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竹林生态问题与生态系统管理对策

2016-09-12 02:08
新农业 2016年7期
关键词:竹材竹林宁波

刘 毅

(1.南京林业大学,南京 210037;2.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浙江 宁波 315000)

宁波竹林生态问题与生态系统管理对策

刘 毅1,2

(1.南京林业大学,南京 210037;
2.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浙江 宁波 315000)

阐述了宁波竹产业发展中的竹林生态问题,针对问题分析了产生的原因,提出采用竹林的生态系统管理,实施因地制宜分区指导和分类经营,恢复竹阔混交,发挥竹子产业链的优势,优化竹林结构与功能体系,增加竹林物种多样性,为竹产业发展提供保障,提高宁波竹产业的生态、社会、经济效益。

竹产业;生态系统;对策;宁波

宁波竹类资源丰富,全市共有竹林面积8.08万公顷,其中毛竹林7.23万公顷,占竹林总面积的89.55%,立竹量2.46亿株,小径竹面积0.85万公顷。竹类资源培育与发展,笋竹加工利用领域的不断拓宽,使竹产业速度发展,为经济建设、生态环境保护和社会发展做出重大贡献。如何在保持水土、保持生态平衡的前提下,因地制宜充分发挥宁波竹类资源优势,推进发达的竹产业体系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宁波竹产业发展中的生态问题

宁波2015年竹产业实现年产值20亿元,其中各类笋加工企业年产值为10亿多元,涉及竹林经营农户50万户近100多万人口,笋竹加工企业100多家近10万人。随着竹林面积的扩大,竹林生态多样性与生态管理问题也日趋明显,不得不引起我们的重视。

1.1竹林生物多样性下降

宁波市竹林培育在国内具有较高的知名度,1958年奉化岩头村18寸大毛筒竹闻名全国,20世纪80年代鄞州横街镇以每亩3843.6公斤的竹笋产量创下最高纪录;90年代,奉化雷笋覆盖保温保湿促笋等技术全国领先,达到每亩3200公斤。为追求较高的经营产量和产量,竹林经受着大量施用化肥、杀虫剂和除草剂等的人为干扰,已显现一系列的生物连锁反应,竹林生产量较最大生产量下降近25%,乔木、灌木、地被植物数量大幅度减少,生物多样性明显下降,竹林土壤中细菌与真菌数量分别下降为90%与45%,单一竹种林中的固氮菌比竹木混交林少了90%。

1.2纯竹林经营生态稳定性差

20世纪50年代,宁波为毛竹主要产区之一,毛竹林主要是天然起源,由竹杉、竹阔、竹杉松阔等类型的竹木混交林组成,由于生态环境较为适宜,竹林生产力得以维持。70年代开始推广纯林经营,通过砍伐或阔叶树环剥枯死等办法把竹林中的各种伴生的乔木树种逐步除去,成为毛竹单优群落,提高竹林生产力。原来互补、共生共荣、稳定协调的竹木生态功能遭受到干扰和破坏,由此引发竹林各种病虫害发生频繁,风倒、雪压严重,竹林提早退化,抗逆性下降,竹林衰败等问题,影响竹林的可持续发展。

1.3竹林衰败日趋明显

毛竹林由于长期推广纯林生产,多数竹农前期没有根据毛竹纯林生物稳定性差、生态系统脆弱的特点实施科学生态管理,到了20世纪90年代中期,毛竹纯林开始出现退化。近10年多来,加大低产林改造力度,注重“深翻垦复”,尤其在坡度25~30°山地采用这种方法,直接引发了水土流失、地力退化、水源涵养功能下降等负面效应。但不进行翻垦,又无法解决土壤板结、竹子矮化等生产力下降的问题。宁波奉化溪口、班溪等地是小径竹中雷竹的主要栽培区,2007年开始,出现了部分面积雷笋产量波动或下降现象,雷竹林衰败明显,特别在冬春季节的雷竹发笋期,立枯腐朽、退笋、烂笋等现象普遍。

2 宁波竹林生态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

宁波地处浙东沿海,轻工业发展基础较好,市场体系相对健全,一直以来,竹子生长快、采伐周期短、用途广的特点,在宁波的农村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造成竹林生态问题的原因如下。

2.1竹林经营的生态意识淡薄

一直以来,受到利益的驱使,政府主管部门与竹农竹林经营的生态意识较为淡薄,在较长的一段时间内采用了大面积纯林化经营手段,采取了施用大量的化肥、杀虫剂和除草剂、过度采笋伐竹等经营措施,以提高竹林的产量与产值。一些竹农采用全面翻垦的办法在坡度25°以上发展笋竹两用林,采用砻糠覆盖在饮用水库上游区域发展笋用林,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水土流失与水污染,而没有意识到在这些区域采用这些经营技术和手段,会带环境问题,是以牺牲竹林的生物多样性和长期生产力为代价,会对生态环境和长远的生计造成严重的影响。

2.2竹林经营管理粗放

宁波山区经济发展迅速,使竹产业结构产生了显著的变化,近年来,竹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从单纯资源转向了市场需求,竹产品增产与增收不同步,使得竹产业支撑竹农收入能力的下降。与此同时,随着宁波城镇化的发展,宁波山区农村青壮年大多进城务工或外出,竹林多为留守的老年人经营,又由于劳动力成本上升,许多竹林基础管理措施如深翻、培肥等都无法进行,致使竹材品质下降,大径竹材比例较低。竹产业技术支撑力也明显不足,目前宁波市级及所辖的县(市)区中,无专业的竹业技术人员,乡镇基层的林技员由于年龄偏大,知识老化,无法开展竹林的生态栽培管理指导和推行竹林的分类经营技术。

2.3竹产业体系建设滞后

竹产业体系是由竹业的三大产业即竹材竹笋培育业、竹材竹笋加工业、竹产品运输与销售、竹旅游、竹业保险与管理业等组成的经济循环系统。目前,宁波竹笋竹材培育业由于竹笋竹材价格的持续低价致使竹农从业的信心不足;竹材竹笋加工业由于多为初制品且出口单一国家,极易受国际市行情波动影响,出口数量逐年萎缩;竹产业中第三产业由于竹业生产基础设施落后,现代竹产品营销网络尚未建立,龙头企业带动作用不强,竹文化的挖掘不够深入,以竹林景观为主的旅游业开发不足等原因发展缓慢。要使宁波竹产业获得高效持续的发展,应加强竹产业体系的建设。

3 宁波竹林生态系统管理的对策

竹林的“培育中更新,更新中培育”的特点使之成为典型的永续经营的森林类型。竹林生态系统管理就是把由竹林系统(包括生物与非生物)作为管理对象,通过应用科学的技术措施,不断完善竹林系统的结构、调节竹林系统各组成成分之间的关系,使之和谐共荣,提高竹林生态系统的功能水平及高效运作的稳定性和持久性,全面提升竹林的多重功能效益。竹林生态系统管理的核心是在竹林的更新与利用的循环过程中,坚持生态经济的原则,注重改善生态质量,充分利用竹林的自然生产力。

3.1提升生态系统管理意识,实施分类经营

政府应通过参与式等社会技术措施,提升竹农的生态意识,推行生态栽培的办法。竹林的立地条件对竹林的产量影响很大,而且是主要影响因子,因此在相同的劳动投入量的条件下,以不同立地条件的竹林地块作为评定土地经济级别的标准。根据宁波的立地条件标准,可分为Ⅰ、Ⅱ、Ⅲ、Ⅳ四类(见表1)。按照竹林主导功能需求的不同实施分类经营,是充分发挥竹林利用环境资源获取最大化经营效益的必由之路。与不同经营类型相匹配的定向培育技术则是该经营类型获取最大化经营效益的技术保障。只有在适宜的区域发展丰产林,才事半功倍,而在不适宜的地区发展丰产林,不能依靠高投入来发展。

宁波竹林面积的增加,主要是依靠自然扩鞭,农户在疏林地、次生林或杉松人工林零星套种竹子,通过这样的林下套种,提高成活率,又使合理利用了林地在时间、空间资源。而裸地种竹,成活率较低、投资大且成林时间较长,比较适合荒山荒地或退耕还林地。因此,发展林下经济,开发竹林立体经营,提高竹林地复种指数,是一种很好的途径,在竹林下间种、套种各类经济作物如中药材、菌类,发展养殖业如竹林下养羊、养鸡等立体经营可以取得较好的生态经济效益。

3.2恢复竹阔混交,完善竹林基础设施

宁波竹农习惯经营笋用林或笋竹两用林,竹林密度不宜过大,现经营较好的纯竹林基本上都是材用竹林;宁波属于亚热带气候,纯竹林的生物相对贫乏, 相互制约成份较少,生态系统脆弱,容易引起竹病虫害的猖獗危害,在余姚梁辉镇龙坑村发现的竹叶绢夜蛾的新毛竹害虫就是典型的例子;宁波山区的山坡度较大,高远山区的竹林,难以进行如垦复施肥这样的集约管理手段。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就出现竹纯林竹子矮化、产笋期缩短、尖梢、笋产量降低,土壤板结等问题,目前越来越多竹农开始认识到竹阔合理混交,有利于改善土壤结构,抑制病虫危害,防止生态质量下降,提高竹林生态系统的抗逆性与稳定性。近年来,一些竹农已经在竹林抚育时自觉留养各种阔叶树,这是竹农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来重建竹阔混交林。

政府要继续完善竹林道路、竹林灌溉设施、竹林培育机械等基础设施,以提高竹林抗击干旱、大风、雨雪、冰冻等自然灾害的能力,建立稳定协调的生态系统,发挥竹林的最大生产潜力。这些办法既确保了竹林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又增加了竹林生物的多样性,保障竹林的可持续经营。

3.3加强竹产业体系建设,促进市场信息网络建设

加强宁波市竹产业体系建设,通过政府引导下的“基地+企业+农户”的模式,采用竹笋产品的农残检测、竹林FSC认证等国际接轨手段,进行竹材竹笋培育,落实竹林的分类经营;进一步培育宁波本土竹业龙头企业,支持竹(笋)加工企业改造升级力度,鼓励竹子高值化开发,加大竹材、竹炭、竹纤维、竹叶的综合利用,突破贸易技术壁垒增加出口;发展竹林生态旅游,通过开展竹林景观、竹艺制作、竹乡度假以及竹炭生活技能体验等活动,弘扬竹文化,以竹文化带动第三产业的发展。

政府通过支持竹产业市场信息网络建设,帮助竹产业中竹笋培育、竹产品生产加工、竹产品流通信息的共享,林业主管部门通过竹林科技推广网络,为广大竹农提供技术保障,推广先进竹林科技,充分发挥竹林示范基地、竹林科技示范区的示范作用。

表1 宁波竹林不同立地条件划分标准(株/公顷)

竹子具有林特产品中最长的产业链,拥有巨大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文化效益。宁波区域优势明显,应大力培育外向型加工业为支柱的竹产业体系,将竹业的产前、产中、产后环节有机联系起来,形成产供销、竹工贸一体的产业链,扩大竹材竹笋培育规模,做强竹加工业,积极发展竹旅游业,培植竹产业的利益共同体,实现宁波市竹产业持续高效的发展。

刘毅(1973-),女,南京林业大学博士研究生,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讲师,从事林业经济管理与政策研究。

宁波市软科学项目“宁波天然竹林生物多样性保护政策”(2008A10011);中国林科院亚热带林业研究所国际林业研究中心资助的合作项目(ZZT07007)。

猜你喜欢
竹材竹林宁波
耐老化处理对毛竹竹材颜色变化的影响
竹材化学预处理对其表面纳米TiO2生长行为研究
一图读懂宁波
寻访竹林隐士
拖起明天的希望
聚焦·宁波
基于桐油热处理的竹材理化性质研究
竹林奇俊
楼顶竹林间
美丽的竹林