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崔乐泉
建设体育强国需要丰厚的体育文化土壤
文/崔乐泉
何谓体育强国,我想,除了竞技体育在大的基础项目方面能够展示出全面的竞争力之外,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国民的素质、体质、运动场所、老百姓的体育意识、适合相应国力与文化环境的健身项目的参与程度、个人在体育消费上的水平以及体育产业等等。这些都体现出了一个体育文化内涵的深刻程度,同时更表明了体育强国与体育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
北京奥运会不仅为中国体育插上了飞翔的翅膀,也为中国文化插上了“向人的生成”的翅膀。如何传承奥运精神遗产成为后来一段时间国人思考的课题,从人文视角重新审视中国体育的发展,在更高起点上思考中国体育的未来,实现由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的迈进,一切都值得我们期待。
追溯人类体育发展的历史,可以很清楚地看到,历史上两大体育文明中心的代表——东方体育的代表中国和西方体育的代表希腊,都有着很发达的体育文明,也就是古代最具代表性的“体育强国”了。中国的古代体育曾出现过像竞赛规则完备的射礼竞赛和规模可观的冰上运动会,许多体育项目还对亚洲乃至欧洲的体育文化的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直到现在还为人们的健身产生着较大的影响;而作为西方体育代表的古希腊,更产生过像古代奥运会这样具有深远影响的体育竞技活动,现代奥运会的兴起就是在它的影响下复兴的。同样,这两大体育文明的中心,也是建立和发展于各自深厚的体育文化土壤之上的。因此,从历史的发展来看,体育强国的建设,必须以深厚的体育文化土壤做基础。
“国运盛,体育兴”,“文化兴,体育强”。改革开放的三十多年来,随着综合国力的日益强盛,我国的体育事业迅速完成了由冲出亚洲到走向世界的历史性跨越。历届奥运会上我国体育健儿的杰出表现表明,中国已经成为一个体育大国,而如何推动由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已经成为中国体育的一个奋斗目标和艰巨任务。纵观一些体育大国,近年来纷纷对体育战略进行调整,在加强竞技体育的同时,更注重以国民文化素质和体质健康为主的体育文化的加强。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其中当然包括民族体育文化和民族体质的复兴,中国传统文化崇尚刚健有为和浩然之气,这必须以国民强健的体魄为基石,这和顾拜旦“体育为大众”的理念以及国际奥委会与世界卫生组织共同发起的“人人享有体育与健康”的倡议十分契合。可以说,在加强体育文化建设的基础上,竞技体育为群众体育领跑责无旁贷。
8月7日,在里约奥运会女子双人三米板决赛中,中国选手吴敏霞和施廷懋以345.60分的总成绩夺得冠军。
孙杨勇夺200米自由泳金牌
(作者崔乐泉系国家体育总局体育文化发展中心研究部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