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者和编辑视角下的高校科技期刊办刊对策研究

2016-09-14 12:50倪天辉徐天和
传播与版权 2016年7期
关键词:编校科技期刊学者

李 林 倪天辉 高 永 徐天和

基于学者和编辑视角下的高校科技期刊办刊对策研究

李 林 倪天辉 高 永 徐天和

对高校学者和编辑群体进行问卷调查,从投稿、审稿、刊发、期刊质量、期刊发展等方面分析学者和编辑群体对于高校主办科技期刊建设的意见,为高校主办科技期刊建设提供相应对策。

高校;科技期刊;学者;编辑;发展建议

[作 者] 李 林,滨州医学院期刊部《滨州医学院学报》编辑部编辑;倪天辉,滨州医学院人事处副编审;高 永,滨州医学院期刊部副编审;徐天和,滨州医学院期刊部教授。

高校主办科技期刊作为学术平台,既是展示高校在教学、科研方面取得成果的一个重要窗口,也是与其他高校进行学术、科研交流的重要载体和工具。它既反映和代表了高校的教学和科研水平,又能够促进高校教学、科研的发展,因此,大力建设好高校主办科技期刊能够更好地服务于高校的教学、科研两个重心,扩大高校的学术影响力。

本研究对在高校工作的不同学科的学者和高校科技期刊编辑部编辑人员进行问卷调查,同时走访了4个科技期刊编辑部,考察4种科技期刊的发展现状,最后综合分析问卷调查和走访研讨得到的结果,以发现高校主办科技期刊建设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通过实证研究为高校主办科技期刊的发展设计更加合理可行的方案。

一、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随机选择4所高校在职在岗的学者100人,涉及不同学科和研究领域;此外,走访了4个高校主办科技期刊编辑部,联系编辑人员19人。

(二)研究方法

1.问卷调查法。本文针对高校专家学者和科技期刊编辑部编辑人员围绕科技期刊的现状和发展情况设计相应的调查问卷,通过向对象群体发放、回收调查问卷来了解专家学者对高校科技期刊建设的意见,获悉编辑人员对科技期刊发展的建议。针对专家学者的调查问卷包括两部分内容,第一部分为封闭式问题,涉及投稿方式、审稿时长、审稿通过率、刊发周期、学术水平、影响因子、编校质量、发展的期望值和社会服务满意度9个方面,囊括了从编辑处理流程中的收稿、审稿到刊发,从科技期刊的现状到发展的方方面面。第二部分为开放式问题,主要是用于征集科技期刊建设的建议和意见。针对编辑人员的调查问卷与之相同,以便比较学者和编辑人员群体对相同问题的意见有无差异。

2.实地调查法。对各科技期刊编辑部进行实地考察并收集相关资料,以研讨会的形式探讨对于科技期刊建设的意见。

二、结果

(一)针对学者的调查问卷的分析结果

向不同研究领域的学者发放调查问卷100份,实际收回94份。其中,认为期刊的投稿方式有待改进的占29.8% (16人选择“不满意”,占17.0%;12人选择“非常不满意”,占12.8%);认为期刊的审稿时长有待缩短的占72.3%(42人选择“不满意”,占44.7%;26人选择“非常不满意”,占27.7%);认为期刊的审稿通过率有待提高的占31.9%(23人选择“不满意”,占24.5%;7人选择“非常不满意”,占7.4%);认为期刊的刊发周期有待缩短的占41.5%(24人选择“不满意”,占25.5%;15人选择“非常不满意”,占16.0%);认为期刊的学术水平有待提高的占36.2%(28人选择“不满意”,占29.8%;6人选择“非常不满意”,占6.4%);认为期刊的影响因子有待提高的占17.0%(10人选择“不满意”,占10.6%;6人选择“非常不满意”,占6.4%);认为期刊的编校质量有待提高的占18.1%(12人选择“不满意”,占12.8%;5人选择“非常不满意”,占5.3%);对期刊的发展充满期望的占77.7%(21人选择“非常高”,占22.3%;52人选择“较高”,占55.3%);认为对期刊的社会服务感到满意的占63.8%(16人选择“非常高”,占17.0%;44人选择“较高”,占46.8%)。

表1:针对学者的调查问卷的分析结果(n=94)

(二)学者对科技期刊建设的意见分析

综合学者在调查问卷和研讨会上对于科技期刊建设提出的意见我们发现,建议加大对优秀学术论文的稿费奖励力度有的72人次,建议对优秀学术论文简化审稿处理流程、给予“绿色通道”的有66人次,建议新上电子投稿、审稿系统或在原有的系统进一步增加人性化功能的有63人次,建议进一步加强科技期刊编辑部编辑人员业务能力培训的有45人次。

(三)针对编辑部工作人员的调查问卷的分析结果

向编辑部工作人员发放调查问卷19份,实际收回18份。其中,认为期刊的投稿方式有待改进的占11.1% (2人选择“不满意”,占11.1%;0人选择“非常不满意”);认为期刊的审稿时长有待缩短的占5.6%(1人选择“不满意”,占5.6%;0人选择“非常不满意”);认为期刊的审稿通过率有待提高的占0%(0人选择“不满意”和“非常不满意”);认为期刊的刊发周期有待缩短的占11.1%(1人选择“不满意”,占5.6%;1人选择“非常不满意”,占5.6%);认为期刊的学术水平有待提高的占0%(0人选择“不满意”和“非常不满意”);认为期刊的影响因子有待提高的占11.1%(1人选择“不满意”,占5.6%;1人选择“非常不满意”,占5.6%);认为期刊的编校质量有待提高的占5.6%(1人选择“不满意”,占5.6%;0人选择“非常不满意”);对期刊的发展充满期望的占72.2%(7人选择“非常高”,占38.9%;6人选择“较高”,占33.3%);认为对期刊的社会服务感到满意的占88.9%(12人选择“非常高”,占66.7%;4人选择“较高”,占22.2%)。

表2:针对编辑部工作人员的调查问卷的分析结果(n=19)

(四)编辑人员对科技期刊建设的意见分析

综合编辑人员在调查问卷和研讨会上对于科技期刊建设提出的意见我们发现,建议进一步加强科技期刊编辑部编辑人员业务能力培训的有18人次,建议新上电子投稿、审稿系统或在原有的系统进一步增加人性化功能的有12人次,建议出台针对编辑人员的奖惩制度以强化编辑人员的工作责任感的有10人次。

三、讨论

高校主办科技期刊立足于高校,同高校教师、科研工作者交流密切。其作为学术信息交流的平台和窗口,能够为高校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引进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参考。科技期刊围绕特色栏目向著名专家约稿,或向科研工作者进行组稿,研究领域相似的学术论文被刊登,会引起学术界的争鸣,起到引领科研前沿、传递学术信息的作用,为重点学科建设营造了浓厚的学术氛围[1]。

高校学者本身既是高校主办科技期刊中论文的作者,又是科技期刊的读者,一部分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治学严谨,在教学、科研工作中成绩突出的学者还作为科技期刊编辑委员会委员承担稿件的编审工作,他们对于高校主办科技期刊的现状和发展最有发言权。

本次研究发现,高校学者群体普遍对高校主办科技期刊的投稿方式、审稿时长、审稿通过率、刊发周期、学术水平不满意,尤其是对审稿时长、刊发周期不满意的占40%以上。这一科技期刊的作者、读者群体反映的问题,值得编辑部工作人员反思在日常编辑出版工作中是否存在着散漫、拖沓的工作作风。高校学者群体大多对高校主办科技期刊的编校质量感到满意,这肯定了高校主办科技期刊在提高编校质量和强化稿件筛选中所做的工作。高校学者大多对影响因子无明显反映,说明随着我国不断推动对科研工作新的评价体系的改革,影响因子已经不再成为学者的关注点,学者更重视的是其研究成果的及时传播。高校学者群体大多对高校主办科技期刊的发展充满了期待,对期刊的社会服务感到满意。

对编辑部工作人员的问卷调查发现,编辑部工作人员本身承担着科技期刊的编辑出版工作,对科技期刊的编校质量和学术水平有较强的责任感,这使得他们不断改进编辑工作方式,端正工作态度,以求进一步完善科技期刊的编辑出版流程,提高期刊的学术水平和编校质量,所以,他们普遍对自己的工作成绩感到满意,反映在调查问卷上,即大多对于科技期刊的投稿方式、审稿时长、审稿通过率、刊发周期、学术水平、编校质量、影响因子感到满意。同学者相一致,编辑部工作人员对高校主办科技期刊的发展前景充满了期待,对期刊的社会服务感到满意。

针对调查问卷和研讨会反映出的问题,高校科技期刊编辑部需要做好以下几点:首先,编辑部多多鼓励成绩突出的学者关注从事学科的发展,热爱编辑出版工作,保证投入一定的时间和精力承担稿件的编审,积极参加编委会活动;其次,编辑工作人员要端正工作态度,改进工作作风,集思广益,在缩短审稿时长,加快刊发周期方面多下功夫;最后,编辑出版业务不仅需要有扎实的编辑出版专业知识,而且应该具备一定的学术研究能力;不仅需要认真与学者沟通、交流,而且需要有相当的学术水平能够与学者讨论学术论文的内容。编辑要想完全胜任这一角色,就应该不断充实和提高自己,进行全方位、多学科的学习,成为学者型编辑。学者型编辑能够更好地洞见学术发展的趋势,策划科技期刊刊载论文的主题;能够更有效地与作者、读者,以及审稿专家联系和沟通[2]。因此,高素质的学者型编辑才是提高科技期刊学术水平的重要保证。[本文受烟台市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项目编号:tsk2015-097)“以科技期刊建设为依托的烟台市人才建设对策研究”资助]

[1]倪天辉.高层次人才与高校学报辩证关系的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下旬刊),2014(2).

[2]李军纪,阮爱萍,马艳霞,王沁萍.科技期刊编辑部业务学习的内容和方法探讨——以《山西医科大学学报》编辑部为例[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3(5).

猜你喜欢
编校科技期刊学者
科技期刊的分类
学者介绍
学者简介
学者介绍
科技期刊的分类
科技期刊”
科技期刊的分类
把编校质量的弦绷得更紧
Finite-time Synchronization of Memristor-based Neural Networks with Discontinuous Activations
学者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