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里有了文化味

2016-09-13 09:16
治理现代化研究 2016年8期
关键词:寻乌县寻乌服务站

近年来,江西省寻乌县以建设乡镇、村(社区)文化广场为突破口,以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为重点,推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的标准化、均等化,走出了一条贫困地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新路。

硬件有标准,软件有特色

“建设一批文化活动中心广场,正是立足于将基层文化活动载体与保护自然人文资源、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民俗风情结合起来。”寻乌县委书记柯岩松说。

改善贫困地区的公共文化服务能力,文化设施是关键。在多次调研的基础上,寻乌制定了切合实际的“六个一”建设:一个1000平方米的广场、一个50平方米的舞台、一个10米的宣传文化栏、一间60平方米的文化活动室、一套音响和健身器材。截至目前,寻乌已建成了31个村(社区)文化活动广场示范点。

“在农村,这些东西既务实又管用。”68岁的村民刘春华打小就喜欢拉二胡,如今算是老有所乐:一壶茶,五六个老友,广场上一坐,革命歌曲、民谣民调,村民们可以欣赏、可以点曲,气氛活跃。

乡村文化带着农家味

南桥镇古坑村以文化广场为活动场地,组建了二胡、舞龙和老年柔力球三支表演队伍,利用空闲时间在文化广场或社区进行演出。群众纷纷称赞:节目带着“农家味”,喜欢看。

正如古坑村一样,寻乌县在基层广泛开展了“百村百节”活动。全县182个行政村(社区)结合各自的民俗文化特色,创建具有本村(社区)特色的文化节日品牌,并经常开展文化活动。2014年以来全县共举办了18场“百姓舞台”文化活动,参演群众1000余人次,观众12万余人次。

“带电”的乡村文化服务站

针对农村文化活动场所利用率不高的问题,寻乌探索“农家书屋+电子商务”的工作思路,拓展文化服务领域。文化站直接销售鸡蛋、香菇、冬笋等农产品,以前土蜂蜜20元一斤没人买,现在能卖出50元的价格;一斤脐橙一般2元,网上能卖到5块钱,茶油甚至能卖到100多块钱一斤。

据统计,目前寻乌已在各电商平台注册卖家1000多家,其中参与电商的果农5000余人;同时,促进了电商、文化、物流、包装、金融、通信等关联产业发展,带动了更多群众脱贫致富。

“乡村文化与经济发展密不可分。”寻乌县县长杨永飞说,“带电”的文化服务站不仅搭建了文化生活的新舞台,也助推了寻乌县域经济不断发展。通过建立乡村电商培训体系、农民网上交易平台、乡村双向物流体系,系统解决了农民“消费难和销售难”的问题,实现“工业品下乡”和“农产品进城”的双向流通。

此外,寻乌还因势利导,把文化服务站打造成传统书籍和电子书籍借阅相结合的现代化农家书屋。

(作者:吴齐强。文章来源:《人民日报》)

点 评:

公共文化建设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板”,而贫困地区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又是公共文化建设的“短板”。如何推进公共文化服务的标准化、均等化,补齐贫困地区公共文化服务这块“短板”中的“短板”?近日,中宣部、文化部、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联合召开全国文化精准扶贫工作视频会议,研究部署“十三五”时期文化精准扶贫工作,提出到2020年实现贫困地区基本公共文化服务主要指标接近全国平均水平。江西省寻乌县积极探索贫困地区公共文化建设的新路,给我们的文化精准扶贫工作带来了启发和思考。

全面小康,文化不能“掉队”。文以载道,文以化人。文化是凝魂聚力的固本强基工程,对于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作用不可替代。文化扶贫这一文化建设“工程”,关系到广大群众能否抛掉愚昧落后的帽子,奔向小康实现“中国梦”。受惠于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战略,得益于中宣部等中央国家机关对口帮扶,江西省寻乌县精准扶贫力度加大,脱贫致富步伐加快。口袋开始鼓了,脑袋也不能空。寻乌县激活优秀文化,推动精神脱贫。寻乌自2015年起开展“百村百节”“百姓舞台”“文化下乡”等活动,让群众参与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由“送文化下乡”变为“下乡种文化”,不仅丰富了群众娱乐生活,更净化了农村的社会风气。如今的寻乌,学习文明礼仪,遵守村规村约成了时尚,越来越多的老百姓加入到文体活动中来,文化氛围愈加浓烈,精神得到了“脱贫”,幸福感明显提升。

打好基础,“硬软件”坚持标准。改善贫困地区的公共文化服务能力,重要的前提是把文化基础设施建起来,坚持标准化、均等化。寻乌针对公共文化基础设施薄弱现状,大力推进村(社区)文化活动广场建设,在硬件上坚持“六个一”标准。建起来,更要用起来。寻乌明确软件标准,建强三支队伍:每个村(社区)成立一支党员志愿服务队伍,在法律服务、扶贫帮困等领域开展志愿服务;成立了一支600多人的文体志愿者队伍,进社区、进农村开展各类文体志愿服务活动;组建一支80多人的文体服务导师团队伍,充分发挥全县各文艺协会、民间文艺团体的作用,以免费组织培训的形式,定期深入乡村、社区对群众进行文体辅导,开展免费辅导50多场次。文化的“硬软件”基础设施改善了,群众的心情愉悦了,闲暇时拉二胡、写字、画画,文化素质、文明素质也提高了。

激发活力,打造“农家书屋+电商”。推动公共文化服务创新,关键是激发贫困地区的内在活力,积极探索“互联网+公共文化服务”的实现模式。寻乌县在继续办好原有农家书屋的同时,积极探索“农家书屋+电子商务”,建设“赶街文化服务站”。服务站以农家书屋现有的房屋、电脑配置、书架等设施为基础,通过培训使书屋管理员掌握电脑交易平台操作方式,负责服务站运行管理。由县级建立一个功能完善的物流配送站,为各乡村的农民提供邮件和包裹的代收代发、中转、派送等服务。通过建立乡村电商培训体系、农民网上交易平台、乡村双向物流体系,打通农村信息流、物流和资金流,系统解决农民“消费难和销售难”的问题,实现“工业品(消费品)下乡”和“农产品进城”的双向流通,推动基层公共文化和地方经济相互促进、共同发展。服务站拓宽了农产品销售渠道,点燃了群众投身“互联网+农业”的创业激情,大批农村待业青年、留守妇女、种植大户等通过线上平台来销售自己的产品,有力推动了农村电商的蓬勃发展,也促进了电商、文化、物流、包装、金融、通信等关联产业,带动更多群众增收致富,探索出了一条新的脱贫攻坚路径。

搞出特色,紧抓地域文化之“手”。文化扶贫,贵在“特色”。文化精准扶贫理当紧抓地域文化之“手”。地域文化既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非常接地气、群众乐意接受的根脉文化。寻乌是一个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红色故土,毛泽东、朱德、邓小平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在这里从事过伟大的革命实践。寻乌公共文化建设突出红色文化,强调红色元素,把基层文化活动与保护自然人文资源、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民俗风情结合起来,弘扬主旋律,带着农家味,群众喜闻乐见。寻乌以红色文化为核心,实现公共文化服务产品与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供需对接,“适销对路”,提高公共文化服务能力,在文化口味上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点评人:王英杰)

(责编 / 梁晓娟)endprint

猜你喜欢
寻乌县寻乌服务站
青海:首个劳动维权一站式服务站成立
天津武清区总工会:为户外劳动者打造专属服务站
纪念毛泽东寻乌调查90周年理论研讨会征文启事
投资3,000万进军水产料!建100个养虾服务站,这家猪料公司欲在水产业一展身手
脐橙之乡
尹 平
张子炀
江西省寻乌县果业转型期融资问题研究
寻乌画卷
我们为什么要做《重返寻乌调查》节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