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盘鲍

2016-09-12 07:50柯才焕,骆轩,游伟伟
中国水产 2016年3期
关键词:硅藻投饵饵料

西盘鲍

育种单位:厦门大学

品种简介:该品种是以2003年引自日本长崎县的西氏鲍群体经4代群体选育获得的西氏鲍长崎选育系为母本,以经4代群体选育获得的皱纹盘鲍晋江选育系为父本,杂交获得的F1,即为西盘鲍。

在相同养殖条件下,2龄平均体重比父母本分别提高6.3%和8.9%,养殖成活率比父母本分别提高33.4%和35.0%,高温适应性较强。

适宜在我国福建和广东粤东人工可控的海水水体中养殖。

一、人工繁殖技术

(一)亲本选择与培育

1.亲本来源

采用西盘鲍新品种父母本选育系核心群体或繁育的子一代作为亲本,要求20月龄以上,壳长规格8cm以上,体重65g以上,外形完整无损伤,软体部柔软、肥满度高、活力强。

2.亲鲍培育

西盘鲍的父母本-西氏鲍和皱纹盘鲍在福建、广东的自然繁殖季节为每年的4月~5月和10月~12月,一般采用室内水泥池培育方式,培育密度为2kg~3kg每立方水体。在养殖条件下,性腺均能发育成熟。因此,在自然繁殖季节进行人工育苗,可直接从养殖池中获取亲鲍。若需提前育苗,则应进行促熟培育。

(二)人工繁殖

1.人工催产与授精

挑选性腺发育成熟的亲鲍,采用阴干、流水结合紫外线照射海水刺激方法进行催产,具体的方法是:在16℃~23℃条件下,阴干1小时,流水1小时然后将西氏鲍雌鲍和皱纹盘鲍雄鲍分别置于不同的容器内,注入照射强度为每小时500mW~800mW紫外线处理海水,每隔40分钟~60分钟更换一次紫外线处理海水,直至雌雄种鲍产卵和排精为止。

收集西氏鲍雌鲍1小时内产出的卵子,用60目筛网过滤洗去杂质,置于水槽内,与皱纹盘鲍雄鲍1小时内排出的精子充分混合,进行人工授精,待受精卵下沉后,将上层海水去掉,重新加满新鲜过滤海水。反复洗卵3次~5次。

2.孵化

将受精卵移植孵化水槽里孵化,水槽内微充气、微流水,受精卵铺放密度每平方米约4×107粒。12小时后,用趋光法收集上浮在水面的担轮幼虫,计数后移入育苗池,弃除未上浮的担轮幼虫。也可将受精卵计数后按生产需要量直接放入育苗池孵化。

(三)苗种培育

1.育苗池

育苗池为水深80cm的长方形水泥池,池底铺设充气装置,水池配有进、排水口,池底向排水口端倾斜。池顶搭盖黑色遮阳网用以调节光照强度。

2.采苗板

(1)透明聚乙烯波纹板:使用50cm×35cm或63cm×40cm的透明聚乙烯波纹板作为采苗板,需提前一个月左右接种底栖硅藻,使底栖硅藻在采苗器上均匀生长出一层黄褐色的藻膜。

(2)透明塑料薄膜:使用80cm×80cm或100cm×100cm的透明塑料薄膜作为采苗器,需在塑料薄膜中心捆一小石块使其成开花状,并按20cm的间距布在池底,同时提前2周~3周接种底栖硅藻。

3.采苗前准备

流水繁殖底栖硅藻,用遮阳网调节适宜光照,硅藻应以卵形藻和小型舟形藻等为主的种群,海水要经过砂滤。

4.附着幼体培育

受精卵孵化后3天~5天,浮游幼虫全部附着,可开始流水,调大充气量,调节水位与光照,控制底栖硅藻繁殖的密度,每天定时换水20cm~30cm观察幼虫的附着情况和生长情况。后期底栖硅藻不够舐食,宜提前接种和施肥,维持足够饵料至鲍苗壳长0.4cm以上,才进行鲍苗剥离下砖进行中间培育。

5.稚鲍中间培育

(1)培育器:稚鲍的中间培育一般采用30cm×30cm的光滑水泥四脚砖,砖脚的高度3cm。四脚砖整齐、平面排列在池底,冲洗干净,池子进满海水。

(2)稚鲍剥离:待鲍苗壳长0.4cm以上,可以把附着在附着器上的稚鲍用手工剥离下池进行中间培育,密度为每平方米2500粒~3000粒。

(3)饵料:稚鲍中间培育期间,每天傍晚投喂配合饵料(投饵量为鲍鱼体重的 2%~5%) 或切碎的新鲜海藻(投饵量为鲍鱼体重5%~15%)。要注意观察稚鲍生长摄食情况,调整投饵量和饵料种类。配合饵料使用须符合GB 13078和NY 5072的规定。

(4)清池管理:每天排干水冲洗池底一次,把残饵和排泄物冲洗干净。

(5)鲍苗出池:鲍苗经过四至六个月培育,已长至1.3cm以上商品规格,可挑选规格整齐、不裂壳、不受伤的鲍苗开展人工养殖或销售。

二、健康养殖技术

(一)养殖条件要求

西盘鲍具有耐高温能力强,养殖成活率高等优点,适宜在我国福建和广东粤东地区人工可控的海水养殖水体中养殖。养殖方式包括:海区吊养、陆地工厂化集约式水泥池养殖、潮间带围池养殖等,其中,以海区吊养和陆地工厂化集约式水泥池养殖两种模式最为普遍。

(二)主要养殖配套技术

1.海区吊养

(1)环境条件:宜选择水深10m~20m,水流通畅、水质清新、透明度好、温度相对稳定、附近无河流、无污染的海区,符合GB/18407.4要求。水质应符合GB/11607的规定,要求温度0℃~30℃,盐度26~35,pH 7.6~8.6,溶解氧大于每毫升3mg。

(2)养殖器材

多层式养鲍笼:采用黑色硬塑料养殖笼,规格为43cm×32cm×10cm,六面均具1.0cm~1.5cm方形小孔,正面为活动门,供清笼和投饵、投苗用。以上笼底和下笼叠加,最上面加盖。5笼~6笼为1串捆扎好以绳索系在筏架的竹竿或木板上,笼盖离水面50cm~80cm。

盆式养殖笼:直径35cm~55cm,中间有一直径为15cm~20cm的圆孔,养殖笼外包有目径2mm~6mm的尼龙网袋,单个以绳索系在筏架的竹竿或木板上,笼盖离水面50cm~80cm。

(3)放养规格与密度:苗种放养规格约为1.3cm~1.8cm,起始放养密度约为50粒/笼~80粒/笼。

(4)日常管理

投喂:饵料大多用江蓠属海藻、海带、裙带菜、石莼等新鲜大型藻类,鲜活藻类缺乏时可投喂配合饵料或干海带、盐渍海带、盐渍裙带菜等。鲍生长旺盛时每3天~7天投喂一次,其余时间7天~15天投喂一次,每次的投喂量可按鲍体重的1倍~2倍。配合饵料应符合NY 5072的规定。

清洗网笼:应结合投饵情况每3天~5天清理死亡鲍苗,大风浪天气过后要及时进行洗刷。

疏散密度:随着鲍的生长应及时进行分笼疏苗。分笼的时间以冬季水温低于13℃为宜。

附着生物的控制:养殖过程中应及时清理附着生物,也可采取混养细角螺、荔枝螺及改变养殖水层等方法控制其附着及生长。

水层调节:养殖水层一般5m~10m为宜,冬夏季应适当下降水层,春秋季应提高水层,台风或赤潮来临前应降低水层,并减少浮力、放松浮绠。

2.工厂化养殖

(1)环境条件:养殖场应选择远离污染源、水源充足、交通工具便利、电力充足的地方。同类型养殖场相距不可太近,相距太近的两场必须设同方向/同位置的进排水口;没有较大的淡水河流流入海区,海水清澈,养殖场取水处底质为砂或砂砾,易于挖砂井取砂层过滤水。

(2)水源水质:养殖用水经沉淀、多级过滤、生物净化处理,水源水质应符合GB 11607的规定,养殖水质应符合NY 5052的规定,盐度不低于26,温度不低于7℃,最高不超过32℃,pH 7.6~8.4,溶解氧大于每升5mg。

(3)养殖器材:采用黑色硬塑料养殖笼,规格为43cm×32cm×10cm,六面均具1.0cm~1.5cm方形小孔,正面为活动门,供清笼和投饵、投苗用。以上笼底和下笼叠加,最上面加盖。7笼~11笼为1串捆扎好排于钢筋条或水泥条上,笼盖离水面20cm~30cm,排与排之间预留70cm工作道,使用前连池一起用消毒剂消毒并清洗干净。

(4)放养规格与密度:苗种放养规格约为1.3cm~1.8cm,放养密度约为15粒/笼~30粒/笼。

(5)投饵:饵料以江蓠属藻类为主,每次饵料投喂量以鲍总体重的5%~7%为度,每2天~3天清笼投喂1次;当水温低于10℃或水温高于29℃,西盘鲍食量减少,投料应相应减少,清笼时间可延长至3天~4天。

(6)日常养殖管理:在高密度集约养殖中不能断水、断气,每天必须维持池水体积4倍以上换水量。定期清除残饵、病鲍、死鲍,保持养殖池内外环境清洁。每天观察鲍的生长及摄饵情况,记录死亡数量,及时分析处理可能发生的问题。

(7)成鲍的收获和运输:2cm以上幼鲍进笼养殖14个月~18个月,每笼西盘鲍30%以上个体在壳长6cm以上、体重35g以上时即可陆续收获上市。运输时,水运采用水箱放入塑胶笼,5kg/笼,干运则采用塑胶袋充氧,密封置纸箱或塑胶箱内适量加冰降温包装。

(柯才焕 骆轩 游伟伟 黄妙琴 虞晋晋)

猜你喜欢
硅藻投饵饵料
硅藻定量分析在溺死诊断中的应用
基于扫描电子显微镜硅藻人工智能搜索系统检验效能评估
香饵
智能精准投饵 河蟹吃饱吃好
精养鱼池不同天气如何科学投饵
精养鱼池如何做到科学投饵
硅藻指数在水环境监测与评价中的应用分析
投饵机的选用与维护
硅藻泥涂料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副溶血弧菌噬菌体微胶囊的制备及在饵料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