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勇赫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海学院,广西 北海 536000)
高校体育教学社会化发展路径研究
潘勇赫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海学院,广西 北海 536000)
摘 要:在高校教改的契机中,以社会化的路径去发展体育教学,是校园体育文化丰富、社会体育资源挖掘与创新的重要方式。尤其是在高校即行的体育教育教学体制和学科设置基础上,把民族民俗体育项目、社会特定体育项目或技能、社会时尚体育项目等作为学校选修课程或特色课程开展教学;把民间优秀的技艺传承人、特长人才、退役运动员引进学校,科学完善学校教师队伍;科学开发或直接运用体育企业的工作场馆或城市公共体育场地等,能切实地实现高校体育教学社会化的人才、硬件与课程开发的综合效果。
关键词:高校体育教学;体育教学;社会化发展
投稿日期:2015-12-22
高校体育教学社会化发展,是社会体育充分发展和群众体育热情的持续良性高涨的必然产物,其借助社会硬件、社会人才、社会化体育项目资源,不仅能达成对高校常规教学、大学生兴趣学习、大学生体育拓展学习与大学生的个性化体育学习的支持,还能推动体育文化与体育项目的发展,为高校体育教学社会化做好知识、技术技能、体育文化氛围与教育人才的准备工作。
1.1 校企共建
高校和体育企业共同建设,是高校体育教学社会化的常见路径之一。根据企业的不同性质,发展路径有3种。(1)与体育服装企业共建。鉴于体育服装类产品对运动者的保护、支持作用,这类教学以服装及其保健作用为主。另外,也可对某些服装设计专业的大学生,具有个人专业发展的设计启发作用。(2)与体育器材企业共建。体育器材作为体育学习、体育运动开展的基础硬件,与此类企业开展教学共建,能从研发和生产的角度教育大学生如何科学健身运用、如何创新个性化技能,以及如何根据个人的实际需要开展发明等。教学展开方式与前述类似。(3)与健身保健企业(俱乐部)共建。以各种健身俱乐部、场、馆为主,这是场地、器材、师资的综合性共建,是目前操作性最高、效果最佳的社会化发展模式。
1.2 校外设施教学运用
在群众体育蓬勃发展的形势下,各种公共体育设施建设也日益增加。针对大学生体质下滑的现实,以适当的方式借助社会上的健身设施,是培养学生体育兴趣、增加学生运动量的有效方式。教学展开路径有2种,(1)社区性公共设施运用。以各种户外设施为主,包括太空漫步机、仰卧板、坐蹬训练器与划船器,教师可以根据学生体质的不同状况,教育学生科学运用此类器材或设施,开展具有针对性的体育训练教学。(2)城市专业公共体育场运用。其主要指城市的大型体育场。高校及其体育院系教师根据教育教学需要,可以选择适当的时机、项目,或以友谊比赛的形式,或以专门教学的方式,带领学生到这类场地开展专业的教学活动。其中,既有高校内体育设施和城市公共体育场地的互补需要,也有特定项目的专业氛围体验需要。
1.3 社会性项目选修课程设置
在相关法规与教育体制的框架内,有选择性引进社会性项目,是充实高校体育课程体系的有效载体。具有操作性的设置方式有2种:(1)选修课程设置,即选择某个发展成熟且系统相对完善的项目,在经过教育教学形式的整理、编写与教育教学技术化后,以作为大学生自由选修的课程科目。例如,各种门类的武术选修科目等,由于其需要经过系统的基本功训练、单技能训练等,可以在一定的时间长度内开展,是高校体育教学社会化发展的最典型路径之一。(2)单选修项目甚至单技能设置,即高校及其体育院系的教师或管理部门等,对学生开展的时间短、内容少的教育教学活动,项目以较为短小、便于学习的类型为主,其中技能动作简单、程序环节少,教师可以利用一节课甚至几节课的时间来完成教学,使大学生能掌握基本的技能且开展个性化的活动等,如打陀螺等项目的教学等。
2.1 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引进教学
直接引进社会上的相关项目的专业人才,是经济、高效的社会化体育教学开展方式之一。实施中有3种方式。(1)引进专业运动员。各种项目及其各种级别的专业运动员,是开展专业项目教学的最佳人选之一。他们既有专业知识、技术技能,也有参加各种竞赛的实战经验,引进此类社会人员作为专业的教师,是激发大学生的体育兴趣与学习动力的良好方式,如在校园足球实施的形势下,聘请某位国足退役球员作为专业足球教师等。(2)引进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传承人。这些传承人作为全面掌握某个民族体育项目的继承者甚至唯一的人,让他们走进校园并按照他们的知识体系与个人意愿,开展具有项目代表性的教学工作,把他们的研究、创新与基本知识传授给学生,以实现项目、项目承载文化的发扬光大。(3)引进各类健身达人。以各种健身、健美、广场舞、瑜伽与跑酷等社会常规活动的爱好者、特长者为主,让他们对大学生开展自己能力范围内的教学活动,以打造更加丰富多彩的校园体育文化等。
2.2 课程项目社会性外包教学
在高校现有的体制内,根据校内的师资、硬件、科研水平等状况,在学校与社会相比处在弱势或较低水平的情况下,把相关课程或体育项目外包给某个企业或个人开展教学,是值得尝试的社会化教学模式。从学校的经济代价而言,有2种形式:有偿外包与公益外包。前者是指学校以有偿的方式,把某个项目教学外包某个机构或个人,学校支付报酬,机构或个人付出劳务与智力;后者是指纯公益性的社会机构与个人的教学活动,如广场舞爱好者到校教学生跳广场舞等。从是否现场教学而言,有2种方式:现场教学与远程教学。前者是指校内和校外的面对面教学,后者是指借助网络、精品课程资源等开展的远程教学活动等。当然,在实际的操作中,学校依然需要按照约定与相关的法律和法规,加强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教学人员素质和教学效果的监管工作,以确保教学的思想性、实效性与可控制性。
2.3 学校与社会合作的研究性教学
研究性教学是推动体育创新、丰富体育文化的重要路径之一。其是对学校、学生与社会教学人员要求较高的教学形式。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其表现为2种形式。(1)技术技能类研究教学。按照社会教学人员所擅长的范畴,让他们结合自己研究的实际进度情况,把研究融入到教学过程中,实现教学和研究的统一,学生的学习是研究性和实验性的统一,重在针对日常运动和训练中出现的缺陷、错误等进行改进性的研究,使某个项目及其技能更加完善和科学。(2)项目挖掘性研究教学。其主要以各种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为主,从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角度,开展其起源、项目技术、项目技能、项目功能、项目文化内涵与项目器材的研究工作,意在使其更加系统化、全面化与完整性地保存和传承下来。开展此类教学的主要是各种项目的传承人和社会活动家等。功能和载体创新性研究教学,包括2个方面。(1)在原有功能基础上的新功能发现或附加性的研究,以此来拓展某个项目或技能动作的适用范围,满足大学生更多样性的体育需求;(2)运动形式、运动程序、器材、器材制作与器材运用艺术等方面的研究,尤其在现代科技的支持下,去研究更新颖、环保与安全的器材等。通过这种教学既能提升社会化教学人员自身的研究水平和进度,也能为高校自身的体育教科研积累丰富的资料。
3.1 知识技能性考核
结合高校体育教育教学和现有的考核办法,值得参考的考试方式有3种。(1)理论性考核。其包括纸质试卷的问答、网络性问答、现场性问答,以及相关小论文的写作等形式,只要大学生能把基本的原理、技术技能及其发展历程等,准确地描述出来即可。(2)技能性考核。以实际的活动去展示大学生对技能掌握的情况,包括群体性配合技能运用、单人的单项目技能展示与单人完整项目的展示等形式,以技能动作的准确性、动作幅度、动作力度、动作美感等基本要素,重在考核大学生的实用掌握程度和运用能力。(3)社会实践性考核。这是让大学生到特定的社会环境中,通过体育技能传播、技能运用与竞赛等方式,去检验他们的技能运用能力的考核形式,如参加社会公益表演活动等。
3.2 体质健康性考核
按照国家颁布的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在开展特定的社会化教学的一定时间长度后,在现有的各种仪器的支持下,对大学生开展常规的健康考核工作。常规的方式有2种。第一种,仪器检测。借助各种计量仪器去检测大学生在运动后的心跳、脉搏、肺活量、血压、血糖等指标,去精确地衡量他们运动前后的改善情况,为下一步的教学和体育运动做好指导工作。第二种,专项运动考核。让他们在相关技能或项目的运动中,检测大学生的速度、爆发力、耐力、柔韧性、艺术性等,去实际地检验他们的肢体体能、身体整体素质等。
3.3 体育能力考核
大学生体育能力作为他们的基本素质之一,是支持他们专业知识学习、体育学习与不断优化体质健康的基础能力。根据社会化教学的开展,需要考核3种能力:其一是体育自觉学习能力,即指根据个人的健康需要和兴趣,开展特定技能学习的能力,既有理论学习、技术技能学习,也有完整项目的学习,以为他们打下扎实体育知识基础。其二是体育传播能力,是指立足个人知识和技能基础,教育、带动与影响周围人的能力,包括技能传播、文化传播以及器材或道具制作技艺传播等,以实现社会化体育内容的科学传承。其三是体育创新能力,实践中,以单技能创新、项目创新、器材创新与功能创新等为主,进而推动更丰富多彩的社会体育发展,为大学生未来的健康做好娱乐教育、健身教育、艺术教育与兴趣发展教育工作。
高校体育教学的社会化发展,是体育科学发展、高校体育教育发展、社会体育发展的重要路径之一,在挖掘、组织、创新社会体育项目及其技能的基础上,不仅提高了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其以后踏入社会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坚实的基础,实现了更多优质社会体育资源的共享,同时,也为各种珍贵的民族传统体育发展创设了更多的传承机遇,并借助高校人才队伍丰富和创新了体育文化。
参考文献:
[1]黄欣加.高校体育文化与社会化关系的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06(10):62-64.
[2]吉灿忠,姚贞光.论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社会化取向[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5 (3):101-104.
[3]李树旺.西方社会学对体育与社会化研究的理论综述[J].体育文化导刊,2007 (6):86-87.
[4]马乃欣.体育社会化功能研究[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5(4):32-35.
[5]周莹,申萍.高校体育社会化的特点及其途径[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2(2):32-33.
作者简介:潘勇赫(1985~),体育教师。研究方向:高校体育教学。
doi:10.3969/j.issn.1674-151x.2016.02.037
中图分类号:G80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51X(2016)01-07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