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娟娟,丁晓浩,偶 春
(阜阳师范学院 生物与食品工程学院,安徽 阜阳 236037)
地方院校园林专业《花卉学》实践教学模式的探索——以安徽省阜阳师范学院为例
隋娟娟,丁晓浩,偶春
(阜阳师范学院生物与食品工程学院,安徽阜阳236037)
本文以安徽省地方院校阜阳师范学院园林专业为例,对《花卉学》实践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该院校存在过渡借用名校模式、理论与实践衔接不紧密等问题,提出了"提高兴趣,加强实践,积极创新"的实践教学模式和改革思路,并结合学校特色制定出该模式的具体实施措施,以期为地方院校《花卉学》实践教学模式的制定和实施提供参考.
花卉学;兴趣;实践;创新
《花卉学》是园林专业的主干课程,其内容主要包括花卉的分类、花卉的生长发育、花卉的栽培设施以及常见花卉的栽培与应用等[1].近年来,随着我国花卉业的飞速发展,各园林绿化部门对园林专业花卉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高,相关企事业单位选拔人才时不仅注重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更加注重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因此,《花卉学》的教学不仅要注重理论知识的灌输,更要注重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而如何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较大程度提高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是《花卉学》教学过程中不断探索和追求的目标[2].
我国是世界上园林发展最早的国家之一,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生活环境有了更高的要求,园林专业也随之兴起.目前,全国有220多所院校设置了风景园林专业,《花卉学》作为园林专业的主干课程,在课程建设方面,不同的学校各具特色.专业开设较早的高校,如北京林业大学、南京林业大学和华中农业大学的办学经验丰富,在探索通过实践课教学提高学生动手实践能力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如华中农业大学的王彩云、胡惠蓉等教师团队建设了《花卉学》国家级精品课程,进行了“产、学、研”相结合的探索与实践,创建了“一个依托、三个融合”的花卉学课程教学模式,即依托教学实习基地,理论与实践相融合,教学与科研、生产相融合,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相融合[2],该教学模式不仅优化了教学环节,建立了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使教学与科研、生产有机结合,打破了传统花卉学孤立的“点”式实践教学法,还实现了实践教学中“点、线、面”的结合,提高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使教学与生产形成了良性循环[2];同样为国家级精品课程的《园林花卉学》由北京林业大学的刘燕、董丽、何恒斌等人主持完成,在课程建设当中,老师们非常注重实践课程的设置和开设,提出了风景园林专业《花卉学》采用现场教学的方式,促进了学生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有效提高了教学质量[9];南京林业大学是较早开设园林专业的高校之一,具有丰富的办学经验,徐建刚、刘涛、许建荣等人根据南京林业大学的授课情况,提出增加《花卉学》实践教学时间的建议,除了课堂教学外,还增加识别花卉种类的实践教学,实行大班统一授课,小班实践教学的方案[10].然而,虽然园林专业开设较早的高校已经探索出较为成熟的实践教学体系,但全国范围内的很多地方院校《花卉学》实践课实施情况仍然缺乏较为成熟的模式[3-8].
现代教育理念中,实践教学应该与理论教学相互联系,彼此渗透,有机结合,同步发展.很多地方院校虽然开设了园林专业,但由于办学时间较短,在教学方面仍然存在各种不足.如安徽省阜阳师范学院“园林”专业于2006年批准设立,经过10年的发展,教学规模逐渐发展壮大,办学经验不断积累,但在教学方面
2.1完全借用名校实践教学模式
由于该校园林专业发展起步较晚,很多经验借鉴了办学较早、经验丰富的知名院校,因此在办学初期,有些教学模式直接借用,欠缺考虑本校实际情况,如在专业开设初期,直接借用其它高校实践课的授课方式和授课内容,并未考虑本校的实际教学资源,最终导致设置的实践内容项目比较单一,几乎均为简单的必选项目,缺少自主选择项目,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自主性和创新性.因此,摸索出具有本校特色的实践教学模式,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2.2理论与实践衔接不够紧密
《花卉学》理论课程内容主要分为总论和各论两部分[1],其中各论部分的内容比较零碎,每个章节之间的联系较少,学到的东西如果得不到及时的实践巩固,学生的学习兴趣往往会在枯燥的记忆中大大减弱.由于办学时间较短,办学经费有限,学校内相应的苗圃、大棚及温室等实践基地建立不全,学生的理论与实践不能紧密结合,从而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减弱.同时该院校所处地点为经济条件比较差的三线城市,城市的绿化水平相对落后,缺乏规模较大的花卉市场、资源丰富的苗圃以及比较大型的花卉企业,因此学生日常的校外实习资源也相对缺乏.如何整合校内、本市及周边城市能利用的资源作为《花卉学》实践课的实践基地,使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紧密结合,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2.3缺乏符合校本特色的实践教材
近几年,虽然有关《花卉学》实习实验的相关教材陆续出版,但由于办学条件不同,使用范围较小,一般只作为地方院校教师的参考书,不能作为教材普遍使用.因此,如何根据自身条件编写具有校本特色、地方特点的实践课教材,是实现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提升学生实践能力的保证.
3.1创建符合校本特色的实践教学模式
根据学校实践课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明确《花卉学》实践课改革的重点和方向,编写具有校本特色、地方特点的实践指导书,构建“兴趣—实践—创新”渐进式实践课教学模式,创建具有地方院校特色的《花卉学》实践教学改革新思路,如图1.
图1 《花卉学》实践教学模式流程图
3.2构建激发学生兴趣的实践教学模式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是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关键.虽然近年来全国各大院校已经普及了比传统板书授课更加形象直观的多媒体教学,但如果授课过程中一直采用满堂灌输的形式,学生很难持续保持新鲜感,因此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持续保持求知热情,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通过在授课过程中开展现场教学,进行现场提问和答疑,可以使学生的思维一直保持活跃状态;针对零碎的各论部分授课内容,适当引入花文化,可以使授课不仅具有知识性,还具有思想性、观赏性和趣味性;带领学生定期参观花卉市场、花卉名企及园林公司使教学与行业发展紧密结合,可以使学生脱离茫然接受而不知重点的学习模式;此外,定期邀请专家开展专题讲座,可以使学生对所学专业有更清晰的认识,对所学专业有更多的信心,激发学生更浓厚的学习兴趣.
3.3全方位增加学生动手实践的机会
结合专业特点,增设开放性实验,老师仅做点拨指导,鼓励学生自己动手实践,如多设置一些科研活动项目让学生主动参与,或者让学生根据兴趣自行命题,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结合专业见习,以老师为主体,鼓励班级学生分组选择主题,并构建相关主题花卉图片库,对每组照片进行形态特征、养护管理及园林应用方面的知识依次进行注释,在班级内进行交流分享,使学生在不断提高动手能力的同时,也能进一步掌握专业知识.
3.4建立具有校本特色的实践基地
根据学校及所在城市的特点,积极整合周边资源,建立学生实践基地,增加学生实践机会.如建立校内实践基地新模式,让学生积极参与校内绿化管理,对绿化工人进行理论知识宣传并向他们学习花卉种植、养护和管理知识,以弥补校内实践资源的不足;建立校外实践基地新模式,与校外园林绿化单位签订学生定点实习协议,鼓励学生走出校园,参与公园绿地、单位附属绿地、居住区绿地等公共绿地的日常管理,使学生产生学以致用的快感,从而以更高的激情情投入到学习实践当中.
3.5积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可以为以后踏上社会,从事工作打下良好基础.为激发学生的创新潜力,成立由新生和老生一起组成的兴趣小组,全程启动于大学四年,形成以老生带新生、团队合作的方式,自行设计实践内容,鼓励学生自己完成作品或者与公司合作完成作品,并定期举行作品展览,邀请专家进行点评,对好的作品实行一定的奖励措施,以此鼓励学生的努力;此外多鼓励学生参加《园冶杯》之类的专业比赛,老师仅做指导,参赛项目的立意、执行等均由参赛学生自己设计,以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实践课注重培养学生自己动手、自主创新及自主创业的潜在能力.有关于《花卉学》实践课的实施模式,园林专业开设较早的知名高校量身制定了符合自身情况的教学体系,而许多地方院校在《花卉学》实践课教学体系方面存在明显不足,导致学生基本技能的薄弱和自主创新、创业等新型技能的欠缺.从实践课实施的情况来看,虽然有些地方院校制定了适宜的培养方案,提出的理论也比较成熟,但其在实施过程中均遇到自身条件不足的制约.学校不同,所在城市不同,实践教学模式的具体实施办法也应不同,我们不能千篇一律、一成不变的效仿,应该遵循带有明显本校特色的实践教学模式.笔者根据自己近几年的教学经验,提出了系列改进地方院校《花卉学》实践课的教学建议,构建了“提高兴趣,加强实践,积极创新”的渐进式教学模式,教学内容应当与科学发展、产业动态结合起来,同步发展,才能保证培养的人才与时俱进,不断创新.
〔1〕包满珠.花卉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1.
〔2〕王彩云,包满珠,胡惠蓉,等.花卉学产学研相结合的探索与实践[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2000(4):83-85.
〔3〕汪殿蓓,华光安,邱南新,等.《花卉学》课程教学方法及模式探讨 [J].孝感学院学报,2007,27(3):103-105.
〔4〕周明芹,安运华.《花卉学》课程实践教学改革探讨[J].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7(4):95-97.
〔5〕王大平.应用型本科院校园林专业实践教学的探索[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28(5):93-96.
〔6〕郭先锋,杜明芸,赵兰勇,等.园林专业花卉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J].中国林业教育,2009,27(1):70-72.
〔7〕毛洪玉.农业院校花卉学课程教学改革实践[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8(3):531-532.
〔8〕孟艳琼,束庆龙,汪天,等.“花卉学”实践教学改革与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J].中国林业教育,2008(1):73-75.
〔9〕何恒斌,李秉玲,刘燕.风景园林专业园林花卉学B教学改革初探[C].中国风景园林学会2011年会论文集(下册).2011.
〔10〕许建刚,刘涛,许建荣,等.风景园林专业花卉学教学改革探析[J].现代农业科技,2010(13):19-22.
G642.0
A
1673-260X(2016)08-0209-03
2016-05-12
国家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项目(教高函[2014]7号);安徽省高校质量工程项目(2015jyxm221,2014jyxm231,2013zy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