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海江
[摘 要] 古代文学课程目标导向式教学是将管理科学的“目标管理”理论运用于本科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古代文学课程的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加强了对教学目标和实施过程的管理,使得古代文学课程教学的目标清晰,教学的过程有效,教学的效果可测,较好地提高了古代文学课程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 古代文学;课程;目标导向;改革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8-2549(2016) 08-0083-03
一 目标导向式教改的理论基础及相关研究
“目标管理”属于管理学的理论范畴,该理论是由美国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Peter F.Drucker)于1954年在其名著《管理实践》中最先提出。他原本是用于现代企业的管理方法,是指在企业个体职工的积极参与下,在工作中实行“自我控制”,自下而上地保证目标实现的一种管理办法。将其运用于基础课的教学,是一种开放而谨慎的尝试。
所谓“古代文学课程目标导向式教学”是以教学目标为导向,以受教主体为中心,以施教协商为途径,以目标实现为检核标准,是现实教学过程中班组和个人取得最佳业绩的教学管理方法。教学目标管理又称为教学“成果管理”,或称为“教学责任制”。目标管理是一种民主的管理体制,是被管理者积极参与的、可以自我控制和调整的管理制度,是把个人需求与组织目标结合起来的管理制度。在这一制度下,管理与被管理者是一种相互平等、相互依赖、相互尊重和支持的关系,因而受管理者在实现承诺目标时是自觉和自治的。目标管理具有以下特点:一是成员参与管理,目标由双方共同商定;二是以自我管理为主,目标的实施,由目标责任者自我进行,通过自身和外在的监督与衡量,不断修正自己的行为,以达到目标的实现。三是强调自我评价,自我对工作中的成绩、不足、错误进行对比总结,经常自检自查,而提高效益。四是重视成果,将评价重点放在工作成效上,使评价更具有建设性。
当前国内大多数高校的汉语言文学专业古代文学课程教学主要还是沿袭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教学理念上偏重于知识的传授;教学方法上以教师讲授为主;考核方式上采用期中期末闭卷考试为主。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是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的被动接受者、受监管者和被检验者。学生在此外在压力下学习,虽然也能取得一定的学习效果,也能培养出一定数量的优秀人才,但是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未能充分调动起来,积极性未能更有效的提高起来。相对于学生学习潜能的充分发挥,这一传统的教学模式越来越显得效率低下,越来越显得不适应现代社会对大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高标准要求。
目标管理的基础理论叫Y理论,其立足点是一般人本性不厌恶工作或学习,只要给他适当机会,他会喜欢工作和学习,并渴望发挥其才能。而与之相对相反的X理论则立足于以下假设。人是天生不喜欢工作和学习,总是想逃避工作和学习,贪图安逸,无雄心壮志,因此就必须要强制和惩罚来迫使其达到目标。这两种理论假设都有其真理的相对性,而事实证明,前一理论更加符合当今的实际,所以目标管理更受时代的青睐。将这一方法引入大学基础课程之一——古代文学课程教学,不失为一种有益的尝试。
随着网络信息时代的发展,知识无处不在,而知识的获取也变得唾手可得。这与上个世纪知识匮乏,学生主要靠从老师那里获取知识的状况已经发生了根本的变化。而且大学文科课程的学习与大学理工科课程的学习有较大的差异,理工科的课程一些知识难点需要老师讲解和辅导,否则独学无师,虽终日而思亦难得其解;而人文学科的课程这种状况并不突出,只要是学生有求知欲望,有学习目标,能自我钻研,几乎没有学不了的知识。著名电视节目主持人崔永元改行做了高校教师,他说他后悔当教师,认为老师这份工作比做主持人难,他花了好几天的时间去备课,结果到网络百度上一搜,发现网上的资料比他准备的还要充足和完备。因此他才有当今高校教师不好做的感慨。退一步说,即便学养和经验充足的教师,也不见得都能受到每一个学生的喜爱,因为众口实在难调呀。
在当下做一个好老师,就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运用目标管理的理论来指导和组织教学,也许不失为一个行之有效果的新途径。本教学改革正是鉴于古代文学课程传统教学模式目前存在的问题,以及现代社会网络信息提供的有利条件,引进目标管理理论来进行古代文学课程的教学改革,从而探索出一套古代文学课程的新模式和新体系,其中包括教学目标体系和教学操控体系,比如学习数量目标、知识掌握目标、能力素质目标,以及教学成果现实操作体系、教学目标检测体系等。具体说来,古代文学课程目标管理式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其意义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通过目标导向式教学模式改革,使学生变“要我学”为 “我要学”,增强大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学习的规划性,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古代文学的积极性,改变教与学两张皮的现象。
第二,通过目标导向式教学模式改革,使教师从一个知识的主要传授者的角色,变成一个学习目标的管理者,学习过程的组织者,学习疑惑的解答者和学习效果的检验者。
第三,通过目标导向式教学模式改革,打破知识传授与能力素质培养割裂开来的现象,有利于实现知识与能力的有效迁移,提高学生古代文学素养和专业综合能力,从而从完整意义上提高教学质量。
此前,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学系教育心理学学科组邵瑞珍、皮连生和吴庆麟等专家学者长期从事这一领域的理论与运用研究,在国内产生较大的影响。近几十年来发表的相关论文如《知识分类与目标导向教学的实证研究》(王映学《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997年03期,文章为其硕士论文的核心部分,指导教师为皮连生)、《超越布卢姆—试论“知识分类与目标导向” 教学中的学习结果测量与评价》(皮连生《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0年02期)、《目标导向课程评价模式探析》(肖远军《教育科学》2002年第3期)、《浅谈目标导向教学方法》(赵辉《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第1期),硕士学位论文有《标导向教学理论指导的阅读教学探究与实践》(广西师范大学2007硕士学位论文)。目前有关研究成果的实践运用已由中小学教学向高等本科院校扩展,学科教学运用的范围也越来越广,如《目标导向教学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实践与研究》(杨帆,上海师范大学2013年硕士学位论文)、《目标导向的高中信息技術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研究》(王晓鸿,西北师范大学2012年硕士学位论文)、《浅谈目标导向教学方法》(赵辉,《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第1期)等。可见从事这一领域教学研究逐渐成为教学改革研究的热点,其广度和深度也在不断发展。这些目标导向教学理论探索和实践都是将目标管理理论运用于教学实践,由于目标的设置,使师生教与学有了明确的方向和任务,能够激发学习主体——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态度,现实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全面发展,从而提高了教学的效率。
二 目标导向式教学改革的主要内容研究目标和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古代文学课程目标导向式教学改革的主要内容有教学改革的理论探索与教学实践。具体内容有:一是目标导向式教学的目标设定研究;二是目标导向式教学的教学过程与手段研究;三是目标导向式教学的课堂教学类型研究;四是目标导向式教学的课处活动研究;五是目标导向式教学的目标验测研究。研究的目标主要有以下两点。
1 改革古代文学传统的教学模式,在古代文学课程教学中实施目标导向式教学。对古代文学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课堂教学形式、教学方法手段以及考评体系等加以改革,实现知识、能力、素养全面发展的教学目标,提高古代文学课程的教学质量。
2 改革古代文学课程的学习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古代文学的自主性和创造性。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学习古代文学的积极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充分实现学生在古代文学课程学习中的主人翁地位。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如下。
如何使学生结合自身状况,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大纲要求,合理设置学习发展的目标。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不是没有教学目标,而是目标的设定是由教学大纲定的,是由任课老给的,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缺乏参与性和自主性。而目标的向度和量度不一定适合每个学生自己发展的需要,有时目标又定得过于笼统,在教学中往往容易被架空,结果导致“教与学两张皮的现象”,不少学生反映自己真正学到的知识,并不是来自于课堂,而更多的来自于自主的学习。作为一门传统基础课程,古代文学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不容置疑,学生有自我发展的需求,目标自定,能有效地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将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古代文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如何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下以老师讲授为主,满堂灌的现象。在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处于被动地位,始终处于“耳食”的状态,不要说用脑,连“目耕”的机会也没有。在这样的状态下学习,学生往往漫不经心,到教室来听课只是迫于考勤的压力,既使喜欢听的课也只是因为老师讲的有趣和自己听的轻松。早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就说过,学生到学校里是来“读书”的,而不是来“听书”的。我国古代书院式教育学生也是以自己“读”与“思”钻研为主,听讲为辅,因而培养了大量优秀的人才。目标导向式教学将解决学生这一被动的局面,以及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消极的因素,使课堂不仅是听讲的地方,也是自我学习与钻研的场所。
如何科学有效合理地改进古代文学课程考核机制。在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来自老师和学校的期中、期末两次大考,这一考试制度的结果只能使少数成绩优秀的学生受到表彰的激励,大多数学生感受到的只有压力和满足于过关,少数学生受到的甚至是打击以及自尊和自信心的丧失。目标导向式教学将使学生认识到学习是我自己的事,考评和测试也是我自身的需要,并以此确定下一步学习目标和方法的调整和改进,从而实现了“我的学习我做主”。
三 古代文学课程目标导向式教学的主要实施过程
古代文学课程目标导向式教学研究与实践将根据研究内容、研究目标制定以下实施思路。
(一)目标导向式教学对传统教学过程的改革
目标制定。按照古代文学课程教学大纲、教学内容要求,每位同学按照各自的情况,采取师生协商方式制定各自学习达到的章节目标和学期总目标,并提交纸质目标承诺书,以备考查。
目标实施。学生根据协商目标确定自己的阅读背诵和训练内容(包括阅读书籍、背诵的篇目、训练的技能等),并确定完成任务的方式和过程。
目标考查。学生自查、同学互查与老师检查相结合,对学生的目标实现情况进行检验,并评定阶段学习成绩。
交流和汇报。分两种形式进行,一是小组内汇报交流,一是从小组推举优秀选手到班级里汇报交流。按照交流情况分别给予奖分。
(二)目标导向式教学对传统课堂类型与结构的改革
1 导学课:介绍学习内容、提出学习要求、给予方法指导、概述前沿成果、推荐阅读书目。
2 自学课:根据阶段目标,学习教材或参考书籍。要求在教室学习,以课堂自学为主,教师要管理学生和掌控课堂。同时给学生答疑解惑。
3 讨论课:学生自选对象交流学习心得,讨论相关问题,或者交换修改小论文,推荐阅读学术论文,等等。
4 测评课:分自我测试,同学互相测试,和老师组织的专项测评等。
5 汇报课:学生可以自荐,也可以同学推荐或老师选拔阶段学习成绩优秀者展示学习成果,或是背诵、鉴赏古诗文,也可以是宣读小论文。分阶段汇报和期末汇报。
(三)目标导向式教学对传统教学测评方式的改革
传统教学学生只能被动接受测试,目标导向式教学学生可以进行自我测试,自己给自己评定等级或成绩,加再上老师专项测试的成绩和期末考试(考查)的成绩,共同构成学生学习的总成绩,加大平时成绩的占比,平时与期考各占50%。
阶段自评和期末自评相结合,自评与师评结合,自评成绩可占到总成绩的50%,师评占50%,其中专项测试占20%,期末考试(考查)占总成绩的30%。
在学习汇报、古诗文背诵等课外活动表现优秀可特别奖分,而平时学习表现,如出勤情况、完成各项学习任务等方面可酌情加分或扣分,但最后总成绩仍按传统的百分制体现。
四 开展目标导向式教学改革取得的初步成绩
古代文学课程目标导向式教学改变了古代文学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在古代文学课程教学中实施目标导向式教学,对古代文学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课堂教学形式、教学方法手段以及考评体系尝试改革,将知识、能力、素养分解为具体的教学目标,从而较明显地提高了古代文学课程的教学质量。
我们改变了古代文学课程的学习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古代文学的自主性和创造性。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学习古代文学的积极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充分实现学生在古代文学课程学习中的主人翁地位,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有所提高。
参考文献
[1]彼得·德鲁克(Peter F.Drucker).管理的实践[M].齐若兰,译.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3.
[2]皮连生.教育心理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1.
[3]邵瑞珍.学与教的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4]张华.课程与教学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
[5]丁朝蓬.新课程评价的理念与方法[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6]李雁冰.課程评价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
[7]钟启泉.现代课程论[M].上海: 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
[8]杨帆.目标导向教学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实践与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3.
[9]王晓鸿.目标导向的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2.
[10]赵辉.浅谈目标导向教学方法[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