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成伟* 陈秋玲曹伟丽( 河南省漯河市第二人民医院ICU,河南 漯河 46000; 河南省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 急救中心,河南 郑州 467000; 河南省漯河市召陵区人民医院,河南 漯河 46000)
严重创伤患者早期液体复苏的临床研究
曹成伟1* 陈秋玲2曹伟丽3
(1 河南省漯河市第二人民医院ICU,河南 漯河 462000;2 河南省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 急救中心,河南 郑州 467000;3 河南省漯河市召陵区人民医院,河南 漯河 462000)
目的 研究限制性液体复苏比非限制液体复苏的优越性。方法 选58例创伤性休克患者为研究对象,分限制性液体复苏组和传统液体复苏组,对比两组抢救成功率,复苏后4 h的实验室结果。结果 观察组抢救成功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实验室结果PLT、HCT、PT、APTT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限制性液体复苏可降低对机体内环境的影响,减少酸中毒提高患者生存率。
限制性液体复苏;创伤性休克;成功率
我国每年有约70万余人死于创伤,而因未得到及时救治导致死亡的占20%[1]。导致死亡最主要的就是创伤性休克,它的发病机制呈多方面,首先由于机体受到严重创伤,而造成大量的失血,血容量不足直接导致组织低灌注而引起休克;再者,剧烈的疼痛也使患者机体处于一种应激状态,内环境的紊乱也导致了休克的发生[2]。在临床中我们往往采取液体复苏治疗的手段,但随着对失血性休克病理生理过程的临床追踪,我们发现限制性液体复苏比非限制液体复苏更有利于创伤患者的治愈,现笔者就这两种液体复苏方式做以对比,报道如下。
1.1一般资料:选择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我院收治58例创伤性休克患者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一组为观察组即限制性液体复苏29例,男17例,女12例,年龄16~57岁,平均36.43岁,入院时间0.5~8 h;一组为对照组即传统液体复苏29例,男21例,女8例,年龄17~53岁,平均35.06岁,入院时间0.7~11 h。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入院时间等方面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救治方法:所有患者接诊后均立即进行心电监护,吸氧,保持呼吸道通畅,同时快速检测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等基本生命体征,必要时留置尿管,所有患者均建立两组静脉通路,快速补液,并记录出入水量。对照组患者1 h内快速输注平衡液及胶体液,使平均动脉压维持在60~90 mm Hg;观察组给予限制性液体复苏,维持平均动脉压在40~60 mm Hg,两组输注的平衡液与胶体液比为2∶1。同时做好应用血管活性药物的准备,如果患者血压低难以达到理想水平,必要时应用升压药物,并做好随时输血的准备。
1.3观察两组患者急诊抢救成功率及复苏后4 h实验室结果:血小板(PLT)、血细胞比容(HC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测定(APTT)的结果。
1.4统计学方法:采用统计软件SPSS 15.0对数据进行分析,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两个独立样本的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急诊抢救成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1;观察组的PLT、HCT、PT、APTT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2。
表1 两组患者抢救成功率的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抢救成功率的比较(±s)
组别 n 成功率(%) 平均输液量(mL)观察组 29 23(79.31) 2016.34±112.51对照组 29 19 (65.51) 2986.26 ±218.82
表2 两组患者PLT、HCT、PT、APTT的结果比较(±s)
表2 两组患者PLT、HCT、PT、APTT的结果比较(±s)
组别 n PLT(×109/L) HCT(g/L) PT(s) APTT(s)观察组 29 119.51 ±10.49 0.325±0.014 10.98±2.56 34.78±1.67对照组 29 102.92±1.61 0.276±0.021 16.69±3.54 43.65±1.68
Curry等[3]认为,创伤性外伤的患者占50%早期病死率与出血有关,而导致病死率上升的直接原因便是在出血未控制时给予了大量的液体复苏。以往观念认为,在严重创伤性外伤中为避免休克进一步发展,应确保组织和器官的血流灌注,使血压基本到达到正常水平。然而,在快速、大量的静脉补液时,我们发现逐渐出现了稀释性凝血功能障碍、组织水肿、乳酸酸中毒等严重的并发症,使机体内环境逐渐恶化,严重扰乱机体对失血的代偿机制,由此产生了限制性液体复苏的概念[4]。Solomonov等[5]在大鼠严重脾损伤的模型中,发现早期快速大量输注生理盐水或高渗盐水可导致损伤脾出血速率进一步增加,生存时间缩短,研究者认为这可能是由于血压升高、血管收缩、血凝块脱落、凝血因子被稀释和低温等联合因素引起进一步出血所致。本组研究中观察组患者复苏后4 h血小板(PLT)、血细胞比容(HC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测定(APTT)的结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大量的临床及实验证明,限制性液体复苏可降低对机体内环境的影响,减少酸中毒;通过减少失血量,使血压维持在一个较低水平,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降低患者的病死率。
[1] 赵晓东.战(创)伤失血性休克的液体复苏策略及存在问题[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13,22(10):1080-1083.
[2] Sisak K,Dewar D,Butcher N,et al.The treatment of traumatic shock:recent advances and unresolved questions[J].Eur J Trauma Emerg Surg,2011,37(6):567-575.
[3] Curry N,Davis PW.What's new in resuscitation strategies for the patient with multiple trauma[J].Injury,2012,43(7):1021-1028.
[4] Nishi K,Takasu A,Shinozaki H,et al.Hemodilution as a result of aggressive fluid resuscitation aggravates coagu- lopathy in a rat model of uncontrolled hemorrhagic shock[J].J Trauma Acute Care Surg,2013,74(3):808-812.
[5] Solomonov E,Hirsh M,Yahiya A.The effect of vigorous fluid resuscitat ion in uncotrolled hemorragic shock after massive splenic injury[J] .Crit Care Med,2000,28(3):749-754.
R641
B
1671-8194(2016)22-0056-01
E-mail: 1393950182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