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宏
(四川省社会科学研究院管理学研究所,四川 成都 610045)
探讨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性
胡宏
(四川省社会科学研究院管理学研究所,四川 成都 610045)
思想政治教育的好坏决定着人们思想道德素质的高低,影响着社会与国家的发展前途,关系着中华民族的生存与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分析了现代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并就“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性”这一问题进行了简要探讨,希望能为当前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提供一定的借鉴与帮助。
现代思想政治;教育;问题;实践
第一,管理者未能意识到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性的重要性,未能意识到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性在教育人、开发人、培养人以及发挥人的精神潜能方面所具有的重要作用,将思想政治教育停留在口头上,投入的资金、时间以及人员不足,或者在教育过程中过分重视理论知识的传授而未能将其与实际情况相结合,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目的局限于应付考试或完成任务,导致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较差。
第二,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以及多元思想文化的冲击,思想政治教育流于形式,教育内容单一枯燥,无法反映现实问题,不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没有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且受享乐主义、个人主义等不良思想的影响,人们过分追求标新立异而将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种落后的观念加以排斥,导致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较差。
第三,当前许多大学生的自我意识很强,社会阅历较浅,知识以及社会经验有限,无法对社会现象进行客观全面的认识,却又存在较强的逆反心理,不愿接受老师给定的标准,增加了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难度,影响了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性教育的效果。
(一)“实践”的含义。
“实践”这一概念最早是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提出的,他初步解释了实践这一概念,他认为实践是理论本身的产物,将实践内涵化,为德国古典哲学的发展提供了基础,但他并没有真正指出实践活动的本质,所以并没有形成科学的实践概念;中国传统哲学从知行关系的角度对实践内涵进行了阐释与理解,认为实践是一种物质性的活动,是人有目的有意识的一种活动,主要体现为孟子的知先行后、荀子的行先知后、朱熹的知先行后、王守仁的知行合一以及王夫之的行可兼知,实现了认识史上的重大突破;德国古典哲学家黑格尔在批判继承亚里士多德及中国传统哲学的基础上,对实践的内涵进行了进一步阐释,将辩证法思想运用到了实践的领域,对实践和认识的关系进行了一定的揭示,但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费尔巴哈对实践这一概念的认识与黑格尔相反,他将实践与生活相联系,认为实践是区别于主观认识活动的一种客观性的认为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活动,体现了朴素性、不彻底性和人本主义倾向。
(二)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性的理论基础。
马克思主义思想为现代政治教育实践性提供了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批判继承了黑格尔、费尔巴哈等前人关于实践研究的成果,并对实践的特征与形式进行了阐释,强调实践的主体是作为生产者的人,实践活动受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是不断发展的。马克思主义哲学首次科学揭示了实践的内涵,形成了较为完整的实践观。毛泽东在此基础上有效结合了我国的实际情况,系统阐述了实践的形式与地位以及实践在认识中的作用,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邓小平同志总结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大力倡导实践精神,对实践的基础地位重新进行了确立,将实践观点与解放思想相联系,在坚持实践标准的基础上对其进行了进一步深化,强调及时总结实践经验;江泽民同志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提出了科学实验实践,即尝试性的实践活动,先对客观事物的性质与规律进行科学实验与探索,加强对客观事物的了解,以便增强活动的目的性,提高活动的效果。此外,江泽民同志还提出了检验党实践的三个重要标准,进一步完善了马克思主义哲学。
(三)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性的发展路径。
第一,通过网络开展现代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认真研究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特征,提高人们的思想政治素养,通过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对人们的虚拟行为进行约束,纠正人们的错误思想与错误行为,发挥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正确引导作用。第二,将现代思想政治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关注国内外的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状况,将革命教育基地、贫困农村、敬老院以及福利院等作为实践的基地,阅读与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相关的课外书籍,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活动相结合,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帮助人们确立良好的生活方式。
社会环境的影响、家庭教育的不到位、学校教育的不足以及市场竞争的激烈等因素导致了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性的缺失,因此,学校与企业应当注意加强现代思想政治教育,深入了解实践的含义,认真学习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性的理论知识,拓宽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性的发展路径,提高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1]卢东安.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性分析.才智,2014年02期。
[2]卢岚.论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8年04期。
[3]曹春梅,郑永廷.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性及当代价值—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性发展探索.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9年01期。
G641
A
1671-864X(2016)09-016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