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辉的征程 深情的回望

2016-09-16 08:53刘纪原
国防科技工业 2016年10期
关键词:航天技术航天事业中国航天

刘纪原

光辉的征程 深情的回望

刘纪原

作为一名参与中国航天事业的亲历者,我见证了我国航天事业从弱到强的光辉历程,感到无比荣幸和自豪。

光辉的征程

中国开发空间技术始于20世纪50年代。1956年10月8日聂荣臻元帅亲自宣布国防部第五研究院正式成立,这就是中国第一个空间技术研究机构的诞生,也是现在的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与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最初的前身。国家从部队抽调了大批优秀指挥员充实到五院各部门担任行政与党的领导工作,他们团结带领了一大批高校毕业生以及留学回国的专家,克服了创建初期的种种困难,为后来的发展打下了重要的基础。

中国航天在空间技术、空间应用、空间科学三大领域均得到了高速发展,取得了辉煌成就。我国在卫星回收、一箭多星、低温燃料火箭技术、捆绑火箭技术以及静止轨道卫星发射与测控等许多重要技术领域已跻身世界先进行列;形成了完整配套的研究、设计、生产和试验体系;培育了一支素质好、技术水平高的航天科技、管理、物资、后勤、政工等成龙配套的队伍。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能够在世界航天这样的高技术领域有所作为,确实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

中国航天在国际舞台上也展现了英姿。1985年10月,我国政府庄重宣布:中国长征系列运载火箭投放国际市场,承揽商业发射服务。“长征”系列运载火箭进入国际卫星发射服务市场,是对国际商业卫星发射服务的有益补充,也为国外用户提供了新的选择。发射外国卫星,长了中国人的志气,扬了国威。“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已经成为世界品牌。通过近20多年的努力,已实现了由单一的对外发射服务发展到对国外用户提供卫星在轨交付、测控、人员培训、技术转让一揽子服务,为中国航天技术在国际上赢得了声誉,极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同时也打破了西方大国对国际航天市场的垄断。中国航天走向世界是改革开放的成果,是我国综合国力提升的表现,是扬国威、振民心的壮举,是配合外交斗争的一种重要手段。

中国航天走向世界,不仅带动了我国航天技术发展,更重要的是促使我国航天这一计划经济色彩浓重的科技工业,逐渐从思想观念、作风、管理模式、运行机制上转向市场,促进了航天科研、生产、管理逐步实现了与市场、与国际接轨。长征火箭走向世界,承担国际航天商业服务,还使我们建造了国际品牌的公司,培养了一批与国际接轨的宝贵专业人才,锻炼了一支能打硬仗的队伍。

中国航天取得辉煌成就的重要原因

我国的航天事业走过了雄关漫道,走出了令世界瞩目的辉煌,也走出了美好的前景。我国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为什么能在航天这样一个高科技领域取得令世界瞩目的成就,我认为主要可归结为以下几个重要原因。

党中央高度重视,正确及时地做出重大战略决策与部署全力支持。

在航天事业发展的各个阶段,始终得到党中央的英明决策与指导。60年代初期,国家经济遇到极大的困难,又加上前苏联撕毁协议,撤走全部专家,停止配套设备的订购,国内又对发展国防尖端武器是“上马”还是“下马”出现了争论,毛主席明确指出,“要下决心搞尖端技术,不能放松或下马”,使我们的导弹事业得以继续大建设、大发展,发奋图强尽快拿出“争气弹”。受1958年大跃进的影响,曾有人提出研制高能燃料运载火箭、放重型卫星的计划,邓小平于1959年1月纠正了该计划,认为它与国力不相称,要把重点放在探空火箭上来。实践证明这一调整是完全正确的,是从实际出发、符合国情的。文革十年动乱期,为保护航天系统不乱,实行军管,周总理亲自接见群众代表几十次,号召团结起来,“抓革命,促生产”,保证了“东方红”卫星在文革期间按时上天。改革开放后,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央决策将航天由政府部门转变为国有战略性企业,同时授予国家航天局的职能;国务院专门发文,推出支持航天事业的七条政策措施;同时,支持航天走出国门,承接国际卫星发射服务;进入21世纪,中央又决策实施了军事重大项目,实施载人航天工程及探月工程,保持了航天技术的快速发展。

在我们遇到挫折与困难时,中央领导同志及时给予指导、帮助和鼓励。记得在转型最艰难的时期,从1992年2月至1998年3月的6年间,党和国家领导人就有10次专门听取我们的汇报,有17人次出席航天系统会议给以指导,有7次在航天文件上作出批示,并于1994年10月31日国务院专门下发了“国函【1994】113号”文给予航天总公司七条政策支持。当技术基础条件落后于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的态势时,国家在“十一五”期间投入近80亿资金进行技术基础建设,为航天事业后来的快速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当航天事业取得重大成就时,中央给以极大的鼓励,强调“党和人民不会忘记”航天人,1980年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十多次在人民大会堂举行隆重庆祝会庆贺航天事业取得的重大成功,并且于2016年还特别设立了中国“航天日”,给予航天人无上的荣誉和巨大的鼓励。

不能忘记的是,在中央的统一领导下,能办成大事,这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体现。中国航天能取得今天的丰硕成果,也是全国大协作的结晶。

我国载人航天飞行取得圆满成功,更是全国大协作精神的充分体现。飞船发射与回收涉及7大系统,研制生产涉及到3000多个单位和厂家,正是由于各部门、各系统的大力协同,从而保证了“神舟”飞船的高质量,奠定了“神舟”飞船和空间实验室腾飞的基础。

坚持唯物主义认识论与方法论,从我国的实际国情出发,一步一个台阶地稳步推进。

我国是发展中国家,尤其在航天事业初创时期,国家经济底子和工业基础薄弱,不能脱离国情,不能好高骛远,不能急于求成,只能脚踏实地、一步一个台阶地稳步推进。60年来,中国航天坚持走符合国情的发展道路,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集中优势力量,有重点地、有步骤地发展我国的航天事业,取得了显著的国防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在中国航天事业创业初期,由于技术薄弱,主要是以仿制为主起步,聂帅提出要把“1059”作为“三字经”吃透,纠正了对仿制的急于求成情绪,通过仿制带动研制基础的建设和人才的培养,最终达到自行研制的目的。不到两年就仿制成功,又经过两年第一枚自行设计的火箭就进行了首次飞行试验。20世纪60年代中期,又制定了以“先解决有无”与“从近到远发展,形成系列”的发展战略(“八年四弹”)。在中国航天科研生产体系初步形成以后,70年代中期,中国航天又制定了“三抓”(即洲际运载火箭、潜地运载火箭和试验通信卫星)任务为重点的发展目标,通过这个目标的实现,使中国航天开始进入世界先进行列。后来的规划根据我国的国情还提出了“一箭三星”“两抓一突破”“两大一小”“效益工程”、载人航天工程、探月工程等目标明确又符合国情、国力的项目,实行自主研发。其中值得指出的是,80年代以后,利用国内改革开放的大好时机,通过进入国际商业卫星发射服务市场,有力带动了中国航天科技工业的快速发展。同时,中国航天坚持贯穿钱学森主导的系统工程思想,保证了各项任务的有效实施。这就是坚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与方法论的真实写照!

深厚博大的航天精神,是中国航天的灵魂,是航天人的精神支柱。

在中国航天的发展历程中,不同时期形成的航天传统精神、“两弹一星”精神和载人航天精神,被习近平总书记高度概括为深厚博大的航天精神,强调“接续奋斗”“勇攀科技高峰”“自力更生、自主创新”,是中国航天事业发展壮大的力量源泉,是航天文化的精髓,是航天科技工作者的灵魂,也是我国航天事业不断发展壮大的精神支柱。有了深厚博大的航天精神,就有了全体航天人的政治责任感和紧迫感,以及接续奋斗、勇攀科技高峰的思想,一个接一个地夺取新目标;就有了以发展航天、科技强国、科技强军为己任的强烈事业心;就有了自力更生、严谨务实的科学作风,就有不断自主集成创新的能力;就有了为航天科研生产任务的完成而忘我顽强拼搏的奉献意识。深厚博大的航天精神是一代又一代航天人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力量源泉。

是坚持不懈地培养造就航天人才队伍的结晶

作风精良、严谨务实、保障有力的航天高科技人才队伍是航天事业发展的基石。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一批海外学者怀着赤子之心,回国报效,投身于祖国的航天事业,成为航天队伍初期的骨干力量;一大批优秀的中华儿女也从四面八方汇集到航天队伍里来。这些老一代的航天科技工作者克服了技术基础十分薄弱、工作条件异常艰苦的重重困难,创造了中华民族发展史上不朽的功勋。后来,一代又一代的航天人,继承和发扬了航天的光荣传统,不计名利,不讲条件,而讲奉献、讲奋斗、讲创新,为中国航天的发展作出不懈的努力,成为中国航天发展的基石。

可以说,航天事业是各类人才充分发挥聪明才智、快速成长、为祖国贡献力量的最好的“天堂”,是值得新一代航天人倍加珍惜、尽情表现自我能力的“天堂”!

展 望

21世纪将是航天技术取得一个又一个新的重大突破的时代,将是空间事业更加辉煌的时代,航天技术在信息、新工业、新军事革命等领域将扮演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但同时,个别国家推进空间军事化、强化其世界霸权地位的图谋会更趋强烈!

2014年11月美国提出第三次抵消战略,决意通过发展新的颠覆性技术,打造别国在较长时间里无法赶上的军事技术和装备优势,让模仿跟踪它技术发展的武器装备失去对抗能力,从而使它的对手没有胜算的可能。美国为了建立攻防兼备的全球军事优势,提升改造现有战略武器,并发展新型常规打击力量,研发新一代的陆基洲际导弹,宣扬要“主动抑制发射”等,同时企图独霸空间,夺取制天权,锻造“确保自身空间行动的自由,同时防止对手具备这种自由”的能力。美国的一意孤行,使我国的安全面临着严重威胁。

面对美国推出的第三次抵消战略,中国航天要避免进入跟随式发展这个陷阱,要善于创新思维、善于另辟蹊径。中国航天要继续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继续保持在世界航天领域的地位,要以非对称手段,扬我国优势技术之长,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发展独特的航天新概念,形成独特的手段,具备独特的武器与空间技术,1+1>2地融为攻防体系化、实战化的武器工程。只要把基点放在创新思维、搞好顶层设计、集中力量于已有优势的基础上,少说多做,埋头实干,弘扬深厚博大的航天精神,就一定能够突破美对中国的第三次抵消战略!

另一方面,世界航天大国运用航天技术开发利用空间资源的步伐也将进一步加快,未来宇宙将成为人类争夺资源的焦点。虽然我们有了60年的航天发展基础,但我们的技术水平,基础性的材料、工艺、器件、检测等方面还有较大的差距,与信息革命、新工业革命的要求还不相适应。我们要进一步充分发挥国家航天局的作用,特别是在统筹军民用航天技术融合发展方面的独特作用,积极推进军民融合共用的航天效益工程,积极引导和扩大空间应用的规模和水平,推动中国航天的产业化进程,推进航天技术与民用商用技术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融合。创新建设新型、高效、敏捷、经济、实用的天空地全天时全天候全频段一体化的综合信息系统,最大限度地满足国民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需要。

猜你喜欢
航天技术航天事业中国航天
在新时期加强航天技术转化应用的思考
有一种浪漫叫中国航天
航天技术与甚长基线阵的结合探索
中国航天事业创新发展的推动者——孙家栋
中国航天事业创新发展的推动者
——孙家栋
让我们为祖国的航天事业奋斗
稀奇古怪的航天技术小创意
“中国航天日”来了
中国航天
中国航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