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提

2016-09-14 19:53唐宝民
杂文选刊 2016年9期
关键词:傅斯年复旦复旦大学

唐宝民

1930年,历史学家劳干从北京大学历史系毕业,进入中央研究院史语所工作,傅斯年一直是他的上司。在此后的岁月中,他与著名历史学家陈寅恪有过多年的交往,他经常向陈寅恪请教学术方面的问题,陈寅恪给了他很大帮助,他很感激,因此对陈寅恪格外尊重。1949年,劳干随迁台的史语所去了台湾,仍在史语所任职。1950年,傅斯年因病去世,有关部门决定对傅斯年的遗稿进行整理,劳干参加了傅斯年遗稿的整理工作。有一天,劳干在翻阅傅斯年留下的一本书时,发现书中夹着一张便条,他展开一看,原来是多年前陈寅恪写给傅斯年的,便条的内容,竟然是陈寅恪向傅斯年推荐劳干!劳干看了这张便条后感动万分,因为此前,他从来没听说过这件事;与陈寅恪交往那么多年,陈寅恪也从来没向他提起过这件事;如果不是这次偶然的发现,他永远也不会知道陈寅恪曾经默默地帮助过自己!他因此对陈寅恪更加充满了敬意。

解放初期,王元化先生忽然接到复旦大学的聘书,聘请他到复旦中文系兼课,王元化因此成了复旦大学的教授,在复旦从事了几年教学研究工作。那么,复旦是怎么发现王元化进而聘请他的呢?王元化一直百思不得其解。直到几十年后,王元化读到了唐弢先生的《狂狷人生》,才恍然大悟,原来,自己当年之所以能收到复旦大学的聘书,是出于郭绍虞先生的举荐,但那时二人并无来往。更难能可贵的是,几年之后,两人有了长时间的密切交往,但在交往过程中,郭绍虞先生从来没有提起过这件事!

以上两个小故事,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主人公——陈寅恪先生和郭绍虞先生在帮助了别人之后,却从来没有向被帮助的人提起过这件事。帮助别人是一种美德,不求回报地暗中助人则更难能可贵。陈寅恪先生和郭绍虞先生“助人不声张”的做法,使其人格修为达到了令人仰望的高度,也从另一个角度为我们诠释了“大师”两个字的真正含义。

【原载2016年7月28日《河池日报·文艺副刊》】

猜你喜欢
傅斯年复旦复旦大学
傅斯年与俞大彩:藏在最后一笔稿费里的爱
傅斯年的善举
藏在最后一笔稿费里的爱
在复旦,忠于理想,热泪盈眶
中山医院及分院画卷
上海精准医疗大数据中心成立
与考生签“确认书”,复旦大学是否有过?
复旦、上海交大两校探索人才选拔重要节点
铮铮硬骨傅斯年
一道复旦大学自主招生数学试题的再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