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伦坡拉地区钻井提速技术

2016-09-15 07:22
西部探矿工程 2016年5期
关键词:机械钻速钻井液钻头

刘 虎

(中石化勘探分公司,四川成都610041)

西藏伦坡拉地区钻井提速技术

刘虎*

(中石化勘探分公司,四川成都610041)

伦坡拉地区是中国石化增储上产的重要阵地,是西藏地区能源格局改变和经济发展的增长点,但由于该地区平均海拔4700m,高寒、缺氧等种种原因严重制约了伦坡拉地区的整体勘探。近年来,中国石化勘探分公司针对该地区钻井机械钻速低、钻井周期长、复杂故障多等突出问题,通过改进井身结构、优选钻井方式和钻井液体系,有效预防了钻井过程中出现的井下复杂,钻井时效大幅提高,钻井成功率100%。

伦坡拉;钻井;提速;井身结构

伦坡拉盆地地处藏北腹地,位于班公湖—怒江断裂带中段南侧,呈狭长的东西向展布。由于盆地处于特定的构造位置,尤其是藏北断裂的多旋回活动,使盆地构造具有较复杂的地质构造特征,具体表现在:断层切割、裂缝、隙发育,地层倾角变化大,构造应力差异大,岩性变化大[1]。因此,在钻井过程中时有缩径、坍塌、漏失、起下钻遇阻、遇卡及电测困难现象。该地区钻遇地层由上至下依次为古近系、白垩系,其中白垩系牛堡组为主要目的层。

1 钻井难点

1.1地层易斜

影响井斜的地质因素主要有地层倾角、纵向裂隙、地层各向异性和断层等,根据对已钻井井斜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后发现(表1),造成伦坡拉地区井斜的主要诱因是地层倾角大,其他因素对井斜的影响都与地层倾角有关。特别是当地层倾角达到70°~80°时,采取任何钻具组合和技术措施,井斜都难以控制[2]。

表1 伦坡拉地区部分井井斜统计表

1.2牛堡组地层易漏

牛堡组作为主力储层,储层可分为3类,Ⅰ类是砂岩(主要为粉砂岩和细砂岩),Ⅱ类为裂隙裂缝型的泥岩,泥质泥晶云岩[3],Ⅲ类为混合型。Ⅰ类物性条件不好,渗透率低,有效孔隙度差,井漏多为渗透型,Ⅱ类泥岩因难以取到完整裂缝的岩芯,难以测量到具体裂缝尺寸,井漏分析较为复杂。2014~2015年新部署的2口探井W1、W2井在牛堡组地层钻进中,均发生了不同程度的漏失(表2)。该地区普遍性的井漏不仅降低了纯钻时效、增大了复杂故障风险,更是加重了当地环保压力。

1.3牛堡组地层稳定性差

就岩性而言,造成牛堡组井壁失稳的主要原因有如下几个方面:一是在长期的构造运动中,高度压实脱水的牛堡组泥页岩微裂隙发育,且裂隙面处在表面水化力很强,是引起井壁失稳的主要原因;二是地层裂隙中含有软泥岩夹层,表现为钻井液侵入地层微裂隙后,导致水化面积增加,钻进该岩层时,并不立即坍塌,而浸泡一定时间后出现突发性的崩散掉块引起的井壁坍塌[4];三是地层倾角,断层面的影响。引起地层倾角大,易井斜,由于井眼的上、下顶板作用,上部顶板(地层)缺少支撑,易井塌,加上井斜,起下钻钻具碰撞井壁,使井塌加剧。

表2 伦坡拉地区部分井井漏统计表

2 伦坡拉地区钻井提速关键技术

2.1优化井身结构

针对伦坡拉地区地层易斜、易漏、易塌的特性,结合前期钻井的实钻经验,吸取Z1井、XL6井因故障复杂被迫提前完钻的教训,在井身结构确定时充分考虑地层和压力可能的变化,选择套管程序时为各开次钻井安全相对留有余地,创新性地在该地区使用三开井身结构设计,大幅降低了钻井周期、提高了机械钻速。

老井身结构为二开开次,一开使用∅311.2mm钻头钻进至500m左右,下入∅244.5mm表层套管,二开使用∅215.9mm钻头钻进至全井设计井深,下入∅177.8mm套管完井。

新井身结构∅476.25mm导管下深50m左右;一开使用∅342.9mm钻头钻进,钻过牛堡组推覆系统底界断层位置,下入∅273.1mm表层套管至井深500m左右。二开使用∅241.3mm钻头钻进,钻过牛二段,封隔牛二段及以上易漏失、坍塌层段,下入∅193.7mm技术套管中完;三开使用∅165.1mm钻头钻进,钻至设计井深,下入∅146.1mm尾管完井;如果二开钻井过程中没有钻遇漏失、坍塌等难以处理的复杂情况,则∅241.3mm钻头可钻进至全井设计井深,此时可全井下入∅193.7mm套管完井。

老井身结构主要经济技术指标(表3)比较低,采用新井身结构(表4)后,在平均完钻井深增加近350m的情况下,钻井周期缩短了10d,纯钻时间提高了22%,平均机械钻速提高了50%。

表3 老井身结构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表4 新井身结构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2.2PDC+弯螺杆技术

伦坡拉地区地层自然造斜率大,在以往的钻井过程中往往采用轻压吊打的方式,不但影响了钻井效率,而且控斜效果也不理想[5]。通过比对分析,优选出PDC钻头+0.75°单弯螺杆复合钻进的方式,最大程度地解放了钻压,且井斜控制良好,顺利完成了W1、W2井的钻探任务。从2口井钻头使用情况分析(表5),使用PDC钻头配合0.75°单弯螺杆复合钻进较牙轮钻头钻进,机械钻速提高一倍左右,提速效果明显。

2.3优选钻井液技术

伦坡拉地区地层压力系数综合判定为0.95~1.05g/cm3,实钻过程中,钻井液密度与地层压力接近仍然会产生漏失、井塌(泥浆密度见表6)。根据西藏伦坡拉盆地地层特征和几口完钻井处理井塌、井漏、阻卡等复杂情况的经验,W1、W2井选用具有封堵防塌能力的聚磺封堵防塌钻井液体系。钻井实践表明,该体系能够有效预防下第三纪牛二、三段井塌、恶性井漏带来的井下复杂,有利于油气的发现,钻井过程中油气显示较好[6]。对于渗透性漏失,在钻井液中加入超细CaCO3,不影响泥浆性能且堵漏效果明显;对于中小型漏失,使用PB-1屏蔽暂堵剂具有较好的防漏堵漏、降低滤失的效果。

表5 2口新井PDC与牙轮钻头主要指标对比

表6 几口井的实钻泥浆密度(单位:g/cm3)

2.4取芯技术

取芯是获取地质资料的重要手段之一,结合地层特点,通过优选取芯钻头和取芯工具,优化取芯参数,达到了提高取芯速度和取芯收获率目的。

伦坡拉地区取芯井段地层夹层较多,以白云岩为主,并含有砾岩,黄铁矿夹在其中,对取芯钻头的损坏较为严重,取芯钻头优选难度大。以W1井为例,该井共取芯11筒/11次,取芯总进尺83.28m,共使用取芯钻头5只,其中4只GC476钻头(9筒)和1只GC315钻头(2筒)。使用GC315钻头平均取芯机械钻速仅为1.89m/h,而采用GC476钻头平均取芯机械钻速达到了2.11m/h,较前者钻速提高了12%。根据实钻情况可以看出切削齿较大并且带有复备齿的GC476更适应该地区地层,能获得较高的机械钻速。

3 结论与建议

(1)采用新井身结构后,导管可以封隔冻土层,避免井口受到冲蚀,保障了井口安全;二开可以封隔牛堡组易垮塌层,达到了缩短钻井周期、降低复杂时效、提高机械钻速的目的。

(2)鉴于该区块地层自然造斜率较高,使用PDC+ 0.75°螺杆复合钻进能提高机械钻速,且能达到防斜、快速降斜的效果。

(3)该区井壁垮塌和地层漏失有直接关系,通常井眼出现先漏后塌的情况,防塌的重点在于及时发现漏失,并配合有效的堵漏措施。

(4)伦坡拉地区地层普遍易漏,在确保井控安全的前提下尽可能地采用近平衡钻井技术,推荐使用聚磺封堵防塌钻井液体系。

(5)推荐使用切削齿较大并且带有复备齿的GC476取芯钻头,取芯速度和收获率显著提高。

(6)工程与地质密切配合,有利于早预测和发现复杂地层,及时采取针对性措施,能够有效避免钻遇复杂地层而引发的井下复杂情况。

[1]岑恩永,林甲忠,等.藏北高原伦坡拉地区钻井完井技术[J].石油钻探技术,1999(10).

[2]张宏,林甲忠.伦坡拉盆地井斜原因分析及控制措施[J].石油钻探技术,1997(9).

[3]陈天成,岑恩永.牛二段井眼失稳分析及钻井液类型选择[J].西部探矿工程,1998(5).

[4]邹柒庚,安本清.西藏伦坡拉盆地井眼失稳原因与对策[J].石油钻探技术,1998(9).

[5]陈天成.西藏伦坡拉盆地钻井实践[J].石油钻探技术,2001(5).

[6]李立,刘四海.西藏伦坡拉盆地钻井液技术探讨[J].石油钻探技术,1996(12).

TE2

B

1004-5716(2016)05-0039-03

2016-01-07

2016-01-08

刘虎(1967-),男(汉族),甘肃镇原人,高级工程师,现从事钻井现场技术管理及井筒技术研究工作。

猜你喜欢
机械钻速钻井液钻头
地层抗钻能力相似性评价及钻头选型新方法
近钻头地质导向在煤层气水平井的应用
原矿土钻井液室内评价与应用
树枝状聚合物在钻井液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一种钻井液用高效抗磨润滑剂
可抑制毛刺的钻头结构
可切换式反循环潜孔锤钻头设计及优化
基于粒子群算法的钻进参数多目标优化
董7井井壁稳定钻井液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