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家提出核武装论可能是为了给朝鲜等施压,带有一定的外交意义。”
“韩国准备进行核武装的一瞬间,就会失去要求朝鲜弃核的依据。”
“如果强行进行核开发,会遭到非常严厉的经济制裁,而出口是韩国经济的生命……”
南方周末记者 于冬
2016年9月9日9时30分,朝鲜进行第五次核试验。两天后,韩国执政党新国家党紧急召开“核论坛”,把韩国核武装论提上议程,南部“口水战”如北部核爆的余波,引发了诸多震荡。
“以核抗核、以攻为守”。这次,韩国执政党正式搬出“核武装论”,即遭到在野党共同民主党尹官石的痛斥,“核武装论只会把半岛推入更大的危险和恐慌之中,执政党煽动‘拥核,是掩盖对局势管控的无能。”
核争论重启
每次朝鲜核试验过后,韩国社会几乎都会掀起一场“生存还是死亡”的讨论。
2016年初,朝鲜进行第四轮核试验后,韩国一项民意调查发现,赞成核武装的民众(54%)首次超过反对者(38%),一些政客也在迎合、怂恿这股潮流。
元裕哲是韩国“核武装论”的代表人物。数年前,他就提出“核武装触发宣言”,即朝鲜一旦再进行核试验,韩国自动开启核武装进程。
2016年3月底,韩国庆南知事洪准杓公开表示,应重新在韩半岛部署战术核武器,实现朝鲜半岛上的“核平衡”。
从美国引进“战术核武器”,也被广泛认为是一种可行的方案。韩国世宗研究所安保战略研究室长洪铉翼提出具体方案,“应限期在韩半岛重新部署美国的战术核武器,以便在朝鲜发起核进攻时可以自动向平壤投放美国的核炸弹。”
作为一种“针对性遏制手段”,韩国“核武装论”者们希望:一旦遭受来自朝鲜的核打击,韩美空军战斗机能够搭载B61-12战术核炸弹,迅速实施报复。
当前,韩国“核武装论”者正积极游说韩美两国政府,希望B61-12战术核炸弹能够部署于朝鲜半岛。不过,这与国际社会“朝鲜半岛无核化”的共识相抵触。
1991年12月,《朝鲜半岛无核化共同宣言》签署后,美军将原本配置在全北群山的战术核武器全部撤走。自此,韩国历届政府均不敢公开接受“核武装论”。上任之初,朴槿惠总统也曾明确表示,“韩国准备进行核武装的一瞬间,就会失去要求朝鲜弃核的依据。”
“政治家提出核武装论可能是为了给朝鲜等施压,带有一定的外交意义。”韩国东亚大学客座教授郑钟旭认为,“但从军事和安保层面出发,这一论调的实践可能性非常存疑。”
就技术优势而言,韩国是潜在的“拥核国家”。2015年3月,美国科学家联盟(FAS)撰写报告《韩国如何获得和部署核武器》称,“如果韩国下决心发展核武,5年内就可以制造出数十枚核弹头。”
“韩国拥有能够大量生产核武装所需高浓缩核物质的制造技术,拥有必要时在短期内获得核武装的技术力量。”首尔大学原子能专家徐钧烈教授认为,韩国自主进行核武装,不仅在实验室中可实现核燃料再处理,韩国还掌握着激光浓缩新技术。
无疑,韩国走向“自主核武装”道路,并不是技术和能力的问题。当然,也不是“意志问题”,而是政治问题。
对此,韩国国防研究院研究委员金振武分析说,“如果强行进行核开发,会遭到非常严厉的经济制裁,而出口则是韩国经济的生命……在70年代,韩国做出核开发的试图以后,曾受到国际社会严密的监视和极大压力。”
一直“暗度陈仓”?
1998年解密的美国外交文件称,韩国朴正熙时期曾秘密研发核武器,后在美国压力下被迫放弃。
上述《韩国如何获得和部署核武器》报告称,自1972年开始,韩国就开始着手一些关键核设施的购买。那一年,韩国科技部长先后访问法国和英国,取得核处理设施的合作;1973年,韩国原子科学家又访问印度和中国台湾,学习NRX实验堆相关技术;次年9月,又与比利时Belgonuclearire(BN)签署合同,购买混合氧化物燃料核处理实验室。
“韩国正处于核武器项目开发的初期阶段”,1974年12月,美国驻韩大使馆发回华盛顿的《韩国核现状评估报告》称。这是对韩国自主核武装进程的沉重一击:美国不仅威胁要扣留对韩贷款,并撤出驻韩美军,还同时向法国、比利时等国施压,迫使其中止与韩国的合作。
重压之下,朴正熙政府毅然决定暗度陈仓。1976年12月,韩国公开组建核燃料开发所(KNFDI),表面上研发民用反应堆燃料生产技术,实际上是为获得核处理能力。第二年,该机构还悄悄派出20名高级研究员,分别到法国、比利时等学习核处理技术。同时,朴正熙政府还悄悄地建设生产钚的反应堆,取名TFTF。
这种“迂回、隐蔽”的核武装路线,持续到1979年10月——朴正熙遇刺身亡。在华盛顿的高压下,韩国政府决定终止反应堆项目。
不过,韩国的核试验似乎并未彻底画上终止符。国际原子能机构稍早前公布调查结果显示,上世纪80年代末,韩国还曾在三处未申报设施中进行过铀转化活动,提炼出150千克的金属铀,韩国政府却称只有134千克,扣除已被用掉的部分,尚有12.5千克的铀下落不明。
如同剥洋葱,韩国核试验越“剥”疑点越多,国际原子能机构抱怨说,韩国多
次未及时申报核活动。2000年,几名韩国科学家采用原子气体激光同位素分离技术,从3.5千克铀中获得0.2克平均纯度为10.2%的铀235,其中部分铀235纯度达77%,这接近武器级水平。
“铀分离实验是出于学术目的偶然的孤立事件,政府事前毫不知情,也无开发核武器计划。”2004年9月3日下午及晚上,韩国外交通商部原子能合作局负责人崔钟培、科学技术部原子能局局长赵青远等人则试图撇清政府的责任。
美国《纽约时报》、日本《朝日新闻》、英国《金融时报》等多家媒体并不认可韩国政府的说法,“(韩国科学家所使用的)雷达分离方式费用昂贵,且难度大,只有政府才具备这一财力。”“韩国分离的铀量虽少,但近80%属高浓缩铀,这种铀除用于制造核武器外,不可能有其他用途。”
“被撕破的核保护伞”
美韩同盟,被韩国认为是其“核武装”的最大制约。
就威慑价值而言,美韩同盟就是美国向韩国提供“核保护伞”,保护的形式却在变化之中:1958—1991年间,这把“核保护伞”表现为美军直接在韩国境内部署核武器;1991年,美国在韩核武器撤出后,美国对韩国的核保护则演变为“延伸威慑”,由美军部署在太平洋的海基核力量及本土空中核力量提供。
“韩国没有核武器,美国的核保护伞是否能发挥作用也尚不明确,这是一把被撕破的核保护伞。”韩国东北亚研究所所长池海范认为,“如果洛杉矶被朝鲜的大浦洞导弹炸成一片焦土,美国可能无暇顾及韩国。”
在卢泰愚执政的1988—1993年间,韩国参联会曾提交一份全面启动核武器计划的报告,这被美方知晓后迅速施压,卢泰愚被迫否决该建议。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韩国也多次尝试发展核处理设施,或者在海外进行核处理,均在美国的阻挠下中止。
多年来,韩国“核武装论”者一直处于矛盾之中,既希望自主研发核武器,又担忧导致韩美同盟破裂,从而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每次朝核试验后,他们亟待一颗“定心丸”,却时常听到异样的声音。
而特朗普多次谴责韩国在安全问题上“逃票乘车”。
“如果韩国不大幅提高对驻韩美军防卫费用的分摊比例,将会撤回驻韩美军。”2016年3月25日,美国共和党总统候选人唐纳德·特朗普就对韩国发出警告,“如果美国继续像现在一样衰落下去,韩国和日本总有一天会设法进行核武装。”
韩国舆论出现“重新部署战术核武器”或自主研发核武器的主张,往往意味着对美国“核保护伞”的质疑。随即,美国总统奥巴马发表“救火”声明,“为韩日提供的核保护伞,是美国得以存在于亚太地区的基石。”
多年来,几乎每次朝鲜进行核试验或导弹试射后,美国都会口头强调对韩国的“核保护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