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欣
眼下在中国最红的韩国男星,不是来自星星的金秀贤,也不是长腿欧巴李敏镐,而是“丑帅男”金宇彬。还有近来火爆的第33届大众电影百花奖,冯小刚黄渤两大“丑男”成为影帝的热门人选。
丑,决不只是长相,而是精神气质。从“丑男”到“伟大的小丑”,距离可谓一步之遥。
丑,决不只是长相,而是精神气质
长得帅才有资格当偶像——如果你依然这么想,那么恭喜:你的审美已经被时代淘汰了。
眼下在中国最红的韩国男星,不是来自星星的金秀贤,也不是长腿欧巴李敏镐,而是“丑帅男”金宇彬。所以如果你发现身边的90后妹子将她们朋友圈晒吃的主题纷纷变成了泡菜鸡腿堡,不必大惊小怪,她们不是迷上了垃圾食品,她们只是想炫耀抢到了印着金宇彬封面的限量笔记本。
还有近来火爆的第33届大众电影百花奖,冯小刚黄渤两大“丑男”成为影帝的热门人选。帅有两种:一种是让女生看一眼就想死心塌地嫁给他的“小鲜肉”,还有一种是接触久了,这个男人由内而外散发出一股让人安心的气质。谁说女性观众们只爱井柏然冯绍峰那些小鲜肉,“老腊肉”“国民坏叔叔”们同样别有一番风味。
丑男当道,应该是从王宝强扮演的傻根开始。2004年的《天下无贼》,傻根成了朴实善良的诚信榜样;2007年的《士兵突击》,许三多成了浮躁社会的反义词;到了2012年的《泰囧》,宝宝则化身为“蠢萌”的代言人。整整十年,王宝强始终走着同一个路子:相貌极丑,情商不高,智商堪忧。这正是近年来影视界最受欢迎的脸谱形象。2008年,王宝强以860万年收入首登福布斯中国名人榜,到了2014年,这个数字变成了2400万。据媒体估算,王宝强的下一部电影票房至少10亿。
翻看黄渤的资料,简直就是一部励志片,当过歌手,跳过舞,搞过摇滚,开过工厂,配过音,后来因主演新锐导演宁浩的电影《疯狂的石头》而一举成名。在综艺节目《极限挑战》中,50亿影帝黄渤不仅人品好、情商高,综艺感更是爆棚。在电影《101次求婚》中牵手黄渤的女神林志玲也高调宣称:“黄渤这种类型会比较适合我,他能给人快乐啊。”
所以说,丑,决不只是长相,而是精神气质。如今,丑男和帅哥并肩站在了大众消费的货架上,后者的压力也许还要更大。香港杂志《黑纸》曾经问过吴彦祖一个问题:“有无人歧视你靓仔?”丝毫没有犹豫,他回答:“一定有啊!”
他们为什么成不了“伟大的小丑”?
如果和那些被春晚舞台捧红的男星相比,以上男星还算不上逆天的案例,至少可以归类为“气质型”。
2009年,赵本山带着徒弟小沈阳登上央视春晚,随着网络视频疯传,穿着苏格兰长裙的小沈阳成了家喻户晓的大红人,他的博客仅开通两天,点击量便轻松突破百万。那一年,小沈阳出现在中国电视的6个广告中,代言费超过2000万,在接下来的全国巡演中,他赚了整整3个亿。
没有人质疑,小沈阳是一个人见人爱的小丑。然而,本山大叔前些年春晚一句戏谑:“年年都出来,挺大个脸。我不喜欢他啊,”道出内心的焦虑。这个干了一辈子的小丑,永远成不了伟大的小丑。
什么是小丑?司马迁是这样定义的:“不流世俗,不争势利,上下无所凝滞,人莫之害,以道之用。”他们“谈言微中,亦可解纷”。他们能够逗你玩,也常常逗你玩,但逗你玩不是他们的主要目的。
人民戏剧家贝托尔特·布莱希特用诗句赞美他们:“他向财富问,你来自何方?他向观点问,你为谁服务?哪里压迫横行,人民听天由命。他就站出来,指名又道姓。”
不妨看看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达里奥·福的作品:《一针见血》对装腔作势的说教和虚假的英雄主义进行嘲讽,《大天使不玩台球》讽刺政府官僚的败行劣迹,《他有两支长着白眼睛和黑眼睛的手枪》揭露法西斯主义同资产阶级、黑社会组织同政权之间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关系,《总是魔鬼的不是》《工人识字300个,老板识字1000个,所以他是老板》对资本家竭尽挖苦讽刺之能事,《砰,砰,谁来了?警察》取材于无政府主义者图谋炸一家米兰银行而被捕的案件,抨击意大利当局的暴力与卑鄙……
再看看赵本山,除了偶尔说了句乡长“扯淡”外,把全部的包袱放在了嘲弄口吃、胖子、傻头傻脑和锱铢必较的农民身上,这就是赵本山的本事,也是春晚舞台上最常见的套路。
丑星当道的“屌丝”基因
娱乐圈之所以丑星当道,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这些丑到爆的东西,暗合了屌丝文化的精神气质。
屌丝这个产生于网络时代的单词,一诞生便携带着强烈的自嘲自黑情绪。被框定于其中的人群,是与“高富帅”或“白富美”相对的“矮矬穷”,其最大特征是穷。2012年,“屌丝”在中国大陆以光速流行,无论是表面符合该定义的人,还是与该定义毫不相关的人,都争领这一名号。究其原因,是该词与当代现实特征实现了完美合拍,迎合了当下大众心理和趣味。另一方面,人们也利用屌丝一词“自我设障”,降低成功期望,以此来缓解巨大的社会压力。
屌丝大多生活在底层,为生存苦苦挣扎。典型的“屌丝”,集自卑、辛酸、自嘲、恶搞于一身。他们是这样一群人:生活平庸、未来渺茫、感情空虚,不被社会认同,他们虽渴望成功,却没有强大的执行力,也懒得去追求什么,反而把自己的平庸挂在嘴边。由于自身品位和视野有限,看什么都图个乐。交际圈子也很平庸,久而久之,心态和思维都转成了屌丝。
当然,也有一些收入中等,但缺乏较强经济背景的白领人士也以屌丝自居,因为不能像高富帅和白富美那样唾手可得名车大牌,他们对屌丝的定义是“只能靠出力去讨好喜欢的女孩子的男生”。这其实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屌丝”。
2013年的一份《中国互联网“屌丝”用户游戏行为调研报告》显示,我国屌丝人数达5.26亿人,这意味着中国人口中约四成属“屌丝”。而根据对受调查者的回访,屌丝群体对于生活现状描述的关键词包括“压力”“梦想”“关注”“友谊”“爱情”等,焦虑和不安是其普遍心态。如此说来,大量携带“屌丝”基因的文化娱乐方式的盛行,就不难理解了。
应该说,“屌丝文化”是种解构文化,它既有自暴自弃的颓废,也有蔑视主流的骨气。“屌丝”看上去轻薄而肤浅,却藏着双重嘲弄的意味:既是对自己缺乏资源、缺乏向上流动机会、日益边缘化的生存现状的嘲弄,也是对中国近20年来的主流品位及成功学的嘲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