铁矿石。
(5)后期的脆性断裂构造对早期形成的铁矿体,曾不同程度起到了改造和破坏作用,使原呈层状展布的铁矿体形态更复杂化。
(6)后期表生地质作用,造成原剥蚀出来的磁铁矿层在地表遭受氧化,形成了较多的假象赤铁矿,并形成了氧化矿石带。
[1]张良臣.新疆地质构造的基本特征及成矿规律[M].新疆人民出版社,1990.
[2]祁志明,吴琦,白玉麟.新疆天山铁矿地质特征及找矿远景[J].新疆地质,1985,3(4):29-42.
[3]历小钧,李颏辉.新疆鄯善县百灵山铁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分析[J].地质与勘探,1999,35(3):9-13.
[4]张红英.新疆鄯善县南部铁矿带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分类[J].西北地质,2000,33(4):15-18.
[5]胡克亮,扎晨艳,刘迪,等.东昆仑迪木那里克铁矿矿床地质特征简析[J].新疆有色金属,2010(1):12-14.
[6]张泾牛.中国铁矿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及发展趋势[J].2007,42 (2):1-6.
[7]谢丞洋,李厚比.中国已查明的铁矿资源的结构特征[M].地质通报,2009,28(1):184-186.
P618.31
A
1004-5716(2016)08-0138-03
2016-04-14
刘众(1968-),男(汉族),河北张家口人,助理工程师,现从事地质矿产勘查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