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本,报纸不仅是社会中传播信息的媒介,还是学校教育中“活的教科书”。
或许是因为注意到年轻人识字率逐渐低下、读报频率愈发降低的趋势,日本新闻协会效仿美国于1988年成立了NIE委员会,致力于通过“报纸参与教育”来培养年轻人的读报习惯。
所谓“报纸参与教育”是指,新闻界与教育界合作将报纸引入学生课堂,使报纸作为教材参与到教学当中。根据日本新闻协会的统计,截至2015年,全日本有超过500所中小学校引入了“报纸参与教育”的教学方式。
“报纸参与教育”能在较短的时间内走进日本的中小学课堂,主要在于报纸拥有其他媒体所不具备的特点。
首先,与广播电视这样仅需要听或看的媒体不同,报纸需要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进行思考,这样一来就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读解能力。
其次,虽然在互联网时代获取信息极为便利,但是报上刊载的信息都是经过编辑和多次校对的,这就使得报纸上的新闻信息更真实可信。而且,从头版、社会版、经济版到国际版、体育版、生活版的这一翻阅过程,不仅能拉宽学生的眼界,还能诱导学生关注现实,从而将学校与社会有效地联结在一起。
最后,报纸上的社论和经过筛选的投稿文章都具有清晰的条理和缜密的逻辑。阅读这些文章,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技巧,也能帮助学生了解不同的观点,进而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正是因为拥有这样的特点,才使得互联网和智能手机在日本高度普及的今天,依然是报纸,而不是其他媒体参与教育。
日本的“报纸参与教育”针对不同年级的学生,其教学内容也大相径庭。小学教师常常在课堂上让学生就报纸图片来“看图说话”,这样做的目的在于让小学生接触报纸、了解报纸。在初高中生的课堂中,教师则注重通过报纸来培养学生的思考和写作能力。比如,在高中的国语课中,任课教师会让学生就新闻事件发表意见,进行讨论。同时,在课堂中,还会组织学生给报社投稿。
笔者在《朝日新闻》《读卖新闻》中经常看到日本中小学生写的文章。这些文章不过三五百字,但是经过这样的作文训练,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也激发了学生对报纸的喜爱——毕竟当看到自己写的文章白纸黑字地印在报上时,那种激动心情是难以言表的。
尽管日本的大学中并没有“报纸参与教育”,但这不代表大学就忽视了报纸在教育中作用。事实上,日本的大学老师常常在课堂中建议学生多读报纸,减少对新媒体的依赖。大学老师对于报纸和新媒体有着这样的认知,即新媒体虽然提供了海量的信息,但也往往夹杂了大量可信度较低、真实性较弱、信息源较模糊的信息,而报纸上刊登的信息则是经过筛选的、多元的。笔者从两年前博士课程开始就订阅《朝日新闻》,也是受到指导教授水野刚也的影响,在日语阅读和写作方面受益匪浅。因为通过阅读报纸上通俗易懂的新闻,也间接提高了笔者论文的写作表达能力,毕竟一篇优秀的论文不应该是晦涩难懂的。
与日本一样,中国年轻人也非常依赖于从新媒体中获取信息,由此使得今日头条、一点资讯等新媒体拥有大量拥趸。通过这些新媒体确实极大方便了信息的获取,但不容忽视的是,这些基于搜索技术、用户兴趣爱好推荐而成的信息使得年轻人的知识愈发单一、愈发狭窄。笔者认为,日本的“报纸参与教育”或有值得中国有关方面参考之处。“报纸参与教育”虽然看似是致力于培养学生对报纸的兴趣,“抵御”新媒体的冲击;但更深层次的目标,则是培养年轻人的新闻素养。借用陈力丹教授的话,“现在的信息鸿沟不是网民和非网民之间的差距,差距在有能力创造知识的人和习惯于先入为主、故步自封的人之间。为了辨别真相,也是为了避免被操纵,新闻素养就应该成为公民素养的一部分,全民都要掌握必要的新闻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