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静宇 石红建 孙卫红 杨玲伶
远程动态心电图信息系统的临床应用价值
盛静宇石红建孙卫红杨玲伶
目的探讨远程动态心电图(telemonitoring ECG,TTECG)信息系统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6年5月分院传至本部心电会诊中心的Holter数据63例。将入选患者分为网络传输组(31例)和人工传递组(32例)。用动态心电图记录器在基层医院采集动态心电信息,分别通过人工传递和局域网传输的方式将信息传至医院心电会诊中心,由心电专科医师做出诊断。将开始诊断时间划分为1 h内、1~5 h和5~10 h,对不同时间段的诊断例数进行组间对比和分析。结果网络传输组的开始诊断时间明显早于工传递组[(1.2±0.5) hvs. (8.7±2.0) h,P<0.05]。当开始诊断时间在1 h内时,网络传输组共诊断26例(83.9%),人工传递组0例;在1~5 h时,两组分别诊断5例(16.1%)和12例(37.5%);在5~10 h时,两组分别诊断0例和20例(6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基层医院应用TTECG信息系统可节省患者诊疗时间,实现远程的数据共享与会诊,有利于及时发现心血管事件,提高基层医院诊疗水平,临床实用价值较高。
基层医院;动态心电图;远程动态心电图信息系统
R541.4
A
2095-9354(2016)04-0265-03
近年来,心血管疾病发病人数呈爆发性增长,成为我国居民第一位死亡原因,严重威胁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心电图是该类疾病的重要诊断方法。急性心血管事件具有隐匿性、突发性、变化快、死亡率高的特点,其中大多数为阵发性事件,容易漏诊,有些心血管疾病确诊需要很长时间,因此对患者的心电信号进行长时间监测十分重要[1]。常规心电图由于监测时间有限,常常漏诊;动态心电图(Holter)记录时间长、不受活动限制,提高了各类心律失常的检出率[2]。然而,许多基层医院由于检查设备相对落后,缺乏心功能专科医师,未能开展该项检查,从而导致一些心脏疾病被漏诊、误诊,使患者错过了宝贵的治疗时间[3]。江苏大学附属武进医院本部(三级医院)自2012年起建立了心电网络信息系统,为远程动态心电图(telemonitoring ECG,TTECG)信息系统在基层医院的实施打下了良好基础;2016年2月,建成分院(一级医院)远程动态心电监测分站,组成了以我院本部心电会诊中心为核心的TTECG信息系统。本文旨在探讨TTECG信息系统的临床应用价值,现报道如下。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15年6月至2016年5月分院传至本部心电会诊中心的Holter数据63例。根据心电信息的传输方式,将入选患者分为网络传输组和人工传递组。网络传输组有患者31例,其中男18例、女13例,年龄37~90(61.3±7.4)岁;人工传递组有患者32例,其中男14例、女18例,年龄46~91(64.5±8.3)岁。
1.2研究方法
采用纳龙科技有限公司的心电网络信息系统和美国DMS有限公司的CARDIO SCAN Ⅱ动态心电图分析软件;使用北京迪姆软件有限公司生产的DMS 300-3A动态心电记录器,此记录器为12导联同步的模拟导联,可初步定位心肌缺血部位。以本部远程动态心电检查及会诊体系为中心,下设分院为基层医疗分站;分院的动态记录器与我院本部相同,可采用本部的动态分析软件进行分析,数据具有可比性。将分院记录的动态心电信息分别通过局域网系统网络传输和汽车转运人工传递至本院心电会诊中心;心电专业医师进行及时诊断后,网络传输组系统终端打印报告,人工传递组将纸质报告送至分院(分院距本部26.6 km,汽车车程约20~30 min,每日上午、下午各有2趟班车运行)。将开始诊断时间划分为1 h内、1~5 h和5~10 h,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和对比分析。
1.3统计学处理
2.1通过网络传输和人工传递开始诊断时间的比较
网络传输组的开始诊断时间明显早于对照组[(1.2±0.5) hvs. (8.7±2.0) h],可见,通过网络传输心电数据大大节省了诊疗时间。而报告输出周期从1~10 h缩短到0~5 h。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不同开始诊断时间内通过网络传输和人工传递例数的比较
对于不同的开始诊断时间(1 h内、1~5 h和5~10 h),网络传输组和人工传递组诊断的例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879,P=0.003 5)。网络传输组在1 h内诊断的例数明显多于人工传递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5.803,P=0.000)。见表1。
表1 不同开始诊断时间内网络传输组和人工传递组诊断例数的比较 n(%)
心血管疾病至今仍是全球性的致残与致死的首位疾病,且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及时正确的诊治可明显改善患者预后[4]。Holter是一项不可缺少的心血管疾病诊断工具[5],但许多基层医院由于缺乏心电专业医师,只能将Holter记录盒送到上级医院进行诊断。这种流程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① 由于心电信息无法共享,图形查询和对比不便,联合会诊难以开展[6];② 依靠人工传递动态心电图记录器使患者花费较长时间等待报告,延长了诊断时间和住院时间,不利于心血管疾病的及时诊治;③ 动态记录盒周转时间长、使用效率低,还浪费人力资源。因此,迫切需要一个可存储大量心电信息资料、可分析并共享数据、拥有数据库分析统计功能的TTECG信息系统。
医院信息系统(hospital information system,HIS)是TTECG信息系统的基础。HIS可自动关联住院号与患者的相关信息,实现检查流程的简化,患者信息的准确管理和各科室、分院心电信息的共享;并且,它已从早期的面向收费、物资管理、财务核算等,向服务于临床医疗的方向发展。本院已应用HIS多年,患者的就诊、处方、报告、病历等信息都存储在HIS中。而Holter检查在原有单机版软件的基础上与HIS进行互通,实现了各相关科室的信息交互[7]。基于HIS的TTECG信息系统,对检查流程进行了优化,给患者及医院带来了诸多便捷:① 完善了电子病历,方便医生查阅报告。将患者的Holter检查信息全部储存到电子病历及TTECG信息系统中,临床医生不仅可以查看本次患者的Holter检查结果,还可以检索并查看该患者在本院做过的历次报告,方便将同一患者的多次动态心电信息进行对比,实现了医疗资源的共享;② 降低了医院成本,提高了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动态心电图分析结束后,医生即可在医生工作站查阅调取报告、根据诊断及时做出处理,而无须人工传递报告,缩短了患者的诊疗时间,也有利于及时发现心血管事件,提高了床位使用率和医院的运转效率[8];③ 可用于网络会诊及学术交流;④ TTECG信息系统具有全面的统计功能,可进行资料收集分类、工作量统计等,方便的检索功能对科研论文的资料收集有很大帮助;⑤ 提高了基层医院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拓展了业务范围。
Holter与网络结合形成的TTECG信息系统覆盖社区,以三级医院心电会诊中心为数据分析中心,Holter记录器分布于基层医院,通过HIS把分散在各社区的Holter数据信息传输到医院心电会诊中心;心电专家直接在动态分析系统中获取收到的动态数据,或接到会诊请求电话后,在5 h内进行分析,在2 h内完成诊断,署电子签名;基础医院即可在网络终端就地打印报告。这样一来,不仅节省了患者等待报告的时间、缩短了诊疗时间,而且实现了远程数据共享与会诊[9]。TTECG信息系统的临床应用有效促进了社区卫生事业的健康发展[10],为未来的大数据医疗奠定了基础。而远程动态数据的成功传输为未来远程心电监护实时监测信息的传输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也为现代远程心电监护系统建设打下了基础,值得推广使用。
[1] 黄元铸. 中国心律学会三十年华诞大会学术总结——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心电图进展[J].临床心电学杂志, 2011, 20(4):241-242.
[2] 毕芸. 远程动态心电图在社区医院中的应用[J]. 中国医药指南, 2014, 12 (21):103-104.
[3] 黄小明, 梅浙川, 黄娟, 等. 移动远程心电技术在区域医疗中的应用[J]. 重庆医学, 2015, 44(14):1996-1998.
[4] 郝建华, 霍红星, 秦红瑞. 农村远程动态心电图临床应用研究[J]. 中国实用医药, 2013, 8(20):78-79.
[5] 郭继鸿. 急性冠脉综合症心律失常[J]. 临床心电学杂志, 2009, 18 (4):302-303.
[6] 王秀君. 心电网络信息系统在基层医院的应用体会[J]. 中国医药科学, 2014, 4(11):157-159.
[7] 王琦. 基于HIS的心电信息系统应用研究[J]. 重庆医学, 2012, 41(26):2779-2781.
[8] 肖静, 冯海鸣, 任志刚, 等. 基于HIS的心电网络信息系统研究实施[J]. 医疗卫生装备, 2010, 31(1):76-78.
[9] Zhang JL, Wang J, Shu L, et al. Design of data management system for remote ECG monitoring[J]. Applied Mechanics Materials, 2014, 543:993-996.
[10] 许向玲, 刘子荣, 周靖伟. 社区应用网络化心电系统的临床意义[J]. 内蒙古中医药, 2015, 34(1):91-92.
Clinical application value of telemonitoring ECG information system
Sheng Jing-yu1, Shi Hong-jian2, Sun Wei-hong1, Yang Ling-ling1
(1. Department of Electrocardiogram, 2. Department of Vascular Intervention, Wujin Hospital Affiliated to Jiangsu University, Changzhou Jiangsu 213017, China)
ObjectiveTo discuss the clinical application value of telemonitoring ECG(TTECG) information system. MethodsThe Holter data of 63 patients were selected which were transmitted from branch hospital to ECG consultation center of central hospital from June 2015 to May 2016. The enrolled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network transmission group(31 cases) and artificial transmission group(32 cases). Holter recorder was utilized in collecting Holter data in primary hospital; the data were then transmitted to ECG consultation center artificially or by local area network, respectively; ECG specialist physicians made diagnosis. The starting time of diagnosis was classified into within 1 h, 1-5 h and 5-10 h. During different time periods, the diagnosed cases were made comparison and analysi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The starting time of diagnosis in network transmiss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earlier than that in artificial transmission group[(1.2±0.5) h vs. (8.7±2.0) h,P<0.05]. If the starting time of diagnosis was within one hour, network transmission group diagnosed 26 cases(83.9%) in all while none of the patients was diagnosed by artificial transmission group. If the starting time of diagnosis was 1-5 h, the diagnosed cases were separately 5 cases(16.1%) and 12 cases(37.5%) in the two groups. If the starting time of diagnosis was 5-10 h, none of the patients was diagnosed by network transmission group while artificial transmission group diagnosed 20 cases(62.5%).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1). ConclusionTTECG information system applied in primary hospitals can shorten consultation hours for patients, and realize remote data sharing and consultation. It also has advantage in detecting cardiovascular events in time. It may improve the level of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in primary hospitals, and has great clinical practical value.
primary hospital; ambulatory electrocardiography; telemonitoring ECG information system
常州科技应用基础研究计划资助项目(CJ20160001);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BK2012589)
213017 江苏 常州,江苏大学附属武进医院心电学科(盛静宇,孙卫红,杨玲伶),介入血管科(石红建)
盛静宇,主治医师,主要从事心电学及远程心电监护研究。
石红建,E-mail:shihongjian@sina.com
10.13308/j.issn.2095-9354.2016.04.009
2016-07-05)(本文编辑:顾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