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金龙(浙江省义乌市交通运输局,浙江义乌322000)
新税制对跨境电子商务未来发展的影响
——以“中国电商百佳县”义乌为例
李金龙
(浙江省义乌市交通运输局,浙江义乌322000)
国家针对跨境电商进行制度性改革,将“行邮税”改为按货物征收关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消费税,对我国跨境电商系统化、规范化管理,以及实现传统一般进出口贸易和跨境电商全方位统筹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连续三年位居“中国电商百佳县”之首的浙江省义乌市,在落实新税制方面形成了一系列可复制的经验,如完善平台功能,构建服务体系;扶持龙头企业,开设海外仓储;整合物流保税资源,完善内陆口岸功能等。但同时,也出现了行业重新洗牌、监管操作面临新问题、直邮无法保障商品时效性等实际困难,亟须通过进一步改革来突破瓶颈,实现更好更快地发展。长远来看,未来更多还是要以B2B2C方式去解决大部分问题,需要各地政府在宏观政策、行业管理方面未雨绸缪,积极应对。如何把发展跨境电商作为国家经济战略,优化进出口环节管理,值得高度重视和进一步研究。
跨境电商;一般贸易;海外仓;保税物流
2016年3月,财政部、海关总署、国家税务总局发布的《关于跨境电商零售进口税收政策的通知》,明确规定跨境电商零售进口商品从4月8日起不再按邮递物品征收行邮税,改为按货物征收关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消费税[1]。作为针对跨境电商的一项制度性改革,这意味着两个方面的巨大变化。
首先,跨境电商进口商品告别“行邮税”时代,开始与一般贸易进口货物一样缴纳关税、增值税和消费税。根据新税制规则,三税(关税和进口环节的增值税、消费税)分开收,大部分跨境商品进口税率将上升。新规考虑到大部分消费者的合理消费需求,在对跨境电子商务零售进口商品按照货物征税的同时,将单次免关税的交易限值提高至2 000元,同时设置个人年度交易免关税的限值为20 000元;在限值以内进口的跨境电商关税税率暂设为0%,而进口环节增值税、消费税取消免征税额,暂按法定应纳税额的70%征收。例如,食品、保健品、母婴用品、日用品类进口从过去的基本免征调整为缴纳购物总价11.9%的跨境增值税。实际上,关税本来是三税中最高的一块,现在免征额度升至2 000元,但增加了增值税和消费税,这样部分原本1 000元以内可享受免行邮税的化妆品,现在还需额外缴纳消费税。之所以这么做,也有不得已的“苦衷”:之前只征收一项行邮税的时候,部分商家为了不超过1 000元的免税额度,就把快递包裹都分得很小,这种“蚂蚁搬家”方式的进口大大增加了海关的工作量,现在提高额度,希望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这一矛盾。而至于增值税和消费税个人年度购买限额设为20 000元,无非是限制同一个身份证的重复使用,实际操作中估计很多变通的办法都会想出来,因此这个限制作用并不大[1-2]。总之,新规从根本上缩小了跨境电商与一般贸易进口之间的差别。
其次,跨境电商的海关监管措施将会更加规范,开始实施交易、支付、物流电子信息“三单”比对[3]。为配合该项改革,海关总署2016年第26号公告明确了跨境电商有关监管措施,要求电商企业、个人通过电商交易平台实现交易,按照海关要求传输相关交易电子数据并接受监管。也就是说,在通关管理方面,要求电商企业或电商平台、支付企业、物流企业在进口商品申报前,分别通过跨境电商通关服务平台如实向海关传输交易、支付、物流等电子信息,这必然会对未来跨境电商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从国家层面上看,这次推出跨境电商改革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近年来,跨境电商快速发展成为我国对外贸易的重要力量,在进出口贸易总额中所占比重逐年增加。然而,相关的管理制度和配套政策没有及时跟上现实发展的步伐,导致跨境电商“野蛮生长”,带来了一些负面问题,同时也影响到与传统一般进出口贸易的统筹和良性发展。如何处理好跨境电商作为创新性力量与传统进出口贸易的关系,需要国家审时度势出台相关改革政策和措施。因此,在当前历史条件下及时出台跨境电商新规,其重要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系统化规范管理
近年来,我国跨境电商在全球进出口呈现罕见“双降”的大背景下,实现快速发展,并且逐渐成长为我国进出口贸易结构中的一支重要力量,在国家发展战略中的地位越发举足轻重[4]。据统计,就跨境电商每年的交易规模而言,2010年交易总规模1.2万亿元,2015年达到5.2万亿元,五年间增长了4倍多,每年的增长率一般都在30%左右。同时,跨境电商占我国进出口贸易总规模的比重也在不断提高,2010年仅占5.9%,2012年就达到了8.2%,2014年达到14.2%(参见表1);2016年预计将达到19%,交易规模也将高达6.5万亿元。在电子商务全球化的趋势下,亚马逊、阿里巴巴、京东等主要跨境电商巨头已全面开启国际化进程。
跨境电商发展取得巨大成绩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管理方面的问题需要引起注意[5]。跨境电商不同于传统贸易,交易商往往通过一些技术手段来保证交易的安全与便捷,这些措施在某种程度上也会引发海关的监管困难。按照跨境电商国际通行的惯例,为了保证交易的安全性,贸易商在通过网络谈判磋商、签署电子合同的过程中,一般都会采用身份认证或者口令秘钥等措施。这种保密措施,在维护跨境电商安全性的同时,也为海关的有效监管设置了极大的电子壁垒,削弱了海关获得企业真实交易信息的能力。同时,网上支付、电子支付的方式和渠道不断增加,跨境电商贸易商只要通过银行的网络支付系统,就可以在瞬间完成支付。由于国外银行遵循严格的保密制度,并对客户履行保密承诺,使得我国海关难以获得相关信息,缺乏对贸易资金流的主动监督措施和有效控制手段,导致对跨境电商的监管能力进一步削弱。
表1 跨境电商发展情况
鉴于跨境电商的上述行业特点,虽然此前国家已经针对跨境电商的报关、报检、收汇、核销、退税和结汇等问题出台了一系列办法,但因为尚处于探索阶段,于是不同程度、不可避免地催生出一系列管理问题。例如,“海量”跨境邮包难以监管、市场低价恶性竞争、商品鱼龙混杂、物流和交易难以追溯等等,迫切需要推出新的政策进行规范管理。因此,新规要求,整个跨境电商业务链条上的各类主体,由于均涉及交易原始数据提交问题,都要通过电子商务通关服务平台与海关联网对接,纳入海关监管范畴,并在通关征税管理方面给出了明确的操作规程。
(二)全方位统筹发展
在改革开放30多年的时间里,我国传统进出口贸易实现稳步高速发展,有力地推动了我国经济增长和综合国力提升,这也成为改革开放的主要成果和经验。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爆发,受世界整体经济需求不振的影响,我国进出口贸易增速放缓。在接下来我国经济转型升级的几年中,国家对物流、电商等新兴产业出台了一系列扶持发展政策。受惠于这些政策和中国本身巨大市场需求的推动,跨境电商经过脆弱的发展萌芽期和缓慢成长期后,开始进入高速发展期[6-7]。辩证地看,当初的一些扶持发展政策已经较好地完成了“历史使命”,需要择机退出“历史舞台”。例如,长期以来,行邮税和税费50元以下免征的优惠政策,使国内跨境电商行业快速崛起,但也在一定程度上“诱导”部分传统贸易化整为零转为跨境电商模式,对一般进出口贸易形成冲击[8]。5年来的增长统计数据也说明了这一问题(如图1所示):传统的一般进出口贸易增长速度放缓,年增长率大多在10%以内,个别年份只有2%~3%;而跨境电商高速增长,年增长率一般在30%左右。
图1 2010—2015年我国跨境电商与一般贸易增长率对比
而实地调研后发现,在目前一般贸易增长趋缓的大背景下,跨境电商一枝独秀,在一定程度上是原有政策导致的不平等地位造成的。对于这点,跨境电商业界也予以确认:目前我国5 000多家各类跨境电商平台企业中,有相当一部分企业为了利用优惠政策,想方设法“拆单”避税,故意将包裹内物品价格进行低报,采取保税区一日游等方式“灰色清关”,并且有愈演愈烈之势[9]。长久下去,一些传统的一般贸易进出口也会改走跨境电商渠道。原有的政策正在导致新的不公平竞争,如不改革将会在一定程度上打击目前的传统进出口贸易,进而影响国家的整个进出口外贸大局。显然,为了维护公平公正的经贸环境,统筹一般进出口贸易和跨境电商实现全面发展,需要做出政策调整和改革。其中,分类征税表明跨境电商企业进出口将不再适用行邮税,而目前较多的保税仓直发货物模式也将按照一般进口的模式缴税,特别是报关时的“三单”比对,如实准确填写海关商品编码及物品8位税号都要求所有跨境电商企业建立规范的报关制度。同时,新规也会引导电商企业或平台在品类结构、物流方式、定价首发、促销政策上及时调整策略,从根本上利于该行业长远发展。
因此,从国家整体利益出发,为跨境电商量身定制新税制和新的监管政策措施,杜绝大宗一般贸易保税进口拆单发出现象,从根本上引导普通商品逐渐回归一般贸易,打造公平、公正的外部环境,有效统筹传统进出口贸易和跨境电商,实现共同发展。
下面将结合义乌跨境电商的实际情况,调研新规出台后当地的推进措施以及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义乌以打造“全国网商集聚中心、全球网货营销中心、跨境电商高地”为目标,将跨境电商定位为战略性、先导性产业进行重点培育,行业发展环境不断优化,使产业保持了快速增长。目前,义乌已连续3年位列“中国电商百佳县”榜首,同时成为唯一获批创建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开展县域电子商务大数据应用统计试点的县级市[7]。2015年,义乌实现跨境电商交易额582亿元,同比增长34%。2016年上半年,义乌跨境电商日均出货60万票,同比增长33%。其中,新设的国际邮件互换局做出了很大贡献,单日最高峰值超过25万票,日均达15万票,出境目的地覆盖全球127个国家和地区。
总体来看,义乌拥有很好的发展跨境电商的市场基础。据统计,义乌外贸网商密度居全国第二位,全市在各类平台的跨境电商达24万户,80%以上都实现了速卖通、eBay、亚马逊、敦煌等全网营销。其中,在速卖通的跨境电商超过3.5万家,占全国总量的15%,在eBay的跨境电商大卖家(年交易额超过10万美元)达3 000家,占全国总量的12%;在亚马逊的跨境电商3 000家,占全国总量的6.5%;还有近50家跨境电商自建销售平台。目前,义乌跨境电商依托实体市场的优势逐渐显现,与实体市场互动效应明显,已经成为市场发展“隐形的翅膀”。袜子、内衣、衬衫、帽子、汽车用品等行业的电子商务应用不断拓展,应用水平逐步提高,正在形成与实体市场互促融合的发展态势。同时,实体市场对跨境电商的支撑作用不断增强,通过线上线下市场的强强联合、优势互补,义乌市场已成为全球网货的主供应地:混批网商50%的商品采购来自市场,零售网商70%的商品来自市场,批发网商80%以上的商品来自市场。
跨境电商发展对义乌未来发展至关重要。首先,义乌通过“电商换市”,正在走出过去批量化生产、批量化贸易的模式,取而代之的是私人定制的生产贸易形式,实现市场经济的成功转型。近年来,义乌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应用电子商务,如开拓五金、俞兆林内衣、双童吸管等传统企业自建团队,利用跨境电商拓展销售渠道,并在细分领域名列前茅;浪莎、宝狮马等电商销售额已突破亿元。依托跨境电商,义乌企业可以直接对接一个更开放、更多维的多边经贸市场,极大地拓宽了它们低成本进入国际市场的路径,将会彻底改变义乌目前“前店后厂”的发展模式,从而实现市场发展方式转变。
其次,义乌通过跨境电商创新销售模式,减少流通环节,节约成本,扩大市场,提高产品的利润率,有助于当地主流劳动密集型产业转型发展。随着劳动力的短缺以及企业生产成本的持续上升,义乌很多劳动密集型产品已经失去竞争力。作为传统的劳动力密集行业,义乌小商品加工转型升级,按产业梯度转移模式,这些企业需要转移到生产成本更低的江西、湖南、河南、安徽等内陆省份。义乌市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局《2015年春节后流动人口返工情况分析报告》中的统计数据显示:在受调查的50家用工单位中,有规模以上企业,也有小微企业,同比2014年,节后流动人口用工数量减少的企业28家,超过半数。实际上,不仅仅是义乌,整个浙江都面临着外来人口大规模回乡的问题,其中产业转型是不可回避的因素。然而,如果企业转移得过多过急,就有可能对义乌造成一系列严重问题。如何减缓原有制造业被淘汰的步伐,除了可以通过提高产品的附加价值之外,还可以发展跨境电商,实现“两条腿走路”的产业经济转型[10]。
目前,国家跨境电商“新政”已推出近半年时间,全国各地针对该项改革采取了一些积极的应对措施,并取得了很好的实际效果。义乌作为国家多项经贸改革的试点城市,成立了市委书记任组长的跨境电商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和服务中心,成立了研究院、促进会等机构。目前正立足本地实际着手做好三方面工作:
(一)完善平台功能,构建服务体系
1.统筹推进“1+N”跨境电商公共服务平台体系建设
“1”即打造一个市级跨境电商公共服务平台——义乌市电商公共服务平台(创业地图)。其中,线上平台主要功能包括产业政策、电商学院、人才基地、第三方服务等8个板块,线下移动端(创业地图)已进入研发阶段,将打通PC端与移动端数据接口,使创业者利用手机即可享受公共服务平台的便捷服务。“N”即在避免重复建设和恶性竞争的前提下,重点打造若干个区域跨境电商产业园。同时,实现跨境电商产业园建设由量向质提升,目前跨境电商产业园—专业市场—专业楼宇体系已经成形,形成了“行业抱团,聚沙成塔,捏指成拳”的良好效应。目前,全市已建成投入使用的跨境电商产业园17个,立足行业,各有侧重,发展模式各有特色,集聚规模电商企业1 000余家。其中,幸福里、新纪元、网商创业园等3家获批开展省级跨境电商园区建设试点。下一步义乌将积极谋划打造集研发创新、企业培育、应用示范于一体的“互联网+”跨境电商产业园,打造以园区为主体的跨境电商产业园联盟,并且要求每个产业园建设一个符合自身特点的跨境电商平台与市级公共服务平台对接,确保信息的快速传播与有效聚集。
围绕“1+N”跨境电商公共服务平台体系中“1”的建设目标,将义乌市现有跨境电商公共服务平台进行升级改造,增加信息技术(IT)服务、营销服务、视觉服务、金融服务、物流服务、人才培训以及其他衍生服务等内容,不断提升公共服务能力和水平。积极推动起草发布全国首个电商模特行业标准和《中国电商模特白皮书》,并做好时尚产业与电子商务深度渗透、融合发展,通过在义乌工商学院开设国内首个电商模特专业,举办首届中国电商网络模特大赛,启动“造星计划”,培养新一代能展示、能代言、能创业的电商模特标杆;经过政府推动培育扶持的摄影、代运营、创意、推广等电商服务业已形成规模,发展网拍店铺200余家,网络摄影师近千人,面积在500m2以上的摄影机构近10家;2013年启动“230行动计划”以来已经培训电子商务人才50万人次,累计举办电商论坛、沙龙等活动1 000余场;招引全省首家电子商务秘书企业在义乌注册,现已增加至14家,共托管2 533户电商主体;在政府协调推动下,各金融机构纷纷推出“电商通”等电商金融产品,已经为跨境电商贷款超过15亿元。
2.积极鼓励推进义乌跨境商圈建设
目前全市共建有黑马会、诚商会、橙果会、橙E会、亚马逊卖家联盟、祺商会等近20个商圈。各商圈以分享开放为理念,积极服务各类中小跨境电商企业,2015年已累计举办电商论坛、沙龙、分享、交流等800场以上。开展“义乌跨境电商创客我最型”创业竞赛,为全国创业者奔赴义乌创业提供导流平台。目前已报名项目共有3 055个,总投资意向达252个,23支创业团队入驻“创客G20”空间,20名优秀创业者入选首批义乌市政府扶持的创新创业人才库。
(二)扶持龙头企业,开设海外仓储
1.多形式加大对本土跨境电商企业的引导和扶持
政府定期联合国家部委、各种国际商会、贸易协会等国外或沿海平台,组织洽谈会、推荐会、博览会等,为跨境电商企业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和交流平台。连续三年举办“中国国际电子商务博览会”和“中国(义乌)世界电子商务大会”,作为国家级的电商博览会,展会内容精彩纷呈,实效显著,受到了商务部和浙江省政府的充分肯定,并入选“2015年度中国十佳品牌专业展会”。据统计,2016年博览会有1 185家企业参展,设国际标准展位2 551个,吸引了11.6万人次参观;2016年电商大会设置议题38个,吸引了6 578人参加。
2.分批推进公共海外仓建设
支持有条件的跨境电商企业在境外主流市场通过租用、自建等方式建设跨境电商公共海外仓以及境外交易公共服务平台,为义乌市其他中小跨境电商企业提供贸易、仓储、配送和售后等服务。全市现有海外仓17家,面积达5万m2,义网商城马来西亚仓、易镭澳大利亚仓、金凤凰匈牙利仓等8家海外仓已列为省级公共海外仓建设试点,制定并发布了跨境电商公共海外仓建设基本要求、服务规范、数据交换规范三项义乌地方标准规范。其中,义网商城与马来西亚最大物流商合作打造马来西亚专线,共建海外仓,网络覆盖马来西亚13个州,基本实现全马当日达或次日达。易镭电子商务积极探索“市场采购+海外仓”的跨境电商新模式,通过收购澳大利亚公司及其网站,成功进入当地市场。
3.多维度推动跨境支付和结算业务
(3)防护结构工程的识验。包括熟悉设计文件,知道防护区和非防护区;弄清各口部的结构布置情况,防护门如何开启,底板、墙板、顶板上各个孔洞的位置、尺寸、标高;穿过防护墙的防护密闭措施等;熟悉人防各类墙体,如间隔墙、临空墙、防护外墙、门框墙等。
以建设公共海外仓为契机,鼓励义乌市企业申办跨境电商外汇支付业务许可证,鼓励银行、支付机构为跨境电商提供支付服务,推动银行、支付机构加快产品创新,提高跨境支付效率。
(三)整合物流保税资源,完善内陆口岸功能[11]
1.整合现有物流仓库保税资源
进一步整合义乌市保税仓库、保税物流中心,实现物流运输、区位优势、土地资源的有效共享、利益共赢,集中力量把义乌市建设成为内陆地区进口跨境电商的商务和物流集散中心。
2.打造跨境贸易电子商务示范基地
依托义乌铁路西站、义乌保税物流中心(B型)跨境仓储、分拨、通关通检、配送的便利化优势,促进跨境电商集聚快速发展。
3.利用“义新欧”拓展“一带一路”沿线合作
以国家试点改革为契机,加快完善大通道、大平台、大通关,打造“义新欧”班列“升级版”,将沿线国家和城市拓展为跨境电商的目的地和采购地;加强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尤其是中亚、西亚、东欧的合作,将义乌建设成为跨境电商的物流集散地,促进义乌物流体系发展壮大。
4.引进与培育示范企业并重
积极引进欧洲知名电商平台入驻义乌,扶持本土中小企业成为欧洲商品代理商,鼓励国内跨境电商巨头入驻义乌国际陆港,做大“义新欧”铁路电商集货量,打通进口大通道。大力推动与亚马逊、eBay等知名跨境电商大平台在打造标杆卖家、举办论坛活动、仓储物流等领域开展合作。积极对接国际物流巨头,争取与德国邮政敦豪(DHL)在航空物流领域和海外仓应用领域开展合作,并已初步达成一致意见。加强与领英(Linke⁃dIn)社交网络公司合作,并已初步达成“义乌品牌出海”三年行动计划。
总之,义乌在当前国家大力推行跨境电商新规的大背景下,以“夯实信息流、发力物流、做强资金流”为指导思想,发展以“一门户、一枢纽、一支柱”为特色的义乌跨境电商模式。具体说来,就是充分发挥“互联网+”在信息消费领域的应用,打造内陆开放高地,努力建成立足义乌、面向全球的跨境电商“一门户”;充分利用“义新欧”的先发优势以及义乌在水、陆、空立体化交通枢纽方面的便利,打造义新欧大通道,实现中国内陆地区、西部地区与欧亚的大连通,努力建成立足西部、辐射全国、面向“一带一路”的跨境物流“一枢纽”;充分利用义乌跨境结算的便利和优势,打造结算型金融中心,努力将跨境结算业务打造为义乌跨境电商产业“一支柱”。
在推进跨境电商新规执行的过程中,义乌通过完善平台功能,构建服务体系;扶持龙头企业,开设海外仓储;整合物流保税资源,完善内陆口岸功能等有效措施,虽然取得了初步成效,但同时也面临着三个亟须解决的问题。
(一)行业洗牌冲击较大
客观地说,有没有税制改革,跨境电商行业都会重新洗牌,新政出台只是加快了这一进程。新规出台后,全国各地都从统一版系统申报,正面清单也全国统一,政策差异缩小,这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全国各地尤其是内陆地区保税仓业务的开展。资源将更加集中,未来的跨境电商发展重点口岸应该是上海、深圳、广州、天津等国际物流枢纽城市,以及深圳、杭州、义乌这一类电商基因好的城市。实际上,行业“洗牌”包括三个层面:
1.跨境电商园区
实际上,目前全国涉及跨境电商的园区建设同质竞争现象比较突出,而义乌近年来随着“电商换市”的发展,也有越来越多的工业厂房转型做跨境电商产业园,但都以出租场地为主,没有特色,园区建设同质化现象突出[9]。
2.电商企业
主要是一些电商平台,如天猫国际、亚马逊、义乌购等。实际上,各地跨境电商产业园的部分电商企业发展并不理想,在行业资源优化整合、集中洗牌的情况下举步维艰。目前,义乌跨境电商面临着周边城市上海、杭州、宁波等地发展的影响,一方面是这些大城市的“溢出效应”,但另一方面也有“虹吸效应”,这本身就是一对矛盾。当前义乌知名电商企业的培育和招引进度不理想,主要体现在技术、高层管理、营销等高端人才比较缺乏,不仅数量不足,而且不稳定,严重制约着今后的发展。
3.电商商家
主要是线上线下的商户数量庞大。新规出台后,由于关税、增值税、消费税等增加,很多进口商品成本上升。企业和商家为保证利润将会提高价格,而可能会因此丧失价格竞争优势,进而失去市场和客源。由于库存商品的品类比较单一,从事非正面清单内商品销售的中小卖家将面临巨大压力,而义乌恰恰是以中小商家为主,这将对义乌目前大力发展进口贸易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义乌市场上跨境电商的商品品类多集中于化妆品、葡萄酒、橄榄油、奶粉这类税率为10%、可合理避税的商品,但利润都很难超过10%,税改之后,这些领域的大部分小微跨境企业面临着被淘汰的危险。同时,对海外品牌跨境进入的门槛整体提高,对义乌而言也是不利的。长期以来,义乌小商品经济发展环境下形成的“草根经济”模式,商家在规模、信誉度、接轨国际规则方面往往比不上上海、杭州等地的商家[8]。因此,义乌跨境电商发展将面临更大的挑战。
(二)监管操作层面上的难题
调研发现,对新规争议最大的并非取消“行邮税”,而是要求“网购保税商品‘一线’进区时需按货物验核通关单”,以及“正面清单”备注中,针对化妆品、配方奶粉、保健品等首次进口许可证、注册的相关要求[2,5]。这两条政策使得对跨境电商的监管力度几近于一般贸易。目前,义乌跨境电商最主要的进口产品有以下几类:食品和婴儿用品类如奶粉、麦片,主要来自荷兰、德国、澳大利亚;保健品类如鱼肝油、维生素,主要来自美国、澳大利亚;化妆品类如各种洗面奶,主要来自韩国、日本;服饰、箱包类主要来自欧洲;日用品类如厨具、卫浴等,主要来自德国、日本等。这些产品如果按一般贸易进口,都需要商检,很多还涉及许可证、进口配额、厂家授权等。实际上,义乌几乎99%的跨境电子商务商家都没有实力获取这些单证。毕竟,这些国外厂家在大陆的正规授权商的销售额要比一般的跨境电子商务商家大得多。另外,大多数商家表示,按照一般贸易取得证照并非只是时间问题,审核的时间跟不上市场发展的速度,审核要求与一些国际品牌商业机密保护、动物保护等理念不一致,都可能导致难以取得证照。
(三)直邮无法保障商品的时效性
从理论上讲,新规出台在监管层面对直邮渠道网开一面。由于传统邮政和快件通道并不需要三单对碰,并且邮关是批量清关,海关根据一批货物的总申报单先进行预审,明显需要交税的先挑出来,表面上监管相对宽松[3,5]。可能会出现的一种情况是:由于个人物品继续按行邮税征税,不排除部分跨境进口电商会摇身变为代购平台,以继续享受较低税率。实际上,国家加强了从税率的调整到商品检验检疫的重重把关,尤其保税监管趋严,势必刺激着保税产品更多地走邮关通道,代购的生存空间也会随之变大。特别是按照新税制规定的跨境电商年消费限额为2万元,当额度不足时,阳光化的跨境海外购物将有可能重回代购、走私渠道或者回流至境外消费。
但是调研发现,实际上对商家来说,直邮模式售后麻烦,发货周期长,而且通关能力有限。一方面,直邮无法做到24小时通关;另一方面,国家也在有意识地收缩直邮通道。新规出台后就一直严厉打击利用邮件、快递渠道实施的走私违法活动和“蚂蚁搬家”的违法行为,非个人自用将很难再走这条通道,部分企业利用该通道批量进口货物的走私行为将被严打[2]。因此,只能回头走保税备货模式通关,物流快,售后也更为便捷。目前,义乌跨境电商一直都在布局和使用海外仓,未来结合跨境保税仓和海外仓,发展可能会顺利一些。
虽然相比欧、美、日等发达国家和地区,中国的电子商务发展仍存在一定的滞后性,但跨境电商作为电子商务在外贸领域的一种新尝试,中国已经占得了先机。如何把发展跨境电商作为国家经济战略,优化进出口环节管理,值得高度重视和进一步研究。目前,跨境电商新规对监管对象和方式方法规定非常明确,并对跨境电商进出两端都界定得很清楚。首先,跨境进口的行业进入门槛将进一步提高,管理也更加严格和规范,比较有利于天猫国际、亚马逊这样的大平台发展。这些大平台有能力接受监管,能对接海关系统提交数据,未来将会在新规推行中获得进一步发展的空间。而那些小的跨境电商主体,包括消费者、小商家、小平台,注定要游走在灰色地带,或者到境外设立海外仓采取行邮方式。其次,国家鼓励跨境出口,各地邮政互换局都在扩张,邮政系统将会处于垄断地位。但长远来看,未来更多还是要以B2B2C方式去解决大部分问题,需要各地政府在宏观政策、行业管理方面未雨绸缪,积极应对。
注释:
①义乌市全面实施电子商务人才培训“230行动计划”,计划从2013年开始在2年内培训30万电子商务人才,扎实推进“电商换市”和经济转型。
[1]张卫.告别“免税时代”跨境电商迎来大洗牌[J].中国食品,2016(9):10-17.
[2]张建国,王浩.海关视角下跨境电子商务的税收政策选择[J].海关与经贸研究,2014(1):107-115.
[3]李海莲,陈荣红.跨境电商通关制度的国际比较及其完善路径研究[J].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15(3):112-120.
[4]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中国电子商务报告(2014)[M].北京:中国商务出版社,2015:2-5.
[5]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课题组.中国跨境电商发展及政府监管问题研究[J].上海经济研究,2014(9):3-18.
[6]中国国际电子商务中心.盘点:跨境电商兴起的原因及促进外贸发展的作用[EB/OL].(2014-09-16)[2016-06-17].http://www.chnsourcing.com.cn/outsourcing-news/arti⁃cle/87615.html.
[7]刘娟.小额跨境外贸电子商务的兴起与发展问题探讨——后金融危机时代电子商务及物流服务创新[J].对外经贸实务,2012(2):89-92.
[8]张钰梅.跨境电商从试点走向推广[N].国际商报,2016-05-13(8).
[9]许珂.义乌跨境电子商务与物流建设协调发展研究[J].现代商业,2014(26):44-45.
[10]汤敏.跨境电商改变制造业发展模式[N].人民日报,2015-08-24(10).
[11]李金龙.义乌跨境电商保税物流平台的探索[J].中国流通经济,2015(7):30-34.
责任编辑:林英泽
The Impact of New Tax System on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Cross-border E-commerce——Taking Yiwu as the Example
LI Jin-long
(Department of Transport of Yiwu City,Yiwu,Zhejiang322000,China)
In the institutional reform of cross-border e-commerce,China change the“e-mail tax”to customs based on goods,value-added tax and consumption tax during the process of import;and 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the systematic and standardized management of cross-border e-commerce,and the overall and balanced development of traditional general trade and cross-border e-commerce.Yiwu,which is on the top of“the One Hundred Best E-commerce Counties”,has some replicable experiences on how to implement the new tax system.But,at the same time,there exists some difficulties in practice. We should break through the bottlenecks and realize the better and quick development by further reform.We should pay more attention to how to take the development of cross-border e-commerce as the national economic strategy and further optimize management of different links,and carry out more studies on this.
cross-border e-commerce;general trade;overseas warehouses;the bonded logistics
F713.36
A
1007-8266(2016)09-0108-08
2016-07-17
李金龙(1976—),男,山东省临沂市人,义乌市交通运输局高级港务管理主管,高级工程师,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物流管理、电子商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