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约翰·丹佛——美国六十年代怀旧金曲音乐会

2016-09-14 01:37陆洋
齐鲁周刊 2016年28期
关键词:乡村音乐丹佛伍迪

陆洋

约翰·丹佛(John Denver)是美国乡村音乐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约翰·丹佛的《乡村之路》(Take Me Home,CountyRoads)曾风靡全球。1992年,约翰·丹佛曾到中国进行巡回演出,受到热烈的欢迎。

8月12日晚七点半,“致敬约翰·丹佛——美国六十年代怀旧金曲音乐会”在山东省会大剧院演艺厅准点开唱。本刊记者亲历音乐会现场,对音乐会乐队成员进行专访。

时隔24年的音乐传道

8月12日晚七点半,“致敬约翰·丹佛——美国六十年代怀旧金曲音乐会”在山东省会大剧院演艺厅准点开唱。

记者看到演出现场上座率达90%以上,而且有很大一部分年轻人,他们兴致高昂,时而奋力高呼,时而击掌打拍,现场气氛一度嗨至爆棚。音乐会分为上、下两个部分,共26首歌,虽然乐队全程用英文串场,与观众交流似乎没有任何障碍。

在中国传唱率极高的作品《Take Me Home,Country Roads》和《California Dreaming》将音乐会推上高潮,在乐队的带动下,所有观众都随着乐队哼唱起来,有人甚至站起来合着音乐起舞,省会大剧院演艺厅仿佛变身美国加州的某个酒吧,清新自然而又热情洋溢。

也许有人曾为了心仪的女孩而苦练《Lemon Tree》的吉他乐,也许有人曾在漂泊异乡的时候唱起《California Dreaming》,也许《Take Me Home,Country Roads》让人想起故乡的田园木屋、小桥流水。现场每个人都从这场怀旧、轻松的音乐旅程中找回了自己的青葱岁月。

“真是太意外了,没想到会有这么多年轻朋友来听我们的音乐会!”Those Were The Days乐队主唱威廉·佛罗莱恩(William Florian)告诉记者。威廉现场所演唱的歌曲大多是美国60年代的乡村音乐经典,“那些年,也许这歌声还来自于胶片或者是唱片机。”

作为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全世界最走红的乡村歌手,约翰·丹佛1992年在中国的巡演获得了中国乐迷们热烈的欢迎。时隔24年,由主唱威廉·佛罗莱恩(William Florian)、鼓手罗伯特·邦德(Robert Bond)、贝斯手伍迪·安德鲁(Woody Andrews)组成的Those Were The Days乐队,来到中国再次开唱美国乡村音乐。“济南是我们的第四站,之前已经去了珠海、广州、厦门。”

在后台,本刊记者见到了三位乐队成员,虽然他们都出生于上世纪50年代,但还是很容易从眼中闪烁的光芒、爽朗的笑声和丰富的肢体语言感受到他们对乡村音乐的无限激情与热爱。

威廉告诉记者他高中时期的表演就曾经轰动一时,他和好朋友伍迪安德鲁一起组织的乐队Burnt Suite人气甚旺。高中后威廉和姐姐纳内特去往康涅狄克州并参加了全国巡回演出。70年代中期他们在洛杉矶受邀参加著名的60年代乐队The New Christy Minstrels的巡回演出。

乐队的贝斯手伍迪·安德鲁与威廉的渊源也要追溯到上个世纪中期,采访中他们高兴地告诉记者彼此是发小,伍迪还娶了威廉的邻居。伍迪·安德鲁现居住在南加利福尼亚,是一位演出录音音乐家、音乐总监、音乐指导。此外,他在康乃狄克州还拥有并管理一个非常成功的音乐工作室和经纪公司。

相比起威廉和伍迪,乐队鼓手罗伯特·邦德略显低调,罗伯特不仅是一位鼓手,还兼具唱片艺术家、制作人、作曲家和教育家的身份。在演出中,罗伯特一段长时间打击乐solo赢得了满堂喝彩,“乡村音乐让人沉静而富有激情,也带给人改变的动力。”罗伯特说。

美国音乐的传奇人物

音乐会散场,走在省会大剧院的小路上,记者听到旁边一位母亲意犹未尽地给儿子讲述着她对约翰·丹佛的挚爱。“这是伴随妈妈成长的一位歌手,他唱歌时只伴随一把吉他,洒脱自然而又充满对生活的无限热爱。”“妈妈,回去我也开始学吉他吧!”得到满意的答复后,小朋友和母亲携手而归。

约翰·丹佛,一个上世纪八十年代红遍中国大陆的美国歌手,被美国权威界称为“自然母亲之子”。他的演艺生涯从六十年代在洛杉矶一家俱乐部演唱民歌开始,后来他以落基山脚下的科罗拉多州城市丹佛作为自己的艺名。

1965年,他在250名候选人中脱颖而出, 被“米切尔三重唱演出团”选中,成为歌唱家。 1968年,“米切尔三重唱演出团”解散后,约翰·丹佛开始独唱生涯。他演唱的大量美国乡村音乐的经典之作确立了他作为七十年代美国最著名歌唱家之一的地位。

彼时,恰恰是威廉以及乐队成员接受音乐启蒙的时期。他们受到了美国六七十年代流行音乐的影响,热情的歌唱高山、阳光、树木以及爱和家庭,主唱威廉说:“这次音乐会的主题美国60年代怀旧金曲,正是我们的所爱,也很希望通过演唱使这些歌曲焕发新的生机。”

中国乐迷们对约翰·丹佛的喜爱是有渊源的。1979年,中国当时的领导人邓小平访问美国。在邓小平访问期间,美国首都举行了一场欢迎晚会, 在那场晚会上表演的一位主角就是约翰·丹佛, 他当时演唱的歌曲是《上海的清风》(SHANGHAI BREEZE)。

1992年10月,丹佛成为西方第一个在中国大陆进行巡回演出的艺术家。使丹佛感到吃惊的是,他的歌曲在中国歌迷中竟也如此走红。一名观众告诉他,在中国,最有名的西方歌曲就是《Take Me Home,CountryRoads》。

“音乐可以使人们走到一起来,让我们体验相同的情感。不管什么地方的人,大家都有共同的内心和精神世界。”威廉说他很赞同约翰·丹佛的这种说法,“无论我们讲什么语言,有什么样的肤色,实行怎样的政治体制, 表达爱和信仰的方式有何不同,音乐证明:我们都是同样的人。”

音乐之外,约翰·丹佛的生活态度也影响了很多人。他是一位坚定的环境保护主义者,极力主张保护环境之外,他更重视保护“人”——他曾经为聋哑儿童举办“育乐营”, 他还立誓要在公元两千年之前消除世界上的“饥饿”, 不幸的是在他未完成心愿之前就已经离开这个世界。

1997年10月12日,因为驾驶自己的座机坠毁,约翰·丹佛结束了 53年的传奇岁月。“我们乐队的三位成员会继续把他的音乐精神和生活态度传播下去。”威廉告诉记者,他一直坚持在自己居住的社区参加倡导和平的公益活动,“我们相信大多数人是希望世界和平的,维和和平,每个人都有责任。”

乡村音乐带我们回家

美国田纳西州,密西西比河畔,Nashville。这里是美国乡村音乐的发源地,如今已经成为乡村音乐的代名词。从20世纪30年代开始,Nashville就不单单指一个地名,而成为人们印象中美国乡村音乐的代名词。

田纳西州,正是乐队鼓手罗伯特·邦德的出生地。古老的歌者和他们的后代在这座城市里散发着各自的光彩。“如今的纳什维尔因为大量的音乐工作室、录音棚以及知名的制作人、音乐人的汇聚而渐渐演变成流行音乐的心脏。”罗伯特说。

以自己所爱作为终生事业,这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情。威廉告诉记者:“美国乡村音乐反映的是社会现实,如果人们对社会有任何看法的话,他们就会唱出来。”威廉的家中已经20年没有电视了,只有一台收音机,他希望家里的氛围是安静的。这似乎暗合了乡村音乐的宗旨:使人们回归简单的生活,享受自然的快乐。

对于中国人来说,乐迷们直到90年代中期才算真正见识了乡村音乐,那时城市街头出现了“打口磁带”,全部美国原装,只是在入海关时被用电锯锯开,根本不影响听。当时还会用胶带纸粘连,关键是所有磁带都带有“杜比降噪”功能,在当时的卡座录音机播放,甚至后来的带功放的家庭影院中播放,声音干净纯正,接近CD音质。当时有很多人收藏乡村歌手的磁带。后来又出现“打口CD”,乡村歌手的磁带、CD也极好辨认,一般从穿着一眼就可确认,无论男女老少都是一身牛仔打扮,封面朴实怀旧。

随着美国乡村音乐传入国内,越来越多的创作人开始用美国乡村音乐的曲风韵律来演绎音乐。可以说,美国乡村音乐凭借其自身独特的理念、团队意识、家庭意识为中国乐迷打开了一扇大门。

这一点从泰勒·斯威芙特在中国的流行程度上也能体现出来。中国歌迷对泰勒·斯威芙特爱称霉霉,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喜爱新生代的美国乡村音乐。在贝斯手伍迪看来,新生代的乡村音乐也有很多值得借鉴之处,“比如泰勒·斯威芙特,虽然我没有那么喜欢她的歌,但是我很佩服她长远的眼光和对自己的掌控能力。她在十四五岁的时候,就已经对自己有了规划并且开始行动。”

经历了经济的高速发展和社会的激烈变革,现在的中国人兜兜转转又回到了音乐的原点。一个小镇,一把吉他,一身牛仔,随性自然,或低吟浅唱,或热情高歌。可以说,乡村音乐的逆袭,也是国人精神诉求返璞归真的写照。

猜你喜欢
乡村音乐丹佛伍迪
西方乡村音乐与中国乡村音乐发展谫论
美国夏季户外运动用品展在丹佛举办,引发关于关税和运费的探讨
看了伍迪·艾伦的食谱,才知美国中产吃这些
伍迪·艾伦妻子:他从未性侵养女
美国乡村音乐文化探析
浅谈美国乡村音乐的风格及其演变
边疆行( 之三):拉祜族原生乡村音乐的新生
琼·芳登姐妹的爱情暗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