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模糊综合评价京津冀经济一体化的研究

2016-09-15 06:41张玉丽付文华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年15期
关键词:京津冀协同区域

何 玉,张玉丽,付文华

(1.安徽财经大学 金融学院;2.安徽财经大学 经济学院,安徽 蚌埠 233000)

基于模糊综合评价京津冀经济一体化的研究

何玉1,张玉丽1,付文华2

(1.安徽财经大学金融学院;2.安徽财经大学经济学院,安徽蚌埠233000)

针对京津冀经济一体化问题,使用灰色关联度、相关系数等方法,建立经济协同度、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得到北京、天津和河北之间的经济协同发展情况,并针对京津冀一体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一体化;协同度;产品创新;模糊综合评价;灰色关联度

京津冀地区作为目前我国经济增长最快的区域之一,在国内的经济地位日益提高,然而经济飞速增长的背后也存在着增长的瓶颈问题.区域合作较少,经济发展协同性差等问题困扰着当地政府.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三大经济区域,京津冀地区与长三角、珠三角之间的差距日益扩大,反观其他两大经济区域,区域协调能力强,经济协同性较高,强有力的加强了经济合作并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针对京津冀金三角的协同性问题学者多从经济的结构性入手.孙久文(2012)认为京津冀经济圈区域一体化是关系到京津冀地区以及我国经济区域协调的重大问题.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以及经济梯度的存在抑制了经济结构的衔接,产业辐射能力较弱,难以实现经济的长期高速发展[1].祝尔娟(2009)指出京津冀地区目前面临着产业整合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等诸多问题,他认为只有从区域合作和产品的优化升级角度进行改革才能从整体上增强区域经济合作的动力,为区域经济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2].学者对于京津冀地区经济协同性发展问题的研究多从实际的经济发展现状出发,缺乏定量的分析,本文主要从经济协同发展的角度,定量分析经济发展过程中经济发展的区域不平衡问题,为京津冀地区突破经济发展瓶颈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1 经济协同度模型

1.1研究思路

我们通过搜集与京津冀经济一体化相关的数据,包括宏观宏观经济方面的数据:地区生产总值,区域消费情况:居民消费者价格水平,地区投资情况: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以及金融方面的数据:保险业原保费收入的数据,对于数据的量纲我们使用如下的方法消除量纲:

其中I1、I2、I3分别为成本型、效益型和固定型指标.利用上述方法对数据进行无量纲化后计算各评价指标的权数,利用变异系数法求得各地区、各个指标的权数wi(i=1,…,10,变异系数法的步骤如下:

使用Excel软件我们得到了京津冀地区各经济指标的权重如表1所示.

表1 个经济指标权重

在得到各个权数的基础上我们建立模糊综合综合评价模型,对从2005年-2014年的北京市、天津市和河北省的经济发展情况进行评价,最终得到各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情况的时间序列.

为了得到京津冀地区之间经济发展的协同程度,我们对所得的各个地区的经济发展的时间数据使用灰色关联度模型以及相关系数法确定两地区之间的经济发展的关联程度并定义经济发展协同度模型,对近十年京津冀三地区的经济发展协同程度进行评价,并最终得到京津冀最近十年的经济发展协同程度.

1.1.1灰色关联度模型

在上述的分析的基础上我们得到xi关于x0的关联系数:

最终我们得到xi关于x0关联度的值:

1.1.2相关系数

相关系数用于描述两组数据之间的相关程度,其取值范围为-1和1之间,当两组数据之间的相关程度越强,则相关系数的绝对值越接近1,否则接近0.

为了评价京津冀地区最近十年的经济发展情况,我们定义经济协同度模型:

1.2模型求解

使用MATLAB软件,我们得到最终京津冀地区经济发展协同度的结果见表2:

表2 经济发展协同度

1.3结果分析

从京津冀协同发展模型的结果我们可以看出,地区之间的经济协调度是极度不平衡的,北京作为国的政治文化中心经济发展较快,是京津冀地区经济发展的领军力量,天津市作为环渤海地区中心,依托天然的港口优势,在国际贸易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因此天津和北京的经济发展过程中具有较大的相似性,在服务产品的需求方面二者关联性较高,经济发展协同度较高.反观河北省,但是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然近邻北京和天津,但河北省仍以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为主,第三产业的发展速度缓慢,产业承接多以北京和天津地区的重工业为主,因此在京津冀地区的经济协同发展过程中落后于京津地区的协同发展程度,模型的结果也反映了这一点.

2 京津冀地区区域经济协同度较低的原因

首先是贫富差距过大,增加了区域经济合作的难度. 2014年北京市人均国内生产总值32386元,天津市国内生产总值25746元,而河北省仅有135591元,远远落后于北京和天津市,北京和天津作为京津冀地区经济“双核”经济发展迅猛,实力雄厚.产业链结构较为成熟,经济动力主要以第三产业为主.而河北省在经济圈中与北京和天津的经济实力产局较大,产业链结构较为单一,经济发展主要以第二产业甚至第一产业为主,贫富差距较大,二元经济结构明显,对于一体化进程具有较大的影响[3],一方面产业承接过程中由于经济实力差距悬殊造成基础设施建设难以满足产业发展要求,造成产业承接过程中的障碍.另一方面大城市的经济辐射作用需要一定的条件,过大的经济差距造成大城市在经济辐射的过程中大城市的辐射能力降低,区域落后地区对大城市的要素支持能力不够,造成经济辐射的过程中很难实现经济的协同发展.

其次是区域划分问题,我国的区域在划分的过程中并没有完全照顾到在未来的经济发展过程中可能存在的经济发展不协调的问题,当前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河北与北京相邻的地区之间经济发展存在着天壤之别,由于区域之间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地区保护主义的存在,涉及基础建设,教育等诸多问题的影响.由于规划上存在的问题造成经济在发展过程中,为提高经济的发展水平,建设存在着诸多的浪费的问题.在建设的过程中只关注自身利益的发展,很难做到统筹兼顾,之间协调能力差.而且北京和天津发展较早,基础设施建设之间的衔接难度较大,制约了经济的发展.最后是产业梯度不合理,我们可以从长三角地区进行分析,针对该地区的产业布局,主要是以高新技术行业作为该地区经济发展的主线[4],产业链布局方面,上海作为我国的金融中心,具有吸收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的优势,负责高新技术产业中较为核心的部分,产业链的中下游则由江浙地区负责,该地区人力资源和自然资源较为丰富,具有发展中下游企业天然的优势,因此产三角地区的产业梯度合理,使该地区经济在短时间内实现了较快的发展.而京津冀地区产业梯度则存在着较大的问题,北京市和天津市服务业在其经济发展过程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同时工业产业分布广泛,虽然在过去的几年中也出现过相应的产业转移,比如首钢迁出北京进入河北省,但是其大多数工业产业仍然未能实现转移.而且在产业结构方面,京津冀地区产业同构化现象十分严重,相似的产业结构必然带来经济发展过程中的激烈的市场竞争,严重影响了地区之间的经济合作.北京和天津在通讯业,交通运输也以及制造业之间存在着较强的趋同性,而河北虽然与北京和天津的区别较大,但是其内部产业结构较为混乱,产业结构同构化严重,产业布局极不合理.因此在产业梯度方面京津冀地区存在着较多的不合理的现象,限制了其发展的速度.

3 政策建议

2.1加强区域协调机制构建

产业结构同质化的问题是当前京津冀地区亟待解决的问题.加强产业链在构建过程中的协调,充分发挥区域优势,在经济发展较为迅速,人才资源较为丰富的北京和天津地区应当逐渐剥离重工业等,重点发展服务业及高新技术产业,主要负责产业链的上游,而对于河北省,由于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较为落后,应当重点根据产业承接的要求,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承接产业链下游的企业,充分发挥人力资源优势,充分做好为两大核心经济区的产业支撑问题[5].同时在区域规划上,地方政府应当加强协调,产业布局有利于经济长期的发展,不能仅仅着眼于眼前的利益而忽视协同发展的长远利益.

3.2京津冀地区分工合作应当明晰

从目前看,北京和天津在区域经济中占据领导性的地位,而河北省由于发展相对缓慢,因此在经济协同发展的过程中要明确彼此的分工,提高合作意识,避免地区之间的重复建设造成资源的浪费以及恶性竞争的发生.应当学习长三角地区的区域合作经验,长三角在合作的过程中,充分发挥上海市作为我国对外窗口的作用,同时江浙地区利用其资源优势,打造出一批具有特色的产业群,彼此之间相互联系与合作.而京津冀地区则缺乏产业聚集效应,产业之间缺乏合作意识,而且经济发展程度的差距导致产业对接难度较大,因此在产业对接过程中要着力提高河北省经济发展水平,产业分工应当明确,发挥地区优势,实现经济的长期可持续发展.

3.3加强基础条件建设

为实现京津冀地区经济一体化必然要在其基础设施建设上面下功夫,京津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由于其历史原因造成在之初并没有考虑经济协同性的问题,但随着产业承接力度的加大,对交通等基础设施的需求增大,满足企业对于发展过程中的基础设施的需求应当首先解决,通过缩小与周边发展较快的地区的差异,加快京津冀地区经济一体化的进程.

3.4提高产业的创新能力

在京津冀一体化过程中,企业应当着力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政府在制定政策时必然会以区域整体的发展着手,由于该区域经济发展的特点,同构化严重,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必然面临着较大的竞争压力,如果企业的创新能力不足,必然会在激烈的竞争中迅速淘汰.经济发展协同性必然会带来小型企业的退出以及具有自主创新能力企业的迅速发展.

4 总结

京津冀区域一体化进程对于该地区经济的长期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构建经济协同度模型,我们得到当前北京与天津经济发展协同度远远高于北京与河北省的经济协同度,并对京津冀一体化过程中存在的协调性差,分工不明确等问题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1〕孙久文,丁鸿君.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研究[J].经济与管理研究,2012(07):52-58.

〔2〕祝尔娟.京津冀一体化中的产业升级与整合[J].经济地理,2009(06):881-886.

〔3〕天津经济课题组,张丽恒,王黎明,虞冬青,孟力,曲宁,仲成春.京津冀一体化的综述与借鉴[J].天津经济,2014(04):22-29.

〔4〕马晓河.从国家战略层面推进京津冀一体化发展[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14(04):28-31.

〔5〕崔冬初,宋之杰.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经济纵横,2012(05):75-78.

F282

A

1673-260X(2016)08-0094-03

2016-05-19

省级大学生创新项目(201510378470)

猜你喜欢
京津冀协同区域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分割区域
蜀道难:车与路的协同进化
“四化”协同才有出路
三医联动 协同创新
京津冀大联合向纵深突破
基于严重区域的多PCC点暂降频次估计
京津冀一化
养老“京津冀一体化”谨慎乐观看
京津冀一体化如何实现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