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见性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护理中的效果评价

2016-09-18 03:04王美兰倪丽丽唐媛媛丁立香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辽宁大连116001
中国医药指南 2016年22期
关键词:预见性心肌梗死急性

孙 梅 王美兰 倪丽丽 唐媛媛 丁立香(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辽宁 大连 116001)

预见性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护理中的效果评价

孙 梅 王美兰 倪丽丽 唐媛媛 丁立香
(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辽宁 大连 116001)

目的 探讨预见性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护理中的效果评价。方法 将2014年3月至2016年3月在我院心内科治疗的10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我科急性心梗护理常规)的方法,观察组采用预见性护理的方法,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后的心理状态、各项护理评分、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护理后SDS及SAS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疾病知识、护理舒适度、护理满意度等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心脏衰竭等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预见性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护理中效果显著,对于改善患者心理状况,提升治疗配合度,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急性心肌梗死;预见性护理;效果评价

急性心肌梗死是临床常见的心脏疾病,起病急骤、症状明显、进展迅速,若不采取及时的治疗及护理措施,会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冠状动脉硬化是本病的发病基础,冠状动脉粥样斑块破裂形成的血凝块堵塞动脉导致心肌的急性缺血缺氧,表现为胸骨后持续且剧烈的疼痛。预见性护理可以在本病的治疗过程中预测到患者可能出现的护理问题或临床症状,采取提前预防的措施,具备良好的前瞻性及科学性,对提高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有重要意义[1]。本研究采用预见性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护理中,取得了较为满意的临床效果,现具体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将2014年3月至2016年3月在我院心内科治疗的10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50例,男33例,女17例,年龄44~83岁,平均年龄(63.2±4.1)岁,病程1~8 h;对照组50例,男36例,女14例,年龄42~88岁,平均年龄(62.4±4.6)岁,病程1~12 h;所有患者均符合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标准,心电图可见两个或两个以上相邻导联ST段抬高(胸导联≥0.2 mV,肢导联≥0.1 mV);按梗死部分分类,前壁41例、下壁37例、侧壁13例、后壁9例;排除有肝肾功能异常及凝血功能异常者;比较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梗死部位及病情严重程度无明显差异,可进行对比研究。

1.2预见性护理方法:①制定预见性护理方针。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病特点决定了治疗时机的重要性,故患者抢救的最初几分钟往往决定了其早期救治的质量和速度。因此,预见性护理应制定科学合理的护理路径,确保患者获得特定程序的重症护理服务,又要注重个体差异,及时为患者评估、计划、实施有针对性的护理,主动发现和解决患者存在的和潜在的身心问题,使患者顺利度过治疗期[2]。②基础护理。入院后立即给予心电监护,观察患者生命体征,患者绝对卧床休息,迅速进行床边心电图、肌钙蛋白检测,并采集血标本检测心肌酶谱与凝血因子;快速建立静脉补液通道,为抢救用药做准备;准备好患者抢救所需的各类仪器,包括气管插管、呼吸机、吸痰器以及除颤器,保持急救设备处于待机状态,做好相关药物准备,包括肾上腺素、阿托品、多巴胺等[3]。③心理护理。由于剧烈的心前区疼痛会让患者有濒死体验,强烈的不适感会使患者出现严重的恐惧、绝望、焦虑心理。护理人员在病情稳定后立即开展心理护理,向其说明心态平和的重要性,稳定患者情绪;每天进行10 min心理交流,引导患者倾诉其内心真实想法,解除患者顾虑,鼓励其适当宣泄负面情绪以缓解心理压力;预见性发现患者的心理困惑,主动讲解本病治疗的方法以及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对疾病知识进行宣教,使患者积极主动配合治疗并了解相关注意事项;可通过各种形式来提高患者对治疗的认知,包括口授、图片及视频等,并鼓励患者之间通过分享治疗经验及成功治疗案例来提高战胜疾病的信心;发动和鼓励家属参与到患者心理护理的过程中,给予患者更多的关心和生活照料,以弥补其情感缺失,消除负面心理影响[4]。④预见性并发症护理。心律失常是本病最常见的并发症,其并发时间多发生于早晨9:00~12:00[5]。因此,护理人员应在这个时间段加强对病房的巡视,心电监测应24 h不间断,每15 min记录一次生命体征、心脏节律、血氧饱和度,若患者有新的症状出现或原有症状加重时应提高警惕,若发生频发、连发、多源、成对、R-on-T现象的短阵室性心动过速和室性期前收缩应立即汇报医师处理[6]。

1.3观察指标:采用SDS及SAS评分评价患者患者后的心理状态;观察各项护理评分,包括疾病知识、护理舒适度、护理满意度,每项10分,得分越高表示越好;记录并发症发生情况,包括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心脏衰竭,统计发生率。

1.4统计学分析:统计学软件采用SPSS13.0版,组间计量数据采用(±s)表示,计量资料行t检验,计数资料行χ2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两组患者护理后心理状态比较:见表1。观察组护理后SDS及SAS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后心理状态比较(分,±s)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后心理状态比较(分,±s)

注:*与对照组相比,P<0.05

组别 例数 SDS SAS观察组 50 51.3±2.5 50.1±2.3*对照组 50 64.7±3.6 62.6±2.8

2.2两组患者护理后各项护理评分比较:见表2。观察组在疾病知识、护理舒适度、护理满意度等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两组患者护理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见表3。观察组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心脏衰竭等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两组患者护理后各项护理评分比较(分,±s)

表2 两组患者护理后各项护理评分比较(分,±s)

注:*与对照组相比,P<0.05

组别 例数 疾病知识 护理舒适度 护理满意度观察组 50 9.6±0.3 9.5±0.5 9.8±0.2*对照组 50 7.8±1.1 7.4±1.2 8.1±0.8

表3 两组患者护理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n,%)

3 讨 论

预见性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护理中遵循优质护理的理念,以服务患者为前提,总结前期的护理经验制定出的一套科学、高效、规范的护理标准,力求展现人文关怀,及早发现潜在的风险,做出干预性措施。预见性护理的应用,大大提高了治疗效率,减少了准备工作的时间消耗,增强了患者的心理依从性,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1] 吴春华.预见性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静脉溶栓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导报,2014,11(1):109-112.

[2] 陈永华,王戌萍.预见性思维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护理中的效果探讨[J].临床医药实践,2014,23(11):857-859.

[3] 陈凌,李芸,区梅芳,等.预见性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病人中的应用[J].现代护理,2006,12(10):937-938.

[4] 吴盈,杨彩霞.预见性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35):565-566.

[5] 罗淑霞.预见性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1,17(3):63-64.

[6] 陈艳玲,胡怀岭.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预见性风险评估及护理对策[J].岭南急诊医学杂志,2013,18(2):150-152.

R473.5

B

1671-8194(2016)22-0273-02

猜你喜欢
预见性心肌梗死急性
以剑突下疼痛为首发症状的急性心肌梗死1例
预见性护理程序在老年痴呆护理中的应用及满意度评价
全脑血管造影术后并发症的预见性护理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的临床特征分析
预见性护理在上消化道恶性肿瘤术后患者肠内营养中的应用效果
急诊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护理探索构架
预见性护理对颈椎术后患者并发症的预防效果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HBV相关性慢加急性肝衰竭HBV DNA转阴率的Meta分析
替格瑞洛在老年心肌梗死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作用研究
急性胰腺炎致精神失常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